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1.某实验小组用可拆变压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可拆变压器如图所示。(1)以下给出的器材中,本实验需要用到的是 。(2)在实验中,该同学保持原线圈两端的电压及副线圈的匝数不变,仅减小原线圈的匝数,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可拆变压器进行研究。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 。A.直流电压表 B.小灯泡C.多用电表 D.条形磁铁3.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小李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可拆式变压器(铁芯不闭合)进行研究。(1)实验还需下列器材中的 。(2)实验中,图中变压器的原线圈接“0、8”接线柱,副线圈接线“0、4”接线柱,当副线圈所接电表的示数为5.0 V,则所接电源电压挡位为 。A.18.0 V B.10.0 VC.5.0 V D.2.5 V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想用220 V交流电源作为某小型电器的电源。他先制作了一个将交流变为直流的整流器,但是这个整流器需要用6 V的交流电源,于是他又添置了一台220 V/6 V的变压器,如图所示。他看到这个变压器上有a、b、c、d四个引出线头,且a、d引线比b、c引线粗。(1)他不知道如何接法,也没有相应的说明书。你能帮他判断正确的接法是a、d端接 (选填“220 V”或“6 V”)。(2)这台220 V/6 V的理想变压器接6 V的线圈匝数是300匝,则接220 V的线圈匝数是 匝。5.有一个教学用的可拆变压器,如图甲所示,它有两个线圈A、B(内部导线电阻率、横截面积相同),线圈外部还可以绕线。(1)某同学用一多用电表的同一欧姆挡先后测量了A、B线圈中“0,14”“0,4”的电阻值,指针分别对应图乙中的a、b位置,则A线圈的电阻为 Ω,由此可推断 (选填“A”或“B”)线圈的总匝数较多。(2)如果把它看作理想变压器,现要测量A线圈的总匝数,提供的器材有:一根足够长的绝缘导线、一只多用电表和低压交流电源。请完成实验步骤的填空:①用绝缘导线在B线圈的外部或变压器的铁芯上绕制n匝线圈;②将 (选填“A”或“B”)全部线圈与低压交流电源相连接;③用多用电表的 挡分别测量A线圈的中“0,14”间的电压UA和绕制线圈的电压U;④则A线圈的总匝数为 。6.(1)某学生选用匝数可调的可拆变压器来做“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时,原线圈接在学生电源上,用多用电表测量副线圈的电压,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原线圈接直流电压,电表用直流电压挡B.原线圈接直流电压,电表用交流电压挡C.原线圈接交流电压,电表用直流电压挡D.原线圈接交流电压,电表用交流电压挡(2)该学生继续做实验,得到了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之间的关系为=,请根据此结论判断:①保持原线圈的匝数不变,增加副线圈的匝数,副线圈两端的电压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②保持副线圈的匝数不变,增加原线圈的匝数,副线圈两端的电压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7.理想变压器是指在变压器变压的过程中,线圈和铁芯不损耗能量、磁场被束缚在铁芯内不外漏的变压器。现有一个理想变压器、一个原线圈(匝数为n1)和一个副线圈(匝数为n2)。甲、乙两位同学想探究这个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关系。(1)甲同学的猜想是U1∶U2=n1∶n2;乙同学的猜想是U1∶U2=n2∶n1。你认为猜想合理的同学是 ,你作出上述判断所依据的物理规律是 。(2)为了验证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为保证实验安全、有效地进行,应选用 电源。(3)在实验时, 若采用多用电表进行测量,应先将选择开关置于 挡,并选用 量程进行测试,大致确定被测数据后,再选用适当的量程进行测量。8.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中,操作步骤如下:①将两个线圈套到可拆变压器的铁芯上;②闭合电源开关,用多用电表的交流电压挡分别测量原线圈和副线圈两端的电压;③将匝数较多的一组线圈接到学生电源的交流电源输出端上,另一个作为副线圈,接上小灯泡;④将原线圈与副线圈对调,重复以上步骤。(1)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是 (只填步骤前数字序号)。(2)如图所示,在实验中,两线圈的匝数n1=1 600,n2=400。当将n1作为原线圈时,U1=16 V,副线圈两端电压U2=4 V;原线圈与副线圈对调后,当U1'=8 V时,U2'=32 V。那么可初步确定,变压器两个线圈的电压U1、U2与线圈匝数n1、n2的关系是 。3.1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1.(1)BD (2)增大解析:(1)实验中需要用学生电源的交流输出端;需要多用电表的交流挡;不需要干电池以及直流电压表。