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勾股定理的应用导学案 2025-2026学年数学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勾股定理的应用导学案 2025-2026学年数学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1.3 勾股定理的应用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并能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的过程,并能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模型。
【难点】
如何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和勾股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问题1:欲登12 m高的建筑物,为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5 m,至少需要多长的梯子?
解:根据题意,作出如图所示的图形,AC是建筑物,则
AC=12 m,BC=5 m,AB是梯子的长度。所以在Rt△ABC中,
AB2=AC2+BC2=122+52=132,AB=13 m。
所以至少需13 m长的梯子。
总结:由勾股定理可知,已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b,就可以求出斜边c的长。由勾股定理可得a2=c2-b2或b2=c2-a2。已知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长,就可以求出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也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就可求出第三边的长。
问题2: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3 m、宽2.2 m的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
分析:从题意可以看出,木板横着进、竖着进都不能从门框内通过,只能试试斜着能否通过。
在长方形ABCD中,对角线AC是斜着能通过的最大长度,求出AC,再与木板的宽比较,就能知道木板是否能通过。
解: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
AC2=AB2+BC2=12+22=5。因此AC≈2.236。
因为AC>木板的宽,所以木板可以从门框内通过。
二、例题学习
【例1】 如图,一根12 m高的电线杆两侧各用15 m的铁丝固定,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m。
分析:由图及题意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直接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解:18
【例2】 如图是一个滑梯示意图,若将滑道AC水平放置,则刚好与AB一样长。已知滑梯的高度CE=3 m,CD=1 m,试求滑道AC的长。
解:设滑道AC的长度为x m,则AB的长度为x m,AE的长度为
(x-1)m。
在Rt△AEC中,∠AEC=90°,由勾股定理得AE2+CE2=AC2,即(x-1)2+32=x2,解得x=5。
故滑道AC的长度为5 m。
【例3】 如图是一个长方形零件图,根据所给的尺寸(单位:mm),求两孔中心A,B之间的距离。
解:过A作铅垂线,过B作水平线,两线交于点C,则∠ACB=90°,AC=90-40=50(mm),
BC=160-40=120(mm)。由勾股定理,得
AB2=AC2+BC2=502+1202=16 900(mm2)。
因为AB>0,所以AB=130(mm)。
答:两孔中心A,B之间的距离为130 mm。
三、巩固练习
1.如图,钢索斜拉大桥为等腰三角形,支柱AD高24 m,AB=AC=48 m,E,F分别为BD,CD的中点,试求B,C两点之间的距离以及钢索AE的长度。(精确到1 m)
解:BC=83 m,AE=32 m。
2.某人想横渡一条河,由于水流的影响,实际上岸地点C偏离欲到达地点B 200 m,结果他在水中实际游了520 m,求该河流的宽度。
解:该河流的宽为480 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