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班级围绕“探”字开展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9分)1.(9分)阅读回答问题。“探”字本义是摸索,其字形经历了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四种形态。“探”字在甲骨文中的轮① (kuò)很像是一个洞穴② (A.xué B.xuè)。穴中有一只大手。人手在穴中有所求,好像在摸取什么。在小篆文中,为了更好地体现其本义,古人又在左边点③ (zhuì)了一只手的形状。后来,“探”引申为探求、打探、探望、侦察、探险等义。(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①轮kuò ②点zhuì (2)请为“洞穴”一词选择正确的读音 (1分)A.xuéB.xuè(3)根据字义,为“探”字选择对应的甲骨文 (3分)(4)以下选项中与“一只大手”短语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蛟龙探海B.太空一日C.登飞来峰D.孝亲敬老二、【探——诗文之声】(10分)2.(10分)默写。(1)蛙声: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2)歌声:商女不知亡国恨, 。( 《泊秦淮》)(3)琴声: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4)笛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5)鼓声: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6)心声: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7) 声: , 。(请另添一组小学或初中阶段学过的有关声音的古诗文,不得重复试卷上已有的诗文)三、【探——英雄之路】(6分)3.(3分)探索的过程常伴随着艰难险阻,唯有勇者,方能行远。请参考示例,为《带上她的眼睛》中小女孩写一则“勇者的赞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示例:《太空一日》中的杨利伟:你像一只雄鹰,向未知的太空勇敢飞去。面对振动、倒置、神秘的敲击声等意外,你始终沉着冷静,成功完成神圣使命。《带上她的眼睛》中的小女孩: 。4.(3分)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具体情节,说说保尔 柯察金的人生适合下列哪张图片。我选 四、【探——名士之风】(18分)5.(18分)阅读回答问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唐代刘禹锡《陋室铭》)【乙】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①,工文章。善五言诗。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叔文败,禹锡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②。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节选自《新唐书 刘禹锡传》)注释:①博学宏辞科:科举考试制科之一种。②郎署:古代郎官办公的衙门。【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请解释加点词。(4分)①有仙则名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善五言诗 ④唯以文章吟咏 (2)文中划线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B.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C.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D.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4)对丙诗颈联进行解读时,同学们发生了分歧,请你补全对话。(3分)小语:刘禹锡写作此诗时已年过五旬,我从“ ”“病树”两个词中读出了一代诗豪晚年时满心的凄凉与绝望。小文:我的理解与你不同,我从中读到了无限的希望, 。