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6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素养目标】2022课标: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史料实证:通过阅读多种史料,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家国情怀:通过了解一二·九运动的史实,学习青年学生反抗侵略的爱国精神。历史解释:通过阅读史料,知道西安事变的史实,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唯物史观: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面对民族危机不同的反应,理解其不同的阶级属性。【知识构建】基础 主干落实一、九一八事变1.概况: 年9月18日夜,日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2.结果:张学良执行国民党政府 政策,日军相继占领东北三省。3.后续发展: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 。二、局部抗战开始1.抗战开始: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2.抗战表现:(1)东北:1931年,东北军将领 指挥所部在嫩江桥与日军血战;1932年,中国共产党派 、赵尚志等人在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2)华北:第二十九军官兵在喜峰口杀伤大量日军;爱国将领冯玉祥、吉鸿昌等率部在察哈尔与日军作战。三、一二·九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1.一二·九运动(1)背景:①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提出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抗日救国。②华北危机: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 ”。③国民党政府继续对日采取 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2)概况: 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学生向国民党当局请愿,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 ,一致对外”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遭到反动军警的镇压。(3)影响: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 运动新高潮的到来。2.瓦窑堡会议: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建立 的方针;会后,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指出 上升为主要矛盾。四、西安事变1.概况: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 、 。2.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中国共产党从 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 到西安参加谈判。3.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4.意义:(1)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 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2)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易错易混 西安事变是为了逼蒋联共抗日而进行的具有爱国性质的“兵谏”,不是为争权夺利而进行的兵变。家国情怀杨靖宇有哪些英雄事迹 杨靖宇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按共产党的指示赴东北组织武装力量,率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40年2月与敌作战时壮烈牺牲,是中国不朽的民族脊梁。历史解释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妄图灭亡中国。(2)如果不和平解决,可能会导致国家陷入四分五裂、割据混战的局面。(3)如果和平解决,可以最大程度地争取各方团结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易错字杨 宇、华北自 、 合抗日素养 分层评价A层基础必会1.(2025·桂林期末改编)中国人民历经了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 B.伪满洲国建立C.西安事变 D.一二·九运动2.1931年8月16日,面对当时的复杂形势,蒋介石电告张学良“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这一告诫使中国丧失了( )A.台湾 B.东北C.察哈尔 D.上海3.[家国情怀]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赴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1940年2月,在与日军战斗中壮烈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是( )A.冯玉祥 B.杨靖宇C.吉鸿昌 D.杨虎城4.[跨学科·音乐]1982年12月《义勇军进行曲》被正式确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35年在其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北平学生的行动是( )A.发起五四爱国运动B.支持张、杨“兵谏”C.发起一二·九运动D.组建东北抗日联军5.[时空观念]随着日本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峻。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如下应对,由此可知当时中国社会( )1935年8月 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底 瓦窑堡会议后,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B.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取得胜利C.华北五省已脱离中国版图D.东北已经从中国分裂出去史学方法——趋势类选择题①找出表格中史实的共性(如领域、内容、影响等)。②联系所学,明确考查的主题(表中的事件都属于抵抗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答案可得)。6.(2025·南宁月考)他“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联共抗日,为结束十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他”是( )A.杨靖宇 B.张学良C.赵尚志 D.张作霖7.(2025·无锡期末)西安事变的发生,引起了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强烈反响。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下,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一做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已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B.建立民主统一战线的决心C.以全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D.已经完成和平建国的设想B层能力进阶8.[跨学科·美术](2024·江西中考)如图是1934年创作的漫画《枕戈待旦——蓄志复国仇,岂分男女性》。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B.护国战争,反对复辟帝制C.团结抗日,抵御外来侵略D.避免内战,争取国内和平9.[时空观念](2025·雅安期末)如表为我国近代青年学生的一些重要活动。据此可知,他们( )时间 重要活动1919年5月4日 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1931年9月 上海各大学学生代表赴南京请愿,要求驱逐日军1935年12月9日 北平数千名学生在新华门前请愿,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A.伸张正义,乐于助人B.关心时局,勇担使命C.积极行动,投身改革D.勤于学习,敢于创新10.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蒋介石重新执掌军政大权C.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D.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1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些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能准确判断形势,作出正确的选择。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同时,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摘编自《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分析面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中国共产党的态度,(1分)概括为了反抗日本侵略共产党作出的努力。(2分)材料二 广大青年学生对于时局的演变尤感关切。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涌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在北平学生的影响下,全国各地民众纷纷行动起来,形成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2)写出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爱国救亡运动。(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运动提出的口号,(3分)以及该运动的意义。(2分)材料三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豆萁之煎 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决不宜以叛逆目之。”——1936年12月《桂林日报》(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陕变”所指的事件,(1分)分析李济深对国民政府下讨伐令所持的态度。(1分)归纳他所持态度的理由。(2分)第16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素养目标】2022课标: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史料实证:通过阅读多种史料,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家国情怀:通过了解一二·九运动的史实,学习青年学生反抗侵略的爱国精神。