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4.6.2.3神经调节(第三课时) 分层作业一、选择题1.小钰观看电影时,看到哪吒与母亲殷夫人最后一次拥抱时,感动得热泪盈眶。下列与该反射类型相同的( )A.膝跳反射 B.眨眼反射 C.吃梅止渴 D.谈虎色变2.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下列反射活动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眨眼睛 B.遇到刺激缩手C.吃东西时分泌唾液 D.谈虎色变3.先天性聋哑人一般在出生时或出生不久后就失去了听力,通常也无法学会说话,手语对于聋哑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听觉障碍的人智力一定发育迟缓B.“手语沟通”仅需神经和运动系统的配合C.先天性聋哑是因为耳先天发育不足D.通过手语沟通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4.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打破了多项票房纪录,影片中的一段情节是殷夫人和哪吒的最后诀别,让很多观众热泪盈眶。下面选项中与观众反射类型特征最相符的是( )A.吃梅子分泌唾液 B.嗅到梅子气味分泌唾液C.谈论梅子分泌唾液 D.看到梅子分泌唾液5.笑笑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发现道路中铺设的黄色盲道被人占用,她忙上前劝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盲道地砖表面的突起,可刺激盲人足底皮肤中的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B.盲人通过手杖探索或导盲犬牵引获得信息并作出反应,这是条件反射C.手杖探击发出的声音可在盲人的耳蜗中形成听觉D.盲道可为盲人提供安全的行走线路,因此我们要不乱占用盲道6.如图是人体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效应器,能够对刺激做出反应B.④是传入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入神经中枢C.若④处受到损伤就不能发生反射D.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是条件反射7.如图表示人体膝跳反射示意图。叙述错误的是( )A.若②受损,则无感觉但能发生膝跳反射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C.若④受损,则有感觉但不能发生膝跳反射D.膝跳反射属于简单反射8.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反射的是( )A.新生儿通过吮吸获取乳汁 B.草履虫游向有牛肉汁的环境C.小朋友听到山楂流口水 D.训练后的小狗能够定点排尿9.关于“测定反应速度”实验的相关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非条件反射B.尺子落下的高度越大说明反应越快C.感受器位于被试者大脑的运动中枢D.效应器包括了被试者手指中的肌肉10.在防震演练中,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信号后,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有序离开教室,按指定路线“逃生”,“逃生”反射所属的反射类型及其神经中枢所属部位分别是( )A.条件反射、脊髓 B.条件反射、大脑C.非条件反射、脊髓 D.非条件反射、大脑11.以下是某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生的反射现象,其中一定是人类所特有的是( )A.闻到早餐香味后分泌唾液 B.听到汽车喇叭声后躲开汽车C.看到老师写错字时及时提醒 D.听到下课铃后离开教室12.如图为手被针扎后的缩手反射及痛觉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缩手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B.缩手后感到疼痛,痛觉中枢位于⑦C.②受损后,有痛觉,无法完成缩手反射D.缩手反射神经冲动传导路径是①→②→③→④→⑤二、非选择题13.爸爸送娟娟上学途中,遇到某急救车因拥堵无法通行的情况,爸爸与前方车辆听到急救车的警笛声后,迅速采用“45度”让行法,为急救车让出了一条“生命通道”。请据图回答问题:(1)救护车鸣笛声传入娟娟爸爸耳中,引起甲图中[ ] 振动,刺激了内耳内的听觉感受器[ ] 产生神经冲动,最终在乙图[ ] 形成听觉。(2)听到急救车笛声后,爸爸迅速转动方向盘,使车头朝向侧前方45度,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3)爸爸看着急救车从眼前顺利开走,物像都能准确的落到丙图中[ ] 上,是由于[ ] 的调节作用,其变化过程是 。(4)救护车司机看到前方堵塞,及时踩住刹车,请写出看到红灯到踩刹车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14.人体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为了探究影响人体反应速度的因素,课后小明和家人一起做了“测定人体反应速度”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①爸爸为测试者,小明、妈妈、奶奶为被测试者。②爸爸手捏尺子上刻度值最大的一端,小明将拇指和食指对准这把尺子上刻度值为0的一端,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cm左右。③小明的眼睛紧盯爸爸的手,一旦爸爸松手,小明立马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尺子,记录下捏住尺子的刻度,并重复4次。④妈妈和奶奶重复②③步骤。