(5)你认为下列哪个形象更符合刘禹锡,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明理由。(4分)A.翰林王孙B.逆旅斗士C.宦海孤松五、【探——草木之情】(12分)6.(12分)阅读回答问题。韶华①盛任淡如①三月暮,城南开了桃花,城北亦有。②一时间,有尘土处皆有灼灼的桃花照眼。③有作家说过,“桃花难画,因要画得它静”。真是匪夷所思,桃花千枝万朵,春风一路,那么得意热闹,哪里说得上静呢?④可偏偏,我觉得这话对极了。⑤桃树属蔷薇科,桃花原不常见的粉红这一种,淡白、红紫、浅绿,也有重瓣、撒金。我更喜欢单瓣的桃花,它们好像单眼皮的古典美人,天真又明净。⑥旧时书院里栽过五六株桃树。因为听人说,桃树临水的好,所以全部植在水岸边。界河边种两株,半塘边种两株,眼看着它们抽了叶,眼看着它们打了苞,眼看着它们结了果……那两年,我常常走去看它们几时开花。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坡岸倾斜,人难立足,花开得怎样,倒是忘记了。我只记得河岸边原也有几株重瓣碧桃,野得很,无拘无束,开得烂漫。⑦我在树山见过一株极大的桃树,花叶焕然,简直似经历了“三生三世”的丰茂灿烂。⑧旺山也有。旺山并不以桃花出名,然而此季临水的农家旁多有桃树,虽然少,却有一种天然韵味——它们只是在那里慵懒地伸展着枝干。枝干上喧哗地迸着数不清的花朵和花蕾。“春色满园”这个俗气的词,就在那些花枝间不俗气地浮动起来——满是人间盎然的生趣。⑨这种盎然的生趣,想来也曾给半隐的唐寅不少安慰。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寅的这首《桃花庵歌》很出名,后人知道桃花坞、桃花庵,多是因为唐寅。 唐寅说自己“又摘桃花换酒钱”,不知是否为真事,不过桃花可食用可入药,却是真有记载。 明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三月初三采桃花,七月七以鸡血混合桃花,涂在脸上,“三二日后脱下”,可“令面光如华”——这未免有些惊悚。而《太清方》只要求“三月三日采桃花,酒浸服之”,可“除百病,好颜色”,听起来就比较让人放心。 桃花酒我们往年做过,做法很简单(这个做法也适用于所有鲜花酒):采摘开得正好的桃花,放入酒坛,倒入适量上好的白酒,浸没桃花即可,酌量加冰糖,加盖密封,浸泡三十日之后启封。到那时,桃花瓣会被酒浸得很薄很薄,好似一只蝴蝶。 桃花粥我们也煮过。古方上说,将桃花置于砂锅中,用水浸泡三十分钟,再加入粳米,文火煨粥,粥成时加入红糖,拌匀即可。据说,此粥可以美颜。 我们做的桃花粥没有这样复杂,也不为美颜。几个人从桃树上采摘了很多花瓣,回来直接撒在粥锅里。粥是在土灶上用柴火熬的,雪白浓稠,花片浮沉,着实是一锅艳美呀! 许多方子上说采桃花最好的时间是在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节前,还特别指明要采东南方向枝条上、花苞初放的桃花。我不知道这有什么特别的讲究,但我知道如此甚难——桃花开落,岂能由人。 清代文人蒋坦在《秋灯琐忆》中有过记载:桃花为风雨所摧,零落池上,秋芙②拾花瓣砌字,作《谒金门》词云:“春过半,花命也如春短。一夜落红吹渐满,风狂春不管。”“春”字未成,而东风骤来,飘散满地。 秋芙为之怅然。 秋芙也忒多愁了。 桃夭梅老,欢事皆是苦短的。我们只需记得韶华盛极时,那样满树浮动的盎然春意,这一春,便不算白过了。(有删改)[注释]①韶华: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年华。②秋芙:人名,蒋坦之妻。(1)参考提示,将下面图表补充完整。(3分)① ② ③ (2)从词性角度赏析加点字。(3分)枝干上喧哗地迸着数不清的花朵和花蕾。(3)文中引用《桃花庵歌》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回忆中的桃花各有特色,旧时书院河岸原有的重瓣碧桃开得无拘无束,树山、旺山的桃花丰茂灿烂。B.文章第⑨段,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对旺山农家桃树的描绘,引出下面对唐寅及其诗作的介绍。C.文章第 段引用秋芙的词作,描绘了桃花散落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因春天短暂而怅然的情感。D.本文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都是借景抒情的文章,两文都传递出要珍惜当下的思想。六、【探——科幻之梦】(12分)7.(12分)阅读回答问题。星空捕梦人作者:概率微笑①硅基文明降临后,月亮湾的渔家就改成晚上下水。