历史解释:通过阅读史料,知道西安事变的史实,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唯物史观: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面对民族危机不同的反应,理解其不同的阶级属性。【知识构建】基础 主干落实一、九一八事变1.概况: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2.结果:张学良执行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日军相继占领东北三省。3.后续发展: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二、局部抗战开始1.抗战开始: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2.抗战表现:(1)东北:1931年,东北军将领马占山指挥所部在嫩江桥与日军血战;1932年,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赵尚志等人在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2)华北:第二十九军官兵在喜峰口杀伤大量日军;爱国将领冯玉祥、吉鸿昌等率部在察哈尔与日军作战。三、一二·九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1.一二·九运动(1)背景:①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提出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抗日救国。②华北危机: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③国民党政府继续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2)概况: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学生向国民党当局请愿,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遭到反动军警的镇压。(3)影响: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2.瓦窑堡会议: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会后,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指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四、西安事变1.概况: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3.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4.意义:(1)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2)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易错易混 西安事变是为了逼蒋联共抗日而进行的具有爱国性质的“兵谏”,不是为争权夺利而进行的兵变。家国情怀杨靖宇有哪些英雄事迹 杨靖宇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按共产党的指示赴东北组织武装力量,率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40年2月与敌作战时壮烈牺牲,是中国不朽的民族脊梁。历史解释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妄图灭亡中国。(2)如果不和平解决,可能会导致国家陷入四分五裂、割据混战的局面。(3)如果和平解决,可以最大程度地争取各方团结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易错字杨靖宇、华北自治、联合抗日素养 分层评价A层基础必会1.(2025·桂林期末改编)中国人民历经了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十四年抗战开始于(A)A.九一八事变 B.伪满洲国建立C.西安事变 D.一二·九运动2.1931年8月16日,面对当时的复杂形势,蒋介石电告张学良“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这一告诫使中国丧失了(B)A.台湾 B.东北C.察哈尔 D.上海3.[家国情怀]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赴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1940年2月,在与日军战斗中壮烈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是(B)A.冯玉祥 B.杨靖宇C.吉鸿昌 D.杨虎城4.[跨学科·音乐]1982年12月《义勇军进行曲》被正式确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35年在其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北平学生的行动是(C)A.发起五四爱国运动B.支持张、杨“兵谏”C.发起一二·九运动D.组建东北抗日联军5.[时空观念]随着日本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峻。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如下应对,由此可知当时中国社会(A)1935年8月 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底 瓦窑堡会议后,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B.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取得胜利C.华北五省已脱离中国版图D.东北已经从中国分裂出去史学方法——趋势类选择题①找出表格中史实的共性(如领域、内容、影响等)。②联系所学,明确考查的主题(表中的事件都属于抵抗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答案可得)。6.(2025·南宁月考)他“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联共抗日,为结束十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他”是(B)A.杨靖宇 B.张学良C.赵尚志 D.张作霖7.(2025·无锡期末)西安事变的发生,引起了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强烈反响。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下,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一做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C)A.已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B.建立民主统一战线的决心C.以全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D.已经完成和平建国的设想B层能力进阶8.[跨学科·美术](2024·江西中考)如图是1934年创作的漫画《枕戈待旦——蓄志复国仇,岂分男女性》。对其解读正确的是(C)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B.护国战争,反对复辟帝制C.团结抗日,抵御外来侵略D.避免内战,争取国内和平9.[时空观念](2025·雅安期末)如表为我国近代青年学生的一些重要活动。据此可知,他们(B)时间 重要活动1919年5月4日 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1931年9月 上海各大学学生代表赴南京请愿,要求驱逐日军1935年12月9日 北平数千名学生在新华门前请愿,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A.伸张正义,乐于助人B.关心时局,勇担使命C.积极行动,投身改革D.勤于学习,敢于创新10.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是指(C)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蒋介石重新执掌军政大权C.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D.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1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些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能准确判断形势,作出正确的选择。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同时,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摘编自《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分析面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中国共产党的态度,(1分)概括为了反抗日本侵略共产党作出的努力。(2分)答:态度:积极抗日。努力:派优秀干部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组建并领导东北抗日联军。材料二 广大青年学生对于时局的演变尤感关切。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涌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在北平学生的影响下,全国各地民众纷纷行动起来,形成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2)写出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爱国救亡运动。(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运动提出的口号,(3分)以及该运动的意义。(2分)答:运动:一二·九运动。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意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材料三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豆萁之煎 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决不宜以叛逆目之。”——1936年12月《桂林日报》(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陕变”所指的事件,(1分)分析李济深对国民政府下讨伐令所持的态度。(1分)归纳他所持态度的理由。(2分)答:事件:西安事变。态度:反对(否定、不赞成、指责、抨击)。理由:发动事变是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抗日主张深得人心;日本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抗日呼声高涨;张、杨多次劝谏遭斥,被逼事变;处置张、杨违背民意;不愿内战再起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六单元 第16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 学生版.docx 第六单元 第16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