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4.6.1.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分层作业(含答案)--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4.6.1.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分层作业(含答案)--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4.6.1.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分层作业
1. 俗称 “白眼球” 的眼球结构是( )
A. 角膜 B. 巩膜 C. 虹膜 D. 视网膜
2.光线进入眼球的通道是( )
A. 角膜 B. 瞳孔 C. 晶状体 D. 玻璃体
3.视网膜的主要功能是( )
A. 折射光线 B. 形成视觉 C. 感受光刺激 D. 调节晶状体曲度
4.预防近视,读写时眼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约( )
A. 5 厘米 B. 15 厘米 C. 33 厘米 D. 50 厘米
5.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物体,是因为物像落在视网膜的( )
A. 前方 B. 后方 C. 正中央 D. 上方
6. 某同学看黑板上的字时,成像过程中晶状体曲度的变化是( )
A. 由小变大 B. 由大变小 C. 先变大后变小 D. 无变化
7.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能看到外面缤纷的世界。下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③是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结构①能调节瞳孔大小
B.近视眼的成因之一是结构②的曲度过大
C.结构⑥既是成像的部位,也是视觉形成的部位
D.结构④白色,坚韧,具有保护眼球内部结构的作用
8.长时间玩电子游戏易引发近视,其主要原因与下列哪项有关( )
A. 角膜受损 B. 瞳孔长期放大
C. 晶状体曲度过度变凸且不易恢复 D. 视网膜感光细胞疲劳
9.从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瞳孔的变化是( )
A. 变大 B. 变小 C. 先变大后变小 D. 不变
10.下列关于眼与视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脉络膜能折射光线 B. 睫状体可调节玻璃体曲度
C. 视觉形成只需眼球参与 D. 巩膜起保护眼球内部结构作用
11. 小明近视,佩戴近视眼镜后能看清远处物体。请从眼球结构和近视镜作用角度,解释其原理。
【参考答案】
【分层作业】
1.B
2.B
3.C
4.C
5.A
6.A
解析:看近处物体(黑板字相对近 )时,晶状体曲度变大,折射能力变强,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A 正确。
7.C
解析:A.③是角膜,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利于光线的透入;①是虹膜,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A正确。
B.近视是指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B正确。
C.结构⑥是视网膜,视网膜是成像的部位,但视觉的形成需要大脑的参与,因此视觉并不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C错误。
D.④是巩膜,眼睛中被称为“白眼球”的部分是巩膜,白色坚韧的巩膜具有保护眼球内部结构作用,D正确。
故选C。
8.C
解析:长时间看近处(电子屏幕 ),晶状体持续变凸,若不能恢复原状,会导致眼球前后径相对过长等,引发近视,C 正确。
9. B
解析:明亮环境光线强,瞳孔缩小可减少进入眼球的光线量,保护视网膜,B 正确。
10.D
解析:A 中脉络膜作用是营养视网膜、形成 “暗室”,不折射光线;B 中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而非玻璃体;C 中视觉形成需眼球、视神经、大脑协同,D 正确。
11. 答案:小明近视因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远处物体折射后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原本折射过度的光线延迟会聚,让物像后移到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物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