被测试者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小明(13岁) 10cm 9.5cm 9.1cm 8.9cm妈妈(36岁) 10.6cm 10.4cm 10.1cm 9.8cm奶奶(66岁) 12.3cm 11.6cm 11.0cm 10.8cm(1)在测定反应速度的反射弧中,手指上的肌肉是 ;接尺子活动这种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2)实验中每一次测量都应使用同一把直尺,原因是 。小明在处理实验数据时,需要计算出每人四次实验结果的 ,再进行分析对比,目的是 。(3)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小明探究的是 因素对反应速度的影响。(4)从表中数据可知,测量值越大说明人的反应速度越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小明横向分析了四次实验数据,结果发现 。15.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为了探究酒后驾车是否有危害性,轩轩邀请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①在微信小程序上选取一款“领红包雨”的小游戏,如图(该游戏可重复操作,且过程相同)。②爸爸分别在饮酒前和饮酒后集中注意力,玩游戏30秒,记录领取到红包的数量。③两种状态下分别重复游戏三次,实验结果如下表:A组:饮酒前 B组:饮1小杯白洒20分钟后第一次 40个 21个第二次 43个 25个第三次 49个 23个测量平均值 44个 23个(1)在测定反应速度的反射弧中,爸爸看到红包的感受器位于眼球的 (填结构名称)。(2)轩轩爸爸看到红包雨落下,就以最快的速度点击手机屏幕以击中红包。从反射类型看,该过程属于 (填“简单”或“复杂”)反射。(3)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使人的反应速度 。(4)轩轩发现,爸爸饮酒后还会影响其击中红包的准确性,这主要是因为酒精麻醉了爸爸的大脑和 。(5)老师认为,轩轩的实验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如何改进实验增强可信度 。(6)通过该实验你获得的感悟是 。【答案】【分层作业】1.D2.D3.D4.C5.C6.B解析:A.新生儿吮吸乳汁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非条件反射,是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完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无神经系统,草履虫游向有牛肉汁的环境属于应激性,不属于反射,故B符合题意。C.听到山楂流口水是小朋友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D.小狗经过训练后形成的定点排尿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参与下,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的条件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7.D解析:A.该实验是“测定反应速度”,这种反应通常是通过后天学习和锻炼形成的,有大脑皮层参与,因此它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B.尺子落下的高度越大,说明被试者从看到尺子下落到抓住它所需的时间越长,这意味着被试者的反应速度越慢,B错误。C.感受器是接受刺激的结构,它通常位于身体表面或内部能够感受到刺激的部位。在这个实验中,被试者是通过眼睛看到尺子下落的,因此感受器应该位于眼睛,C错误。D.效应器是产生反应的结构,它通常是由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与相应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在这个实验中,被试者是通过手指抓住尺子的,因此效应器应该包括被试者手指中的肌肉。这些肌肉在接受到来自大脑的运动指令后,会产生收缩反应,从而使手指抓住尺子,D正确。8.A解析:A.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运动员听到枪声后起跑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故A符合题意。B.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兴奋是神经元产生的电信号,属于神经调节的内容,故C不符合题意。D.神经冲动是沿神经纤维传导的信号,属于传递形式,并非结构基础,故D不符合题意。9.B解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例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条件反射: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在防震演练中,学生听到“地震警报”信号后“逃生”,这种反射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逐渐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在“逃生”这一反射活动中,学生需要根据听到的警报信号,经过大脑的分析和判断,然后做出相应的“逃生”动作,所以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综上,“逃生”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所属部位是大脑,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10.C解析:A.