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北区学校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若 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 的取值范围为( )A. ≥ 2 B. ≤ 2 C. > 2 D. ≥ 02.某服装品牌店试销一种新款女装,试销期间销售情况如表:衣服的尺码 销售量/件 3 12 8 4下次该店主进货最多的尺码应为( )A. B. C. D. 3.如图,一个圆锥的高 = 1,底面半径 = 1,则 长为( )A. 1 B. 2C. 2 D. 34.为更好地学习贯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会议的精神,学校举办了“牢记使命担当,奋进新时代”知识竞赛,某班参赛的 5 名同学的成绩(单位:分)分别为:85,84,82,90,88.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 82 B. 84 C. 85 D. 905.如图,在 △ 中,∠ = 90°,点 是斜边 的中点.若 = 4,则 的长为( )A. 2 B. 4C. 6 D. 8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2 + 5 = 7 B. 2 3 3 = 2 C. 2 × 3 = 6 D. 6 ÷ 2 = 37.如图,已知点 , , , 分别是菱形 各边的中点,则四边形 是( )A.正方形B.菱形C.矩形D.平行四边形8.如图,将两张对边平行的纸条交叉叠放在一起,得到四边形 , , 相交于点 .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第 1页,共 15页A. ⊥ B. ∠ = ∠ C. = D. = 9.关于一次函数 = 2 + 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图象过点( 1, 3) B.当 > 0 时,总有 < 1C.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 D. 随 的增大而增大10.如图,已知正方形 ,以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 ,则∠ 的度数为( )A. 15°B. 75°C. 15°或 150°D. 15°或 75°二、填空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1.( 2)2 =______.12.请写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逆命题:______13.已知点( 4, 1),(2, 2)都在直线 = 3 1 上,则 1______ 2. (填“>”“<”或“=”)14.中国结寓意团圆、美满,以独特的东方神韵体现中国人民的智慧,小美家有如图 1 的中国结装饰,其主体部分可抽象成如图 2 所示的菱形 ,测得 = 8 , = 6 ,则该菱形的面积为______ 2.15.如图 1,点 从△ 的顶点 出发,以 1 / 的速度沿 → → → 在三角形的边上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 ,点 与点 之间的距离为 , 与 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 2 所示,其中 是曲线部分的最低点,则 = 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 10 小题,共 75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 2页,共 15页16.(本小题 5 分)1计算: 3 × 6 2 2 + ( 1)2.17.(本小题 5 分)如图,网格中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1)计算:若正方形 面积与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则正方形 的边长为______;(2)实践操作:请你在网格中画出满足题(1)条件的正方形 ,并使点 , , , 均落在格点上.18.(本小题 7 分)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中,点 , 分别在边 , 上,且 = .(1)若∠ = 70°,求∠ 的度数;(2)求证: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19.(本小题 7 分)东莞是全国闻名的荔枝之乡,荔枝已成为东莞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鲜明、区域优势最明显的水果.为了解①号、②号两个品种荔枝的年产量( /株)情况,在某荔枝种植基地随机抽取①号、②号两个品种荔枝各 20株进行调查,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第 3页,共 15页抽取的①号、②号品种荔枝年产量的统计表:品种 平均数 方差①号 70 ②号 27(1)填空: =______, =______;(2)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若只考虑荔枝的年产量,你认为果农应扩大几号品种荔枝的种植面积?为什么?20.