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课件(共4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课件(共44张ppt)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单元复习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在这多彩缤纷的四季美景中,我们感受到自然的曼妙,生活的多彩。为了进一步让大家品味生活情怀。现在班级公众号举办“品诗文写景秘籍”活动,请你踊跃参加,争做写作达人。
《春》
《济南的冬天》
《雨的四季》
《古代诗歌四首》
情境导入
能够借助写作技巧修改润色自己的习作。
3
复习揣摩和品味语言的方法,归纳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和其他手法的表达效果。
2
复习巩固朗读要领,把握好重音和停连,体会声韵和节奏。通过朗读深入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
1
通过复习七上第一单元,我们将达成哪些目标呢?
任务一:“品诗文写景秘籍”第一招——读中悟景与情
朗读是理解、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感知汉语的美,从而深入体会文章情感。在学习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时,带领大家做了很多朗读练习。请回顾本单元学习过程,总结学到的朗读方法。
本单元课文对自然景物作了细腻生动而饱含感情的描写,传达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我们在朗读时,应重点关注这些内容。请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思考几篇课文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是通过哪些景物及其特点来表现的,仿照示例完成表格。说说要想读出这些情感应该怎么做。
活动1:回顾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篇目 情感 景物及特点(形、声、色、态、数量等)
《春》 示例:喜爱 小草的鲜嫩与绿意盎然、春花的色彩缤纷与繁多……
《济南的冬天》
《雨的四季》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天净沙·秋思》
篇目 情感 景物及特点(形、声、色、态、数量等)
《春》 喜爱
《济南的冬天》
《雨的四季》
点拨
活动1:回顾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小草的鲜嫩与绿意盎然、春花的色彩缤纷与繁多、春风的芬芳馥郁、鸟儿歌声的动听、牧童笛声的嘹亮、春雨的轻柔……
阳光朗照的小山、薄雪覆盖的小山、水藻绿、河水清、蓝水晶……
春雨的清新、润泽、甜美;夏雨的热烈、粗犷、奔放;秋雨的端庄、沉静、深情;冬雨的自然、平静、纯洁……
喜爱
喜爱
篇目 情感 景物及特点(形、声、色、态、数量等)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活动1:回顾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点拨
恢弘博大的胸襟气度
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
碣石山、沧海、水(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星汉→苍茫壮阔,气魄雄浑
新旧交替的人生哲思
挥之不去的思乡愁绪
青山、绿水、潮(平)、岸(阔)、风(正)、帆(悬)、海日、归雁→恢弘阔大,生气勃勃
篇目 情感 景物及特点(形、声、色、态、数量等)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天净沙·秋思》
活动1:回顾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点拨
感同身受的哀愁担忧
发自肺腑的劝勉宽慰
杨花(落尽)、子规(啼)、明月→哀伤愁恻,浪漫写意
飘零天涯的孤独之感
漂泊异乡的思家之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凄楚愁苦,萧瑟孤独
朗读时应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切情感。
知识回顾
是为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通过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
重音
停顿符号:
停连
是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的中断即停顿,声音的延续即连接。
用于较长的停顿。
表明为了表达的需要,这里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去,有标点也不停顿。
符号:.
标示在词语下。


用于较短的停顿。
|
连接符号:
活动2:回顾重音和停连标注要点
标注重音和停连,正是为我们在朗读时帮作者传情达意,能准确体现文章思想情感及其发展变化。
请你根据标注要点,为《雨的四季》选段标注重音和停连。
活动2:回顾重音和停连标注要点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雨的四季》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轻声配音:沙沙沙沙)。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
|
|
|
|

活动2:回顾重音和停连标注要点
点拨
春雨是生机焕发的,所以给“复苏的”加了重音。
强调春天才能听到,所以给“春天”加了重音。
春雨是甜美的,所以给“畅快”“芳甜的”“诱惑着”加了重音,仿佛春雨里就有糖果的味道,它像魔法师一样给大地带来了甜甜的果香。
“完全”“改变”加重音可以把春雨使世界改变姿容,让万物生机焕发的神奇凸显出来!
