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京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南京市 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7. 在四边形 ABCD中,AB / /DC,A 90 ,AB AD 2CD 2,E是线段 AD中点,F 是线段 BE上的动点,

数学试卷 则 FB FC的最小值为( )
注意事项: 4 5 4 7
A. B. C. D.
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3 4 5 9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x2 y2
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双曲线C : 2 2 1 a 0,b 0 的右焦点为 F ,点M , N 在C 的右支上,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 a b
卷上答题无效. MF 3FN ,点 N 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为 P .若 PF MN ,则C的离心率为( )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 6 3 10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A. B. C. D.2 2 2 2
一、选择题:本题共 8小题,每小题 5分,共 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二、选择题:本题共 3小题,每小题 6分,共 1S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
目要求的.
部选对的得 6分.部分选对的得部分分.不选或有选错的得 0分.
U 1, 2,3, 4 A 1,3,4 B 3,41. 已知全集 ,集合 , U ,则 A B ( ) 9. 某研究所研究耕种深度 x(单位: cm)与水稻每公顷产量 y(单位: t)的关系,所得数据资料如下表:
A. 1 B. 3,4 C. 1,2,3,4 D. 耕种深度 x / cm 8 10 12 14 16
z 3
2. 已知 2 i,其中 i为虚数单位, z 是 z的共轭复数,则 z ( )
i 每公顷产量 y / t 6.0 7.5 78 9.2 9.5
A. 2 B. 2 C. 2 2 D. 8
经计算可知每公顷产量 y与耕种深度 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 0.435x a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3. 设 是平面,m,n是两条直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每公顷产量与耕种深度呈负相关 B. 耕种深度的平均数为 12
A. 若m / / , n / / ,则m // n B. 若m ,n / / ,则m n
C. 每公顷产量的平均数为 7.8 D. a 2.78
C. 若m / / ,m // n,则 n / / D. 若m,n与 所成的角相等,则m // n 1
π 10. 已知数列 an 中, a3 , an an 1 3an 1an,n N
* ,其前 n项和为 Sn,则( )
4. 把函数 y cosx 1 8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2 倍(纵坐标不变),再将图象上所有的点向右平移 个单位6 1 1
A. a1 B. an C. an a7 D. S10 0
长度,得到函数 y f x 的图象,则 f x ( ) 14 17 3n
11. 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 f x ,当 x 0,2 时, f x 2k k 1 f x k Z ,且 f x x x a ,a 0,
cos 2x π cos 2x π cos 1 x π cos 1 πA.

