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入情境,体会真挚亲情——七上第二单元四篇课文通读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2.明确单元阅读要点。3.记录阅读体会。教学重点1.通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2.明确单元阅读要点。教学难点记录阅读体会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挚爱亲情”。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了解身处不同境遇、不同场景下人们对亲情的感受和体悟,可以加深学生对亲人之爱的感知和理解,丰富情感体验。现在让我们进入本单元课文《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二首》和《世说新语》二则。二、课堂活动任务一:了解作家及背景概况本单元作品作者涵盖古今中外,表现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身份人的亲情主题。因而在正式学习前,我们需要对作者和作品有初步了解。请你借助注释,梳理作家及作品概况,填写表格:篇目 出处 作者 时代 国籍 身份《秋天的怀念》《散步》《金色花》《荷叶 母亲》《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点拨:篇目 出处 作者 时代 国籍 身份《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散文选》 史铁生 当代 中国 作家《散步》 《中国青年报》 莫怀戚 当代 中国 作家《金色花》 《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 现代 印度 作家、诗人《荷叶 母亲》 《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 冰心 现当代 中国 作家、诗人《咏雪》 《世说新语·言语》 刘义庆组织编写 南朝宋 中国 文学家《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方正》任务二:通读课文,梳理大意几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不同场景表现亲情。通读文本,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文章大意,判断所属文体,阅读时勾画生字、生词。仿照已给示例完成表格:课文 典型事件 文体《秋天的怀念》 追忆了双腿瘫痪后的史铁生和母亲去世前的一段相处时光。 散文《散步》《金色花》《荷叶·母亲》《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1.字词正音《秋天的怀念》瘫痪tān huàn 暴怒bào nù 沉寂chén jì 捶打chuí dǎ 憔悴qiáo cuì央求yāng qiú 絮叨xù dɑo 诀别jué bié 淡雅dàn yǎ 高洁gāo jié烂漫làn màn 喜出望外xǐ chū wàng wài 翻来覆去fān lái fù qù《散步》分歧(qí) 蹲下(dūn) 煎熬(áo) 嫩芽(nèn)咕咕(ɡū) 一霎(shà) 粼粼(lín)《散文诗二首》嗅(xiù) 匿笑(nì) 祷告(dǎo) 沐浴(mù yù)并蒂(dì) 菡萏(hàn dàn) 徘徊(pái huái) 欹斜(qī)《世说新语》二则雪骤(zhòu) 差可拟(chā) 无奕女(yì)谢太傅(fù) 舍去(shě) 尊君在不(fǒu)2.完善表格课文 典型事件 文体《秋天的怀念》 追忆了双腿瘫痪后的史铁生和母亲去世前的一段相处时光。 散文《散步》 一家四口在田间散步时,对路的选择产生分歧并处理分歧。 散文《金色花》 我变为金色花与母亲游戏。 散文诗《荷叶·母亲》 雨天看到荷叶保护莲花,并由此想到母亲。 散文诗《咏雪》 家庭团聚,讲论文义,吟咏雪景。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 少年儿童陈元方维护家父声名、反驳家父朋友失礼行为的一段故事。 文言文附知识卡片:(1)散文诗定义: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既是散文和诗的结合,也是从散文和诗中蜕化、分裂出来的一种文学体裁。(2)散文诗特点:1.本质上:既属于诗,也属于散文﹐有诗的情绪和幻想﹐也有散文的外观和内涵,给读者美和想象。2.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3.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任务三:交流阅读感受,感受动人亲情1.这几篇文章表现亲情都是站在什么角度写的呢?点拨:《秋天的怀念》是从儿子的视角写母爱。《散步》是从父亲的角度写亲人之间的关爱与责任。《散文诗二首》是从孩子的视角写母爱。《世说新语》二则是客观记述魏晋世家大族的家庭故事,表现家庭情趣。2.课文中表现的亲情哪些地方最能打动你,与同学交流分享。示例:我觉得《秋天的怀念》中最动人的地方是“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从这里我读出了这位母亲的小心翼翼,她为儿子的不幸而痛苦,却又不敢表现出来,坚强地支撑着。小结:通过对这四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将从《秋天的怀念》中深味痛苦岁月里的伟大母爱,从《散步》中体会父亲肩头的深沉责任,从《散文诗二首》中感孩子心中的温馨母爱,从《世说新语》二则中览魏晋世家大族的家庭情趣。