小结
无论停顿还是连接,都不是任意的,要与文章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相适应。
为传情达意,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通过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一般用“.”标示在词语下面。
朗读时应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切情感。
朗读写景散文
停顿可以用“∣”和“∧”来标示,前者用于较短的停顿,后者用于较长的停顿。
连接可以用“⌒”来标示,表明为了表达的需要,这里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去,有标点也不停顿。
停连
重音
朗读时可标注重音和停连。
任务二:“品诗文写景秘籍”第二招——写景有技巧
本单元课文在遣词造句上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比如巧妙贴切、富有意蕴的词语,匀称整齐或错落有致的句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动静结合等艺术手法的运用……请回顾本单元学习过程,总结学到的写景技巧。
请你按照手法+分析的形式,将课文中令你印象深刻的技巧与手法梳理出来。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雨的四季》
……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春》
富有意蕴的词语。
巧妙贴切。
在春风的吹拂下,各种气息在空气里越来越浓。
任务二:“品诗文写景秘籍”第二招——写景有技巧
用词巧妙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济南的冬天》
·
·
·
·
比拟修辞。
将小村庄和雪写得灵活灵现。
表现出济南冬天的安闲、舒适。
富有动感的词语。
写出了春天来临时树叶迅速萌发的情况。
·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春》
匀称整齐。
错落有致。
音节和谐,增强气势。
任务二:“品诗文写景秘籍”第二招——写景有技巧
用句巧妙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雨的四季》
生动形象。
增强感染力。
把小草比喻成蚯蚓,形象生动,精妙准确。
修辞手法——比喻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春》
偷,钻,赋予小草以人的形象。
描摹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
写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任务二:“品诗文写景秘籍”第二招——写景有技巧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济南的冬天》
语句生动有趣。
令人感受到济南冬天的温暖和舒适。
让人不由自主地对济南的冬天产生喜爱之情。
修辞手法——拟人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春》
反复用词。
强调人们对春的急切向往之情。
任务二:“品诗文写景秘籍”第二招——写景有技巧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生机勃勃。
修辞手法——反复
修辞手法——排比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济南的冬天》
不同地区气候的对比。
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赞美济南是个宝地。
任务二:“品诗文写景秘籍”第二招——写景有技巧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春》
引用诗句。
贴切地突出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
修辞手法——对比
修辞手法——引用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春》
触觉、嗅觉、视觉、听觉。
多角度展现春风的柔和、温暖、芳香和悦耳。
任务二:“品诗文写景秘籍”第二招——写景有技巧
描写手法——多感官描写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春》
由物到人,动静结合。
烘托春雨中安静平和的气氛。
任务二:“品诗文写景秘籍”第二招——写景有技巧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观沧海》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草木是“静态”,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
描写手法——动静结合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
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与前面的实景相映衬,展现了海的气概。
任务二:“品诗文写景秘籍”第二招——写景有技巧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山尖全白了……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济南的冬天》
依次描写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秀美景色。
突出雪后小山的娇美姿态。
描写手法——虚实结合
描写手法——空间顺序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雨的四季》
总结全文。
抒发对四季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任务二:“品诗文写景秘籍”第二招——写景有技巧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济南的冬天》
融情于景。
对小山的赞美。
作者对济南小山的欣赏和喜爱。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
抒情方式——融情于景
写景秘籍
景物典型,特点鲜明
根据特点,巧用修辞
融入感官,灵活运用
注意顺序,合理安排
直接间接抒情,信手拈来
写作方法 巧用修辞 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
感官描写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动静结合 静态、动态
注意顺序 时间、空间、游踪(定点、移步)
抒发情感 直接、间接
任务小结
任务三:迁移运用
活动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相关练习。
秋魂
刘增山
①秋天了,成熟的果实却低下了头,它不是在孤芳自赏,也不是在自我陶醉,更不是在哀泣自己将跌落枝头。它是在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
②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了;不是雨,我怕早已干瘪了;不是光,我怕早已苍白了;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了。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世界上有不经过光射日晒而成熟的果实吗?