故选B、D。(2)在实验中,该同学保持原线圈两端的电压及副线圈的匝数不变,仅减小原线圈的匝数,根据=可知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将增大。2.C解析:变压器的原理是互感现象,实验中需要测量交流电压的仪器,故选择多用电表。故选C。3.(1)CD (2)A解析:(1)本实验中,变压器的原线圈应接在交流电源上,为了知道原、副线圈的电压比和线圈匝数比之间的关系,还需要电压表,不能用直流电压表测量,应使用多用电表测量,所以学生电源和多用电表两个器材不能缺少,故选C、D。(2)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和匝数的关系为=;若变压器的原线圈接“0、8”接线柱,副线圈接“0、4”接线柱,则原、副线圈匝数比为==2,则原线圈两端电压U1=U2=2×5 V=10 V。本题中可拆变压器并非理想变压器,存在漏磁现象,要使副线圈所接电压表示数为5 V,则原线圈电压必须大于10 V,故选A。4.(1)6 V (2)11 000解析:(1)因为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采用的是降压变压器,根据P=UI可知,副线圈中的电流大,为了减小输电线上功率的损失,副线圈电线电阻要小,由公式R=ρ知,电线要粗,故a、d接6 V。(2)根据变压器工作原理知=,若理想变压器接6 V的线圈匝数是300匝,则接220 V的线圈匝数是11 000匝。5.(1)24 A (2)②A ③交流电压 ④解析:(1)由多用电表知,A线圈的电阻为24 Ω。根据电阻定律,导线越长,电阻越大,因为A线圈的电阻比B线圈的大,所以A线圈总匝数多。(2)因为要测量A线圈总匝数,所以要把A线圈与低压交流电源相连接。变压器输入、输出均为交变电流,测量电压时要用交流电压挡测量输入和输出电压。根据变压器电压比等于匝数比,有=,所以nA=。6.(1)D (2)①增大 ②减小解析:(1)副线圈上的感应电动势是通过两个线圈间的互感现象产生的,所以原线圈上的电流应该是变化的,应为交变电流,电压为交流电压。副线圈上的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也是交流,D正确。(2)根据=可知保持原线圈的匝数不变,增加副线圈的匝数,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增大;保持副线圈的匝数不变,增加原线圈的匝数,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减小。7.(1)甲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低压(一般低于12 V)交流 (3)交流电压 较大(或最大)解析:(1)由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可知猜想合理的同学是甲。得出上述判断依据的物理规律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为了保证实验安全、有效地进行,应选用低压(一般低于12 V)交流电源。(3)使用多用电表时,应先将选择开关置于交流电压挡,并选用较大(或最大)量程进行测试。8.(1)①③②④ (2)=解析:(1)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首先将两个线圈套到可拆变压器的铁芯上;再将匝数较多的一组线圈接到学生电源的交流电源输出端上,另一个作为副线圈,接上小灯泡;闭合电源开关,用多用电表的交流电压挡分别测量原线圈和副线圈两端的电压;最后将原线圈与副线圈对调,重复以上步骤。故合理的顺序是①③②④。(2)两线圈的匝数n1=1 600,n2=400。当将n1作为原线圈时,U1=16 V,副线圈两端电压U2=4 V;当原线圈与副线圈对调后,U1'=8 V时,U2'=32 V,此时U2'为原线圈的电压,而U1'为副线圈的电压。由以上数据可得=。2 / 33.变压器第1课时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一、实验目的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二、实验原理1.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2.实验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1)n1一定,研究U2和n2的关系。(2)n2一定,研究U2和n1的关系。三、实验器材学生电源(低压交流,小于12 V)1个、可拆变压器1个(如图所示)、多用电表(交流电压挡)2个、导线若干。四、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连接好电路,将两个多用电表调到交流电压挡,并记录两个线圈的匝数。2.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挡测原线圈的电压,记录到表格中。3.保持原线圈匝数不变,改变副线圈匝数,用多用电表分别测量副线圈的电压,把匝数、电压的对应数据记录在表格中。4.保持副线圈匝数不变,改变原线圈匝数,用多用电表分别测量副线圈的电压,把匝数、电压的对应数据记录在表格中。五、数据处理1.将不同的原、副线圈接入电路测出线圈两端的电压填入表中。原线圈 匝数n1 副线圈 匝数n2 原线圈 电压U1 副线圈 电压U2100 300 2 V100 400 2 V200 400 2 V300 400 4 V400 400 6 V400 100 8 V400 100 4 V2.由表格数据得出结论。