(本小题 7 分)某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测量旗杆高度的实践活动,得到以下测量素材(旗杆,绳子粗细忽略不计):【素材一】如图 1,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并多出了 2 米;【素材二】如图 2,把绳子拉开拉直,让绳子下端刚好固定在地面点 处,此时,旗杆底部 点与 点距离为6 米.(1)请你根据测量素材一和素材二,计算旗杆 的高度;(2)如图 3,若小明举高手拉直绳子,此时绳子下端位置 点到地面的距离 为 2 米,这时小明距离旗杆多远?21.(本小题 8 分)数学实践小组为了研究向上整齐叠放的一摞碗的总高度 (单位: )随着碗的数量 (单位:个)的变化规律,从食堂取来一摞碗进行测量,如表是小组成员测量得到的数据: 1 2 3 4 9 11 13 15(1)分别以碗的数量和一摞碗的总高度为 , 轴建立如图 2 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 , ),并依次标上字母 , , , ;(2)张华观察描出四个点的分布规律后,猜想这四个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请你运用一次函数的知识验证张华的猜想;第 4页,共 15页(3)食堂摆放碗的餐具柜每一层的高度为 30 ,要使每一摞向上整齐叠放的碗都能顺利放进柜子,每一摞最多能叠放几个碗?22.(本小题 8 分)科代表小明发现有同学常出现类似“ 3 + 7 = 10”的错误计算.小明深知不能简单强调“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而是要同学们深刻理解 + 与 + ( ≥ 0, ≥ 0)的大小关系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他与几位同学讨论后,选择了“从特殊到一般”“转化”数学思想作为问题解决的思路,具体如下:【知识再现】一般地,已知两个正数 和 ,如果 ≥ ,那么 ≥ ,反之,如果 ≥ ,那么 ≥ .【知识应用】(1) ∵ ( 3 + 7)2 =______,( 3 + 7)2 =______,(分别计算)∴ ( 3 + 7)2______( 3 + 7)2. (填“>”“<”“=”“≥”或“≤”)又∵ 3 + 7 > 0, 3 + 7 > 0,∴ 3 + 7______ 3 + 7. (填“>”“<”“=”“≥”或“≤”)【猜想证明】(2)判断 + 与 + ( ≥ 0, ≥ 0)的大小关系,并证明.【拓展应用】(3)为了更好开展劳动教育,学校计划将农场用篱笆重新分区.将原来面积为 10 平方米的正方形地块的篱笆收集下来(不考虑损耗),这些篱笆______(填“刚刚好”“尚不足”或“有富余”)围成两个面积和为 10 平方米的正方形地块.23.(本小题 8 分)《几何原本》中提供了一种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已知:如图, △ 中,∠ = 90°, = , = , = .求证: 2 + 2 = 2.证明思路如下:第 5页,共 15页【步骤一】分别以 , , 为边长向外作正方形 , , ,连接 , .可证△ ≌△ ;【步骤二】过点 作 ⊥ ,交 于点 ,由 // ,易得矩形 与△ 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同理也可得正方形 与△ 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步骤三】证明 2矩形 = ;【步骤四】同理可证, 2矩形 = .所以 正方形 = 矩形 + 矩形 ,又因为 2正方形 = ,所以 2 + 2 = 2.(1)请写出【步骤一】中证明△ ≌△ 的过程;(2)请直接写出【步骤二】中矩形 与△ ,正方形 与△ 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3)请写出【步骤三】中证明 2矩形 = 的过程.24.(本小题 10 分)如图 1,在正方形 中, = 2,点 为 边上的动点(点 与点 不重合),把△ 沿直线 翻折,得到△ ′ ,延长 ′交 于点 ,连接 .(1)①求∠ 的度数;②若点 是 的中点,求 的长.(2)如图 2,过点 作 ⊥ ,与 的延长线交于点 ,连接 .求 的最小值.第 6页,共 15页25.(本小题 10 分)如图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1: = + 与直线 2: = 1 交于点 (1,2),直线 1与 轴, 轴分别交于点 , .(1)求 和 的值;(2)如图 2,点 ( ,0)( ≠ 1)是 轴上的动点,过点 作垂直于 轴的直线,分别与直线 1和 2交于 , 两点,过点 作 // 轴,交直线 2于点 ,以 , 为边作矩形 . > 1 ①连接 ,当 时,试判断 △ 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②当动点 在 轴上运动时,发现顶点 始终落在一条直线上,请直接写出该直线的函数解析式.第 7页,共 15页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21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3.<14.2415.2116.解:原式= 3 × 3 × 2 2 + 1= 3 2 2 + 1= 2 2 + 1.17.(1)正方形 的面积为 5,边长为 5.故答案为: 5;(2)如图,正方形 即为所求.18.(1)解:∵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 = ∠ ,∵ ∠ = 70°,∴ ∠ = 70°,第 8页,共 15页∴ ∠ 的度数是 70°.(2)证明:∵ // ,点 , 分别在边 , 上,∴ // ,∵ = , = ,∴ = ,∴ =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19.