③秋是什么颜色?
④谷子说:秋是黄色的,我就是叫秋风吹黄的。高粱说:秋是红色的,我就是叫秋气染红的。棉花说:秋是白色的,不然,我哪里会有这银装素裹呢?墨菊却说:秋是黑色的,我开放的花朵就是明证。松柏说:秋和夏没什么区别,都像我一样青翠……
⑤秋天听了摇摇头说:不,不,我是五彩缤纷的。如果我只属于一种颜色,那秋天该是多么的单调啊!
⑥你品味过秋吗?它是什么滋味?
⑦苹果说:秋是香的,不信你闻闻;甘蔗说:秋是甜的,不信你尝尝;槐籽说:秋是苦的,不信你嚼嚼;秦椒说:秋是辣的,世上的人没有不知道;红果说:秋是酸的,连山里的石头都晓得……真是众说纷纭,各抒己见。
⑧秋天笑了笑说:你们的见解对一半错一半,我是香的,又不单是香的;我是甜的,又不只是甜的;我是苦的,又不光是苦的;我是辣的,也不全是辣的;我是酸的,更不尽是酸的。在我的收获里,充满着酸、甜、苦、辣各种味道,不信,就请去问问那饱经忧患的庄稼人吧!
⑨有人说,秋风是冷酷无情的,抱怨它吹跑了树叶,吹落了果实,吹掉了种子,说它吹走了一个勃勃生机的世界。
⑩人们啊,你可曾想过这样的道理吗?
如果不是秋风将树叶吹落梢头,那片片叶子不是要被严冬所撕碎吗?如果不是秋风把果实卸下高枝,那果实不是要被冰雪所吞噬吗?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是秋风,把叶子介绍给根须,使它找到了延续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一个萌生春天的温床;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个温存的家,使它保存了生命的胚胎。
飘悠悠,飘悠悠,盘旋的秋叶在落下之前,似乎忧心忡忡。
秋叶呀,你是怕人们忘记了你的贡献吗?不会的,人们不会忘记你一生的苦累劳作。不会忘记你夏日献出的绿荫,秋天献出的收获。秋叶呀,你是在哀伤自己生命的短促吗?不要这样英雄气短!你的灿灿一生并不会随着秋的到来而结束,殷实的种子已带着你的希望,向春天奔去了。秋叶呀,你是惦记那失去叶的枝头会被冰霜所冻煞吗?不会的,它在你的养育下,早已不是昨日那弱不禁风的娇儿女,而长成了铁干虬枝的大丈夫。
飘悠悠,飘悠悠,秋叶依然在那里盘旋着,它似乎既不留恋枝头,也不忧虑命运,而是在寻觅自己的归宿。
春天的土地是温馨的,它使万物萌生;夏天的土地是热烈的,它使生命拔节;秋天的土地则是诚实的,它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
如果你种下的是莠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片杂草;如果你种下的是秕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把糟糠;如果你什么也不种,秋天收获的则是一片空白。
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收获的是一片金黄;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收获的定是蜜糖。
春天了,当大地受到大自然宠爱的时候,它的门前涌来了那么多宾客;黄莺来了,为大地唱着殷勤的歌儿,以求得大地的喜爱;蝴蝶来了,为大地舞着谄媚的翅膀,以求得到大地的欢心;花儿来了,为大地披红戴绿,以求得到大地的青睐;杨柳来了,为大地情意绵绵,以求得到大地的亲昵。
秋天了,当大地在严霜下失去宠爱时,昔日盈门的宾客却纷纷离散:黄莺哑了,不知飞到了何处;蝴蝶躲了,变成蛹藏到了地下;花儿谢了,向大地收回了那红裙绿衫;杨柳枯了,洒给大地一片片冷漠……
不平的秋风拍着大地劝告说:来年,再也不要理睬这些薄情者啦。大地淡然地一笑答道:如果那样,我不也变得一样薄情了吗?(选自“中国现代名家写景美文”,有删改)
(1)阅读文章第①段的内容,逐句分析语句,总结运用的修辞手法。
(2)根据语段和文章内容,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可以从内容、情感等方面作答。
点拨
活动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相关练习
1.第①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果实成熟后垂下头颅的形态,表现出果实谦虚,自省的品质,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答案
活动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相关练习
2.文章以“秋”为线索,围绕着“秋魂”,描写了秋天里的哪些事物?