B. C. D. x 6 3 2 6
.
2 1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 6 A.
f 2 0
5. x 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
x B. 若a 2,则 f 99 50
A. 160 B. 60 C. 160 D. 60
C. 若 a 1,则 g x f x 2 x 1 在 6,6 上恰有 5个零点
6. 已知 a log23,b log43
3
, c ,则 a,b,c的大小关系为( ) 3
2
D. 若 k N*, f x 在区间 2k 2, 2k 有最大值,则 4 2 4 a 4
A. a b c B. c a b C. c b a D. b c a
三、填空题:本题共 3小题,每小题 5分,共 15分. (2)当 a 0时,若 x1, x2 1,e , f x1 f x2 e2 1恒成立,求实数 a的取值范围.
12. 若圆心在 x轴上的圆C与直线 l : x y 1 0相切于点 A 1,2 ,则圆心C的坐标为__________.
13. 所有棱长均为 2的正三棱柱 ABC A1B1C1,它的顶点均在球O的表面上,则球O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 1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点 A 1,0 ,B 1,0 ,Q 4,0 ,动点 P满足 PA PB 4,记点 P的轨迹为C .
14. 英国数学家弗朗西斯·格思里提出四色猜想(四色定理):任何平面或球面上的地图只需不超过四种颜色即可实现 (1)求C 的方程;
相邻区域颜色不同.该猜想于 1976年由阿佩尔和哈肯借助计算机完成证明.如图,一个地区分为 6个行政区域,现给地
图上的行政区域涂色(注:人工湖不需要涂色),要求:每个区域涂 1种颜色,相邻区域不同色.现有红、黄、蓝、绿 (2)过点Q且斜率不为 0的直线 l与C相交于两点 E,F(E在 F 的左侧).设直线 AE, AF 的斜率分别为 k1, k2 .
4种颜色可供选择,则不同的涂色方法有__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
k1
①求证: k 为定值;2
②设直线 AF , BE 相交于点M ,求证: MA MB 为定值.
*
四、解答题:本题共 5小题,共 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 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编号分别为1,2, ,n n 2,n N 的 n个小球,小球除编号外完全相同.现从中有放回地任
15. 如图,在四棱锥 P ABCD中,PA 平面 ABCD,底面 ABCD是菱形, BAD 120 ,点 E在线段 PD上, 取 r 次,每次取 1 个球,记取出的 r 个球的最大编号为随机变量 X ,则称 X 服从参数为 n, r 的“ BM ”分布,记为
PB//平面 AEC . X BM n,r .
(1)证明: E为 PD的中点; (1)若 X BM 2,2 ,求 P X 2 ;
1
(2)若 AB 2,二面角C AE D的余弦值为 ,求 PA的长. X BM 4,m E X 134 (2)若 ,且 ,求m的最小值;
4
(3)若 X BM n,n ,求证: n 2且 n N*, E X n 1sinA sinB sinC .
16. 记VABC 的内角 A,B,C的对边分别为 a,b,c.已知 .
c b a b
(1)求A;

(2)若 BD 2DA, BC CD,求 cosB .
17. 已知函数 f x x2 2alnx 1,a R .
(1)当 a 1时,设曲线 y f x 在 x 1处的切线为 l,求 l与曲线 y f x 的公共点个数;
y cosx 1参考答案及解析 解析:把函数 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2 倍(纵坐标不变)后的函数为 y cos 2x,
1. 答案:A π π π再将图象上所有的点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后的函数为 y cos[2(x )] cos(2x ) .
6 6 3
解析:因为U 1, 2,3, 4 , UB 3,4 , 5. 答案:B
所以 B 1,2 ,故 A B 1 r, 6 r
解析:由题可知T C r x 2 ,当 r 1 3, r 2r 1 6 时,
x
2. 答案:C
z 3 24
解析:由 2 i,得 z 2 2i, T3 C
2 x 2 26 C6 4 60,故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60i x
2 2
所以 z 2 2i,所以 z 2 ( 2) 2 2 . 6. 答案:D
3. 答案:B 解析: a log2 3 log2 2 1,
解析:对于 A选项,若m / / , n / / ,则m与 n可能平行、相交或异面. 3
2 3 3 3
例如,在正方体 ABCD A1B1C1D1中,A1D1 / /平面 ABCD AB // ABCD A
由3 2 ,得 2 ,则 2 ,即 a c 1;
, 1 1 平面 ,但 1D1与 A1B1是相交的;AD 3 2 log 3 log 2 1 1 / / 2 2 2
平面 ABCD,B1C1 / /平面 ABCD,但 A1D1与 BC1是平行的. A1C1 / /平面 ABCD,RS / /平面 ABCD,但 A1C1与 RS b log4 3 log4 4 1,
是异面的. 所以b c a .
7. 答案:C
解析:由题以点A为坐标原点, AB, AD为 x, 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所以 A选项错误.
对于 B选项,若 n / / ,则存在直线 l ,使 n / /l .
又因为m ,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该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因为 AB AD 2CD 2,E是线段 AD中点,
垂直,所以m l .
所以 A 0,0 ,B 2,0 ,C 1,2 ,D 0,2 ,E 0,1 ,
由于 n / /l,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可知m n,所以 B选项正确.
而 是线段 上的动点,
对于 C选项,若m / / ,m // n F BE,则 n / / 或n .例如,当 n在平面 内时,也能满足m / / 且m // n ,所以 C选