(1)当原线圈匝数不变、输入电压不变时,随着副线圈匝数增加,输出电压增大。进一步研究可知,副线圈电压与副线圈匝数成正比。(2)当副线圈匝数不变、输入电压不变时,随着原线圈匝数增加,副线圈输出电压变小。进一步研究可知,副线圈电压与原线圈匝数成反比。六、误差分析1.由于漏磁,通过原、副线圈每一匝的磁通量不严格相等造成误差。2.原、副线圈有电阻,原、副线圈中的焦耳热损耗(铜损),造成误差。3.铁芯中有磁损耗,产生涡流,造成误差。4.电表的读数存在误差。七、注意事项1.在改变学生电源电压、线圈匝数前均要先断开开关,再进行操作。2.为了人身安全,学生电源的电压不能超过12 V,不能用手接触裸露的导线和接线柱。【典例1】 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室备有下列可供选择的器材:A.可拆变压器(铁芯、两个已知匝数的线圈)B.条形磁体C.直流电源D.多用电表E.开关、导线若干(1)上述器材在本实验中必须要选用的是 (填器材前的序号),本实验还一定要用到的器材有 。(2)对于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便于探究,应该采用控制变量法B.因为实验所用电压较低,通电时可用手接触裸露的导线、接线柱等检查电路C.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压时,先用中等量程挡试测,再选用恰当的挡位进行测量尝试解答 【典例2】 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中:(1)某实验小组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原线圈匝数n1/匝 100 200 400 400副线圈匝数n2/匝 400 400 200 800原线圈两端的电压U1/V 1.96 4.90 8.00 4.86副线圈两端的电压U2/V 7.80 9.76 3.90 9.64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一次实验中,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400匝和200匝,测得的电压分别为8.00 V和3.90 V,据此可知电压比与匝数比并不相等,主要原因是 (至少说出两个原因)。尝试解答 1.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原线圈中接入的电源应是 。A.接入电压为220 V交流电源B.接入学生电源12 V以下直流输出端C.接入学生电源12 V以下交流输出端2.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中:(1)下列器材在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的有 。(2)若在实验中用匝数N1=400匝和N2=800匝的变压器,对应的电压测量数据如表所示。根据测量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次数 电压 1 2 3 4U1/V 0.90 1.40 1.90 2.40U2/V 2.00 3.01 4.02 5.02A.N1一定是原线圈 B.N2一定是原线圈C.N1可能是副线圈 D.N2可能是副线圈1.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电源输出端与变压器线圈连接方式正确的是 (选填“甲”或“乙”)。 为了减小能量传递过程中的损失,铁芯是由相互绝缘的硅钢片平行叠成。作为横档的铁芯的硅钢片应按照下列哪种方法设计 。2.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电压与匝数关系”的实验中,小型可拆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1=120匝、n2=240匝,某实验小组在原线圈两端依次加上不同的电压,用多用电表的交流电压挡分别测量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数据如表所示。实验 序号 原线圈两端的 电压U1/V 副线圈两端 的电压U2/V1 3.9 8.2 1∶2.12 5.9 11.8 1∶2.03 7.8 15.2(1)实验小组根据测得的数据在表格中算出U1、U2的比值,还有一组U1、U2的比值没有算出,把求出的结果填在表格中。(2)本实验可得出结论:变压器线圈两端电压与匝数关系近似为 (用题目中给出的字母表示)。(3)该变压器是 (选填“升压”或“降压”)变压器。第1课时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必备技能·细培养】【典例1】 (1)ADE 低压交流电源 (2)A解析:(1)本实验要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故需要可拆变压器,选项A必用;变压器的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原线圈磁场的变化引起副线圈感应电流的变化,所以不需要外界的磁场,选项B不必用到;如果原线圈中接的是直流电源,则副线圈中不会有感应电流产生,选项C不必用到,需要用到低压交流电源;根据实验原理,可知需要测量电压,所以需要一个测量电压的仪器,选项D必用;做电学实验,当然需要用到开关、导线,选项E必用。本实验中还需一个电源,故还一定要用到的器材有低压交流电源。