发现外星人这事的是明仔,那晚他喝多了水,起床小便时发现月亮湾上浮起巨型机器生物。那些圆头圆脑的家伙似乎和渔船上的大人交易着什么。②阿妈和往常一样,哼着童谣哄我入睡: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①落床听朝阿爸要捕鱼虾啰阿嬷织网要织到天光③孩子们推举一向胆大的我查明此事。我假装睡着,趁阿妈出房后翻窗出外,蹑手蹑脚穿过屋前晾满湿苇的地堂。夜空繁星点点,月光皎洁,我跳上自家渔船藏了起来。④我在船上睡着了,醒来后盖着阿爸的外套。阿爸背对着我,手握船橹,却听不到划水声。船快速行驶,却不在水面,而在天上!一些光球不断从船舷飞过。阿妈站在船头,朝光球密集的区域抛网。⑤“阿爸,那些光球是星星吗?”我问。⑥“那是梦泡,每个梦泡都装着一个梦。”阿爸说。⑦阿妈把捕获的梦泡拖进船舱。梦很轻,散发柔光,泡内可见活动的梦境。梦泡接触人手后会慢慢变小,成了鸡蛋大小的发光物。阿爸和我一起把影像跳跃、色彩变幻的梦泡放进一个口袋,这是孩子的梦。把影像稳定、色彩暗淡的放进另一个口袋,这是成人的梦。夜风清冷,爸妈轮流搬网,把我留在船舱,直到东方发白才驾船归去。⑧一艘艘渔船从天而降,在清晨的月亮湾水面拉起长长的水纹。那些与黎明同色的机器生物立在水中,和大人们交割货物。阿爸告诉我,它们是来自银河远方的终极文明,用泡技术封装人类的梦,再吸收进藏在水下的泡系统。人类的想象力超过硅基文明的预判,深夜造梦峰值至系统过载,大量梦泡溢出,漂浮到天空。⑨我抬起头,分不清天上的是星星还是梦,只见它们在曙光下越发稀薄。阿爸已交易完,他告诉我漏网的梦泡都会在阳光下化作尘埃,洒落大地。⑩“梦泡碎后,人就不记得做过的梦了”,阿妈摸着我脸,我抱紧她的腿。太阳出来后机器生物慢慢潜入水底,新的一天开始了。 长大后我才明白“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文明亦如此。在终极文明面前,不委屈求存,就是毁灭。文明硅基化后获得水生,却停了进化,因为机器不会做梦。所以它们就来抢梦。又过了很多年,我在爸妈床底的木箱里发现了许许多多光球,是无数孩子的梦。我才发觉自己的确记得小时候做过的梦,只是爸妈走了以后,我就不再有梦了。 长大的我没像童年梦想那样,成为科学家或者宇航员。我成了一个普通人,向硅基文明租一艘星船,每晚捕获些梦泡换取生活物资。只是无论如何困难,我都会把孩子们的梦留下,小心收好。 因为梦越大,人生就越大,文明亦如此。——本文获第30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微小说一等奖【注释】①瞓(fèn):方言,睡觉。(1)科幻小说有“软”和“硬”之分,硬科幻更具备科学依据,阅读时感觉更真实:软科幻则在小说中较多回避科学原理,带领读者“异想天开”。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判断本文属于“硬科幻”还是“软科幻”。(3分)(2)请分析文中划线句可否删去。(2分)(3)课文《带上她的眼睛》也是一篇科幻小说,它的创作手法对阅读本文很有启发。请你根据提示,结合本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其效果。(7分)提示一:开头设置悬念 → ① 提示一:以“我”的视角讲述故事 → ② 七、【探——写作之美】(33分)8.(33分,含3分书写分)作文。在自然的世界里探索,你会领略自然奥秘;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你会获得无穷智慧;在无垠的太空里探索,你会感受宇宙的神奇……请以“探索”为题,讲述一段你探索的经历或发挥想象,创写一篇科幻故事,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参考答案1.(1)①廓②缀(2)A(3)A(4)B2.(1)青草池塘处处蛙(2)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3)弹琴复长啸(4)谁家玉笛暗飞声(5)箫鼓追随春社近(6)会当凌绝顶(7)雨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7.(1)本文是软科幻(2)不能删去,环境描写,营造宁静神秘氛围,为“我”探秘提供背景;推动情节,承接上文“查明此事”的决心,开启下文“我”在船上发现爸妈捕梦的奇妙经历。(3)①开头借奇异现象设悬念,吸引读者探究,激发阅读兴趣。②以“我”视角让故事真实,拉近与读者距离,便于传递“梦对人生和文明重要”的感悟,第一人称视角使故事真实亲切,利于情感与主题表达。8.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