项错误. 从而可设 AF AB 1 AE 2 ,0 0,1 2 ,1 , 0,1 ,
对于 D选项,若m, n与 所成的角相等,则m与 n可能平行、相交或异面. 所以点 F 的坐标是 2 ,1 ,
例如,圆锥的母线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但母线之间可能相交.所以 D选项错误.
所以 FB 2 2 , 1 ,FC 1 2 ,1 ,
4. 答案:B

FB FC 2 2 1 2 1 1 x 8 10 12 14 16B:由题意知, 12,故 B正确;5
2 6 7.5 7.8 9.2 9.5
4 2 6 2 2 2 3 4
C:由题意知, y 8,故 C错误;
1 5 6 1 5 , 0,1 , 5
5 5
D:将点 (x, y) (12,8)代入方程 y 0.435x a ,
3
所以当
4
时, FB FC的最小值是 .5 5 得 8 0.435 12 a ,解得 a 2.78,故 D正确.
8. 答案:D 10. 答案:ABD
解析:设双曲线的左焦点为 F1,连接 PF 、 PF1、NF1、MF1,如图所示, 1 1
解析:由 an an 1 3anan 1,得 3an 1 a

n
{ 1所以数列 }a 是以 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n
1 1 1
而 2 ( 3)
1 1
a a , a3 ,所以
14
a ,得 a1 ,故 A正确;3 1 8 1 14
1 1
所以 ( 3)(n 1) 17 3n
1
a a ,得 an ,故 B正确;n 1 17 3n
1
令 17 3n 0 n 17 1a ,解得 ,对于 a ,n 3 n 17 3n
根据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四边形 PF1NF 为平行四边形,
a1,a2 ,a3 ,a4 ,a5 为正,且依次递增;
又因为 PF MN ,所以四边形 PF1NF 为矩形,
a6 ,a7 , ,an为负,且依次递增,
设 NF t t 0 ,因为MF 3FN ,则 MF 3t,
所以 an a6,故 C错误;
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 NF1 2a t, MF1 2a 3t, S 1 1 1 1 1 1 1 1 110 a1 a2 a10 1 14 11 8 5 2 4 7 10 13
又因为△MNF1为直角三角形, 1 1 1 1 1 1 1 1 1 1 0,故 D正确.
14 11 8 5 2 2 5 8 11 14
所以 MN 2 NF 21 MF
2
1 ,即 4t
2 2a t 2 2a 3t 2,解得 t a, 11. 答案:AD
所以 NF1 3a, NF a, 解析:对于 A,由题意可知:当 x 0,k 1时,有 f 2 2 f 0 0 0 a 0,故 A正确;
又因为 NFF1为直角三角形, FF1 2c, 对于 B,当 x 1,k 50时,有 f 99 49 f 1 49 1 1 a ,
2
所以 NF NF 2 FF 2 ,即 a2 9a2 4c21 1 , 又因为 a 2,所以有 f 99 49 1 1 2 49,故 B错误;
c2 10 c 10 x
2 x, x 1,2
所以 ,即 e . 对于 C,当 a 1时, f x x x 1 ,
a2 4 a 2 x x
2 , x 0,1
9. 答案:BD 当 x 0,2 时,由于 f x 2 2 f x , f x 4 3 f x ,
解析:A:对于 y 0.435x a , 0.435 0,所以每公顷产量与耕种深度呈正相关,故 A错误;
f x 2 0 f x 0, f x 4 f x , f x 6 2 f x , 故答案为: 3,0
作出分段函数 f x y 2 28π 28和函数 x 1 的图象如下: 13. 答案: ## π
3 3 3
解析:设正三棱柱 ABC A1B1C1上、下底面的外接圆的圆心分别为O1,O2,
如图,连接O1O2,则O为O1O2的中点,连接OB,
则OB为球O的半径 R,设圆O1的半径为 r ,
VABC 2 2 3在 中,由正弦定理得 2r,解得 r ,sin 60 3
2 2 2 2 7
又OO1 1,所以 R OB O1O r ,3
2 28π
所以球O的表面积为 4πR .
3
由于 f 2 0,直线 y 2 x 1 经过点 2, 2 ,而函数 f x 不经过点 2, 2 , 28π
3 故答案为:
3
则由图象可得,它们只有 4个交点,即 g x f x 2 x 1 在 6,6 上恰有 4个零点,故 C错误;
3
对于 D,根据当 x 0,2 时,由于 f x 2 2 f x , f x 4 3 f x ,
要满足对 k N*, f x 在区间 2k 2, 2k 有最大值,
则只需要 f x x x a 在 x 0,2 上存大最大值,
0 a 1
1 a

