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

资源简介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24八上·惠来月考)在2023年10月3日的杭州亚运会男子三级跳远决赛中,我国跳远运动员朱亚明以17.13米的成绩夺冠,他用到的运动方式有(  )
A.行走、奔跑 B.奔跑、跳跃 C.跳跃、爬行 D.行走、跳跃
2.(2024八上·惠来月考)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成功把航天员乘组送入太空中。那么火箭发射上升过程中的运动方式与下列哪一种动物运动方式相似(  )
A.虾 B.蛙 C.水母 D.海马
(2024八上·惠来月考)自然界动物丰富多彩,他们运动方式也多种多样,请完成下面小题
3.2023年9月22日,西北工业大学研制出“信鸽”扑翼式仿生飞行器。仿生飞行器上下摆动的扑翼是模仿鸟类的哪种运动方式?(  )
A.行走 B.跳跃 C.鼓翼 D.滑翔
4.动物运动主要与特定的运动结构有关,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白鹭飞行依靠双翼 B.草鱼游动依靠鳍
C.乌龟爬行依靠四肢 D.草履虫运动依靠伪足
5.(2024八上·惠来月考)关于鸟类飞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利于散热 B.利于觅食
C.扩大生活范围 D.利于繁殖
6.(2024八上·惠来月考)老年人的易骨折,因为骨的成分无机物约占(  )
A.1/3 B.2/3 C.1/2 D.多于2/3
7.(2024八上·惠来月考)骨折后,及时就医将骨折两端接回原位,断裂处会长出新的骨组织,能使骨愈合和修复。骨折后的修复与图中哪个结构有关?(  )
A.① B.② C.③ D.④
8.(2024八上·惠来月考)骨的成分中有机物主要是(  )
A.糖类 B.钠盐 C.钙盐 D.蛋白质
9.(2024八上·惠来月考)取一根猪的长骨,敲下一小片骨,称其质量为6克,烧后剩余3.5克,可断定(  )
A.骨髓腔内为红骨髓 B.该骨易发生骨折
C.骨髓腔内为黄骨髓 D.骨内全部为黄骨髓
10.(2024八上·惠来月考)从结构层次上,一块新鲜的骨和一块骨骼肌应依次属于 (  )
A.组织、组织 B.器官、器官 C.组织、器官 D.器官、组织
11.(2024八上·惠来月考)如图是已除去部分皮肤的鸡翅。肌肉中间较粗的①部分和两端较细的②部分分别是(  )
A.肌腱、神经 B.肌腹、肌腱 C.关节、韧带 D.肌肉、神经
12.(2024八上·惠来月考)冬天我们常感觉“寒风刺骨”,这主要是因为寒风刺激了(  )
A.骨髓 B.骨膜内的神经
C.成骨细胞 D.骨膜内的血管
13.(2024八上·惠来月考)人体骨的连结有多种形式。如图所示脊椎骨间的连结形式是(  )
A.活动的连结 B.半活动的连结
C.不活动的连结 D.关节
14.(2024八上·惠来月考)人在狂笑时若用力过猛,会出现上下颌不能合拢的现象,这是由于(  )
A.关节头从关节窝脱出 B.关节头从关节囊中脱出
C.关节软骨发生病变 D.关节腔内有滑液
15.(2024八上·惠来月考)举手、转头等任何一个随意的动作都包括:①骨绕关节转动②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等步骤.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16.(2024八上·惠来月考)某同学利用一些生活用品和废旧材料制作了图所示的关节模型,推测两个木棒对接处的海绵模拟的是(  )
A.关节头 B.关节囊 C.关节窝 D.关节软骨
17.(2024八上·惠来月考)图表示的投篮动作①→②过程中,肱二头肌的变化是(  )
A.舒张→舒张 B.收缩→收缩 C.收缩→舒张 D.舒张→收缩
18.(2024八上·惠来月考)如图是排球运动的一个动作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动作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
B.此时手臂的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C.击球动作的完成只需要一块骨骼肌参与
D.击球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是由线粒体分解有机物提供的
19.(2024八上·惠来月考)从地震废墟中被救出的某女孩不能完成伸肘和屈肘动作,其原因不会是(  )
A.皮肤破损 B.肱二头肌拉伤
C.肱骨骨折 D.肘关节脱臼
20.(2024八上·惠来月考)远足踏青可以沐浴春日的阳光,呼吸清新的空气。与人体远足运动无直接关系的系统是(  )
A.运动系统 B.呼吸系统 C.神经系统 D.生殖系统
(2024八上·惠来月考)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本次亚运会共设置40个比赛项目,中国队共获得201枚金牌、111枚银牌、71枚铜牌。完成下面小题。
21.在4×100米接力赛中,中国队勇夺冠军。在赛跑过程中运动员大腿肌肉的活动情况是(  )
A.都持续收缩
B.先同时收缩,在同时舒张,交替进行
C.都持续舒张
D.一组收缩,另一组舒张,交替进行
22.各比赛项目中,以下动作手臂肌肉收缩情况与其他不同的是(  )
A.射箭者屈肘搭箭 B.拳击手屈臂防守
C.击剑手刺出长剑 D.攀岩者攀爬向上
23.(2024八上·惠来月考)下列哪项属于骨骼(  )
A.桡骨 B.股骨 C.胫骨 D.上肢骨
24.(2024八上·惠来月考)一位爷爷走路时经常会出现膝盖疼痛的现象,经检查确诊后,医生在他的膝关节腔内注射了玻璃酸钠溶液,玻璃酸钠溶液的作用相当于关节内的(  )
A.滑液 B.关节头 C.韧带 D.关节囊
25.(2024八上·惠来月考)草履虫前进遇到沙粒等阻碍时,会进行倒游、后退、改变方向等多次尝试后避开沙粒,与这种行为类似的是(  )
A.蜘蛛结网 B.小鼠走迷宫 C.黄蜂筑巢 D.金鱼游泳
26.(2024八上·惠来月考)动物在生活中会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行为。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小鸟喂鱼 B.黑猩猩钓取白蚁
C.母鸡孵卵 D.蜘蛛结网
27.(2024八上·惠来月考)箱形水母刚进入有灰白色条纹水箱内时,会因为错觉撞到水箱壁上,但七分半钟后,所有水母都以螺旋方式躲开箱壁。箱形水母躲开箱壁的行为(  )
A.是学习行为 B.只由遗传因素决定
C.是先天性行为 D.只由环境因素决定
28.(2024八上·惠来月考)与骨的长粗和长长有关的结构分别是(  )
A.骨膜、软骨层 B.骨膜、骨松质
C.骨髓、骨密质 D.骨质、软骨层
29.(2024八上·惠来月考)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一项为(  )
A.动物的行为同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
B.动物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
C.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都有重要作用
D.猴子骑自行车是动物的学习行为
30.(2024八上·惠来月考)2024年央视春晚的舞蹈节目《锦鲤》惊艳全场,舞蹈演员们优美的舞姿让人印象深刻。舞蹈演员舞蹈的动力来自(  )
A.骨 B.骨骼肌 C.关节 D.神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含4小题,除说明外,每空1分,共40分,“[ ]”内填序号,“____”填文字)
31.(2024八上·惠来月考)研究结果表明,眼保健操可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防止近视。图甲是某同学制作的运动系统模型图,图乙是眼保健操的“按压精明穴”示范图,请据图回答。
(1)眼保健操这个动作的完成是在   系统的支配下,牵引骨绕着图甲的[   ]产生的。
(2)在做“按压精明穴”动作时,该同学图丙中的结构[④]处于   状态(填“收缩”或“舒张”)。④两端的肌腱连在   (填“相同”或“不相同”)的骨上。
(3)眼保健操的音乐响起时,耳朵里的耳蜗感受到声波刺激,并将此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到   形成听觉。
(4)眼球的运动与眼部的肌肉收缩舒张有关,长时间做作业、看书等会导致肌肉紧张疲劳。有人说,每天参与球类运动有利于改善初中生的视力,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   (填“是”或“否”)并说明你的理由   除此之外,请你再提出一条保护眼睛的措施   。
32.(2024八上·惠来月考)生物学兴趣小组开展“训练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探究实验。
步骤一:制作如图所示的迷宫实验装置,在迷宫上方盖上透明玻璃,以便观察实验过程。
步骤二:选取大小相同的小白鼠三只(A、B、C),分别放在迷宫实验装置中进行观察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情况,测得如下表数据。请分析:
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A 5分55秒 4分34秒 2分9秒 4分13秒
B 4分27秒 3分13秒 1分40秒 3分8秒
C 7分51秒 5分34秒 2分25秒 5分2秒
(1)实验开始前,要让小鼠处于   状态,以使摆放的食物更具吸引力。
(2)实验过程中选择三只小白鼠做实验,最后比较分析它们走迷宫获取食物所需要的时间而得出结论。据此,你认为该兴趣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
(3)本实验用多只小鼠做实验,处理实验数据时需要计算   。你认为该兴趣小组选取3只品种、性别、月龄相同、大小和活力相似的健康小鼠(A、B、C)进行本实验的目的是   。
(4)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小鼠穿越迷宫找到食物所用时间   。小白鼠通过训练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的意义是让动物能更好地适应   环境。
(5)实验后小鼠应该怎样处理?   。
33.(2024八上·惠来月考)2023年10月7日,中国女排在杭州亚运会女排决赛中以3∶0的比分完胜日本女排,成功卫冕亚运会冠军。这一战是中国女排史上的第9枚亚运金牌,再次展现了“女排精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赛的胜利离不开运动员平时艰苦的训练。运动员经过训练,图乙中的[ ]   增厚,保证了关节的牢固性;   和关节腔内的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增加关节之间的灵活性。
(2)儿童的造血机能强于成年人是因为在儿童的骨内,如图甲,除了骨松质内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在[   ]内也有红骨髓。
(3)女排队员在扣球时,肘关节起到了   作用,完成扣球这个动作需要消耗能量,所需能量主要由在肌细胞线粒体中进行的   作用所提供。
(4)在激烈的训练、比赛中难免出现膝关节损伤,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对关节的伤害?   运动强度太大且时间长也会造成膝关节负担过重,所以平时锻炼身体时,作为中学生,你有什么建议?   。
