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生物(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2025.06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8页,分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60分;全卷共100分。答题时间为60分钟。2.答卷前务必将试题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项目填涂清楚。所有答案都必须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说明:本卷共4页,共20道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选出正确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字母代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1. 生物小组选取两组同样大小的玉米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试管中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甲中溶液应该是土壤浸出液,含有多种无机盐B. 应用黑卡纸包裹试管瓶身,使试管内保持黑暗C. 试管口应保持密封以防止外界空气进入试管D. 定期更换试管中的液体以保证植物正常生长2. 金鱼藻、黑藻、苦草生活在湖泊不同水层中,为探究其分布规律,科研人员测定三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通过图中曲线可推测植物在不同水层中的分布B. 光照强度为0时,三种植物均可进行呼吸作用C. 光照强度越强,三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越弱D. 苦草更适合生长在光线较弱的湖泊下层水域中3. 黑暗环境中,植物叶肉细胞内氧气()、二氧化碳()的交换状态最可能接近图中的( )A. B.C. D.4. 某研究小组在25℃条件下测定生长中的绿豆芽糖含量的变化。他们分别测定了种子萌发前以及芽长1.5cm、3.0cm、4.5cm时的糖含量,结果如图所示。含糖量下降的原因是( )A. 糖类逐步转化为氧气和水 B. 糖类转移到了根部细胞C. 糖类通过有氧呼吸分解 D. 糖类在叶绿体内被消耗5. 为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氧气,某实验小组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里,在金鱼藻上方倒罩短颈玻璃漏斗,将灌满清水的试管倒扣在漏斗颈上并将装置放在阳光下。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前需要暗处理以消耗金鱼藻原有的淀粉B. 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液面会逐渐下降C. 增强光照或增加金鱼藻可加快气体的收集D. 若对装置进行遮光,则收集不到该种气体6. 玉米粒的结构及萌发过程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结构①坚韧,有保护作用B. ②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⑦C. 在纵剖面上滴加碘液⑤处可变蓝D. ⑥只有一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7. 关于叶芽和枝条的关系,描述错误的是( )A. 枝条的生长离不开①处细胞的分裂、分化B. ②所表示的结构为幼叶,将来发育成aC. ⑤为芽原基,条件适宜时会发育成dD. 摘除图中a后,d很快发育成枝条8. 一个黄瓜果实中有多枚种子的原因是( )A. 一个子房中有多枚胚珠 B. 一朵花中有多枚雄蕊C. 一个花药中有多粒花粉 D. 一个花粉管中有多个精子9. 果农为提高苹果大小与甜度,往往将挂果的枝条剥去一圈树皮,一段时间后切口上方会长出节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剥去的部分主要是木质部B. 节瘤是有机物积累的结果C. 可促使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D. 切口下方的果实又大又甜10. 中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分析该工程的意义不包括( )A. 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B 维持碳氧平衡,降低温室效应C. 防风固沙,涵养水源D. 促进光能转化为无机物中的化学能11. 科研人员探究不同食量和温度对蝌蚪体长(mm)发育的影响,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体长 天数 高食高温 高食中温 高食低温 低食高温 低食中温 低食低温1 9.14 9.14 9.14 9.14 9.14 9.146 13.13 1567 13.23 13.43 15.88 12.9111 16.56 17.56 16.33 15.80 15.13 14.4816 18.97 20.41 23.12 19.40 16.34 16.53A. 高温环境下,食量越大蝌蚪的发育越快B. 低温环境下,高食量更能促进蝌蚪发育C. 高食条件下,温度越高蝌蚪的发育越快D. 低食条件下,中温与低温的影响差异大12. 如图为鸟卵发育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结构a是受精卵,在雌鸟输卵管形成B. 发育过程由气室提供充足的氧气C. 该过程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D. 卵黄和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13. 下列关于人类生殖系统和婴儿诞生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附睾产生的精子沿输精管和尿道排出体外B. 早期胚胎植入子宫内膜意味着女性怀孕C. 发育到第8周末的胚胎初具人形称为胎儿D. 母乳可为婴儿提供营养和抵抗传染病的物质14. 如图表示青春期各器官的生长发育曲线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曲线①、②可分别代表生殖器官和大脑的生长B. 脑的结构和功能在青春期开始发育并完全成熟C. 生殖器官发育成熟是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D. 图中可以看出女性比男性提前1-2年进入青春期15. 中国科学家在对大熊猫的基因组测序时,发现大熊猫共有21对染色体、2万多个基因。