2 2即满足 或 2 ,解得 2 a 4或 ,2 a 4 2 4 a 2 14. 答案:216 2 2 a
4 解析:如图,将 6个行政区标上序号,
综上可得: 4 2 4 a 4,故 D正确;
12. 答案: 3,0
解析:设过点 A 1,2 且与直线 l : x y 1 0垂直的直线为 x y m 0,
则1 2 m 0,解得m 3, 区域 1有 4种颜色可选,共 4种方法;
所以 x y 3 0,即圆心在直线 x y 3 0,又圆心在 x轴上, 区域 2与区域 1相邻,不能与区域 1同色,有 3种颜色可选,共 3种方法;
区域 3与区域 1、2相邻,不能与区域 1、2同色,有 2种颜色可选,共 2种方法;
令 y 0,可得 x 3,所以圆心坐标为 3,0 .
①若区域 4与区域 2同色,有 1种颜色可选,此时区域 5与区域 2不同色且有 2种涂色方法,此时区域 6有 2种涂色

方法;
cosm
m n
,n 3 1 2
②若区域 4与区域 2不同色,有 1 m n 4种颜色可选,此时若区域 5与区域 2同色,有 1种涂色方法,区域 6有 3种涂色方 所以 2 6 ,解得 t 1(负值已舍去), 3 32
t
法,
所以 PA 1.
若区域 5与区域 2不同色,有 1种涂色方法,区域 6有 2种涂色方法,
所以一共有 4 3 2 1 2 2 1 1 3 1 2 216种方法.
故答案为:216.
15. 答案及解析:
(1)连接 BD交 AC于点O,连接 EO.
因为底面 ABCD为菱形,所以O为 BD的中点.
PB// 16.
答案及解析:
又因为 平面 AEC,PB 平面 PBD,平面 PBD 平面 ACE EO,
所以 PB//EO, sin A sin B sinC a b c(1) ,由正弦定理得 ,
c b a b c b a b
所以 E为 PD的中点.
2 2 2
(2)取 BC中点 F ,连接 AF . 得b2 c2 b c a bc 1 a2 bc,所以 cos A ,
2bc 2bc 2
在菱形 ABCD中, BAD 120 ,所以 ABC 60 ,则VABC 为正三角形,

所以 AF BC,又 AD//BC,所以 AF AD. 由0 A 180 ,得 A 60 .
1
又因为 PA 平面 ABCD,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A xyz. (2)如图,因为 BD 2DA,BC DC,所以 AD c,DC a,3
2 2 2
设 AP t(t 0), 则C 3,1,0 ,D 0,2,0 , P 0,0, t , E 0,1, t 在△ADC中,由余弦定理得DC AD AC 2AD AC cos A,2 ,
a2 c
2
b2 1即 bc;

9 3
则 AC 3,1,0 , AP 0,0,t , AE t 0,1, 2 ,

则平面 AED的一个法向量为m 1,0,0 .