34.(2024八上·惠来月考)由于动物的生活环境日趋恶化,动物界决定开一场有纪念意义的花样运动会,特邀人类前去观看,以唤起人类对生存环境的关注。许多动物积极报名参加,有鲫鱼、乌贼、水母、虾、蛙、蚯蚓、羚羊、猎豹、大雁、鹦鹉、蜜蜂、鹰等。比赛将在陆地、空中、水中三个运动场地同时进行。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适合在陆地参赛的“运动员”是羚羊、   ,其中羚羊的运动方式有多种,请写出其中的一种   。
(2)乌贼是在水中的“运动员”,它依靠头部下面的漏斗喷水和   的摆动推动身体进行快速的倒退运动;与它同组的还有蛙,蛙的后肢发达,趾间有发达的   ;乌贼和蛙适应水环境的运动方式是   。
(3)鹰是空中的“运动员”,鹰在比赛结束停止飞行时,必须减慢振翅的频率和   并伸出双腿着地。
(4)通过观看比赛,人们发现自然界中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运动方式与其   是相适应的。
(5)综上所述,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请你再举一例说明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运动员参加的是三级跳决赛,在跳远比赛中,在起跑点以奔跑的形式到达起跳点,然后借助惯性起跳。因此,三级跳远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运动方式有奔跑和跳跃,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运动方式,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
2.【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火箭发射上升是通过向后喷射物质,利用反作用力前进,这种运动方式类似于水母的运动 。水母通过收缩外壳挤压内腔的方式,改变内腔体积,喷出腔内的水,通过喷水推进的方式进行移动,利用反作用力运动 。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动物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不相同,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
【答案】3.C
4.D
【知识点】动物与仿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分析】(1)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有的是模仿动物,有的是模仿植物。
(2)动物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不相同,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
3.鸟类的运动方式主要有鼓翼飞行、滑翔等。鼓翼飞行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依靠翅膀快速有力地上下扇动空气获得升力和前进动力 。仿生飞行器上下摆动的扑翼模仿的是鸟类鼓翼飞行的运动方式,因为鼓翼飞行时翅膀会上下扇动 。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4.A. 白鹭属于鸟类,飞行依靠双翼(翅膀 ), A正确。
B. 草鱼属于鱼类,游动依靠鳍(尾鳍控制前进方向,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 B正确。
C.乌龟属于爬行动物,依靠四肢在陆地上爬行,C正确。
D.草履虫在水中旋转前进主要依靠纤毛的摆动,D错误。
故答案为:D。
5.【答案】A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散热不是飞行的主要意义:鸟类散热主要通过呼吸、体表等方式,飞行的主要作用是获取食物、拓展生存空间和繁殖,A错误 。
B、利于觅食:飞行使鸟类能到达更广阔的区域寻找食物,如候鸟迁徙寻找适宜的食物资源,B正确 。
C、扩大生活范围:飞行让鸟类可以跨越不同环境,扩大生存空间,适应多样的生态条件,C正确 。
D、利于繁殖:飞行有助于鸟类寻找合适的繁殖地、求偶和育雏,如一些鸟类飞行到特定的繁殖区域繁衍后代,D正确 。
故答案为:A。
【分析】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鸟类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6.【答案】D
【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比例会随年龄变化。儿童和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无机物少于2/3,骨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但易变形;成年人骨中,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骨既坚硬又有弹性;而老年人骨中,无机物多于2/3,有机物少于1/3,骨的弹性小、硬度大,易发生骨折。所以老年人易骨折是因为骨的成分中无机物多于2/3,故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长骨在不同时期骨成分的含量: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 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
7.【答案】C
【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 图中①为关节软骨,②为血管,③为骨膜,④为骨髓。骨膜内含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 所以骨折后的修复与③骨膜有关。
故答案为:C。
【分析】长骨的结构与功能:
8.【答案】D
【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使骨具有一定的柔韧性,无机物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在骨的有机物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它对骨的韧性等特性起着重要作用 。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骨的主要作用是支持、保护与运动,这就需要骨既坚硬而又有弹性,而骨中的含钙的无机盐能使骨变得十分坚硬。
9.【答案】A
【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 。取一根猪的骨头,敲下一小片骨,称其重量为6克,燃烧后剩余物是无机物是3.5克,表明有机物多于1/3,无机物小于2/3,该猪是幼年时期。AC.幼年时,骨髓腔内为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黄骨髓替代(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在大量失血时可转化为红骨髓 ) 。该骨是幼年时期的骨,所以骨髓腔内为红骨髓,A正确,C错误。
B.该猪处于幼年时期,骨的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B错误。
D.幼年时期骨髓腔和骨松质内都是红骨髓,不是黄骨髓,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骨的造血功能: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可见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中。因此儿童少年造血机能比成年人强的原因是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中,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10.【答案】B
【知识点】动物体的器官;骨骼肌
【解析】【解答】一块新鲜的骨,包含结缔组织(骨组织等 )、神经组织、上皮组织(骨膜表面 )等多种组织 。这些组织按照一定次序结合,共同实现骨的支撑、保护等功能,所以骨属于器官 。
一块骨骼肌,由肌肉组织(肌腹 )、结缔组织(肌腱 )、神经组织、上皮组织等构成 。这些组织协同工作,完成收缩和舒张功能,使躯体产生运动,所以骨骼肌也属于器官 。综上,一块新鲜的骨和一块骨骼肌,从结构层次上都属于器官,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动物的器官举例:心脏、唾液腺、一块骨、一块肌肉、皮肤等都是器官。
11.【答案】B
【知识点】骨骼肌
【解析】【解答】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主要由肌细胞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 。图中①是肌腹,②是肌腱,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同一块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12.【答案】B
【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 骨是由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组成的;“寒风刺骨”主要是刺激了骨膜内的神经,神经能对外界寒冷的刺激作出反应。
故答案为:B。
【分析】长骨的结构与功能:
13.【答案】B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骨连结有三种形式:不活动的连结(如颅骨间的连结 )、半活动的连结(如脊椎骨间的连结 )、活动的连结(即关节,如肩关节、膝关节等 ) 。脊椎骨间的连结允许一定程度的活动,但活动范围有限,属于半活动的连结 。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骨连接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
14.【答案】A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三部分。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所谓的脱臼就是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
有人狂笑时由于用力过猛,使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导致上下颌不能合拢。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脱臼的问题,首先明确关节的结构。狂笑过猛,是一种脱臼现象。据此分析解答。关节的结构是考查的重点,需要熟练掌握。
15.【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解:运动系统都是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因此举手、转头等任何一个随意的动作都包括: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②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①骨绕关节转动等步骤.
