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环节一 函数的概念(一)引入新课问题1 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函数的概念,知道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数学模型和工具.例如,正方形周长l与边长x的对应关系是l=4x.(1)l是x的函数吗?(2)这个函数与正比例函数y=4x是同一个函数吗?是不是追问:针对一个概念要研究哪些内容?答案:实际问题→下定义→表示→应用探究新知(1)S=350t是函数吗?为什么?(2)有人说:“根据对应关系S=350t,这趟列车加速到350 km/h后,运行1 h就前进了350 km.”你认为这个说法正确吗?答案:(1)是.因为t和S是两个变量,而且对于t的每一个确定的值,S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所以S是t的函数.(2)错误.问题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某“复兴号”高速列车加速到350 km/h后保持匀速运行半小时.这段时间内,列车行进的路程S(单位:h)的关系可以表示为S=350t.不能,因为半小时之后列车的运行状况未知.追问2 这个说法犯了什么错误?忽略了时间t的变化范围.追问3 你认为如何描述才能准确反映实际问题?在S=350t的基础上,给时间t备注上范围.追问1 能否根据现有条件回答“24 h时对应的距离是多少?”为什么?探究新知问题2中函数的精确描述:列车行进的路程S与运行时间t的对应关系是S=350t.①其中,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A1={t|0≤t≤0.5},S的变化范围是数集B1={S|0≤S≤175}.对于数集A1中的任一时刻t,按照对应关系①,在数集B1中都有唯一确定的路程S和它对应.探究新知(1)你认为该怎样确定一个工人每周的工资?一个工人的工资w(单位:元)是他工作天数d的函数吗?(2)问题3与问题4中函数有相同的对应关系,它们是同一个函数吗?为什么?(3)请同学们模仿问题3给出的精确描述,准确地反映实际问题.某电器维修公司要求工人每周工作至少1天,至多不超过6天.如果公司确定的工资标准是每人每天350元,而且每周付一次工资.问题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探究新知答案:(1)w=350d,w是工作天数d的函数.某电器维修公司要求工人每周工作至少1天,至多不超过6天.如果公司确定的工资标准是每人每天350元,而且每周付一次工资.(1)你认为该怎样确定一个工人每周的工资?一个工人的工资w(单位:元)是他工作天数d的函数吗?问题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探究新知答案:(2)不是同一个函数.因为在函数S=350t中,0≤t≤0.5;在函数w=350d中,d∈{1,2,3,4,5,6},虽然两个函数的对应关系相同,但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不同.某电器维修公司要求工人每周工作至少1天,至多不超过6天.如果公司确定的工资标准是每人每天350元,而且每周付一次工资.(2)问题3与问题4中函数有相同的对应关系,它们是同一个函数吗?为什么?问题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探究新知答案:(3)工资w与一周工作天数d的对应关系:w=350d. ②其中,d的变化范围是数集A2={1,2,3,4,5,6},w的变化范围是数集B2={350,700,1050,1400,1750,2100}.对于数集A2中的任一个工作天数d,按照对应关系②,在数集B2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工资w与它对应.某电器维修公司要求工人每周工作至少1天,至多不超过6天.如果公司确定的工资标准是每人每天350元,而且每周付一次工资.(3)请同学们模仿问题3给出的精确描述,准确地反映实际问题.问题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探究新知问题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如图是北京市2016年11月23日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变化图.(1)I是t的函数吗?为什么?(2)模仿前两个问题,用精确的集合语言和对应关系描述这个实际问题.探究新知追问2 ②从所给的图中确定11月24日12:00的AQI的值吗?为什么?在横轴上,过t0作垂线交曲线与点(t0,I0),I0就是与t0对应的值.不能,因为时间不在图象覆盖的范围内.追问1 ①通过图形能确定唯一的I与每个t值对应吗,怎么找?探究新知答案:从图中的曲线可知,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A3={t|0≤t≤24},AQI的值都在数集B3={I|0<I<150}.对于数集A3中的任一时刻t,按照图中曲线所给的对应关系,在数集B3中都有唯一确定的AQI的值I与之对应.因此,这里的I是t的函数.探究新知问题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r( ×100% )反应一个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质量越高.表1是我国某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该省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表1 我国某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探究新知(1)你认为按表1给出的对应关系,恩格尔系数r是年份y的函数吗?为什么?(2)如果是,这个函数有解析式吗?如何描述这个函数?表1 我国某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答案:(1)r是y的函数.因为对于2006到2015年中任一个年份y,根据表1,都有唯一确定的恩格尔系数r与之对应.探究新知(1)你认为按表1给出的对应关系,恩格尔系数r是年份y的函数吗?为什么?(2)如果是,这个函数有解析式吗?如何描述这个函数?表1 我国某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答案:(2)这个函数没有解析式.从表格1可知,y的取值范围是数集A4={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恩格尔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数集B4={r|0<r≤1}.对于数集A4中的任一个年份y,根据表1所给的对应关系,在数集B4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恩格尔系数r与之对应.探究新知对于数集A中的任意一个数x,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和它对应.上述问题的共同特征有:(1)都包含两个非空数集,用A,B来表示;(2)都有一个对应关系;(3)尽管对应关系的表示方法不同,但它们都有如下特性:问题6 上述问题3~问题6中的函数有哪些共同特征?由此你能抽象出函数概念的本质特征吗?探究新知对于数集A中的任意一个数x,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也叫函数的三要素.抽象函数概念探究新知答案:值域与集合B不一定相等,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具体例子见问题6.追问 值域和集合B相等吗?它们的关系是什么?探究新知函数 一次函数 二次函数 反比例函数a>0 a<0 对应关系定义域值域RRRR问题7 你能用新的定义描述一次函数y=ax+b(a≠0)、二次函数y=ax2+bx+c(a≠0)和反比例函数y=(k≠0)吗?从哪几个角度描述?探究新知知识应用例 函数的解析式是舍弃问题的实际背景而抽象出来的,它所反映的两个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广泛地用于刻画一类事物中的变量关系和规律.例如,正比例函数y=kx(k≠0)可以用来刻画匀速运动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一定密度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等.试构建一个问题情境,使其中的变量关系可以用解析式y=x(10-x)来描述.解:把y=x(10-x)看成二次函数,那么它的定义域是R,值域是B={y|y≤25}.对应关系 f 把R中的任意一个数x,对应到B中唯一的数x(10-x).其中,x的取值范围是A={x|0<x<10},y的取值范围是B={y|0<y≤25}.对应关系 f 把每一个长方形的周长x,对应到唯一确定的面积x(10-x).如果对x的取值范围作出限制,例如x∈{x|0<x<10},那么可以构建如下情境:长方形的周长为20,设其一边长为x,面积为y,那么y=x(10-x).答案:知识应用归纳总结问题8(1)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函数的概念,为什么要重新学习函数的概念?(2)用“集合—对应说”下的函数概念分析一个函数要关注哪几个要素?这些要素的特点是什么?(3)与初中的函数概念相比,要特别注意哪个要素?(4)按照问题2的答案,下一课时应该研究什么?答案:(1)初中所学的函数概念主要关注的是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对自变量的变化范围缺乏约束,在应用中容易产生误判.(2)采用“集合—对应说”之后,同时关注函数的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其中对应关系是核心,有如下特征:对于定义域中任意实数在值域中都能找到唯一的实数与之对应.但对应关系的形式多样,除了解析式,还可以是图象,表格,文字语言等.(3)与初中的函数概念相比,要特别注意定义域必须符合题目要求.(4)研究函数的表示.归纳总结再 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