设平面 ACE的一个法向量为 n x, y, z ,
在V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 BC 2 AB2 AC 2 2AB AC cos A

n AC 3x y 0



t ,取 n 3,3,
6
, 即 a2 c2 b2 bc,①
n AE y z 0 t 2 c2 1 4
所以 b2 bc c2 b2 bc,得 c( c b) 0,
9 3 3
因为二面角C AE D 1的余弦值为 ,
4
由 c 0 b 4 c a2 13 c2 13解得 ,代入①得 ,由 a 0解得 .
3 9
a c
3
13
a2 c2 b2 c
2 c2 16 c2 213 当 f 1 2 e 1取得最大值时,即 2 ,解得 .
在V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 B 9 9 a 2ac 2 13 13 .
e 2a 1 2
2
c2
3
此时 f x1 f x2 2 a a ln a 1 e2 1,即 a a ln a e2 0恒成立.
17. 答案及解析:
2
(1)当 a 1时, f x x2 2ln x 1 0, . e 1,其定义域为 所以 a e2 满足不等式恒成立.
2
对函数 f x 求导得: f x 2x 2 ,所以 f 1 2 2 4 .
x 综上,该情况下1 a e2 .
所以根据点斜式方程,曲线 y f x 在 x 1处的切线方程为 y 2 4 x 1 ,
③当 a e时,即 a e2, f x 在区间 1,e 内单调递减,
即 y 4x 2 .
此时 f x1 f x2 f 1 f e 2 e2 2a 1 2a e2 1 e2 1 .max
y 4x 2
联立方程 22 可得 x 4x 3 2ln x 0 . 若其成立,则 a e2,与条件 a e2相矛盾,所以该情况下不满足不等式恒成立.
y x 2ln x 1
综上所述,实数 a的取值范围为0 a e2 .
g x x2 4x 3 2ln x , x 0, , 2 2 x
2
1
设 求导得 g x 2x 4 0 .
x x 18. 答案及解析:
所以 g x 在 0, 上单调递增. (1)由 AB 2, PA PB 4 AB ,
又 g 1 1 4 3 2ln1 0,所以 g x 有且仅有一个零点,所以直线 l与曲线 y f x 的公共点个数为 1. 所以点 P在以A, B为焦点, 4为长轴长的椭圆上,
f x 2x 2a
2 2
(2)对函数求导得 x y,令导数为 0,可得
x x a
. 设椭圆方程为
2 2 1 a b 0 ,焦距为 2c,a b
分情况讨论,①当 a 1时,即0 a 1,此时 f x 在区间 1,e 内单调递增,
则 c 1,a 2,所以b2 a2 c2 3,
则 f x1 f x2 f e f 1 e2 2a 1 e2 1 .max x2 y2
所以C的方程为 1.
求解不等式可得 e2 2a 1 e2 1,解得a 1 . 4 3
又0 a 1,所以该情况下0 a 1. (2)①由Q 4,0 ,直线 l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
②当1 a e时,即1 a e2 , f x 在 1, a 上单调递减,在 a , e 上单调递增. 设直线 l的方程为 x my 4, E x1, y1 , F x2 , y2 , x1 0,
所以最小值为 f a a a lna 1,最大值为 f 1 2或者 f e e2 2a 1 x2 y2 1
4 3 3m2联立 ,得 4 y2 24my 36 0,
2
当 f e 取最大值时,即 e2 x my 4 2a 1 2 , a e 1解得 .
2
则Δ 144 m2 4 0, y 24m 361 y2 2 , y1y2 2 ,
, e2此时 2a 1 a a ln a 1 e2 1即3a a ln a 1 0恒成立. 3m 4 3m 4
所以my1y
3
2 y1 y2 .
1 a e
2 1 2
所以 满足不等式恒成立.
2
k y y
2 2
1
又 A 1,0 ,所以 1 k 2 x yx 1, 2 x 1,
2 0 0
1 2 即 x2
y0 1 1 x 0
0

,即 1 3 0 ,
3 4 4 4
k1 y1 x2 1 y1 my2 3 my1y2 3y 1所以
k y x 1 y my 3 my y 3y 所以点M 在以A, B为焦点,1为实轴长的双曲线的左支(椭圆内部)上运动,2 2 1 2 1 1 2 2
3 所以 MA MB 1. y1 y2 3y
3 3
2 1
y1 y2
3
2 2
3 3 1 . y1 y2 3y2 y1 y2 2 2 2
19. 答案及解析:
k1
②由①知 1,所以 k1 k2 0. (1)由 X ~ BM (2, 2)k ,得2
1
1 1
1 2