闻到香味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但动物经训练也可形成,并非人类特有,A不符合题意。B.听到喇叭声躲避是条件反射,动物经训练也能做到,B不符合题意。C.看到错字并提醒需理解文字含义,依赖语言中枢分析,为人类特有反射,C符合题意。D.听到铃声离开教室是条件反射,动物经训练可形成类似反应,D不符合题意。11.B解析:A.光线经过①晶状体的折射后,会落在②视网膜上。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A正确。B.在缩手反射中,⑦感受器首先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这个冲动沿着⑥传入神经传递到⑤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冲动进行整合和处理后,再通过④传出神经传递到③效应器,B错误。C.⑧肾小球中的毛细血管壁和⑨肾小囊的内壁都非常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使得它们具有过滤作用,能够允许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尿素和水等)通过,而阻止大分子物质(如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通过,C正确。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内表面有许多⑩皱襞和 小肠绒毛,这些结构大大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D正确。12.C解析:A.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缩手反射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人类特有的反射是对语言、文字建立的起来的条件反射,A错误。B.缩手反射时,先缩手后感到疼痛,痛觉中枢位于⑧大脑,B错误。C.若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神经中枢处理后的神经冲动不能传到效应器,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但是脊髓的传导功能是正常的,神经冲动可以通过上行传导到大脑皮层相应的神经中枢,因此人能够感受到疼痛,但无法完成缩手反射。可见,②传出神经受损后,有痛觉,无法完成缩手反射,C正确。D.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传递的过程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可见缩手反射神经冲动传导路径是⑤→④→③→②→①,D错误。13.(1)⑤(2)滤过/过滤 重吸收(3)① ⑦ 复杂/条件(4)①→②→④→③→⑧解析:(1)患者被送到医院时,呼吸、心跳正常,但没有意识,不能自主活动。可以判断患者的⑤脑干没有受到损伤。因为脑干是控制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等,它负责维持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2)正常情况下,血液进入肾脏后,会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滤过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肾小球和肾小囊的滤过作用是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指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3)肾脏形成的尿液暂时贮存在①膀胱中。当膀胱贮存到一定量时,膀胱壁内的感受器会受到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这个冲动会沿着②传入神经传到④神经中枢,即脊髓的排尿中枢,同时上传到脑部的⑦大脑皮层,由大脑皮层控制是否排尿。这一反射属于复杂条件反射,因为排尿过程不仅受到脊髓这一低级中枢的控制,还受到大脑皮层这一高级中枢的调控。(4)排尿反射的反射过程可以用序号和箭头表示为:①→②→④→③→⑧。即尿液在膀胱中贮存到一定量时,膀胱壁内的感受器(①)受到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这个冲动沿着传入神经(②)传到脊髓的排尿中枢(④),排尿中枢再将冲动传到传出神经(③),最后由传出神经将冲动传到尿道(⑧),引起尿道括约肌舒张,尿液排出体外。14. (1)非条件;脊髓;该反射无需大脑皮层参与,生来就有,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2)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路径短(仅需脊髓参与 ),而痛觉需脊髓将信号传导至大脑皮层,路径更长,因此耗时更久。(3)条件;具体刺激(因 “类似树枝” 是具体视觉刺激,若为 “听到‘树枝’文字回避” 则涉及语言,本题为视觉场景 )。15. (1)场景 1条件反射;视网膜(感受光线刺激,作为视觉感受器 );视觉中枢(识别红灯 )、躯体运动中枢(控制踩刹车动作 )。(2)场景 2避免大脑皮层有意识控制,干扰非条件反射的自然发生;感受器(如膝盖下方韧带损伤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脊髓 )、传出神经、效应器(大腿肌肉 )任一结构受损均可。(3)场景 3脑干、脊髓;脑干调控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脊髓可完成简单反射(如眨眼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而大脑皮层因植物人无法自主活动,推测严重受损。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