故选:C
【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16.【答案】D
【知识点】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其它模型的制作
【解析】【解答】关节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构成。关节面是两个以上相邻骨的接触面,一个略凸,叫关节头;另一个略凹,叫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光滑的软骨,即关节软骨。关节囊是很坚韧的一种结缔组织,把相邻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关节腔是关节软骨和关节囊围成的狭窄间隙。根据以上信息结合图示可知,海绵模拟的是关节软骨,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木棒模拟骨,海绵模拟关节软骨,自行车旧轮胎模拟关节囊。
17.【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
【解析】【解答】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投篮过程中,先进行屈肘动作,再进行伸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所以,投篮动作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发生的变化分别是收缩→舒张、舒张→收缩,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18.【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解析】【解答】A. 运动的完成不仅靠运动系统,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提供能量等支持, A错误。
B.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图示排球运动的动作处于伸肘状态,因此,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B错误。
C.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故击球动作的完成需要两块肌肉配合完成,C错误。
D. 细胞内的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通过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击球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是由线粒体分解有机物提供的, 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19.【答案】A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解: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 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从玉树地震废墟中被救出的某女孩不能完成伸肘和屈肘动作,其原因不会是皮肤破损.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20.【答案】D
【知识点】动物体的系统
【解析】【解答】A、运动系统:远足运动中,骨、关节和肌肉共同参与,运动系统直接完成躯体的移动,A与远足运动有直接关系 ,不符合题意。
B、呼吸系统:运动时需要更多氧气,呼吸系统通过呼吸作用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为运动提供能量供应的物质基础,B与远足运动有直接关系,不符合题意 。
C、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调节运动系统的活动,控制肌肉收缩和舒张的节奏、幅度等,使运动协调、准确,C与远足运动有直接关系,不符合题意 。
D、生殖系统:生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繁殖后代,与远足运动时的躯体移动、能量供应、运动调节等无直接关联,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系统的功能是:
运动系统:运动、支持和保护;
循环系统:运输体内物质;
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
呼吸系统:吸入氧和呼出二氧化碳;
泌尿系统:形成尿液,排出体内代谢废物;
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通过激素,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答案】21.D
22.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
【解析】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21.人体运动中,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是相互配合的。在跑步等运动中,大腿的肌肉(如股四头肌、股二头肌等 )一组收缩,另一组舒张,交替进行,才能实现腿部的屈伸运动,推动身体前进 。 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2.C、图中击剑手刺出长剑时候,上肢处于伸肘状态。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符合题意;
ABD、图中射箭者屈肘搭箭、拳击手曲臂防守、攀岩者引体向上时候,上肢处于屈肘状态,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3.【答案】D
【知识点】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解析】【解答】ABC、桡骨、股骨、胫骨,都属于单块的骨 ,不符合题意。
D、上肢骨是由肱骨、桡骨、尺骨等多块骨通过关节等连接形成的骨骼,所以属于骨骼,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骨是指单块的骨质结构,如桡骨、股骨、胫骨,它们是构成骨骼的基本单位 。
骨骼是多块骨通过骨连接(如关节、韧带等 )形成的整体结构,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 。
24.【答案】A
【知识点】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题目中提到的“玻璃酸钠溶液”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滑液替代物,常用于治疗关节炎等疾病。当关节腔内的滑液分泌不足或质量下降时,注射玻璃酸钠溶液可以起到补充滑液的作用,从而减轻关节活动时的摩擦,缓解疼痛。因此,玻璃酸钠溶液的作用相当于关节内的滑液。A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关节囊是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在关节囊里面和外面还有韧带,使两块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因此关节既灵活又牢固。
25.【答案】B
【知识点】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草履虫前进遇到沙粒等阻碍时,出现倒游、后退、改变方向等多次尝试后避开沙粒是通过生活经验形成的学习行为。
ACD、蜘蛛结网、黄蜂筑巢、金鱼游泳,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不符合题意;
B、小鼠走迷宫,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的学习行为。因此与草履虫行为类似,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26.【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小鸟喂鱼、C母鸡孵卵、D蜘蛛结网,都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 。B黑猩猩钓取白蚁,是黑猩猩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掌握的技能,属于学习行为,B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小鸟喂鱼(育雏本能 )、母鸡孵卵(繁殖本能 )、蜘蛛结网(捕食本能 ),这些行为是动物的本能,不需要学习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
27.【答案】A
【知识点】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箱形水母刚进入水箱时会撞到箱壁,七分半钟后能以螺旋方式躲开箱壁,这种行为是在后天的经历中逐渐形成的,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 。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28.【答案】A
【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骨的生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骨的长长与长粗。骨膜: 骨膜内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使骨不断长粗,对骨的生长(长粗)和再生(如骨折后骨的愈合)有重要作用 ;软骨层(骺端软骨层 ):在骨的两端,幼年时存在软骨层,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长长,成年后软骨层骨化,骨就不再长长 ;骨松质、骨密质:主要是骨的不同结构类型,与骨的支持、承重等有关,和骨的长粗、长长无直接关联 。骨髓:存在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红骨髓,与骨的生长关系不大 。因此,与骨的长粗有关的是骨膜(成骨细胞作用 ),与骨的长长有关的是软骨层,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长骨的结构与功能:
29.【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动物的行为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生活环境而形成的,与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如鸟类的迁徙行为与季节变化、食物分布等环境因素有关,A正确。
B. 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不是所有动物行为都是生来就有的,B错误。
C. 动物行为对个体生存(如取食行为获取营养 )和种族延续(如繁殖行为 )有重要作用, C正确。
D.猴骑车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D正确。
【分析】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30.【答案】B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
【解析】【解答】A. 骨在运动中起杠杆的作用,可绕关节活动 ,A错误。
B.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所以骨骼肌为运动提供动力 ,B正确 。
C.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C错误。
D.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31.【答案】(1)神经;①
(2)收缩;不相同
(3)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4)是;可以放松眼部肌肉,促进眼球组织的血液循环 ,缓解视疲劳,保护视力;保证适度的光线下阅读,保持正确的坐姿和适当的眼睛与书本距离,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并定时休息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眼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1)任何动作的完成都需要神经系统的支配 。运动系统中,骨绕关节活动产生运动,图甲中①代表关节,所以眼保健操动作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牵引骨绕图甲的①关节产生 。
(2)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上肢自然下垂时,二者同时舒张;垂提重物时,二者同时收缩。在做“按压精明穴”动作时,该同学图丙中,④肱二头肌收缩,⑤肱三头肌舒张,是屈肘动作。
骨骼肌的两端通过肌腱附着在不同的骨上,以便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关节的运动。因此④肱二头肌两端的肌腱连在不相同的骨上。
(3)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感受声波刺激 )→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所以音乐响起时,听觉在大脑皮层形成 。
(4)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减小。看打球的时候,晶状体不断变化,促进眼部血液循环,调节晶状体的肌肉也不断收缩和舒张,得到锻炼,调节能力不断增强,所以,每天参与球类运动可以放松眼部肌肉,促进眼球组织的血液循环 ,缓解视疲劳,保护视力,这种做法是可取的,我赞同这种做法。
保护眼睛的措施:保证适度的光线下阅读,保持正确的坐姿和适当的眼睛与书本距离,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并定时休息。
【分析】图甲中,①关节,②④骨骼肌,③⑤骨;图丙中,④肱二头肌,⑤肱三头肌。
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1)做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会包括以下步骤: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骨骼肌收缩、相应的骨受到牵引、骨绕关节转动。图甲中,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①关节运动,于是产生了动作。
(2)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上肢自然下垂时,二者同时舒张;垂提重物时,二者同时收缩。在做“按压精明穴”动作时,该同学图丙中,④肱二头肌收缩,⑤肱三头肌舒张,是屈肘动作。
骨骼肌的两端通过肌腱附着在不同的骨上,以便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关节的运动。因此④肱二头肌两端的肌腱连在不相同的骨上。
(3)眼保健操的音乐响起时,声波经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振动,振动由听小骨传到耳蜗,耳蜗将声波信号转换为神经冲动,经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减小。看打球的时候,晶状体不断变化,促进眼部血液循环,调节晶状体的肌肉也不断收缩和舒张,得到锻炼,调节能力不断增强,所以,每天参与球类运动可以放松眼部肌肉,促进眼球组织的血液循环 ,缓解视疲劳,保护视力,这种做法是可取的,我赞同这种做法。
保护眼睛的措施:保证适度的光线下阅读,保持正确的坐姿和适当的眼睛与书本距离,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并定时休息。
32.【答案】(1)饥饿
(2)不同个体的小白鼠学习能力一样吗?