作 E关于 x轴的对称点 E x1, y1 ,则 F ,A, E 三点共线. P(X 2) C12 C2
1 3
2 .
2 2 2 4
又 A 1,0 , B 1,0 ,设M x0 , y0 . km (k 1)m
(2)由 X ~ BM (4,m), X 1,2,3, 4,得 P(X k) P(X k) P(X k 1) .
4m
,k 1,2,3,4
x 1
则直线 AF 方程即为直线 AE 1方程 x y 1y .1 E(X ) 1 1m 2 2m 1m 3 3m则 2m 4 4m 3m4m
x1 1 1
又直线 BE方程为 x y 1, y m 4 4
m 1m 2m 3m 4 1
1 m my 4 2 3
m
y 1

.
作差,得 0 x , 4 4 4 1
13 1 m 2 m 3 m x 1 y 13 3x 1 1

1 1 令 E(X ) ,得 4 .所以 0 ,y 4 4 4 4 4 41 x1 x1
1 m m m
x 1 y y 0 又 f (m)
2 3 *
所以 , , 在m N 上单调递减,1 x 1 x 4 4 4 0 0
3 3 7 3 9 3
x 0 且 f (1) , f (2) , f (3) ,由 1 ,得 x0 0. 2 4 8 4 16 4
m
2 2 故 的最小值为 3.
2 x y2 1 y 0

又因为 1 1 1,所以 x x , (3)由 X ~ BM (n,n), X 1,2, ,n(n 2),得4 3 0 0 1
4 3
k n (k 1)n 1
n
2
n
n 1
n
1
P(X k) P(X k) P(X k 1) ,k 1,2, ,n , 所以 nn n

n n e 1
n 1 1n n n n n n n 所以 E(X ) n n 1,故 n 2且 n N*,E(X ) n 1.
所以 E(X ) kP(X k) n 1 1 2 2 1 3 3 2 n n (n 1) n e 1k 1
n
1 2 n 2 n N*,E(X ) n 1 1 2
n
n 1
n
n n n n
n n 1 1n 2nn (n 1)n 方法 :要证 且 ,即证 1,即证1 2 (n 1) n .n n n n
1
n
2
n n 1 n ①当 n 2时,左边 1 4 右边,成立; n n n
.
n *②假设当n k k 2且 k N 时命题成立,即1k 2k (k 1)k kk .
方法 1:先证 x R, er x 1.
则当 n k 1 k 时,1 1 2k 1 kk 1 1 1k 2 2k k kk
设 g(x) ex x 1, x R,则 g (x) e x 1.令 g (x) 0,得 x 0,列表如下: k 1k 2k k k k k k k k 2 k k 1,
x ( ,0) 0 (0, ) k 1

只要证 2k k 1 (k 1)k 1 1,即证 2 1
, k 2且 k N*.
k
g x 0
1 k 1 k 1 r r k 1
因为 1 Cr 1 1 k 1 1 1 k 1 Cr k 1 2 2,
k r 0 k k r 2 k k
g x 极小值
k 1
所以 k 2 1且
g(x) g(0) 0 k N
*, 2 1 .
所以 , k
n k 1 k 1 1故 x R,ex x 1,当且仅当 x 0时取"=". 故当 时,1 2k 1 k k 1 (k 1)k ,命题也成立.
k k * k 综合①②, n 2且 n N
*,1n 2n (n 1)n nn ,
令 x n N ,k 1,2, ,n 1 ,则0 1 e n ,
n n
故 E(X ) n 1得证.
n
n
故 1
k
e k e k (k 1,2, ,n 1),
n
n
n k
即 e
k (k 1,2, ,n 1).
n
n
1 2
n
n 1
n
所以 e n 1 e n 2 2 1 n n
e e
n
1
n 1 n 1
e

1 1
1 1 1
1 1


1 e e 1 e e 1
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