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 通过学习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学生能够理解生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作出反应,以适应环境变化,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 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实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科学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 “测定反应速度” 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社会责任: 通过了解反射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学习重点 1.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概念和区别。 2.反射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意义。学习难点 1.理解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掌握反射在人体适应环境变化中的作用机制。【课前预习】1. 反射分为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不需要先经过大脑的分析和判断;_______是人出生后,通过学习和训练形成的反射。2.与_______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3.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中,刻度值的大小可以反映_______,刻度值越大,说明反应速度越_______。4.人体通过反射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_______和_______。【课中研学】1. 生活中哪些反射是天生的?哪些是后天学会的?(实例感知)2.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在形成方式、神经中枢上有何不同?(概念对比)3.“吃到酸梅”“看到酸梅”“谈到酸梅” 流口水,分别属于哪种反射?为什么?(深度辨析)4.人类特有的反射与动物反射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核心突破)1. 反应速度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假设)2.如何设计实验验证 “注意力是否影响反应速度”?(实验设计)3.实验中为什么要重复测量?如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方法)4.接尺子的动作属于反射吗?属于哪种类型?(知识联系)【课堂总结】【课堂练习】1.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下列反射活动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眨眼晴B.遇到刺激缩手C.吃东西时分泌唾液D.谈虎色变2.以下是某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生的反射现象,其中一定是人类所特有的是( )A.闻到早餐香味后分泌唾液B.听到汽车喇叭声后躲开汽车C.看到老师写错字时及时提醒D.听到下课铃后离开教室3. 关于“测定反应速度实验的相关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非条件反射B.尺子落下的高度越大说明反应越快C.感受器位于被试者大脑的运动中枢D.效应器包括了被试者手指中的肌肉【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 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2.语言文字3.反应速度;慢4.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适应各种环境变化【课堂练习】1.D 2.C 3.D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