(1)先划分文章层次,总结主要内容。
(2)从各部分中摘取描写的秋天的景物。
点拨
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
答案
活动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相关练习
3.结合语境,品析第 段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解释词语本义。
(2)分析词语的语境义。
(3)从修辞手法、语言等方面分析表达效果。
点拨
“忧心忡忡”写出了秋叶落下之前的心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叶在落下前对树枝的留恋与不舍,引出下文作者对秋叶贡献的赞美。
答案
活动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相关练习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1)先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2)总结全文的中心。
点拨
文章借描写秋天里的各色各样的事物,流露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之情。
答案
活动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相关练习
5.说说下列句子中哪些词语应该重读,并简要阐述你的理由。
(1)回忆“重读”的相关知识。
(2)朗读语句,借助语句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确定要重读的词语。
点拨
应该重读“早已”和“大丈夫”。“早已”意思为很早已经,早就;“大丈夫”指有志气或有作为的男子。两词在句中分别强调了枝干成长的时间之早、速度之快和成长的结果,表现出秋叶对枝干的养育与呵护。
答案
它在你的养育下,早已不是昨日那弱不禁风的娇儿女,而长成了铁干虬枝的大丈夫。
1.请结合本节课总结的写景技巧,修改润色自己的习作片段。小组内交流展示,并利用评价量表对改后习作进行评价。
活动2:运用写景技巧,进行片段练习
维度 情感 评价说明
主旨(10分) 明确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或主旨比较模糊得2—3分;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或主旨比较清楚,得5—6分;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或主旨清晰且集中,得7—8分。
内容(20分) 能够依据主题和表达需要,对材料进行取舍,结合想象,选点扩写,详略得当。 所选素材不能表现所传达的情感,详略不当得4—5分;所选素材比较能够表现所传达的情感,详略比较适当,得10—12分;所选素材能够表现所传达的情感,详略得当,得16—18分。
语言(10分) 从多感官出发,对所写季节的景物进行细致描绘,融情于景,能够灵活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语言表达比较枯燥,表现力不足,得2—3分;语言表达较为具体生动,有一定的表现力,得5—6分;综合运用多种手法,表现力强,得7—8分。
活动2:运用写景技巧,进行片段练习
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自然景物、人们穿戴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你注意到这些变化了吗?到生活中去细心观察、体验,选取一个场景,写一段文字,描述这些变化。
提示:
(1)关键是要善于发现,观察、感受到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成为写作的素材,可以先积累下来。
(2)注意“九月份”这个特定的时节,写出由夏入秋的各种变化。要写得具体明确,比如你的感受是“秋高气爽”,就要用特定的景物把这个感觉描绘出来。

酷热的夏天终于要走了,凉爽的秋天终于来到我们的身边。
九月的初秋,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鸣叫。水面的荷花已凋落,莲蓬挂在枝头。玫瑰和月季、桂花争相开放,散发出阵阵幽香。
活动2:运用写景技巧,进行片段练习
片段1
乡间的秋天
秋天,田野里金黄的稻子成熟了。秋风吹来,稻子在田里摇来摇去。
秋天,果园里苹果熟了,红通通的。黄澄澄的鸭梨挂在枝头,压弯了腰;红彤彤的柿子高挂在枝头,好似节日里挂的灯笼;石榴和芒果也成熟了。
秋天,梧桐树那黄中带绿、绿中透黄的叶子被风一吹,像一只只断了线的风筝,打着转儿飘落下来,贴在地面上。
片段2

酷热的夏天终于要走了,凉爽的秋天终于来到我们的身边。
活动2:运用写景技巧,进行片段练习
片段1
首段可以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描写秋天到来的情形,使文章语句更生动形象。
修改建议
改后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它从一片片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到来时的情形。
亮点批注
九月的初秋,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鸣叫。水面的荷花已凋落,莲蓬挂在枝头。玫瑰和月季、桂花争相开放,散发出阵阵幽香。
活动2:运用写景技巧,进行片段练习
片段1
对于秋天的景物描写没有抓住季节性特点,语言有点平淡。
修改建议
改后
九月的初秋,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鸣叫。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玫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舒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挑选符合节令特点的景物,调动视觉、听觉和嗅觉来描写秋之声、秋之态和秋之味,富有韵味。
亮点批注
乡间的秋天
秋天,田野里金黄的稻子成熟了。秋风吹来,稻子在田里摇来摇去。
活动2:运用写景技巧,进行片段练习
片段2
句子平淡乏味,吸引不了读者的兴趣,可以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将水稻的情态描写出来。
修改建议
改后
乡间的秋天
秋天,田野里金黄的稻子成熟了。秋风吹来,稻子摇来摇去,像海洋里翻腾的波涛,真让人喜爱!
