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质量 探秘月球土壤的物质属性——从质量与密度谈起 说课课件 (共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质量 探秘月球土壤的物质属性——从质量与密度谈起 说课课件 (共34张PPT)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课题:探秘月球土壤的物质属性——从质量与密度谈起教材分析目录Contents2教学策略教材分析13教学程序4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二)学情分析(三)大单元设计(四)教学目标(五)教学重难点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章继机械运动、声、光之后,介绍质量和密度,为后面的力学部分打基础,是重点章。在基本测量方面,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而测量物质的密度;在实际应用方面,利用质量和密度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1)八年级学生好奇心较强,求知欲旺盛,具备了初步的探究问题能力;(2)质量与密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有一定的初步了解。已有能力存在障碍(1)八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思维欠缺;(2)对质量和密度没有形成具体概念,学生的物理观念还不强,尤其对于密度的理解存在较大困难。一、教材分析(三)大单元教学设计1.探秘月球土壤的物质属性——从质量与密度谈起2.嫦娥五号带回2公斤月球土壤,小明同学看到新闻激动不已。同时他想到:月球土壤跟地球土壤有什么不同呢?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别呢?项目名称:驱动性问题:3.设计思路4.单元课时安排单元项目学习主题《探秘月球土壤的物质属性——从质量与密度谈起》教学主题教学内容课时系列任务质量质量概念及其单位;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1任务一:建立质量的概念任务二:寻找生活中的质量任务三:探究质量大小的影响因素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认识质量的测量工具;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用量筒测量体积。1任务一:学习使用托盘天平任务二:练习测量物体的质量任务三:学习使用量筒任务四:练习测量物体的体积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通过实验探究建构密度的概念1任务一: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任务二:建构密度的概念密度知识的应用常见物质的密度密度知识的应用1任务一: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任务二:鉴别物质种类5.情境链设计一、教材分析(四)教学目标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活动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通过自主学习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2.能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变化而改变的物理量;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教学难点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一、教材分析(五)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目录Contents教学策略2教学程序3教学反思4教材分析1二、教学策略循环递进式教学法建立概念-学以致用-深度学习智慧课堂“云互动”跟踪探究活动,及时反馈,交流展示项目式学习法真实情境-系列任务-问题驱动-活动贯穿融合教学程序目录Contents教法学法2教学程序34教学反思教材分析1三、教学程序教学流程三、教学程序教 学 实施1.情境导入项目启动2.开展活动完成任务3.回首展望总结提升4.布置作业分层落实5.思维导图搭建框架
——情境导入,项目启动
创设情境:播放视频 《最贵拆箱快递》
设计意图
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情境,设置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热情,从而开启项目任务
问题驱动:
月球土壤“重”1731g什么含 义?
教学实施
——开展活动,完成任务任务一:建立质量的概念(一)质量:分类游戏:【分6小组,拍照上传】设计意图从学生分类结果出发,引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进而引出质量的概念。“质”不同“量”不同介绍质量的国际、常用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并引入生活中常用单位:斤、两,与国际单位的换算关系。质量与我们日常提到的“重量”是不同的概念,提醒学生注意区分。自主学习出示导学习题,学生自学讲评(二)质量的单位:任务二:寻找生活中的质量1.生活物品中找质量:(现场带来几件物品,让学生找质量)设计意图这样让学生贴近生活寻找物理的“原形”,拉近生活与物理的距离。任务二:寻找生活中的质量2.活动4:有奖竞猜:(填上适合的单位)【抢答并给小奖励】设计意图1.让学生能够用生活中的物体来衡量单位的大小;2.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究热情。问题驱动:质量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与物体的空间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有关吗?任务三:探究质量大小的影响因素请问老师把杯子从实验室带到咱们这里,质量变了吗?学生现场称量实验室数据对比任务三:探究质量大小的影响因素进阶:月球土壤被宇航员带到地球,______发生了改变,质量有没有改变?【推送航天员称质量视频】设计意图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知识,突破难点。活动4:各小组将粘土小球,用电子称称出质量,然后让学生捏出自己喜欢的形状再称质量。【拍照上传,对比讲解】任务三:探究质量大小的影响因素任务三:探究质量大小的影响因素3.冰放在茶杯中,熔化成水,什么发生了变化?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微课演示】任务三:探究质量大小的影响因素自制教具演示实验【碘升华,质量不变】设计意图现场实验,直观形象,便于佐证,有说服力。【全班作答查看数据统计】【反馈练习】设计意图利用智慧课堂,进行大数据处理,精准把握教学。学生总结本节课自己的收获和对自己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填写评价表)。——回首展望,总结提升1.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分层反馈练习(课后推送)2.开放性作业:查阅网络资料,了解太空授课中测质量的原理,为什么没有用天平测量呢?——布置作业,分层落实3教学过程简单明了的思维导图能清晰地展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设计意图——思维导图,搭建框架教学反思目录Contents2教学策略教学反思43教学程序1教材分析四、教学反思1.(1)体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2)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理念。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加强指导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分工合作,这需要小组长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3.教学中对于动态生成的事件及时进行价值判断,洞查预设计划,灵活地反馈应对。如电子秤前后数据不同,怎样合理解释让学生信服。感谢各位的聆听,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