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5.1 两种电荷1.物理观念: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知道原子及其结构;认识静电现象;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生活中静电的防止和利用。2.科学思维: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的态度。1.教学重点:电荷及相互作用规律,摩擦起电的本质,验电器的原理与使用。2.教学难点:对电荷概念的理解,理解物体带电的实质。观看女孩触摸静电球头发“炸起来”的视频。[提问]女孩头发“炸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任务一 摩擦起电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演示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两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小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其实是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一般把带电的物体叫作带电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作摩擦起电。 [过渡提问]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两个带电体间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呢 [观察现象]摩擦后的橡胶棒和玻璃棒将轻小物体吸引起来了。 [学生体验]用塑料梳子与头发摩擦后靠近小纸屑,梳子能吸引小纸屑。任务二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演示实验] (1)将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吊起,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将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吊起,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将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吊起,用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提问]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一样吗 具体是怎样的作用 [追问]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不同,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带电体间都会有一样的作用 [归纳总结]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1)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典例剖析]如图所示,通草球甲、乙互相排斥,甲、丙互相吸引,如果甲带正电,那么乙、丙的带电情况是 ( ) A.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B.乙带正电、丙带正电 C.乙带负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 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 [过渡提问]根据上面的学习,出示一个塑料棒,让学生交流、讨论:要想知道塑料棒是否带电,你有哪些方法来验证 [观察现象] (1)被吊起的橡胶棒向远离另一根橡胶棒的方向运动。 (2)被吊起的玻璃棒向远离另一根玻璃棒的方向运动。 (3)被吊起的橡胶棒向靠近玻璃棒的方向运动。 [回答]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同种带电体间互相排斥,异种带电体间互相吸引。 [回答]进一步实验发现,物体所带的电荷或者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相同,或者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相同。 [分析解答]互相排斥的通草球一定带同种电荷,则乙带正电;互相吸引的通草球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则丙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故选D。 [回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 (2)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来判断。任务三 介绍验电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引导过渡]出示验电器,介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也可以利用手中的这个工具——验电器来检验。 [演示实验] (1)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的变化,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的变化。 (2)换用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 [提问]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补充强调] (1)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从带电体转移到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 (2)电荷的多少叫作电荷量,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1“验电器”部分内容,观察验电器,了解其构造及工作原理。 [回答]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任务四 探究摩擦起电的原因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引导提问]为什么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可以使玻璃棒带正电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解。 [小结] (1)原子结构: (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追问]任意两个物体摩擦都一定会带电吗 [点拨]当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相对较弱的物体,其部分电子会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较强的物体上,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1~42“摩擦起电的原因”的内容,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可能是因为电子发生了转移。 [讨论分析]如果两种物质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的能力相同,那么就不会导致电子发生转移,所以任意两个物体摩擦不一定会带电。任务五 静电的防止和利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过渡提问]当冬天天气干燥时,我们触摸东西就很容易产生静电,那大家现在阅读课本P42“静电的防止和利用”,总结我们在哪些时候需要防止静电;哪些时候需要利用静电。 [自学课本梳理归纳] (1)生活中遇到易燃、易爆物品时,要注意防止静电的产生。 (2)清洁灰尘等轻小物体时可以利用静电。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任务]头发“炸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通过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作摩擦起电;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工具——验电器,其原理就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回答]金属球积累电荷,人接触金属球后,电荷转移至人体及头发,头发因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炸起来”。第1节 两种电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