(3)平均值;控制单一变量
(4)减少;学习;复杂多变的
(5)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
【解析】【解答】(1)让小鼠处于饥饿状态,这样摆放的食物对小鼠更具吸引力,能促使小鼠积极参与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便于实验观察 。
(2)三只小白鼠做实验,比较他们这三次走迷宫所需时间,就是想观察不同个体的小白鼠学习能力是否存在差异,所以探究的问题是不同个体的小白鼠学习能力一样吗?
(3)在实验中,用多只小鼠做实验是为了增加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处理实验数据时需要计算平均值,以减小误差。该兴趣小组选取3只品种、性别、月龄相同、大小和活力相似的健康小鼠(A、B、C)进行本实验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通过控制这些变量,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训练次数的不同,而不是由于小鼠本身的差异。
(4)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小鼠穿越迷宫找到食物所用的时间逐渐减少。这说明训练可以提高小鼠走迷宫的能力。小白鼠通过训练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属于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在后天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模式,它可以让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5)实验后应将小鼠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体现对动物的保护,维持生态平衡 。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实验开始前,为了让摆放的食物更具吸引力,需要让小鼠处于饥饿状态。饥饿状态的小鼠会更迫切地寻找食物,从而增加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三只小白鼠做实验,比较他们这三次走迷宫所需时间,就是想观察不同个体的小白鼠学习能力是否存在差异,所以探究的问题是不同个体的小白鼠学习能力一样吗?
(3)在本实验中,用多只小鼠做实验是为了增加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处理实验数据时需要计算平均值,以减小误差。该兴趣小组选取3只品种、性别、月龄相同、大小和活力相似的健康小鼠(A、B、C)进行本实验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通过控制这些变量,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训练次数的不同,而不是由于小鼠本身的差异。
(4)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小鼠穿越迷宫找到食物所用的时间逐渐减少。这说明训练可以提高小鼠走迷宫的能力。小白鼠通过训练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属于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在后天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模式,它可以让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5)实验后小鼠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33.【答案】(1)②关节囊;关节软骨
(2)③
(3)支点;呼吸
(4)通过佩戴护膝、做好充分的热身和拉伸运动、选择适合的运动场地和鞋子等;应注意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并确保运动后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关节的牢固性与关节囊(图乙② )有关,运动员训练可使关节囊增厚,增强关节牢固性 。关节软骨(覆盖在关节面 )和关节腔内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增加关节灵活性,所以②关节囊增厚保证牢固性,关节软骨和滑液增加灵活性 。
(2)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可见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中。因此,儿童的造血机能强于成年人是因为在儿童的骨内,如图甲,除了骨松质内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在③骨髓腔内也有红骨髓。
(3)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扣球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需能量主要由在肌细胞线粒体中进行的呼吸作用所提供。
(4)在激烈的训练、比赛中难免出现膝关节损伤,佩戴护膝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膝关节,减少直接的冲击和摩擦;身和拉伸运动能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减少损伤风险;选对运动场地和鞋子能提供更好的缓冲,减少对关节的压力。
平时锻炼身体时,应注意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并确保运动后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分析】图甲①骨松质、②骨密质、③骨髓腔、④骨膜;图乙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1)骨骼肌是一种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能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受刺激可收缩。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3)生物的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
(1)关节由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构成,基本结构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是组成关节的相邻两骨的接触面,一凸一凹,表面覆有一层关节软骨,有减少摩擦和缓冲撞压的作用。关节囊是附着在关节面周围及其附近骨面上的结缔组织囊,关节囊围成的密闭空腔叫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除了这些基本结构,有的关节还有韧带等辅助结构。经常锻炼可以使②关节囊增厚,保证关节的牢固性;⑤关节软骨和③关节腔内的滑液,可以增加关节之间的灵活性。关节的这些结构使关节既具有牢固性、稳定性,又具有灵活性。
(2)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可见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中。因此,儿童的造血机能强于成年人是因为在儿童的骨内,如图甲,除了骨松质内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在③骨髓腔内也有红骨髓。
(3)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扣球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需能量主要由在肌细胞线粒体中进行的呼吸作用所提供。
(4)在激烈的训练、比赛中难免出现膝关节损伤,佩戴护膝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膝关节,减少直接的冲击和摩擦;身和拉伸运动能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减少损伤风险;选对运动场地和鞋子能提供更好的缓冲,减少对关节的压力。
平时锻炼身体时,应注意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并确保运动后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34.【答案】(1)蚯蚓、猎豹;奔跑
(2)腕;蹼;游泳
(3)收翅
(4)生活环境
(5)鱼的流线型身体使其在水中游泳时受到的阻力最小,有利于快速游动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1)适合在陆地参赛的“运动员"是羚羊、蚯蚓、猎豹,它们都是生活在陆地上。鲫鱼、乌贼、水母、虾、蛙适合在水中参赛。大雁、鹦鹉、蜜蜂、鹰适合在空中参赛。羚羊的运动方式有奔跑、行走和跳跃等。
(2)乌贼属于软体动物,蛙属于两栖动物。乌贼是在水中的“运动员",它依靠头部下面的漏斗喷水和腕的摆动推动身体进行快速的倒退运动;
与它同组的还有蛙,蛙的后肢发达,趾间有发达的蹼;
乌贼和蛙适应水环境的运动方式是游泳。
(3)鸟类动物主要是依靠鼓翼飞行的。 鹰在比赛结束停止飞行时,必须减慢振翅的频率和收翅,并伸出双腿着地。
(4)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比如陆地动物的奔跑、爬行,水中动物的游泳,空中动物的飞行,都是为了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获取食物、逃避敌害等 。
(5)鱼的流线型身体,可减少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利于快速游动;鸟类的翼适合飞行等,都体现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
【分析】动物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不相同,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
(1)适合在陆地参赛的“运动员"是羚羊、蚯蚓、猎豹,它们都是生活在陆地上。鲫鱼、乌贼、水母、虾、蛙适合在水中参赛。大雁、鹦鹉、蜜蜂、鹰适合在空中参赛。羚羊的运动方式有奔跑、行走和跳跃等。
(2)乌贼属于软体动物,蛙属于两栖动物。乌贼是在水中的“运动员",它依靠头部下面的漏斗喷水和腕的摆动推动身体进行快速的倒退运动;
与它同组的还有蛙,蛙的后肢发达,趾间有发达的蹼;
乌贼和蛙适应水环境的运动方式是游泳。
(3)鸟类动物主要是依靠鼓翼飞行的。 鹰在比赛结束停止飞行时,必须减慢振翅的频率和收翅,并伸出双腿着地。
(4)自然界中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5)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适应其环境,例如鱼的流线型身体使其在水中移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有利于快速游动。
1 / 1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24八上·惠来月考)在2023年10月3日的杭州亚运会男子三级跳远决赛中,我国跳远运动员朱亚明以17.13米的成绩夺冠,他用到的运动方式有(  )
A.行走、奔跑 B.奔跑、跳跃 C.跳跃、爬行 D.行走、跳跃
【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运动员参加的是三级跳决赛,在跳远比赛中,在起跑点以奔跑的形式到达起跳点,然后借助惯性起跳。因此,三级跳远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运动方式有奔跑和跳跃,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运动方式,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