(1) 1①号的方差 = 2 220 × [4 × (67 70) + 5 × (68 70) + 5 × (70 70)2 + 4 × (73 70)2 + 2 ×(75 70)2] = 7.1,2×67+4×68+4×70+6×73+4×75②号的平均数 = 20 = 71.2,故答案为:7.1,71.2;(2)果农应扩大②号品种荔枝的种植面积,理由:因为②号的平均数比①号的平均数大,所以若只考虑荔枝的年产量,你认为果农应扩大②品种荔枝的种植面积.20.(1)设旗杆 的高度为 米,根据题意得 2 + 62 = ( + 2)2,解得 = 8,答:旗杆 的高度为 6 米;(2)过 作 ⊥ 于 ,则 = , = = 2 米,∴ = 8 2 = 6(米),∵ 2 + 2 = 2,∴ 62 + 2 = 102,第 9页,共 15页∴ = 8,答:小明距离旗杆有 8 米远.21.(1)描点如图所示:(2)设 与 的函数关系式为 = + ( 、 为常数,且 ≠ 0),将坐标 (1,9)和 (2,11)分别代入 = + , + = 9得 2 + = 11, = 2解得 = 7,∴ 与 的函数关系式为 = 2 + 7,当 = 1 时, = 2 × 1 + 7 = 9,当 = 2 时, = 2 × 2 + 7 = 11,当 = 3 时, = 2 × 3 + 7 = 13,当 = 4 时, = 2 × 4 + 7 = 15,∴这四个点都在同一条直线 = 2 + 7 上.(3)根据题意,得 ≤ 30,即 2 + 7 ≤ 30,1解得 ≤ 11 2,∵ 为非负整数,第 10页,共 15页∴ 的最大值为 11,∴每一摞最多能叠放 11 个碗.22.(1) ∵ ( 3 + 7)2 = 10 + 2 21,( 3 + 7)2 = 10,∴ ( 3 + 7)2 > ( 3 + 7)2.又∵ 3 + 7 > 0, 3 + 7 > 0,∴ 3 + 7 > 3 + 7.故答案为:10 + 2 21;10;>;>.(2) + ≥ + ( ≥ 0, ≥ 0).由题意得,( + )2 = + + 2 ,( + )2 = + ,∵ + + 2 = 2 ≥ 0,∴ ( + )2 ( + )2 ≥ 0.∴ ( + )2 ≥ ( + )2.∵, + ≥ 0, + ≥ 0,∴ + ≥ + .(3)由题意,∵原正方形的面积为 10 平方米,∴边长为 10米,篱笆总长为 4 10米.设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 平方米和(10 )平方米,∴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米和 10 米.∵ > 0, 10 > 0,∴根据(2)的结论可得, + 10 > 10.∴ 4( + 10 ) > 4 10.∴这些篱笆尚不足围成两个面积和为 10 平方米的正方形地块.第 11页,共 15页23.(1)证明:∵四边形 是正方形,四边形 是正方形,∴ = , = ,∠ = ∠ = 90°,∴ ∠ = ∠ ,在△ 与△ 中, = ∠ = ∠ , = ∴△ ≌△ ( );(2) 1解:∵矩形 的面积= ,△ 的面积= 2 ,正方形 的面积= 2,△ 面1积= 2 =12 2,∴矩形 的面积= 2 △ 的面积,正方形 的面积= 2 △ 面积;(3)证明:过 作 ⊥ 交 的延长线于 ,则∠ + ∠∠ = 90°,∴ ∠ = ∠ ,∵ ∠ = ∠ = 90°, = ,第 12页,共 15页∴△ ≌△ ,∴ = = ,∴ 1 1 1 2△ = 2 = 2 = 2 ,∴ 2矩形 = .24.(1)① ∵四边形 是正方形,∴ = ,∠ = ∠ = ∠ = 90°,∵把△ 沿直线 翻折,得到△ ′ ,∴ = ′,∠ = ∠ ′ = 90° = ∠ ′ ,∠ = ∠ ′ ,∴ = ′,在 △ 和△ △ ′ 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0°,∴ ∠ ′ + ∠ ′ = 45°,即∠ = 45°;②设 = ,则 = 2 ,由①知, △ ≌△ △ ′ ( ),∴ ′ = = ,∵ 为 中点,∴ = = 12 = 1,∵把△ 沿直线 翻折,得到△ ′ ,∴ ′ = = 1,∴ = ′ + ′ = 1 + ,∵ ∠ = 90°,∴ 2 + 2 = 2,∴ 12 + (2 )2 = (1 + )2,解得 = 23,第 13页,共 15页∴ 2的长为3;(2)以 为原点, 所在直线为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过 作 ⊥ 轴于 ,如图:设 = ,∵正方形 边长为 2,∴ (2,2),由(1)①可知,∠ = 45°,∵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90°, = ,∴ ∠ = 90° ∠ = ∠ ,∵ ∠ = ∠ = 90°,∴△ ≌△ ( ),∴ = = , = = 2,∴ = + = + 2,∴ ( + 2, ),∴ = ( + 2 2)2 + ( 2)2 = 2( 1)2 + 2,∴当 = 1 时, 最小值为 2.25.(1)将 (1,2)代入 = + ,∴ 1 + = 2,解得 = 3,将 (1,2)代入 = 1,∴ 1 = 2,第 14页,共 15页解得 = 3;(2) ① △ 是定值 3,理由如下:△ 由题(1)可得 = + 3, = 3 1,∴ ( , + 3), ( , 3 1), ( 13 +4 1 43 , + 3), ( 3 + 3 , 3 1),1 △ 2×( +13 4∴ = 3)(3 1 2) 1 = 3;△ 2×(3 1+ 3)(1+1 43 3)(3)令 = 1 43 + 3, = 3 1,∴ = 9 + 11,∴ 点在直线 = 9 + 11 上.第 15页,共 15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