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1.1声音是什么 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 B.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 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D. 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在发声2.如图所示,演奏者拨动古筝琴弦发出婉转悠扬的琴声。琴声是下列哪个物体振动产生的( )A.手指 B.空气 C.琴弦 D.耳朵3.花样游泳被誉为“水中芭蕾”,运动员在音乐的伴奏下在水面和水下作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如图所示。运动员头部完全在水中时仍能听到岸上的音乐是因为声音通过以下哪种介质传到运动员耳中( )A. 只有固体 B. 只有气体 C. 固体、气体 D. 气体、液体4.如图所示,玻璃缸的水中有金鱼,在鱼缸旁边拍掌,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 鱼缸 水 鱼 B. 空气 鱼缸 鱼C. 空气 鱼缸 水 鱼 D. 水 鱼5.如图是我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埙”,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埙发出声音的声源是( )A. 陶土 B. 空气 C. 声带 D. 嘴6.大课间,学校腰鼓队正在表演,用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就会消失,这是因为( )A.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B.手吸收了鼓声C.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手不能传播声音7.如图,正在发声的音叉多次将悬挂的乒乓球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演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8.下列有关声音的实验探究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随声起舞的烛焰 B.听不见的闹铃声C.被弹开的乒乓球 D.能演奏的瓶子9.如表是一些介质中的声速,根据数据,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介质 声速/ 介质 声速/空气 331 1 531空气 340 冰 3 230空气 346 铜(棒) 3 750软木 500 大理石 3 810A. 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定相同B. 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的温度有关C. 声音从海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减小D.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一定大于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10.如图所示,甲实验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后,泡沫塑料球被弹起;乙实验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若在月球上(视为真空环境)分别做甲、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实验都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B. 甲实验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乙实验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C. 乙实验敲击右边音叉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能发出声音D. 能听到甲实验中音叉发出的声音11.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会听到闹钟响铃的声音逐渐变小,直至几乎听不到声音。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我们几乎听不到声音说明闹钟停止了振动B. 该实验直接证明了真空不能传声C. 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 该实验结论的得出需要用到科学推理的方法12.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两次响声相隔。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则该金属中的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A. B. C. D.二、填空题13.夏日时节,将芦苇叶卷成管状并剪齐两端,制成“芦笛”。吹奏时,长而粗的芦笛音调低沉,该声音是由于 的振动而产生的。14.如图所示是甲骨文“殸”,字同“声”,意指手持木槌,敲击三角形石块发声,这说明古人很早便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15.2024年12月26日,我国第六代战机在成都首飞,如图所示,它使用了双三角翼面的设计,能更好地实现超音速飞行,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 ,一般情况下,高空中的声速 低空中的声速。16.如图所示,“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汤洪波和唐胜杰正在舱外开展天和核心舱太阳翼维修工作。两位航天员出舱后需借助电磁波进行沟通,而不能直接对话交流,这是因为 。17.如图甲,敲击音叉,可以听到音叉产生的声音,同时看到乒乓球弹起,说明声音是由于发声体 产生的,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如图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将乒乓球弹起,图乙实验若在月球表面进行,左边的音叉 (“会”或“不会”)将乒乓球弹起。三、实验题18.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 ,说明发声的条件是 ;(2)如图乙所示,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具有 ;如果在月球上进行这个实验,挂在左边的音叉旁的泡沫塑料球 (选填“会”或“不会”)如图所示那样弹起;(4)如图丁所示,用简易抽气机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只能听到微弱的闹钟声,由此现象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5)四个实验中有一个用到的物理方法与其他三个不同,这个实验是 (选填“甲”“乙”“丙”或“丁”)。四、计算题19.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已知火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司机在鸣笛后时听到被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1) 火车从鸣笛处到司机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火车行驶的路程;(2) 火车鸣笛时到隧道口的距离;(3) 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行驶到隧道口还需的时间。参考答案1.【答案】B【详解】一切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声,故错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正确,错误;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故错误。