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声音是什么 同步练习 (含解析)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声音是什么 同步练习 (含解析)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1.1声音是什么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
A.空气 B.真空 C.大地 D.水
2.在钓鱼时,若河岸边有人讲话,鱼儿会受惊逃走,此时鱼儿听到岸上声音传播过来的主要途径是(  )
A.人→空气→河岸→水→鱼 B.人→空气→水→鱼
C.人→空气→河岸→鱼 D.人→空气→鱼
3.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4.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
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5.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正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在发声
C.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消失
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6.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7.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会听到闹钟响铃的声音逐渐变小,直至几乎听不到声音。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我们几乎听不到声音说明闹钟停止了振动
B. 该实验直接证明了真空不能传声
C. 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 该实验结论的得出需要用到科学推理的方法
8.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该实验是为了说明( )
A.液体能够传声 B.装水的容器能够传声
C.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D.水也可以作为声源
9.在我国北京有座大钟寺,寺内悬挂着一口我国最大的明朝永乐年间铸造的“永乐大钟”,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停止振动     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C.钟还在振动 D.声的回音
10.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注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当乙同学用力敲击一次水管的另一端时,甲同学会听到几次敲击声(  )
A.1次 B.2次 C.3次 D.以上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
11.学校音乐会上,小明演奏了二胡,二胡发声是由琴弦__产生的;小美正在吹笛子,笛声的声源是______。
12.住宅的玻璃门窗通常采用真空玻璃。其结构特点是将两块玻璃边部密封在一起,通过抽气口将两层玻璃之间抽成接近真空,并用玻璃柱支撑,如图所示。这种双层真空玻璃“既不影响采光,又能隔音”,“能隔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3.抗日战争时期,歌曲《黄河大合唱》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歌中唱到:“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的声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14.夏季雷雨天,经常会电闪雷鸣。在一次闪电过后约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发生处离你约 (忽略光传播的时间,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要想听到回声,障碍物与发声体的距离应该大于 。
三、实验题
15.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时,小李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A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 ,这种思维方法叫作 。(选填“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2)如图B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 (选填“会”或“不会”)响,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了 可以传声。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弹起。
16.如图所示,将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连通着抽气机的玻璃罩内;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铃声逐渐 (变大、变小);
(2)抽气一段时间后,若听到的闹铃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
A.闹铃声音的响度太大
B.闹铃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3)通过实验得到结论: 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个结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 得出来的。
四、计算题
17.国庆假期,小明一家外出游玩,驾驶汽车在两山之间的一段平直公路上以的速度向前山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汽车在离前山一段距离的处鸣笛,鸣笛后经过(不计鸣笛所花时间)小明听到前山传来的回声,又继续向前行驶后听到了后山传来的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求:
(1)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和声音传播的路程;
(2) 鸣笛时处距前山的距离;
(3) 两山之间的距离。
参考答案
1.【答案】B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2.【答案】B 
【详解】钓鱼时,水中的鱼被岸上人的说话声吓跑,此时声波从空气传播到水中,又通过水传递到鱼的听觉系统。故选B。 
【刷有所得】
岸上人的说话声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到水中,找到传声的介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答案】A
【详解】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介质中传播,传播速度依次减慢。因为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声音在液体中要比在气体中传播速度快,所以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变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4.【答案】D
【详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按住鼓面,等于使其停止了振动因此声音消失了.