(2)“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中,为便于探究,应该采用控制变量法,故A正确;实验通电时,即使电压不超过12 V,因人的身体素质不同,也存在人身安全问题,因此不能用手接触裸露的导线、接线柱,故B错误;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压时,先用最大量程挡试测,再选用恰当的挡位进行测量,故C错误。【典例2】 (1)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压比等于它们的匝数比 (2)见解析解析:(1)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实验结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压比等于它们的匝数比。(2)电压比与匝数比并不相等,主要原因是变压器有漏磁、铁芯发热、导线发热等。素养训练1.C解析:做“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时,为了人身安全,原线圈两端只能接低压交流电源,所用电压不超过12 V,故A、B错误,C正确。2.(1)AC (2)B解析:(1)实验中需用交流电源,不需干电池;通过改变原、副线圈的匝数探究变压器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不需要滑动变阻器。(2)根据变压器两端的电压与匝数关系=和表格数据可知,由于变压器有一定的能量损失,所以N2一定为原线圈。【教学效果·勤检测】1.乙 D解析:变压器是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必须接交流电,故题图乙正确。为了减小涡流引起的热损,同时又为了防止磁漏,变压器的铁芯采用硅钢片叠加而成。作为横档的铁芯的硅钢片应该与下面的硅钢片平行,故A、B、C错误,D正确。2.(1)1∶1.9 (2)= (3)升压解析:(1)第三组数据为=≈。(2)线圈匝数之比==,结合表格中的数据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线圈两端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是=。(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副线圈匝数多、电压高,所以该变压器是升压变压器。3 / 4(共54张PPT)第1课时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目 录01.基础知识·准落实02.必备知识·快突破03.教学效果·勤检测04.课时训练·提素能基础知识·准落实梳理归纳 自主学习01一、实验目的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二、实验原理1. 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2. 实验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1)n1一定,研究U2和n2的关系。(2)n2一定,研究U2和n1的关系。三、实验器材学生电源(低压交流,小于12 V)1个、可拆变压器1个(如图所示)、多用电表(交流电压挡)2个、导线若干。四、实验步骤1. 如图所示,连接好电路,将两个多用电表调到交流电压挡,并记录两个线圈的匝数。2. 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挡测原线圈的电压,记录到表格中。3. 保持原线圈匝数不变,改变副线圈匝数,用多用电表分别测量副线圈的电压,把匝数、电压的对应数据记录在表格中。4. 保持副线圈匝数不变,改变原线圈匝数,用多用电表分别测量副线圈的电压,把匝数、电压的对应数据记录在表格中。五、数据处理1. 将不同的原、副线圈接入电路测出线圈两端的电压填入表中。原线圈匝数n1 副线圈匝数n2 原线圈电压U1 副线圈电压U2100 300 2 V100 400 2 V200 400 2 V300 400 4 V400 400 6 V400 100 8 V400 100 4 V2. 由表格数据得出结论。(1)当原线圈匝数不变、输入电压不变时,随着副线圈匝数增加,输出电压增大。进一步研究可知,副线圈电压与副线圈匝数成正比。(2)当副线圈匝数不变、输入电压不变时,随着原线圈匝数增加,副线圈输出电压变小。进一步研究可知,副线圈电压与原线圈匝数成反比。六、误差分析1. 由于漏磁,通过原、副线圈每一匝的磁通量不严格相等造成误差。2. 原、副线圈有电阻,原、副线圈中的焦耳热损耗(铜损),造成误差。3. 铁芯中有磁损耗,产生涡流,造成误差。4. 电表的读数存在误差。七、注意事项1. 在改变学生电源电压、线圈匝数前均要先断开开关,再进行操作。2. 为了人身安全,学生电源的电压不能超过12 V,不能用手接触裸露的导线和接线柱。02必备技能·细培养诱思导学 触类旁通【典例1】 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室备有下列可供选择的器材:A. 可拆变压器(铁芯、两个已知匝数的线圈)B. 条形磁体C. 直流电源D. 多用电表E. 开关、导线若干(1)上述器材在本实验中必须要选用的是 (填器材前的序号),本实验还一定要用到的器材有 。ADE 低压交流电源 解析:本实验要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故需要可拆变压器,选项A必用;变压器的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原线圈磁场的变化引起副线圈感应电流的变化,所以不需要外界的磁场,选项B不必用到;如果原线圈中接的是直流电源,则副线圈中不会有感应电流产生,选项C不必用到,需要用到低压交流电源;根据实验原理,可知需要测量电压,所以需要一个测量电压的仪器,选项D必用;做电学实验,当然需要用到开关、导线,选项E必用。