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 通过认识耳的结构与听觉形成,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理解感觉器官对感知环境的作用,构建人体是统一整体、适应环境的观念。 科学思维: 分析耳的结构示意图、听觉形成过程,培养逻辑推理、归纳概括思维;对比生活中不同听感实例,提升分析、判断能力 。 探究实践: 尝试基于耳的结构和听觉知识,探究保护耳的方法;通过 “对比自己说话录音和直接听的差异” 活动,锻炼观察、实验探究能力。 态度责任: 了解噪声危害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增强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意识;积极为防治社区噪声污染提建议,践行社会责任。学习重点 1.耳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功能。 2.听觉形成的大致过程。 3.噪声对听力的影响及保护耳和听力的方法。学习难点 1.理解听觉形成过程中,声波转化为神经冲动并传导至大脑产生听觉的生理机制。 2.构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即耳的结构如何适配听觉功能实现。【课前预习】1. 耳的基本结构:外耳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中耳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内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听觉形成过程:外界声波经_______传到_______,其振动通过_______传到内耳,刺激_______内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将信息通过_______传给大脑特定区域,人产生听觉。2.噪声是指影响人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声音。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或突然暴露在极强噪声环境,会因_______破裂等导致_______损伤。3.保护耳和听力的做法有:避免_______;不用_______掏耳;不让_______进入外耳道;擤鼻涕时_______,且不要用力;遇巨大声响时_______或_______、_______;鼻咽部有炎症时_______。4.人体的感觉器官还有鼻、舌、皮肤等。鼻腔上端黏膜的_______能接受气味刺激;舌表面和两侧的_______感受味道刺激;皮肤可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刺激。【课中研学】1.观看耳的结构示意图和视频讲解,描述耳的基本结构及功能分别是怎样的?2.完成“连一连”小练习。3.用导图总结听觉的形成过程。4.试一试:把自己说话或唱歌的声音录下来,再回放给自己听,对比一下平时听自己说话的声音,是否相同?为什么?5. 保护好耳和听力,除了要避免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还应注意什么?6. 人体除有眼和耳外,还有其他哪些感觉器官?【课堂总结】【课堂练习】1. 听觉形成过程中,接受声波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A. 鼓膜B. 听小骨C. 耳蜗D. 听觉神经2.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耳和听力的是( )A. 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B. 不用尖锐物品掏耳C. 长时间戴着耳机听高分贝音乐D. 鼻咽部有炎症及时治疗3.耳的结构中,能将声波振动转化为机械振动的是( )A. 外耳道B. 鼓膜C. 听小骨D. 耳蜗【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耳郭;外耳道;鼓膜;鼓室;听小骨;半规管;前庭;耳蜗;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2.学习;工作;休息;鼓膜;听力3.长时间使用耳机;尖锐的东西;脏水;压住单个鼻孔擤;迅速张口;闭嘴;堵耳;及时治疗4.嗅细胞;味细胞;冷;热;触;压【课堂练习】1.C2.C3.B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