下列关于大熊猫染色体、DNA、基因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神经元细胞核中有42个DNAB. 皮肤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C. 生殖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D. 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16. 伞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由伞帽、伞柄和假根三部分构成,细胞核位于假根内。科学家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两种伞藻做嫁接和核移植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一中①菊花形,②为伞形B. 实验一说明伞帽形状由含细胞核的假根部分控制C. 实验二中③的形状与实验一中的②相同D. 该实验支持“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存储中心”17. 近期,我国科研人员提取人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水稻种子里,最终该水稻可通过光合作用大量制造人血清白蛋白。该技术的优点不包括( )A. 可使人的基因在水稻体内表达B. 可定向改良水稻的遗传特性C. 可培育人类需要的水稻新品种D. 可提高水稻的繁殖速度18. 种子被誉为“农业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下列措施无法培育优良新品种的是( )A. 杂交重组 B. 化学诱变C. 太空辐射 D. 克隆技术19. 有粗大树干和较少枝叶的非洲纺锤树,引入中国后却变得“枝繁身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非洲气候干燥,树干粗大利于水分的散失B. 中国光照更强,叶片变多有利于光合作用C. 纺锤树的形态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D. 环境改变,促使纺锤树基因发生改变20. 生物体都是通过生殖产生后代的。仔细观察下图四种不同生物的生殖发育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 水螅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繁殖B. 蝗虫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发育C. 草莓已分化的细胞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D. 青蛙呼吸器官经历了由皮肤到肺的变态过程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说明:本卷共4页,共5道题。需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21. 《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重要专著,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1)“深耕细锄,厚加粪壤”,播种前耕地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锄草过程要注意保护农作物根系,避免损伤根尖的________区,保证根部的吸收功能;人畜的粪便之所以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是因为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________。(2)“正其行,通其风”,从提高光合作用的角度解释其中的道理是________。(3)“梨树嫁接于棠树,果实大而味美”,该过程中以________为砧木,其成功的关键是________。(4)“粟米常择穗大粒饱者留作种”,其中选择“粒饱”的粟米做种子的原因是________。为延长粟米种子的保存时间,人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至少两条)。22. “柑橘家族”种类繁多,色彩绚烂,既有独特的果实形态,又有令育种学家“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家谱。图1为柑橘花朵剖面图,图2为柑橘家族部分遗传图谱。(1)根据雌蕊、雄蕊的有无,判断柑橘花属于________。在进行图2人工杂交育种时,需将母本花朵中的雄蕊去掉,推测其目的是________。(2)柑橘花传粉过程中精子依次经过图1中的________(填序号)结构,与胚珠内卵细胞结合,最终[ ]________发育为柑橘果实。(3)柑橘果实中丰富的糖分主要来自柑橘植株的________(填器官),请用反应式阐述糖分形成过程中的物质与能量变化________。(4)图2柑橘杂交培育过程中,柚子与橘子的基因通过________传递给橙子,而橙子外观、口感与柚子存在差异,这属于________的变异,理由是________。(5)通过杂交可获得柑橘新品种,若想在短期内大量培育该品种幼苗,可以采取的技术是________。23. 近年来由于栖息地丧失和人为捕猎等原因,野生亚洲黑熊数量骤减。科学家期望通过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方法拯救野生亚洲黑熊,其过程如下图。(1)雌性亚洲黑熊体内产生并排出卵细胞的器官是________,图中①表示________。(2)过程②表示________,选择无核卵细胞与体细胞融合的原因是________。③过程表示将胚胎植入D的________,在妊娠过程中胚胎主要通过________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3)F后代的性别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4)E与F的诞生过程本质区别是________,产生E的生殖方式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至少答出两条)。24.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性血红蛋白症,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状,这样的红细胞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图1为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位置关系图。