首段运用感叹句、比喻修辞手法,直接抒情,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亮点批注
秋天,果园里苹果熟了,红通通的。黄澄澄的鸭梨挂在枝头,压弯了腰;红彤彤的柿子高挂在枝头,好似节日里挂的灯笼;石榴和芒果也成熟了。
活动2:运用写景技巧,进行片段练习
片段2
句子平淡乏味,吸引不了读者的兴趣,可以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将水稻的情态描写出来。
修改建议
改后
秋天,果园里苹果熟了,像一张张小姑娘羞得通红的脸;黄澄澄的鸭梨上面小,下面大,仿佛是一个金葫芦;红彤彤的柿子高挂在枝头,好似节日里挂的灯笼;石榴笑破了肚子;芒果乐弯了腰。
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秋天丰收的胜景展现无遗。
亮点批注
秋天,梧桐树那黄中带绿、绿中透黄的叶子被风一吹,像一只只断了线的风筝,打着转儿飘落下来,贴在地面上。
活动2:运用写景技巧,进行片段练习
片段2
可以进一步描绘这种美景。
修改建议
改后
秋天,梧桐树那黄中带绿、绿中透黄的叶子被风一吹,像一只只断了线的风筝,打着转儿飘落下来,贴在地面上。远远望去,那仿佛就是画家用彩色画笔给大地画的一层花地毯。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乡间秋景的美丽。
亮点批注
2.《秋魂》一文运用了反问、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秋天的各种事物,学习文中你感兴趣的一种或几种写法,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点拨:
(1)挑选确定所要描写的秋天的景物。
(2)运用一种或几种写法将所挑选的景物描绘出来,并围绕着主旨情感进行描绘即可。
活动2:运用写景技巧,进行片段练习
活动2:运用写景技巧,进行片段练习


寒露刚过,凉意渐浓,秋色加重。我漫步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草木枯萎,遍布视野,景色萧索,令人叹息。间或跳出的几只蚱蜢为这片空旷的原野带来了生机,倏而一群欢快的鸟雀飞起,为这萧瑟的秋带来了活力。转过那片荒野,我独自来到一个小山坳。令我始料未及的是,此处居然还有随风摇曳着的小野花,仿佛在与秋日对白。那片片色彩艳丽的花瓣,演绎着生命之美。旁边庭院围墙边,秋风吹打下的扁豆花,翻飞如蝶,如月牙般的扁豆英成串稠密,好似月儿迷人的笑脸。秋天带给我们的不全是荒芜和凄凉,还有胜似春朝的鲜艳与欢快。
“品诗文写景秘籍”
任务一:“品诗文写景秘籍”第一招——读中悟景与情
朗读和阅读技巧
任务二:“品诗文写景秘籍”第二招——写景有技巧
总结写作技巧,并运用
任务三:“品诗文写景秘籍”迁移运用
随堂检测,迁移运用
课堂小结
班级公众号现决定开展“做摄影者,校园寻美”活动,如果你积极参加的话,你会拍哪些美景呢?将你觉得最美的照片上传到公众号上。
布置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