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 通过眼球结构与视觉功能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理解视觉感知对生命活动调节的意义,构建人体生理调节的整体观。 科学思维: 分析眼球结构示意图、视觉形成光路图,培养模型与建模、逻辑推理能力;对比正常与近视眼球成像,提升归纳与批判性思维。 探究实践: 完成 “观察瞳孔大小变化” 实验,锻炼观察、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能力;基于视觉知识讨论近视预防,强化科学探究的实践应用 态度责任: 结合《“十四五” 全国眼健康规划》,认识合理用眼对眼健康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用眼习惯,主动宣传眼保健知识,承担保护视力的社会责任。学习重点 1.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清晰梳理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结构及对应作用。 2.视觉的形成过程,理解光线折射、神经传导到大脑形成视觉的完整路径。学习难点 1.晶状体的调节作用,明晰不同距离物体视物时,晶状体曲度变化的动态机制。 2.近视形成的原理及与眼球结构变化的关联,理解前后径、晶状体曲度异常对成像的影响。【课前预习】1. 眼球的基本结构:由外到内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含有许多对光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是视觉形成的关键结构之一。2.视觉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等的折射,落在_______上形成物像。物像刺激相关细胞,通过_______将信息传给大脑特定区域,形成视觉。3.近视形成原因:如果眼球的_______过长,或者_______、______的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状,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经折射后,物像会落到_______的______,导致看到的物像模糊,形成近视。近视可通过佩戴_______加以矫正。4.结合生活实例,列举 2 - 3 条合理用眼的注意事项: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可参考教材中 “合理用眼的注意事项” 相关内容 )。【课中研学】1. 眼球的具体结构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2. 观察同桌的眼睛,找出人们常说的黑眼球和白眼球分别相当于眼睛的哪两个结构?3.假如一只黄蜂朝你迎面飞来,你是如何看到它的呢?视觉形成时,光线依次经过哪些结构,每个结构在流程中起什么作用?4.如果看电影迟到了,刚进放映厅时,你会不由自主地睁大眼睛去寻找座位;当电影结束,灯亮起时,你又会感觉太亮了,不由得眯起双眼。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5.观察比较猫的眼睛在亮处和暗处的不同,说说这是为什么?人的瞳孔也能这样吗?6.某位患者,经检查其眼球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是他看不见周围的物体。这可能是哪部分结构发生病变导致的?1. 长期低头看手机等习惯,为何易使眼球前后径过长、晶状体曲度过大引发近视?2.“读写姿势要正确” 与眼球结构、近视成因有何关联?3.近视后戴凹透镜矫正,如何用视觉形成原理解释?【课堂总结】【课堂练习】1. 眼球中能折射光线的主要结构是( )A. 角膜 B. 晶状体 C. 玻璃体 D. 视网膜2.视觉形成的部位是( )A. 视网膜 B. 视神经 C. 大脑特定区域 D. 晶状体3.下列与近视形成无关的是( )A. 晶状体曲度过大 B. 眼球前后径过短C. 长期用眼距离书本过近 D. 用眼后未及时休息远眺【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角膜、巩膜、虹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网膜2.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3.前后径;角膜;晶状体;视网膜;前方;凹透镜4.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本距离约 33 厘米;读写或用电子产品 30 - 40 分钟后,适当休息、远眺;定期检查视力 (答案不唯一,符合教材合理用眼内容即可 )【课堂练习】1.B2.C3.B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