图2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用E、e表示)的某遗传系谱图。(1)图1中[ ]_______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结构特点是________。红细胞的圆饼状和镰刀状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由图1中的________(填标号)决定的。(2)由图2中________号夫妇可以判断,镰刀型贫血症为常染色体________性遗传病,10号个体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3)5号和6号夫妇若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可能性是________。为避免此遗传病的发生,孕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4)医生检测诊断8号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最简单直观的方法是________,11号患者的致病基因除来自Ⅱ代8号外,还来自于Ⅰ代中的________。25.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的国家。时至今日,植桑养蚕仍是很多地区农村的支柱产业之一。某同学在学完了物种延续后,进行了“植桑养蚕”的项目化学习活动。项目一:种植桑树——探究扦插技术蚕农植桑有多种方法,扦插是常用的一种方法。该小组探究了桑树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如下。组别 枝条数 芽 叶片 温度 操作 成活率甲 10 有 2 25℃ 将插穗在发根剂中浸泡2-4小时后,插入富含腐殖质的疏松土壤中,定期浇水。 90乙 10 无 2 25℃ 10丙 10 有 6 25℃ 50项目二:饲养家蚕——探究生殖发育家蚕主要以桑叶为食,为探究桑叶状态是否影响家蚕生长发育,项目组同学将干桑叶粉和新鲜桑叶匀浆配制成人工饲料,选取150只生理状态相同的5龄家蚕幼虫平均分为三组,每天喂食等量的甲、乙、丙三种饲料,观察记录蚕体质量变化并绘制曲线如图。(1)采用扦插的方式培育桑树,可以保持________的稳定。根据项目一的实验结果,要最大程度保证桑树扦插的成活率,扦插时选择的枝条应满足________等条件。(2)根据项目二的实验数据,在饲养家蚕时,你为蚕农提出的建议是________。(3)家蚕的发育过程依次经过了________,其中为了增加吐丝量,应延长________期。(4)蚕蛾破茧而出后,雌蛾与雄蛾会在短时间内完成交配,其受精方式为________,一只雌蛾通常可产卵400-500粒,其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5)查阅资料发现,家蚕体细胞中染色体为56条,且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的不同,雌蛾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蛾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由此,可推断雌蛾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其子代是雄家蚕的可能性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七年级生物(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2025.06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8页,分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60分;全卷共100分。答题时间为60分钟。2.答卷前务必将试题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项目填涂清楚。所有答案都必须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说明:本卷共4页,共20道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选出正确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字母代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1题答案】C【2题答案】C【3题答案】A【4题答案】C【5题答案】A【6题答案】B【7题答案】B【8题答案】A【9题答案】B【10题答案】D【11题答案】B【12题答案】A【13题答案】A【14题答案】D【15题答案】C【16题答案】C【17题答案】D【18题答案】D【19题答案】C【20题答案】C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说明:本卷共4页,共5道题。需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21题答案】(1) ①. 疏松土壤,增加透气性和保水能力 ②. 成熟 ③.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盐(2)合理密植,利于空气流通,增加二氧化碳含量(3) ①. 棠树 ②. 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4) ①. 种子饱满含营养物质多 ②. 干燥、低温【22题答案】(1) ①. 两性花 ②. 防止自花传粉(2) ①. ①③ ②. ⑤子房(3) ①. 叶 ②. 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4) ①. 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 ②. 可遗传 ③. 基因控制性状(5)植物组织培养【23题答案】(1) ① 卵巢 ②. 受精作用(2) ①. 核移植 ②. 卵细胞体积大含营养物质多 ③. 子宫 ④. 胎盘(胎盘和脐带)(3) ①. 雌性 ②. 细胞核来自雌性B(4) ①. E有两性生殖细胞结合,F无 ②. 适应环境变化,遗传变异多样【24题答案】(1) ①. ②DNA ②. 双螺旋结构 ③. 相对性状 ④. ①(2) ①. 3、4 ②. 隐 ③. Ee(3) ①. 1/2 ②. 产前诊断(4) ①. 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 ②. 3或4号【25题答案】(1) ①. 母体性状 ②. 有芽、留2片叶(2)喂食鲜桑叶 (3) ①. 卵→幼虫→蛹→成虫 ②. 幼虫(4) ①. 体内受精 ②. 提高后代存活率(5) ①. 27+Z或27+W ②. 50% ③. 雄蛾产生的精子均含Z染色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