本实验中还需一个电源,故还一定要用到的器材有低压交流电源。(2)对于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便于探究,应该采用控制变量法B. 因为实验所用电压较低,通电时可用手接触裸露的导线、接线柱等检查电路C. 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压时,先用中等量程挡试测,再选用恰当的挡位进行测量A 解析:“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中,为便于探究,应该采用控制变量法,故A正确;实验通电时,即使电压不超过12 V,因人的身体素质不同,也存在人身安全问题,因此不能用手接触裸露的导线、接线柱,故B错误;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压时,先用最大量程挡试测,再选用恰当的挡位进行测量,故C错误。【典例2】 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中:(1)某实验小组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原线圈匝数n1/匝 100 200 400 400副线圈匝数n2/匝 400 400 200 800原线圈两端的电压U1/V 1.96 4.90 8.00 4.86副线圈两端的电压U2/V 7.80 9.76 3.90 9.64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解析: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实验结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压比等于它们的匝数比。(2)一次实验中,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400匝和200匝,测得的电压分别为8.00 V和3.90 V,据此可知电压比与匝数比并不相等,主要原因是 (至少说出两个原因)。解析:电压比与匝数比并不相等,主要原因是变压器有漏磁、铁芯发热、导线发热等。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压比等于它们的匝数比 见解析 1. 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原线圈中接入的电源应是 。A. 接入电压为220 V交流电源B. 接入学生电源12 V以下直流输出端C. 接入学生电源12 V以下交流输出端解析:做“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时,为了人身安全,原线圈两端只能接低压交流电源,所用电压不超过12V,故A、B错误,C正确。2. 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中:(1)下列器材在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的有 。AC 解析:实验中需用交流电源,不需干电池;通过改变原、副线圈的匝数探究变压器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不需要滑动变阻器。(2)若在实验中用匝数N1=400匝和N2=800匝的变压器,对应的电压测量数据如表所示。根据测量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次数 电压 1 2 3 4U1/V 0.90 1.40 1.90 2.40U2/V 2.00 3.01 4.02 5.02B A. N1一定是原线圈 B. N2一定是原线圈C. N1可能是副线圈 D. N2可能是副线圈解析:根据变压器两端的电压与匝数关系=和表格数据可知,由于变压器有一定的能量损失,所以N2一定为原线圈。教学效果·勤检测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031. 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电源输出端与变压器线圈连接方式正确的是 (选填“甲”或“乙”)。 为了减小能量传递过程中的损失,铁芯是由相互绝缘的硅钢片平行叠成。作为横档的铁芯的硅钢片应按照下列哪种方法设计 。乙 D 解析:变压器是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必须接交流电,故题图乙正确。为了减小涡流引起的热损,同时又为了防止磁漏,变压器的铁芯采用硅钢片叠加而成。作为横档的铁芯的硅钢片应该与下面的硅钢片平行,故A、B、C错误,D正确。2. 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电压与匝数关系”的实验中,小型可拆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1=120匝、n2=240匝,某实验小组在原线圈两端依次加上不同的电压,用多用电表的交流电压挡分别测量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数据如表所示。