故选。【刷有所得】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一切物体振动都会发声。2.【答案】C【详解】演奏者拨动古筝琴弦发出婉转悠扬的琴声,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3.【答案】D【详解】岸上的音乐先通过空气传播到水面,然后通过水传播到运动员耳朵里,所以声音是通过气体和液体两种介质传播的。故选。4.【答案】C【详解】在鱼缸旁边拍掌,声音首先通过空气传给鱼缸,再传给水,然后通过水传给鱼,故选。5.【答案】B【详解】吹奏时,按住不同的孔,埙内的空气振动发声,故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故选。6.【答案】A【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就消失了,原因是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所以声音消失,故A符合题意,BC.多孔或柔软材料可以吸声,手无法像吸音材料那样高效吸收声波,手可以反射声音,不能使声音消失,故BC不符合题意;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手是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D不符合题意。7.【答案】B【详解】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起,这样做是把音叉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振动,通过转换的思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了音叉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8.【答案】B【详解】A.蜡烛烛焰随着喇叭的发声左右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B.正在抽掉空气的玻璃罩内闹铃的声音变小最后听不见,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符合题意;C.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C不符合题意;D.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9.【答案】C【详解】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一定相同,如声音在的空气和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同,故错误;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和种类都有关,故错误;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所以声音从海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减小,故正确;软木属于固体,软木中的声速比海水中的声速慢,故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不一定大于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故错误。故选。10.【答案】B【详解】甲实验,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乙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表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由于月球上是真空环境,在月球上做甲实验,音叉振动,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真空不能传声,故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乙实验中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不能振动发声,泡沫塑料球不会被弹起,故错误,正确。11.【答案】AB【详解】实验中闹钟一直在振动,故错误;根据实验中随着空气不断抽出,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几乎听不到声音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结论,但并不能直接证明真空不能传声,因为实验中我们不能真正做到把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环境,故错误,、正确。故选。12.【答案】B【详解】设该金属中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为,根据,结合两次响声相隔的条件,则有,解得。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13.【答案】空气柱【详解】笛子的发声原理是:通过吹孔向管内吹气,引起笛子内部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14.【答案】振动【解析】手持木槌,敲击三角形石块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15.【答案】340;<【详解】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声速受温度的影响,高空中的空气的温度低,声音的传播速度小,高空中的声速小于低空中的声速。16.【答案】真空不能传声【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出舱后处于真空环境,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舱外必须借助电磁波交流。17.【答案】振动;转换法;不会【详解】 由题意可知,敲击音叉,可以听到音叉产生的声音,同时看到乒乓球弹起,这个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振动不易观察,用乒乓球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图乙实验若在月球表面进行,左边的音叉不会将乒乓球弹起。18.【答案】(1)乒乓球弹跳起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观察小纸屑的振动 (3)能量;不会 (4)不可以 (5)丁【详解】(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3)敲击右面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泡沫塑料球会弹起,说明声音具有能量;在月球上进行这个实验,月球表面接近真空,所以泡沫塑料球不会如图所示那样弹起,这是因为真空不可以传声。(4)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还能听到微弱的闹钟声音,由此现象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需要加推理才能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5)甲、乙、丙运用的实验方法是转换法,丁运用的方法是理想实验法,故四个实验中丁用到的物理方法与其他三个不同。19.【答案】(1) 【解】火车从鸣笛处到司机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火车行驶的路程;(2) 声音在内传播的距离为,火车鸣笛时到隧道口的距离;(3)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隧道口的距离,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行驶到隧道口还需的时间。【易错警示】车向着山(障碍物)前进,车鸣笛时与山的距离:;车远离山(障碍物)前进,车鸣笛时与山的距离:。【易错警示】车向着山(障碍物)前进,车鸣笛时与山的距离:;车远离山(障碍物)前进,车鸣笛时与山的距离:。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