2.(2024八上·惠来月考)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成功把航天员乘组送入太空中。那么火箭发射上升过程中的运动方式与下列哪一种动物运动方式相似(  )
A.虾 B.蛙 C.水母 D.海马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火箭发射上升是通过向后喷射物质,利用反作用力前进,这种运动方式类似于水母的运动 。水母通过收缩外壳挤压内腔的方式,改变内腔体积,喷出腔内的水,通过喷水推进的方式进行移动,利用反作用力运动 。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动物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不相同,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
(2024八上·惠来月考)自然界动物丰富多彩,他们运动方式也多种多样,请完成下面小题
3.2023年9月22日,西北工业大学研制出“信鸽”扑翼式仿生飞行器。仿生飞行器上下摆动的扑翼是模仿鸟类的哪种运动方式?(  )
A.行走 B.跳跃 C.鼓翼 D.滑翔
4.动物运动主要与特定的运动结构有关,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白鹭飞行依靠双翼 B.草鱼游动依靠鳍
C.乌龟爬行依靠四肢 D.草履虫运动依靠伪足
【答案】3.C
4.D
【知识点】动物与仿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分析】(1)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有的是模仿动物,有的是模仿植物。
(2)动物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不相同,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
3.鸟类的运动方式主要有鼓翼飞行、滑翔等。鼓翼飞行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依靠翅膀快速有力地上下扇动空气获得升力和前进动力 。仿生飞行器上下摆动的扑翼模仿的是鸟类鼓翼飞行的运动方式,因为鼓翼飞行时翅膀会上下扇动 。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4.A. 白鹭属于鸟类,飞行依靠双翼(翅膀 ), A正确。
B. 草鱼属于鱼类,游动依靠鳍(尾鳍控制前进方向,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 B正确。
C.乌龟属于爬行动物,依靠四肢在陆地上爬行,C正确。
D.草履虫在水中旋转前进主要依靠纤毛的摆动,D错误。
故答案为:D。
5.(2024八上·惠来月考)关于鸟类飞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利于散热 B.利于觅食
C.扩大生活范围 D.利于繁殖
【答案】A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散热不是飞行的主要意义:鸟类散热主要通过呼吸、体表等方式,飞行的主要作用是获取食物、拓展生存空间和繁殖,A错误 。
B、利于觅食:飞行使鸟类能到达更广阔的区域寻找食物,如候鸟迁徙寻找适宜的食物资源,B正确 。
C、扩大生活范围:飞行让鸟类可以跨越不同环境,扩大生存空间,适应多样的生态条件,C正确 。
D、利于繁殖:飞行有助于鸟类寻找合适的繁殖地、求偶和育雏,如一些鸟类飞行到特定的繁殖区域繁衍后代,D正确 。
故答案为:A。
【分析】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鸟类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6.(2024八上·惠来月考)老年人的易骨折,因为骨的成分无机物约占(  )
A.1/3 B.2/3 C.1/2 D.多于2/3
【答案】D
【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比例会随年龄变化。儿童和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无机物少于2/3,骨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但易变形;成年人骨中,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骨既坚硬又有弹性;而老年人骨中,无机物多于2/3,有机物少于1/3,骨的弹性小、硬度大,易发生骨折。所以老年人易骨折是因为骨的成分中无机物多于2/3,故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长骨在不同时期骨成分的含量: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 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
7.(2024八上·惠来月考)骨折后,及时就医将骨折两端接回原位,断裂处会长出新的骨组织,能使骨愈合和修复。骨折后的修复与图中哪个结构有关?(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 图中①为关节软骨,②为血管,③为骨膜,④为骨髓。骨膜内含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 所以骨折后的修复与③骨膜有关。
故答案为:C。
【分析】长骨的结构与功能:
8.(2024八上·惠来月考)骨的成分中有机物主要是(  )
A.糖类 B.钠盐 C.钙盐 D.蛋白质
【答案】D
【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使骨具有一定的柔韧性,无机物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在骨的有机物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它对骨的韧性等特性起着重要作用 。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骨的主要作用是支持、保护与运动,这就需要骨既坚硬而又有弹性,而骨中的含钙的无机盐能使骨变得十分坚硬。
9.(2024八上·惠来月考)取一根猪的长骨,敲下一小片骨,称其质量为6克,烧后剩余3.5克,可断定(  )
A.骨髓腔内为红骨髓 B.该骨易发生骨折
C.骨髓腔内为黄骨髓 D.骨内全部为黄骨髓
【答案】A
【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 。取一根猪的骨头,敲下一小片骨,称其重量为6克,燃烧后剩余物是无机物是3.5克,表明有机物多于1/3,无机物小于2/3,该猪是幼年时期。AC.幼年时,骨髓腔内为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黄骨髓替代(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在大量失血时可转化为红骨髓 ) 。该骨是幼年时期的骨,所以骨髓腔内为红骨髓,A正确,C错误。
B.该猪处于幼年时期,骨的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B错误。
D.幼年时期骨髓腔和骨松质内都是红骨髓,不是黄骨髓,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骨的造血功能: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可见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中。因此儿童少年造血机能比成年人强的原因是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中,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10.(2024八上·惠来月考)从结构层次上,一块新鲜的骨和一块骨骼肌应依次属于 (  )
A.组织、组织 B.器官、器官 C.组织、器官 D.器官、组织
【答案】B
【知识点】动物体的器官;骨骼肌
【解析】【解答】一块新鲜的骨,包含结缔组织(骨组织等 )、神经组织、上皮组织(骨膜表面 )等多种组织 。这些组织按照一定次序结合,共同实现骨的支撑、保护等功能,所以骨属于器官 。
一块骨骼肌,由肌肉组织(肌腹 )、结缔组织(肌腱 )、神经组织、上皮组织等构成 。这些组织协同工作,完成收缩和舒张功能,使躯体产生运动,所以骨骼肌也属于器官 。综上,一块新鲜的骨和一块骨骼肌,从结构层次上都属于器官,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动物的器官举例:心脏、唾液腺、一块骨、一块肌肉、皮肤等都是器官。
11.(2024八上·惠来月考)如图是已除去部分皮肤的鸡翅。肌肉中间较粗的①部分和两端较细的②部分分别是(  )
A.肌腱、神经 B.肌腹、肌腱 C.关节、韧带 D.肌肉、神经
【答案】B
【知识点】骨骼肌
【解析】【解答】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主要由肌细胞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 。图中①是肌腹,②是肌腱,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同一块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12.(2024八上·惠来月考)冬天我们常感觉“寒风刺骨”,这主要是因为寒风刺激了(  )
A.骨髓 B.骨膜内的神经
C.成骨细胞 D.骨膜内的血管
【答案】B
【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 骨是由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组成的;“寒风刺骨”主要是刺激了骨膜内的神经,神经能对外界寒冷的刺激作出反应。
故答案为:B。
【分析】长骨的结构与功能:
13.(2024八上·惠来月考)人体骨的连结有多种形式。如图所示脊椎骨间的连结形式是(  )
A.活动的连结 B.半活动的连结
C.不活动的连结 D.关节
【答案】B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骨连结有三种形式:不活动的连结(如颅骨间的连结 )、半活动的连结(如脊椎骨间的连结 )、活动的连结(即关节,如肩关节、膝关节等 ) 。脊椎骨间的连结允许一定程度的活动,但活动范围有限,属于半活动的连结 。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骨连接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
14.(2024八上·惠来月考)人在狂笑时若用力过猛,会出现上下颌不能合拢的现象,这是由于(  )
A.关节头从关节窝脱出 B.关节头从关节囊中脱出
C.关节软骨发生病变 D.关节腔内有滑液
【答案】A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三部分。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所谓的脱臼就是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
有人狂笑时由于用力过猛,使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导致上下颌不能合拢。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脱臼的问题,首先明确关节的结构。狂笑过猛,是一种脱臼现象。据此分析解答。关节的结构是考查的重点,需要熟练掌握。
15.(2024八上·惠来月考)举手、转头等任何一个随意的动作都包括:①骨绕关节转动②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等步骤.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解:运动系统都是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因此举手、转头等任何一个随意的动作都包括: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②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①骨绕关节转动等步骤.
