第九章 章末复习与总结(课件 学案)高中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 第四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章 章末复习与总结(课件 学案)高中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 第四册

资源简介

一、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求得运算结果等.在本章中,数学运算主要表现在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上.
培优一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 (2024·新高考Ⅰ卷15题)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sin C=cos B,a2+b2-c2=ab.
(1)求B;
(2)若△ABC的面积为3+,求c.
尝试解答
二、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在本章中,逻辑推理主要表现在利用正、余弦定理判定三角形的形状上.
培优二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2】 △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b-c=a,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
尝试解答
三、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本章中,数学建模主要表现在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上.
培优三 正、余弦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3】 如图,为绘制海底地貌图,测量海底两点C,D间的距离,海底探测仪沿水平方向在A,B两点进行测量,A,B,C,D在同一个铅垂平面内.海底探测仪测得∠BAC=30°,∠DAC=45°,∠ABD=45°,∠DBC=75°,A,B两点的距离为 km.
(1)求△ABD的面积;
(2)求C,D间的距离.
尝试解答
章末复习与总结
【例1】 解:(1)由余弦定理有a2+b2-c2=2abcos C,
对比已知a2+b2-c2=ab,
可得cos C===,
因为C∈(0,π),所以C=,
又sin C=cos B,所以=cos B,
即cos B=,又B∈(0,π),所以B=.
(2)由(1)可得A=,
则sin A=sin=sin(+)=×+×=,由正弦定理有=,
从而a=·c=c,
又S△ABC=acsin B=3+,即ac=4(+1),
将a=c代入,解得c=2.
【例2】 证明:法一 由b-c=a可得a=(b-c),
又∵cos A==,即b2+c2-a2=bc,
∴b2+c2-3(b-c)2=bc (b-2c)(2b-c)=0,
∴b=2c或c=2b(舍),
∴a=c,即a2+c2=b2,故△ABC为直角三角形.
法二 ∵b-c=a,
∴由正弦定理得sin B-sin C=sin A=,
∵A+B+C=π,∴sin-sin C=,
又∵sin-sin C=cos C+sin C-sin C=cos C-sin C=sin=,
∴-C=或-C=(舍),
∴C=,∴B=π-A-C=,故△ABC为直角三角形.
【例3】 解:(1)在△ABD中,因为∠BAD=∠BAC+∠DAC=30°+45°=75°,
所以∠ADB=180°-∠BAD-∠ABD=180°-75°-45°=60°,
由=,得AD==,
则△ABD的面积S=AB×ADsin∠BAD=×××=,即△ABD的面积为 km2.
(2)因为∠ABC=∠ABD+∠DBC=45°+75°=120°,∠BAC=∠BCA=30°,
所以BC=AB=,所以AC=3.
在△ACD中,由余弦定理,得CD2=AC2+AD2-2AC×ADcos∠DAC=5,
即CD=.
故C,D间的距离为 km.
1 / 2(共14张PPT)
章末复习与总结
一、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
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
向,选择运算方法,求得运算结果等.在本章中,数学运算主要表现
在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上.
培优一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 (2024·新高考Ⅰ卷15题)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
分别为a,b,c,已知 sin C= cos B,a2+b2-c2= ab.
(1)求B;
解:由余弦定理有a2+b2-c2=2ab cos C,
对比已知a2+b2-c2= ab,
可得 cos C= = = ,
因为C∈(0,π),所以C= ,
又 sin C= cos B,所以 = cos B,
即 cos B= ,又B∈(0,π),所以B= .
(2)若△ABC的面积为3+ ,求c.
解:由(1)可得A= ,
则 sin A= sin = sin ( + )= × + × = ,
由正弦定理有 = ,
从而a= · c= c,
又S△ABC= ac sin B=3+ ,即ac=4( +1),
将a= c代入,解得c=2 .
二、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
题的思维过程.在本章中,逻辑推理主要表现在利用正、余弦定理判
定三角形的形状上.
培优二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2】 △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
,b-c= a,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
证明:法一 由b-c= a可得a= (b-c),
又∵ cos A= = ,即b2+c2-a2=bc,
∴b2+c2-3(b-c)2=bc (b-2c)(2b-c)=0,
∴b=2c或c=2b(舍),
∴a= c,即a2+c2=b2,故△ABC为直角三角形.
法二 ∵b-c= a,
∴由正弦定理得 sin B- sin C= sin A= ,
∵A+B+C=π,∴ sin - sin C= ,
又∵ sin - sin C= cos C+ sin C- sin C= cos C- sin
C= sin = ,
∴ -C= 或 -C= (舍),
∴C= ,∴B=π-A-C= ,
故△ABC为直角三角形.
三、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
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本章中,数学建模主要
表现在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上.
培优三 正、余弦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3】 如图,为绘制海底地貌图,测量海底两点C,D间的距
离,海底探测仪沿水平方向在A,B两点进行测量,A,B,C,D
在同一个铅垂平面内.海底探测仪测得∠BAC=30°,∠DAC=
45°,∠ABD=45°,∠DBC=75°,A,B两点的距离为 km.
(1)求△ABD的面积;
解:在△ABD中,因为∠BAD=∠BAC+∠DAC=30°+45°
=75°,所以∠ADB=180°-∠BAD-∠ABD=180°-75°
-45°=60°,
由 = ,得AD= = ,
则△ABD的面积S= AB×AD sin ∠BAD= × ×
× = ,即△ABD的面积为 km2.
(2)求C,D间的距离.
解:因为∠ABC=∠ABD+∠DBC=45°+75°=120°,
∠BAC=∠BCA=30°,所以BC=AB= ,所以AC=3.
在△ACD中,由余弦定理,得CD2=AC2+AD2-2AC×AD cos
∠DAC=5,即CD= .
故C,D间的距离为 km.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