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 2025-2026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 2025-2026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汽化和液化
第 1 课时 汽化
知识要点分类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 1 汽化
1.人穿着湿衣服易着凉,是因为水逐渐 (填物态变化名称),会 身体的热。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锅中的水在沸腾
B.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很快变干
C.杯中的冰块在室温下变成水
D.新鲜白菜慢慢干瘪
知识点 2 实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3.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如图5-3-1甲所示,在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铁圈A 还是铁圈B 。
(2)调整好器材后,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 ℃后,每隔1 min 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请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乙中描点,绘制水沸腾前后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3)由实验数据可以得到: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此时当地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4)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知识点 3 蒸发
4.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大汗淋漓,是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高,不利于汗液的蒸发
B.汗液蒸发时放热,使人的体表温度升高
C.汗液蒸发吸热,对体表有降温作用
D.汗液蒸发时吸热,使汗液本身温度升高
5.妈妈洗完衣服后会经常利用吹风机来快速吹干衣服,她把吹风机调至热风,并且将衣服展开放置在吹风机下面,如图5-3-2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且全面的是 ( )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
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B规律方法综合练 能力达标
6.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B.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C.蒸发和沸腾都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D.蒸发和沸腾都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都需要吸热
7.在温度计的测温泡上包上蘸有酒精的棉花,如图5-3-3所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中,能反映该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周围的温度不变) ( )
8.为了适应环境,植物分布有一定规律。北方生长大量的针叶林,针叶林叶子细小,可减小 ,减慢水分蒸发,以适应干燥的环境;南方生长大量的阔叶林,阔叶林叶子宽大,可加快水分蒸发,蒸发时会 ,以适应高温的环境。
9.(教材变式题)甘蔗是工业榨糖的原材料,先通过机械压榨的工艺,将甘蔗里面的糖水压榨出来,再将糖水中的水蒸干,即可得到白糖。但是糖在80 ℃时就糊了,为了能够保证水快速沸腾蒸干,需要将锅内的气压 (选填“升高”或“降低”),从而使水的沸点降低到80 ℃以下,水蒸干后,蔗糖结晶,形成白砂糖晶体。水蒸干的物态变化叫作 。
10.魔术表演者从沸腾的油锅中取物手却未被烫伤的原因:锅中除了植物油外,还掺有下表中的物质是 ,主要是利用该物质 的性质。
物质 醋 酒精 植物油
沸点/℃ 约35 78.5 约280
11.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 5-3-4 所示,当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这是因为锅里的水开始沸腾后继续 (选填“吸热”或“放热”),而温度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所以碗中水的温度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 (选填“能”或“不能”)继续吸热。
12.用如图5-3-5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汞和酒精是液体温度计常用的测温物质,已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汞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38.8 ℃和357 ℃,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一117 ℃和78.5℃ ,则本实验应选用 作为温度计的测温物质。
(2)A、B两组同学采用完全相同的装置分别实验,图乙是两组同学分别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两组的烧杯中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A中水的质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中水的质量;由实验总结出水沸腾的特点是: 。
(3)如图丙所示的四个图,表示水在沸腾前后连续加热过程中出现的四个现象,请将它们 按 照 出 现 的 先 后 顺 序 排 列 起 来: 。
(4)兴趣小组还想探究“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设计实验如图丁所示:当沸水温度降低一些后,用注射器向外抽气,发现水再次沸腾,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若利用上述结论来验证“高压锅的原理”,当瓶内水沸腾后,该进行的操作是: ,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 。
第 2 课时 液化
知识要点分类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 1 液化
1.如图5-3-6所示,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戴的护目镜镜片常会变得模糊不清,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造成的,模糊不清的“雾气”在护目镜的 (选填“内”或“外”)侧产生。
2.市场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液氮冰激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一196 ℃),其制作过程主要是在冰激凌上倒入液态氮,使周围“烟雾缭绕”。“白雾”形成时的物态变化是 ,该过程需要 热。
3.五一劳动节,馨玲同学响应校团委的“五个一”倡议,为母亲做一道汤。在做汤的过程中,当锅里的水烧开后,揭开锅盖,可以看到有水从锅盖上滴下,这些水实际是锅内的 遇到冷的锅盖 形成的。
4.取一支注射器,吸入一些液态乙醚,用橡皮帽套紧针头处,如图5-3-7 所示,再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然后往里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又有 出现,这表明用 (选填“压缩体积”或“降低温度”)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知识点 2 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的应用
5. 如图5-3-8所示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 ,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起到镇痛的作用。
6.(教材素材题)为了解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5-3-9所示的实验装置,在两个大试管中分别加入 50 mL 的水。先给 A 试管加热,A试管中的水吸收热量,当温度达到 时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过导管C转移到 B 试管中,发现 B 试管中水面会升高且温度计示数升高了,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 成水时 热量。
7.(教材素材题)如图5-3-10 所示是“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吸液芯内装有液体,热管的热端受热时,吸液芯里的液体变成气态,然后从热端向冷端转移,冷端通过散热风扇把热量从热管中散发,蒸气变成液体并回流到热端。那么吸液芯内液体在这两端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分别是:热端 、 ,冷端 、 。
B规律方法综合练 能力达标
8.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如《归园田居·其三》中有诗句:“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关于诗中露的形成和消失,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
A.前者是放热汽化,后者是放热液化
B.前者是吸热熔化,后者是吸热汽化
C.前者是放热液化,后者是吸热汽化
D.前者是吸热液化,后者是放热汽化
9.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同温度的开水烫伤要严重,原因是 ( )
A.水蒸气的温度变化大
B.水蒸气含的热量多
C.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D.水蒸气与烫伤部位接触得快
10.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再放入病人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给小镜子消毒
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
D.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固
11.冬天,天一冷,小金就喜欢吃火锅;而到了夏天,天气一暖和,小金就喜欢吃雪糕。小金观察到,火锅沸腾时会冒“热气”,而吃雪糕时,雪糕周围会冒“冷气”。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2.某品牌空调使用的新型制冷剂 R600a 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小的物质,它在蒸发器(室内机)内汽化时吸热,在压缩机(室外机)内液化时 。制冷剂在室外的液化方式是 (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
13.厨房中的一些情境如图5-3-11所示:
(1)如图甲所示,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 (选填“高”或“低”),仍然保持气体状态。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 形成“白气”。“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后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2)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乙所示的两种情境,可以确定图 是火焰熄灭前的图片,原因是: 。
14.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坐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窗玻璃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 ;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 。(均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
创新情境拓展练 素养提升
15. [科学思维]图5-3-12表示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物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为气态
B.甲→乙的过程需要放热
C.乙→丙的过程与露珠形成过程相同
D. BC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
3.汽化和液化
第1课时 汽化
1.汽化 吸收
2. C
3. (1)铁圈B
(2)如图所示
(3)98低于
(4)水在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
4. C 5. D 6. D 7. A
8.液体的表面积 吸热
9.降低 汽化
10.醋 沸点低
11.不能 吸热 不变 能 不能
12. (1)汞
(2)等于 吸热,温度保持不变(3)CBDA
(4)水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减小而减小
用注射器向内注入空气
水不再沸腾
第2课时 液化
1.液化 内 2.液化 放
3.水蒸气 液化
4.液态乙醚 压缩体积
5.汽化 吸收 降低
6.沸点 液化 放出
7.汽化 吸热 液化 放热
8. C 9. C 10. B 11. D
12.放热 压缩体积
13. (1)高 液化 汽化
(2)②
火焰熄灭前温度比较高,水蒸气不容易液化,所以“白气”少
14.外表面 内表面15.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