故选:C
【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16.(2024八上·惠来月考)某同学利用一些生活用品和废旧材料制作了图所示的关节模型,推测两个木棒对接处的海绵模拟的是(  )
A.关节头 B.关节囊 C.关节窝 D.关节软骨
【答案】D
【知识点】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其它模型的制作
【解析】【解答】关节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构成。关节面是两个以上相邻骨的接触面,一个略凸,叫关节头;另一个略凹,叫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光滑的软骨,即关节软骨。关节囊是很坚韧的一种结缔组织,把相邻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关节腔是关节软骨和关节囊围成的狭窄间隙。根据以上信息结合图示可知,海绵模拟的是关节软骨,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木棒模拟骨,海绵模拟关节软骨,自行车旧轮胎模拟关节囊。
17.(2024八上·惠来月考)图表示的投篮动作①→②过程中,肱二头肌的变化是(  )
A.舒张→舒张 B.收缩→收缩 C.收缩→舒张 D.舒张→收缩
【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
【解析】【解答】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投篮过程中,先进行屈肘动作,再进行伸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所以,投篮动作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发生的变化分别是收缩→舒张、舒张→收缩,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18.(2024八上·惠来月考)如图是排球运动的一个动作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动作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
B.此时手臂的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C.击球动作的完成只需要一块骨骼肌参与
D.击球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是由线粒体分解有机物提供的
【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解析】【解答】A. 运动的完成不仅靠运动系统,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提供能量等支持, A错误。
B.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图示排球运动的动作处于伸肘状态,因此,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B错误。
C.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故击球动作的完成需要两块肌肉配合完成,C错误。
D. 细胞内的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通过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击球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是由线粒体分解有机物提供的, 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19.(2024八上·惠来月考)从地震废墟中被救出的某女孩不能完成伸肘和屈肘动作,其原因不会是(  )
A.皮肤破损 B.肱二头肌拉伤
C.肱骨骨折 D.肘关节脱臼
【答案】A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解: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 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从玉树地震废墟中被救出的某女孩不能完成伸肘和屈肘动作,其原因不会是皮肤破损.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20.(2024八上·惠来月考)远足踏青可以沐浴春日的阳光,呼吸清新的空气。与人体远足运动无直接关系的系统是(  )
A.运动系统 B.呼吸系统 C.神经系统 D.生殖系统
【答案】D
【知识点】动物体的系统
【解析】【解答】A、运动系统:远足运动中,骨、关节和肌肉共同参与,运动系统直接完成躯体的移动,A与远足运动有直接关系 ,不符合题意。
B、呼吸系统:运动时需要更多氧气,呼吸系统通过呼吸作用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为运动提供能量供应的物质基础,B与远足运动有直接关系,不符合题意 。
C、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调节运动系统的活动,控制肌肉收缩和舒张的节奏、幅度等,使运动协调、准确,C与远足运动有直接关系,不符合题意 。
D、生殖系统:生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繁殖后代,与远足运动时的躯体移动、能量供应、运动调节等无直接关联,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系统的功能是:
运动系统:运动、支持和保护;
循环系统:运输体内物质;
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
呼吸系统:吸入氧和呼出二氧化碳;
泌尿系统:形成尿液,排出体内代谢废物;
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通过激素,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2024八上·惠来月考)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本次亚运会共设置40个比赛项目,中国队共获得201枚金牌、111枚银牌、71枚铜牌。完成下面小题。
21.在4×100米接力赛中,中国队勇夺冠军。在赛跑过程中运动员大腿肌肉的活动情况是(  )
A.都持续收缩
B.先同时收缩,在同时舒张,交替进行
C.都持续舒张
D.一组收缩,另一组舒张,交替进行
22.各比赛项目中,以下动作手臂肌肉收缩情况与其他不同的是(  )
A.射箭者屈肘搭箭 B.拳击手屈臂防守
C.击剑手刺出长剑 D.攀岩者攀爬向上
【答案】21.D
22.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
【解析】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21.人体运动中,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是相互配合的。在跑步等运动中,大腿的肌肉(如股四头肌、股二头肌等 )一组收缩,另一组舒张,交替进行,才能实现腿部的屈伸运动,推动身体前进 。 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2.C、图中击剑手刺出长剑时候,上肢处于伸肘状态。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符合题意;
ABD、图中射箭者屈肘搭箭、拳击手曲臂防守、攀岩者引体向上时候,上肢处于屈肘状态,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3.(2024八上·惠来月考)下列哪项属于骨骼(  )
A.桡骨 B.股骨 C.胫骨 D.上肢骨
【答案】D
【知识点】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解析】【解答】ABC、桡骨、股骨、胫骨,都属于单块的骨 ,不符合题意。
D、上肢骨是由肱骨、桡骨、尺骨等多块骨通过关节等连接形成的骨骼,所以属于骨骼,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骨是指单块的骨质结构,如桡骨、股骨、胫骨,它们是构成骨骼的基本单位 。
骨骼是多块骨通过骨连接(如关节、韧带等 )形成的整体结构,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 。
24.(2024八上·惠来月考)一位爷爷走路时经常会出现膝盖疼痛的现象,经检查确诊后,医生在他的膝关节腔内注射了玻璃酸钠溶液,玻璃酸钠溶液的作用相当于关节内的(  )
A.滑液 B.关节头 C.韧带 D.关节囊
【答案】A
【知识点】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题目中提到的“玻璃酸钠溶液”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滑液替代物,常用于治疗关节炎等疾病。当关节腔内的滑液分泌不足或质量下降时,注射玻璃酸钠溶液可以起到补充滑液的作用,从而减轻关节活动时的摩擦,缓解疼痛。因此,玻璃酸钠溶液的作用相当于关节内的滑液。A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关节囊是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在关节囊里面和外面还有韧带,使两块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因此关节既灵活又牢固。
25.(2024八上·惠来月考)草履虫前进遇到沙粒等阻碍时,会进行倒游、后退、改变方向等多次尝试后避开沙粒,与这种行为类似的是(  )
A.蜘蛛结网 B.小鼠走迷宫 C.黄蜂筑巢 D.金鱼游泳
【答案】B
【知识点】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草履虫前进遇到沙粒等阻碍时,出现倒游、后退、改变方向等多次尝试后避开沙粒是通过生活经验形成的学习行为。
ACD、蜘蛛结网、黄蜂筑巢、金鱼游泳,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不符合题意;
B、小鼠走迷宫,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的学习行为。因此与草履虫行为类似,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26.(2024八上·惠来月考)动物在生活中会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行为。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小鸟喂鱼 B.黑猩猩钓取白蚁
C.母鸡孵卵 D.蜘蛛结网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小鸟喂鱼、C母鸡孵卵、D蜘蛛结网,都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 。B黑猩猩钓取白蚁,是黑猩猩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掌握的技能,属于学习行为,B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小鸟喂鱼(育雏本能 )、母鸡孵卵(繁殖本能 )、蜘蛛结网(捕食本能 ),这些行为是动物的本能,不需要学习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