实验序号 原线圈两端的电压U1/V 副线圈两端的电压U2/V1 3.9 8.2 1∶2.12 5.9 11.8 1∶2.03 7.8 15.2 1∶1.9 (1)实验小组根据测得的数据在表格中算出U1、U2的比值,还有一组U1、U2的比值没有算出,把求出的结果填在表格中。解析:第三组数据为=≈。(2)本实验可得出结论:变压器线圈两端电压与匝数关系近似为 (用题目中给出的字母表示)。解析:线圈匝数之比==,结合表格中的数据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线圈两端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是=。= (3)该变压器是 (选填“升压”或“降压”)变压器。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副线圈匝数多、电压高,所以该变压器是升压变压器。升压 04课时训练·提素能分层达标 素养提升1. 某实验小组用可拆变压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可拆变压器如图所示。12345678(1)以下给出的器材中,本实验需要用到的是 。BD 解析:实验中需要用学生电源的交流输出端;需要多用电表的交流挡;不需要干电池以及直流电压表。故选B、D。12345678(2)在实验中,该同学保持原线圈两端的电压及副线圈的匝数不变,仅减小原线圈的匝数,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解析:在实验中,该同学保持原线圈两端的电压及副线圈的匝数不变,仅减小原线圈的匝数,根据=可知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将增大。增大 123456782. 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可拆变压器进行研究。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 。A. 直流电压表 B. 小灯泡C. 多用电表 D. 条形磁铁C 解析:变压器的原理是互感现象,实验中需要测量交流电压的仪器,故选择多用电表。故选C。123456783. 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小李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可拆式变压器(铁芯不闭合)进行研究。12345678(1)实验还需下列器材中的 。CD 解析:本实验中,变压器的原线圈应接在交流电源上,为了知道原、副线圈的电压比和线圈匝数比之间的关系,还需要电压表,不能用直流电压表测量,应使用多用电表测量,所以学生电源和多用电表两个器材不能缺少,故选C、D。12345678(2)实验中,图中变压器的原线圈接“0、8”接线柱,副线圈接线“0、4”接线柱,当副线圈所接电表的示数为5.0 V,则所接电源电压挡位为 。A. 18.0 V B. 10.0 VC. 5.0 V D. 2.5 VA 12345678解析: 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和匝数的关系为=;若变压器的原线圈接“0、8”接线柱,副线圈接“0、4”接线柱,则原、副线圈匝数比为==2,则原线圈两端电压U1=U2=2×5 V=10 V。本题中可拆变压器并非理想变压器,存在漏磁现象,要使副线圈所接电压表示数为5 V,则原线圈电压必须大于10 V,故选A。123456784.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想用220 V交流电源作为某小型电器的电源。他先制作了一个将交流变为直流的整流器,但是这个整流器需要用6 V的交流电源,于是他又添置了一台220 V/6 V的变压器,如图所示。他看到这个变压器上有a、b、c、d四个引出线头,且a、d引线比b、c引线粗。6 V (1)他不知道如何接法,也没有相应的说明书。你能帮他判断正确的接法是a、d端接 (选填“220 V”或“6 V”)。12345678解析:因为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采用的是降压变压器,根据P=UI可知,副线圈中的电流大,为了减小输电线上功率的损失,副线圈电线电阻要小,由公式R=ρ知,电线要粗,故a、d接6 V。12345678(2)这台220 V/6 V的理想变压器接6 V的线圈匝数是300匝,则接220 V的线圈匝数是 匝。解析:根据变压器工作原理知=,若理想变压器接6 V的线圈匝数是300匝,则接220 V的线圈匝数是11 000匝。11 000 123456785. 有一个教学用的可拆变压器,如图甲所示,它有两个线圈A、B(内部导线电阻率、横截面积相同),线圈外部还可以绕线。12345678(1)某同学用一多用电表的同一欧姆挡先后测量了A、B线圈中“0,14”“0,4”的电阻值,指针分别对应图乙中的a、b位置,则A线圈的电阻为 Ω,由此可推断 (选填“A”或“B”)线圈的总匝数较多。解析:由多用电表知,A线圈的电阻为24 Ω。根据电阻定律,导线越长,电阻越大,因为A线圈的电阻比B线圈的大,所以A线圈总匝数多。24 A 12345678(2)如果把它看作理想变压器,现要测量A线圈的总匝数,提供的器材有:一根足够长的绝缘导线、一只多用电表和低压交流电源。请完成实验步骤的填空:①用绝缘导线在B线圈的外部或变压器的铁芯上绕制n匝线圈;②将 (选填“A”或“B”)全部线圈与低压交流电源相连接;③用多用电表的 挡分别测量A线圈的中“0,14”间的电压UA和绕制线圈的电压U;A 交流电压 ④则A线圈的总匝数为 。 