任务四:把握技巧,朗读分享每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有机整体,是各个部分层次、段落、语句的具体感情的综合表露。但总体的感情基调并不否定不同段落有感情的起伏变化。缺少整体感的朗读,容易支离破碎;没有具体段落语句的感彩的变化,整体感也会显得呆板僵化。因此我们在朗读文章时要注意朗读的技巧——语气、语调、节奏。活动1:了解“语气”“语调”“节奏”(1)语气是朗读时运气发声的微妙技巧,如抑扬顿挫、以气带声等,不能用符号完全表示。语气以句子为单位,一句话的语气主要决定于语调。(2)语调语音有高低、快慢、长短、轻重的不同,由此形成语调。具体来说,语音逐渐升高,上扬,叫作升调,可以用“↗”来标示;语音逐渐降低,下抑,叫作降调,用“↘”来标示。不同的语调,可以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基本语气。(3)节奏一篇作品的思想往往不断发展,有着起伏变化。相应地,朗读全篇作品时,语音的松紧、顿挫、轻重、缓急,就会形成回环往复的整体,这就是朗读的节奏。节奏有轻快、凝重、高亢、低沉、舒缓、急促之别。朗读时,要根据作品的感情基调、思想主题,采用合适的节奏。示例1: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示例2:“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活动2:完成朗读设计,进行朗读分享在本单元的课文中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片段,确定并用符号、文字等表示朗读的语气、语调和节奏。先在小组内朗读分享,再由小组推选优秀朗读者在全班分享。示例: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秋天的怀念》我认为这篇课文的感情基调是伤感的,其中带有一些作者的悔恨,因此阅读的节奏应该是缓慢的,阅读的语气是压抑的。三、课堂小结1.本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第二单元课文的文章信息,包括作家和文体,初步阅读了课文,概括了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了文章从不同角度抒写的亲人之间真挚情感,还学习了语气、语调、节奏等朗读技巧。我们通过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进行朗诵,实现理解作者情感和陶冶自身情感的双重目的。2.单元学习概览五、布置作业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字词积累本。2.阅读中遇到的生词通过看注释、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自主理解。3.课外了解其他文体知识,参照散文诗知识卡片,制作其他文体的知识卡片。4.自主阅读作者更多相关信息,进一步了解作者。5.熟读《世说新语》二则。(共22张PPT)初入情境,体会真挚亲情——四篇课文通读七上第二单元——挚爱亲情现在让我们进入本单元课文《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二首》和《世说新语》二则。情境导入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了解身处不同境遇、不同场景下人们对亲情的感受和体悟,可以加深学生对亲人之爱的感知和理解,丰富情感体验。挚爱亲情这节课我们将要达成哪些目标呢?记录阅读体会。3明确单元阅读要点。2通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1任务一:了解作家及背景概况本单元作品作者涵盖古今中外,表现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身份人的亲情主题。因而在正式学习前,我们需要对作者和作品有初步了解。史铁生莫怀戚冰心泰戈尔刘义庆任务一:了解作家及背景概况请你借助注释,梳理作家及作品概况,填写表格:篇目 出处 作者 时代 国籍 身份《秋天的怀念》《散步》《金色花》《荷叶 母亲》《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 《史铁生散文选》《中国青年报》《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世说新语·言语》《世说新语·方正》《泰戈尔诗选》史铁生莫怀戚泰戈尔冰心刘义庆组织编写当代当代现代现当代南朝宋中国中国中国中国印度作家、诗人文学家作家、诗人作家作家任务二:通读课文,梳理大意几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不同场景表现亲情。通读文本,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文章大意,判断所属文体,阅读时勾画生字、生词。仿照已给示例完成表格:课文 典型事件 文体《秋天的怀念》 追忆了双腿瘫痪后的史铁生和母亲去世前的一段相处时光。 散文《散步》《金色花》《荷叶·母亲》《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秋天的怀念》瘫痪( ) 暴怒( ) 沉寂( ) 捶打( ) 憔悴( ) 央求( ) 絮叨( ) 诀别( ) 淡雅( ) 高洁( ) 烂漫( )喜出望外( ) 翻来覆去( )··《散步》任务二:通读课文,梳理大意·tān huàn······························分歧( ) 蹲下( ) 煎熬( ) 嫩芽( )咕咕( ) 一霎( ) 粼粼( )bào nùchén jìchuí dǎqiáo cuìxù dɑoyāng qiújué biédàn yǎxǐ chū wàng wàilàn màngāo jié····fān lái fù qùqídūnáonènɡūlínshà嗅(xiù) 匿笑(nì) 祷告(dǎo) 沐浴(mù yù)并蒂(dì) 菡萏(hàn dàn) 徘徊(pái huái) 欹斜(qī)《散文诗二首》·《世说新语》二则任务二:通读课文,梳理大意·············雪骤( ) 差可拟( ) 无奕女( ) 谢太傅( ) 舍去( ) 尊君在不( )嗅( ) 匿笑( ) 祷告( ) 沐浴( )并蒂( ) 菡萏( ) 徘徊( ) 欹斜( )nìxiùdǎomù yùdìhàn dànpái huáizhòuchāyìfùshěfǒuqī课文 典型事件 文体《秋天的怀念》 追忆了双腿瘫痪后的史铁生和母亲去世前的一段相处时光。 