27.(2024八上·惠来月考)箱形水母刚进入有灰白色条纹水箱内时,会因为错觉撞到水箱壁上,但七分半钟后,所有水母都以螺旋方式躲开箱壁。箱形水母躲开箱壁的行为(  )
A.是学习行为 B.只由遗传因素决定
C.是先天性行为 D.只由环境因素决定
【答案】A
【知识点】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箱形水母刚进入水箱时会撞到箱壁,七分半钟后能以螺旋方式躲开箱壁,这种行为是在后天的经历中逐渐形成的,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 。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28.(2024八上·惠来月考)与骨的长粗和长长有关的结构分别是(  )
A.骨膜、软骨层 B.骨膜、骨松质
C.骨髓、骨密质 D.骨质、软骨层
【答案】A
【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骨的生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骨的长长与长粗。骨膜: 骨膜内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使骨不断长粗,对骨的生长(长粗)和再生(如骨折后骨的愈合)有重要作用 ;软骨层(骺端软骨层 ):在骨的两端,幼年时存在软骨层,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长长,成年后软骨层骨化,骨就不再长长 ;骨松质、骨密质:主要是骨的不同结构类型,与骨的支持、承重等有关,和骨的长粗、长长无直接关联 。骨髓:存在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红骨髓,与骨的生长关系不大 。因此,与骨的长粗有关的是骨膜(成骨细胞作用 ),与骨的长长有关的是软骨层,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长骨的结构与功能:
29.(2024八上·惠来月考)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一项为(  )
A.动物的行为同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
B.动物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
C.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都有重要作用
D.猴子骑自行车是动物的学习行为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动物的行为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生活环境而形成的,与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如鸟类的迁徙行为与季节变化、食物分布等环境因素有关,A正确。
B. 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不是所有动物行为都是生来就有的,B错误。
C. 动物行为对个体生存(如取食行为获取营养 )和种族延续(如繁殖行为 )有重要作用, C正确。
D.猴骑车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D正确。
【分析】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30.(2024八上·惠来月考)2024年央视春晚的舞蹈节目《锦鲤》惊艳全场,舞蹈演员们优美的舞姿让人印象深刻。舞蹈演员舞蹈的动力来自(  )
A.骨 B.骨骼肌 C.关节 D.神经
【答案】B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
【解析】【解答】A. 骨在运动中起杠杆的作用,可绕关节活动 ,A错误。
B.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所以骨骼肌为运动提供动力 ,B正确 。
C.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C错误。
D.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含4小题,除说明外,每空1分,共40分,“[ ]”内填序号,“____”填文字)
31.(2024八上·惠来月考)研究结果表明,眼保健操可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防止近视。图甲是某同学制作的运动系统模型图,图乙是眼保健操的“按压精明穴”示范图,请据图回答。
(1)眼保健操这个动作的完成是在   系统的支配下,牵引骨绕着图甲的[   ]产生的。
(2)在做“按压精明穴”动作时,该同学图丙中的结构[④]处于   状态(填“收缩”或“舒张”)。④两端的肌腱连在   (填“相同”或“不相同”)的骨上。
(3)眼保健操的音乐响起时,耳朵里的耳蜗感受到声波刺激,并将此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到   形成听觉。
(4)眼球的运动与眼部的肌肉收缩舒张有关,长时间做作业、看书等会导致肌肉紧张疲劳。有人说,每天参与球类运动有利于改善初中生的视力,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   (填“是”或“否”)并说明你的理由   除此之外,请你再提出一条保护眼睛的措施   。
【答案】(1)神经;①
(2)收缩;不相同
(3)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4)是;可以放松眼部肌肉,促进眼球组织的血液循环 ,缓解视疲劳,保护视力;保证适度的光线下阅读,保持正确的坐姿和适当的眼睛与书本距离,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并定时休息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眼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1)任何动作的完成都需要神经系统的支配 。运动系统中,骨绕关节活动产生运动,图甲中①代表关节,所以眼保健操动作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牵引骨绕图甲的①关节产生 。
(2)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上肢自然下垂时,二者同时舒张;垂提重物时,二者同时收缩。在做“按压精明穴”动作时,该同学图丙中,④肱二头肌收缩,⑤肱三头肌舒张,是屈肘动作。
骨骼肌的两端通过肌腱附着在不同的骨上,以便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关节的运动。因此④肱二头肌两端的肌腱连在不相同的骨上。
(3)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感受声波刺激 )→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所以音乐响起时,听觉在大脑皮层形成 。
(4)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减小。看打球的时候,晶状体不断变化,促进眼部血液循环,调节晶状体的肌肉也不断收缩和舒张,得到锻炼,调节能力不断增强,所以,每天参与球类运动可以放松眼部肌肉,促进眼球组织的血液循环 ,缓解视疲劳,保护视力,这种做法是可取的,我赞同这种做法。
保护眼睛的措施:保证适度的光线下阅读,保持正确的坐姿和适当的眼睛与书本距离,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并定时休息。
【分析】图甲中,①关节,②④骨骼肌,③⑤骨;图丙中,④肱二头肌,⑤肱三头肌。
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1)做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会包括以下步骤: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骨骼肌收缩、相应的骨受到牵引、骨绕关节转动。图甲中,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①关节运动,于是产生了动作。
(2)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上肢自然下垂时,二者同时舒张;垂提重物时,二者同时收缩。在做“按压精明穴”动作时,该同学图丙中,④肱二头肌收缩,⑤肱三头肌舒张,是屈肘动作。
骨骼肌的两端通过肌腱附着在不同的骨上,以便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关节的运动。因此④肱二头肌两端的肌腱连在不相同的骨上。
(3)眼保健操的音乐响起时,声波经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振动,振动由听小骨传到耳蜗,耳蜗将声波信号转换为神经冲动,经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减小。看打球的时候,晶状体不断变化,促进眼部血液循环,调节晶状体的肌肉也不断收缩和舒张,得到锻炼,调节能力不断增强,所以,每天参与球类运动可以放松眼部肌肉,促进眼球组织的血液循环 ,缓解视疲劳,保护视力,这种做法是可取的,我赞同这种做法。
保护眼睛的措施:保证适度的光线下阅读,保持正确的坐姿和适当的眼睛与书本距离,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并定时休息。
32.(2024八上·惠来月考)生物学兴趣小组开展“训练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探究实验。
步骤一:制作如图所示的迷宫实验装置,在迷宫上方盖上透明玻璃,以便观察实验过程。
步骤二:选取大小相同的小白鼠三只(A、B、C),分别放在迷宫实验装置中进行观察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情况,测得如下表数据。请分析:
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A 5分55秒 4分34秒 2分9秒 4分13秒
B 4分27秒 3分13秒 1分40秒 3分8秒
C 7分51秒 5分34秒 2分25秒 5分2秒
(1)实验开始前,要让小鼠处于   状态,以使摆放的食物更具吸引力。
(2)实验过程中选择三只小白鼠做实验,最后比较分析它们走迷宫获取食物所需要的时间而得出结论。据此,你认为该兴趣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
(3)本实验用多只小鼠做实验,处理实验数据时需要计算   。你认为该兴趣小组选取3只品种、性别、月龄相同、大小和活力相似的健康小鼠(A、B、C)进行本实验的目的是   。
(4)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小鼠穿越迷宫找到食物所用时间   。小白鼠通过训练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的意义是让动物能更好地适应   环境。
(5)实验后小鼠应该怎样处理?   。
【答案】(1)饥饿
(2)不同个体的小白鼠学习能力一样吗?
(3)平均值;控制单一变量
(4)减少;学习;复杂多变的
(5)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
【解析】【解答】(1)让小鼠处于饥饿状态,这样摆放的食物对小鼠更具吸引力,能促使小鼠积极参与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便于实验观察 。
(2)三只小白鼠做实验,比较他们这三次走迷宫所需时间,就是想观察不同个体的小白鼠学习能力是否存在差异,所以探究的问题是不同个体的小白鼠学习能力一样吗?