5.【答案】A
【详解】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正确;一切正在振动的物体一定在发声,故错误;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会继续传播,不会消失,故错误;物体振动发声,但不一定被我们听到,故错误。
【易错警示】
发声体一定在振动,反之振动的物体一定在发声,但物体振动所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被人耳听到(如真空罩内正在发声的闹钟)。
6.【答案】C
【分析】(1)敲击瓶子时是瓶子与水柱振动发声,水柱越高,越难振动,音调越低;(2)吹瓶口时,是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详解】AB、敲击瓶子时由于瓶子与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故AB错误;
CD、往瓶中吹气也会听到声音,这是空气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7.【答案】AB
【详解】实验中闹钟一直在振动,故错误;根据实验中随着空气不断抽出,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几乎听不到声音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结论,但并不能直接证明真空不能传声,因为实验中我们不能真正做到把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环境,故错误,、正确。故选。
8.【答案】C
【详解】在研究声音的产生时,为了观察发声体是否振动,利用转换法将微小的振动现象放大,故把发声的音叉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9.【答案】C 
【详解】对大钟撞击后,大钟的振动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大钟会“余音未止”。
10.【答案】D
【详解】因为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所以,如果这根自来水管足够长时,在一端敲击一下,在另外一端能够听到三次声音:铁管传来的、水传来的、空气传来的。但是如果铁管不是足够长,接收到的两次声音之间间隔短,人耳是区分不开这两个声音的,听到的是一个声音。因为不知道铁管的长度,所以,可能听到1次、2次或者3次。故A、B、C错误,不符合题意;D正确,符合题意。
11.【答案】振动; 空气柱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二胡发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笛子内部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知识归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小提琴、二胡一类的乐器属于弦乐器,是由弦振动发声的;笛子、唢呐一类的乐器属于管乐器,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12.【答案】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两层玻璃之间抽成接近真空后可以起到隔音的效果。
13.【答案】空气; 马的声带; 黄河水
【详解】风在吼,“风吼”的声源是空气;马在叫,“马叫”的声源是马的声带;黄河在咆哮,“黄河咆哮”的声源是黄河水。
14.【答案】1 360; 17
【解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人到闪电发生处的距离。想要人耳将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声音从发声体到障碍物的传播时间应大于,障碍物与发声体的距离应该大于。
15.【答案】(1)振动;放大;转换法
(2)会;空气;不能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表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
音叉的振动非常微小,肉眼很难直接观察到。而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 放大 。当音叉振动时,它会撞击乒乓球,乒乓球的弹开幅度相对较大,能够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音叉的振动情况。
这种把不容易观察到的微小振动,通过乒乓球的弹开这种明显的现象表现出来的思维方法叫作 转换法 。等效替代法是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另一个物理量进行研究;控制变量法是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一个因素来研究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类比法是根据两个对象某些属性相同来推出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这里都不符合,所以是转换法。
(2)如图B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右边音叉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会响,这是因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并且由于两个音叉完全相同,右边音叉的振动引发了左边音叉的共振,所以左边音叉也会振动发声,进而把泡沫塑料球弹起,即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响。
该现象说明了空气可以传声。右边音叉的声音能传到左边音叉处,是依靠空气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的。
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弹起。因为月球上是真空环境,真空不能传声,右边音叉振动产生的声音无法通过空气传播到左边音叉,左边音叉就不会振动,也就不能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16.【答案】变小;C;真空;推理
【详解】(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介质越变越少,听到铃声逐渐变小。
(2) A.若闹铃声音的响度太大,则随着空气逐渐抽出,声音会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
B.若闹铃声音的频率太高,空气逐渐抽出,声音会变小,故B不符合题意;
C.若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则容器中一直存在空气,一直有介质,可以一直传声,故听到的闹铃声音没有明显变化,故C符合题意;
D.若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则随着空气逐渐抽出,声音会变小,故C不符合题意。
(3)随着空气的慢慢减少,玻璃罩接近真空,听不到铃声,故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由于玻璃罩是接近真空,并不是真空,而推理出真空中不能传声。
17.【答案】【解】(1) 汽车行驶的路程,声音传播的距离;
(2) 鸣笛时处距前山的距离;
(3) 小明听到前山传来的回声与听到后山传来的回声相隔的时间,小明从鸣笛到听到后山传来的回声用的时间,声音内传播的距离,这段时间汽车行驶的距离,处距后山的距离,两山之间的距离。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