散文《散步》《金色花》任务二:通读课文,梳理大意一家四口在田间散步时,对路的选择产生分歧并处理分歧。我变为金色花与母亲游戏。散文散文诗课文 典型事件 文体《荷叶·母亲》《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任务二:通读课文,梳理大意家庭团聚,讲论文义,吟咏雪景。少年儿童陈元方维护家父声名、反驳家父朋友失礼行为的一段故事。文言文文言文雨天看到荷叶保护莲花,并由此想到母亲。散文诗知识卡片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既是散文和诗的结合,也是从散文和诗中蜕化、分裂出来的一种文学体裁。定义特点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本质上:既属于诗,也属于散文,有诗的情绪和幻想,也有散文的外观和内涵,给读者美和想象。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任务三:交流阅读感受,感受动人亲情1.这几篇文章表现亲情都是站在什么角度写的呢?《秋天的怀念》是从儿子的视角写母爱。《散步》是从父亲的角度写亲人之间的关爱与责任。《散文诗二首》是从孩子的视角写母爱。《世说新语》二则是客观记述魏晋世家大族的家庭故事,表现家庭情趣。点拨任务三:交流阅读感受,感受动人亲情2.课文中表现的亲情哪些地方最能打动你,与同学交流分享。我觉得《秋天的怀念》中最动人的地方是“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从这里我读出了这位母亲的小心翼翼,她为儿子的不幸而痛苦,却又不敢表现出来,坚强地支撑着。示例小结感受挚爱亲情深味痛苦岁月里的伟大母爱《秋天的怀念》《世说新语》二则《散步》《散文诗二首》体会父亲肩头的深沉责任感孩子心中的温馨母爱览魏晋世家大族的家庭情趣任务四:把握技巧,朗读分享每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有机整体,是各个部分层次、段落、语句的具体感情的综合表露。但总体的感情基调并不否定不同段落有感情的起伏变化。缺少整体感的朗读,容易支离破碎;没有具体段落语句的感彩的变化,整体感也会显得呆板僵化。因此我们在朗读文章时要注意朗读的技巧——语气、语调、节奏。是朗读时运气发声的微妙技巧,如抑扬顿挫、以气带声等,不能用符号完全表示。语气以句子为单位,一句话的语气主要决定于语调。活动1:了解“语气”“语调”“节奏”语气语音有高低、快慢、长短、轻重的不同,由此形成语调。具体来说,语音逐渐升高,上扬,叫作升调,可以用“↗”来标示;语音逐渐降低,下抑,叫作降调,用“↘”来标示。不同的语调,可以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基本语气。语调一篇作品的思想往往不断发展,有着起伏变化。相应地,朗读全篇作品时,语音的松紧、顿挫、轻重、缓急,就会形成回环往复的整体,这就是朗读的节奏。节奏有轻快、凝重、高亢、低沉、舒缓、急促之别。朗读时,要根据作品的感情基调、思想主题,采用合适的节奏。节奏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示例1“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示例2活动1:了解“语气”“语调”“节奏”活动2:完成朗读设计,进行朗读分享在本单元的课文中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片段,确定并用符号、文字等表示朗读的语气、语调和节奏。先在小组内朗读分享,再由小组推选优秀朗读者在全班分享。我认为这篇课文的感情基调是伤感的,其中带有一些作者的悔恨,因此阅读的节奏应该是缓慢的,阅读的语气是压抑的。朗读指导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示例本课小结课堂小结学习要点作者、文体文章信息初读感受朗读技巧正确朗读——字音梳理内容——典型事件阅读感受——角度——动人亲情语气语调节奏课堂小结单元学习概览七上第二单元挚爱亲情初入情境,体会真挚亲情——四篇课文通读深味痛苦岁月里的伟大母爱——《秋天的怀念》精读体父亲肩头的深沉责任——《散步》精读主题任务一:朗读课文,体会真挚亲情感孩子心中的温馨母爱——《散文诗二首》对比阅读览魏晋世家大族的家庭情趣——《世说新语》二则对比阅读记叙自己的亲情故事——学会记事单元复习“纸短情长——亲情故事中的点滴深意”情境朗读会把握朗读主题开展情境朗读会交流主题故事主题任务二:分篇研读,悟深刻内涵主题任务三:写作活动,记叙亲情故事布置作业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字词积累本。2.阅读中遇到的生词通过看注释、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自主理解。3.课外了解其他文体知识,参照散文诗知识卡片,制作其他文体的知识卡片。4.自主阅读作者更多相关信息,进一步了解作者。5.熟读《世说新语》二则。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上第二单元 整体教学设计.docx 七上第二单元整体教学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