(3)在实验中,用多只小鼠做实验是为了增加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处理实验数据时需要计算平均值,以减小误差。该兴趣小组选取3只品种、性别、月龄相同、大小和活力相似的健康小鼠(A、B、C)进行本实验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通过控制这些变量,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训练次数的不同,而不是由于小鼠本身的差异。
(4)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小鼠穿越迷宫找到食物所用的时间逐渐减少。这说明训练可以提高小鼠走迷宫的能力。小白鼠通过训练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属于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在后天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模式,它可以让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5)实验后应将小鼠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体现对动物的保护,维持生态平衡 。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实验开始前,为了让摆放的食物更具吸引力,需要让小鼠处于饥饿状态。饥饿状态的小鼠会更迫切地寻找食物,从而增加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三只小白鼠做实验,比较他们这三次走迷宫所需时间,就是想观察不同个体的小白鼠学习能力是否存在差异,所以探究的问题是不同个体的小白鼠学习能力一样吗?
(3)在本实验中,用多只小鼠做实验是为了增加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处理实验数据时需要计算平均值,以减小误差。该兴趣小组选取3只品种、性别、月龄相同、大小和活力相似的健康小鼠(A、B、C)进行本实验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通过控制这些变量,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训练次数的不同,而不是由于小鼠本身的差异。
(4)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小鼠穿越迷宫找到食物所用的时间逐渐减少。这说明训练可以提高小鼠走迷宫的能力。小白鼠通过训练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属于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在后天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模式,它可以让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5)实验后小鼠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33.(2024八上·惠来月考)2023年10月7日,中国女排在杭州亚运会女排决赛中以3∶0的比分完胜日本女排,成功卫冕亚运会冠军。这一战是中国女排史上的第9枚亚运金牌,再次展现了“女排精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赛的胜利离不开运动员平时艰苦的训练。运动员经过训练,图乙中的[ ]   增厚,保证了关节的牢固性;   和关节腔内的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增加关节之间的灵活性。
(2)儿童的造血机能强于成年人是因为在儿童的骨内,如图甲,除了骨松质内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在[   ]内也有红骨髓。
(3)女排队员在扣球时,肘关节起到了   作用,完成扣球这个动作需要消耗能量,所需能量主要由在肌细胞线粒体中进行的   作用所提供。
(4)在激烈的训练、比赛中难免出现膝关节损伤,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对关节的伤害?   运动强度太大且时间长也会造成膝关节负担过重,所以平时锻炼身体时,作为中学生,你有什么建议?   。
【答案】(1)②关节囊;关节软骨
(2)③
(3)支点;呼吸
(4)通过佩戴护膝、做好充分的热身和拉伸运动、选择适合的运动场地和鞋子等;应注意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并确保运动后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关节的牢固性与关节囊(图乙② )有关,运动员训练可使关节囊增厚,增强关节牢固性 。关节软骨(覆盖在关节面 )和关节腔内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增加关节灵活性,所以②关节囊增厚保证牢固性,关节软骨和滑液增加灵活性 。
(2)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可见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中。因此,儿童的造血机能强于成年人是因为在儿童的骨内,如图甲,除了骨松质内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在③骨髓腔内也有红骨髓。
(3)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扣球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需能量主要由在肌细胞线粒体中进行的呼吸作用所提供。
(4)在激烈的训练、比赛中难免出现膝关节损伤,佩戴护膝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膝关节,减少直接的冲击和摩擦;身和拉伸运动能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减少损伤风险;选对运动场地和鞋子能提供更好的缓冲,减少对关节的压力。
平时锻炼身体时,应注意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并确保运动后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分析】图甲①骨松质、②骨密质、③骨髓腔、④骨膜;图乙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1)骨骼肌是一种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能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受刺激可收缩。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3)生物的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
(1)关节由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构成,基本结构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是组成关节的相邻两骨的接触面,一凸一凹,表面覆有一层关节软骨,有减少摩擦和缓冲撞压的作用。关节囊是附着在关节面周围及其附近骨面上的结缔组织囊,关节囊围成的密闭空腔叫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除了这些基本结构,有的关节还有韧带等辅助结构。经常锻炼可以使②关节囊增厚,保证关节的牢固性;⑤关节软骨和③关节腔内的滑液,可以增加关节之间的灵活性。关节的这些结构使关节既具有牢固性、稳定性,又具有灵活性。
(2)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可见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中。因此,儿童的造血机能强于成年人是因为在儿童的骨内,如图甲,除了骨松质内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在③骨髓腔内也有红骨髓。
(3)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扣球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需能量主要由在肌细胞线粒体中进行的呼吸作用所提供。
(4)在激烈的训练、比赛中难免出现膝关节损伤,佩戴护膝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膝关节,减少直接的冲击和摩擦;身和拉伸运动能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减少损伤风险;选对运动场地和鞋子能提供更好的缓冲,减少对关节的压力。
平时锻炼身体时,应注意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并确保运动后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34.(2024八上·惠来月考)由于动物的生活环境日趋恶化,动物界决定开一场有纪念意义的花样运动会,特邀人类前去观看,以唤起人类对生存环境的关注。许多动物积极报名参加,有鲫鱼、乌贼、水母、虾、蛙、蚯蚓、羚羊、猎豹、大雁、鹦鹉、蜜蜂、鹰等。比赛将在陆地、空中、水中三个运动场地同时进行。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适合在陆地参赛的“运动员”是羚羊、   ,其中羚羊的运动方式有多种,请写出其中的一种   。
(2)乌贼是在水中的“运动员”,它依靠头部下面的漏斗喷水和   的摆动推动身体进行快速的倒退运动;与它同组的还有蛙,蛙的后肢发达,趾间有发达的   ;乌贼和蛙适应水环境的运动方式是   。
(3)鹰是空中的“运动员”,鹰在比赛结束停止飞行时,必须减慢振翅的频率和   并伸出双腿着地。
(4)通过观看比赛,人们发现自然界中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运动方式与其   是相适应的。
(5)综上所述,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请你再举一例说明   。
【答案】(1)蚯蚓、猎豹;奔跑
(2)腕;蹼;游泳
(3)收翅
(4)生活环境
(5)鱼的流线型身体使其在水中游泳时受到的阻力最小,有利于快速游动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1)适合在陆地参赛的“运动员"是羚羊、蚯蚓、猎豹,它们都是生活在陆地上。鲫鱼、乌贼、水母、虾、蛙适合在水中参赛。大雁、鹦鹉、蜜蜂、鹰适合在空中参赛。羚羊的运动方式有奔跑、行走和跳跃等。
(2)乌贼属于软体动物,蛙属于两栖动物。乌贼是在水中的“运动员",它依靠头部下面的漏斗喷水和腕的摆动推动身体进行快速的倒退运动;
与它同组的还有蛙,蛙的后肢发达,趾间有发达的蹼;
乌贼和蛙适应水环境的运动方式是游泳。
(3)鸟类动物主要是依靠鼓翼飞行的。 鹰在比赛结束停止飞行时,必须减慢振翅的频率和收翅,并伸出双腿着地。
(4)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比如陆地动物的奔跑、爬行,水中动物的游泳,空中动物的飞行,都是为了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获取食物、逃避敌害等 。
(5)鱼的流线型身体,可减少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利于快速游动;鸟类的翼适合飞行等,都体现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
【分析】动物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不相同,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
(1)适合在陆地参赛的“运动员"是羚羊、蚯蚓、猎豹,它们都是生活在陆地上。鲫鱼、乌贼、水母、虾、蛙适合在水中参赛。大雁、鹦鹉、蜜蜂、鹰适合在空中参赛。羚羊的运动方式有奔跑、行走和跳跃等。
(2)乌贼属于软体动物,蛙属于两栖动物。乌贼是在水中的“运动员",它依靠头部下面的漏斗喷水和腕的摆动推动身体进行快速的倒退运动;
与它同组的还有蛙,蛙的后肢发达,趾间有发达的蹼;
乌贼和蛙适应水环境的运动方式是游泳。
(3)鸟类动物主要是依靠鼓翼飞行的。 鹰在比赛结束停止飞行时,必须减慢振翅的频率和收翅,并伸出双腿着地。
(4)自然界中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5)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适应其环境,例如鱼的流线型身体使其在水中移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有利于快速游动。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