12345678解析:因为要测量A线圈总匝数,所以要把A线圈与低压交流电源相连接。变压器输入、输出均为交变电流,测量电压时要用交流电压挡测量输入和输出电压。根据变压器电压比等于匝数比,有=,所以nA=。123456786. (1)某学生选用匝数可调的可拆变压器来做“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时,原线圈接在学生电源上,用多用电表测量副线圈的电压,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原线圈接直流电压,电表用直流电压挡B. 原线圈接直流电压,电表用交流电压挡C. 原线圈接交流电压,电表用直流电压挡D. 原线圈接交流电压,电表用交流电压挡D 12345678解析:副线圈上的感应电动势是通过两个线圈间的互感现象产生的,所以原线圈上的电流应该是变化的,应为交变电流,电压为交流电压。副线圈上的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也是交流,D正确。12345678(2)该学生继续做实验,得到了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之间的关系为=,请根据此结论判断:①保持原线圈的匝数不变,增加副线圈的匝数,副线圈两端的电压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②保持副线圈的匝数不变,增加原线圈的匝数,副线圈两端的电压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解析:根据=可知保持原线圈的匝数不变,增加副线圈的匝数,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增大;保持副线圈的匝数不变,增加原线圈的匝数,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减小。增大 减小 123456787. 理想变压器是指在变压器变压的过程中,线圈和铁芯不损耗能量、磁场被束缚在铁芯内不外漏的变压器。现有一个理想变压器、一个原线圈(匝数为n1)和一个副线圈(匝数为n2)。甲、乙两位同学想探究这个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关系。(1)甲同学的猜想是U1∶U2=n1∶n2;乙同学的猜想是U1∶U2=n2∶n1。你认为猜想合理的同学是 ,你作出上述判断所依据的物理规律是 。甲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解析:由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可知猜想合理的同学是甲。得出上述判断依据的物理规律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2345678(2)为了验证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为保证实验安全、有效地进行,应选用 电源。解析:为了保证实验安全、有效地进行,应选用低压(一般低于12 V)交流电源。低压(一般低于12 V)交流 12345678(3)在实验时, 若采用多用电表进行测量,应先将选择开关置于 挡,并选用 量程进行测试,大致确定被测数据后,再选用适当的量程进行测量。解析:使用多用电表时,应先将选择开关置于交流电压挡,并选用较大(或最大)量程进行测试。交流电压 较大(或最大) 12345678③将匝数较多的一组线圈接到学生电源的交流电源输出端上,另一个作为副线圈,接上小灯泡;④将原线圈与副线圈对调,重复以上步骤。8. 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中,操作步骤如下:①将两个线圈套到可拆变压器的铁芯上;②闭合电源开关,用多用电表的交流电压挡分别测量原线圈和副线圈两端的电压;(1)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是 (只填步骤前数字序号)。①③②④ 12345678解析: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首先将两个线圈套到可拆变压器的铁芯上;再将匝数较多的一组线圈接到学生电源的交流电源输出端上,另一个作为副线圈,接上小灯泡;闭合电源开关,用多用电表的交流电压挡分别测量原线圈和副线圈两端的电压;最后将原线圈与副线圈对调,重复以上步骤。故合理的顺序是①③②④。12345678(2)如图所示,在实验中,两线圈的匝数n1=1 600,n2=400。当将n1作为原线圈时,U1=16 V,副线圈两端电压U2=4 V;原线圈与副线圈对调后,当U1'=8 V时,U2'=32 V。那么可初步确定,变压器两个线圈的电压U1、U2与线圈匝数n1、n2的关系是 。= 12345678解析:两线圈的匝数n1=1 600,n2=400。当将n1作为原线圈时,U1=16 V,副线圈两端电压U2=4 V;当原线圈与副线圈对调后,U1'=8 V时,U2'=32 V,此时U2'为原线圈的电压,而U1'为副线圈的电压。由以上数据可得=。12345678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1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docx 3.1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pptx 3.1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