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能11.4 动能和势能请同学们翻到《精讲本》P11 在刚刚开始时,过山车的小列车是靠一个机械装置推上最高点的,但在第一次下行起,就不再有任何装置为它提供动力了。过山车为什么不需要引擎推动就能“翻山越岭”呢? 1. 能列举实例,说明运动的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具有动能。 2. (重点)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 3. 观察实例,建立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知道影响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4. (重点)理解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能以此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能11.4 动能和势能第1课时 认识动能和势能请同学们翻到《精讲本》P11 1. 能量 (1)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 ,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它具有的能量就越 。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一样,也是 。做功大焦耳( J ) 2. 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因素:物体的动能与 和 有关,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质量 3. 势能: 能和 能统称为势能。 (1)重力势能 ①定义:物理学中把 的物体由于受 作用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②影响因素:物体的位置越 , 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重力势弹性势高处重力高质量 (2)弹性势能 ①定义:物体发生 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②影响因素:弹性物体的弹性越强, 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弹性形变形变 动能 [科学探究]小明在做“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他用质量分别为m和M(M>m)的两个钢球,从不同的高度h和H(H>h)由静止开始滚下,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该实验中物体的动能是指 (选填“钢球”或“木块”)在 (选填“H高度”“h高度”或“到达水平面”)位置时的动能。钢球到达水平面 (2)小明通过观察木块B被推动距离的长短,来判断动能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转换法 (3)对比甲、乙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在质量相同时,物体的 越大,动能越大。速度 (4)比较 两次实验,可以探究钢球动能大小与质量有关。由此实验联想到某段道路限速牌上标明“100”和“80”字样, (选填“大客车”或“小轿车”)的限速应该是80 km/h。乙、丙大客车 (5)若在进行乙、丙两次实验时,丙图中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为了使木块不滑出木板,只重新进行丙图的实验即可得出实验结论,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 换用足够长的木板 B. 换用一个质量更大的木块C. 降低钢球滚下时的高度A (6)小明根据甲、丙两次实验得出了“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的结论。他的做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错误没有控制速度一定 重力势能 某实验小组在用“模拟打桩”来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已知物体质量的关系为m1=m2<m3,使用的器材有沙子、木桩等。实验时,让物体从木桩正上方的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将木桩打入沙中,三次实验木桩进入沙中的深度如图所示。 (1)本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判断重力势能大小的,这是物理探究过程中常用的 法。木桩进入沙中的深度转换 (2)分析图 两次实验,得出结论:当质量一定时,物体所处的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甲、乙 (3)由乙、丙两图 (选填“能”或“不能”)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高度的关系,理由是 。不能乙、丙两图中,物体的质量和高度都不相同,没有控制变量 (4)对比图中甲、乙、丙三次实验,重力势能最大的是图 (选填“甲”“乙”或“丙”)中的物体。乙 [社会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生活中我们要杜绝“高空抛物”这种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高空抛物”危害性大是因为高处的物体具有很大的( C )A. 重力B. 动能C. 重力势能D. 弹性势能C 弹性势能 弓箭是我国古代远程杀伤武器,现在弓箭已经成为运动项目。小明同学用弓箭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弹性形变程度的关系,通过实验他观察到:弓拉得越弯,箭射得越远。 (1)弓箭弹性势能的大小是通过 来比较的。箭射出距离的长短 (2)当弓的形变程度相同时,发现所用的箭质量不同,射出去的距离也不同,所以实验中选用箭的质量应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3)实验结论:同种弹性材料,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弹性势能越 (选填“大”或“小”)。相同大 重物放在塑料板上,如图所示,重物对塑料板的压力和塑料板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 (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重物越重,塑料板越弯曲,说明塑料板的 (选填“弹性”或“塑性”)形变程度越大,塑料板的 能越大。相互作用力弹性弹性势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能11.4 动能和势能第2课时 机械能及其转化请同学们翻到《精讲本》P13 1. 机械能:物体的 和 统称为机械能。 2. 机械能转化 (1)动能与势能的转化:物体的动能与势能是可以互相 的;有 时,在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机械能会 。动能势能转化摩擦等阻力减少 (2)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水力发电是水的 能转化为 能;电动机工作时, 能转化为 能。 知识拓展 能量间的相互转化都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机械电电机械 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如图所示,展示了我们熟悉的生活实例,请你根据要求填空。 (1)如图甲所示,不计滚摆与空气的摩擦,请你分析滚摆运动时的能量变化。上升过程:速度变 ,高度变 ,动能变 ,重力势能变 , 能转化为 能;下降过程:速度变 ,高度变 ,动能变 ,重力势能变 , 能转化为 能。小大小大动重力势大小大小重力势动 (2)如图乙所示,两个小朋友在玩蹦蹦床。他们从高处下落的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与蹦床接触后,床面发生弹性形变,他们的重力势能和动能转化为蹦床的 势能。重力势动弹性 知识点拨 (1)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2)判断机械能转化的方法:先根据物体的速度、高度、弹性形变程度的变化判断出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变化,再判断机械能之间的转化。 (2024·绥化)如图所示,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CA.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B. 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C.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D. 卫星的速度一直在减小 [传统文化]射箭有悠久的历史,最初用于打猎和战争。如图所示,当人拉弓射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BA. 射箭时,弓弦被拉弯,弓弦具有动能B. 箭离弦的过程中,弓弦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C. 射箭时,弓弦被拉弯,搭在弓弦上的箭具有弹性势能D. 箭离弦后下落过程中,箭的动能转化为箭的重力势能 机械能守恒 掉在地上的弹性小球会跳起,但是越跳越低。如图所示为小球在地面弹跳的频闪照片,若B点和C点等高,则小球在B点的机械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C点的机械能。整个过程中机械能 (选填“守恒”或“不守恒”)。大于不守恒 知识点拨 (1)若题目中出现“不计空气阻力”“不计摩擦”“光滑”等条件,分析问题时不用考虑相关阻力造成的机械能损失,即机械能守恒;否则就要考虑机械能损失。(2)人造地球卫星在大气层外运行,不受空气阻力,因此机械能守恒。 把一个铁锁用绳子悬挂起来,将铁锁拉到自己的鼻子附近,稳定后松手,铁锁向前摆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BA. 铁锁摆回时会打到鼻子B. 铁锁在摆动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C. 铁锁由高处摆到低处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D. 铁锁在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如图所示,金属小球从光滑轨道中的A点处由静止滑下,经过B点,到达最低点C后,再沿轨道向上运动。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A. 小球不能沿轨道向上运动到E点处B. 小球从A点加速下滑到C点时,重力没有对小球做功C. 小球到达C点时,它的动能最小,重力势能最大D. 小球到达D点时的机械能大于它到达B点时的机械能(共20张PPT)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能11.2 功 率请同学们翻到《精讲本》P3 一个农民一天能收割一亩水稻,一台收割机一天能收割几十亩水稻。同样的时间内谁做功比较多?谁做功比较快?物理学中怎么表示做功的快慢呢? 1. 从生活实例认识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意义,能说出1 W的物理意义。 2. 知道常见功率值,会估测常见情境中做功的功率。 3. 通过建立功率概念的过程,学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4. (重点)能运用公式P=进行简单计算并解决相关问题。 1. 比较做功的快慢:做功不仅有多少,而且有 。要比较做功的快慢,既要看 的多少,还要看完成这些功所用的 。快慢做功时间 2. 功率 (1)定义:物理学中,把 的多少与所用 的比叫做功率。 (2)计算公式: 。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 J ),时间的单位是秒(s),功率的单位是 ,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 ,简称 ,符号为 ;常用单位还有千瓦(kW)。1 kW= W,1 W=1 J/s。做功时间P=J焦耳每秒(J/s)瓦特瓦W103 功率的理解 某班同学在体育课上进行“引体向上”活动,三位同学为了比较谁做功快,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分别测出各自连续做5次“引体向上”的时间、身体引体向上的距离及自身的重力。然后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实验序号 学生 重力(N) 引体向上的距离(m) 完成5次做的功(J) 完成5次所用的时间(s) 做的功与所用时间的比值(J/s)1 甲 500 0.48 1 200 5.4 2 乙 480 0.45 1 080 5.4 3 丙 600 0.40 1 200 6.5 (1)请在表格的横线上填上数据。(保留整数)222200185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当做功所用的时间相同时,做功越多,做功越快。1、2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3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结论: 。做功多少相同时,所用的时间越少,做功越快 (4)为了比较做功快慢,物理学中引入了物理量 。分析可知,甲、乙、丙三位同学做功最快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功率甲 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 做功越多的物体,其功率越大B. 功率小的机器,做功一定快C. 物体做功所用的时间越短,功率越小D. 时间相同,功率大的机器一定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多D 功率的计算 “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新能源汽车因环保、节能、高效等优势,成为人们的购车新选择。如图是国内某型号的新能源汽车,满载时的总质量为1.6×103 kg,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1 000 m,用时50 s,所受阻力为车总重的0.1倍,g取10 N/kg。求满载时: (1)汽车的总重力; 解:(1)汽车的总重力G=mg=1.6×103 kg×10 N/kg=1.6×104 N (2)汽车在该段路程匀速行驶时牵引力所做的功; (2)汽车所受阻力f=0.1G=0.1×1.6×104 N=1.6×103 N 汽车匀速行驶,牵引力F=f=1.6×103 N 牵引力所做的功W=Fs=1.6×103 N×1 000 m=1.6×106 J (3)汽车在该段路程匀速行驶时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3)牵引力做功的功率P===3.2×104 W。 答:(1)汽车的总重力为1.6×104 N; (2)汽车在该段路程匀速行驶时牵引力所做的功为1.6×106 J; (3)汽车在该段路程匀速行驶时牵引力做功的功率为3.2×104 W。 (2024·连云港)如图所示,一个人先后两次用同样的时间、同样大小的力,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在不同的表面上分别移动相同的距离。该力在此过程中所做功的大小分别为W1、W2,功率的大小分别为P1、P2,关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C )CA. W1<W2 P1<P2 B. W1>W2 P1>P2C. W1=W2 P1=P2 D. W1<W2 P1>P2 (2024·赤峰)某老旧小区改造工地,工人用起重机将重1.2×104 N的施工材料匀速吊上6 m高工作台,用了10 s。施工材料上升的速度是 m/s;起重机对施工材料做功 J,做功的功率是 W。0.67.2×1047.2×103 在一次活动中,小明和小华先后在同一地面水平拉着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是物体A两次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DA. 物体A两次运动的速度:v1<v2B. 物体A两次所受的拉力:F1>F2C. 0~t1两人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1=W2D. 0~t1两人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P1>P2 功率的测量 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小刚想粗略地测算自己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时的功率,如图所示。 (1)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写公式)。 (2)需要的测量工具有体重计、秒表和 。P=刻度尺 (3)小刚测出了自己的质量为m,做引体向上的次数n及所用的时间t,还需测出自己每做一次引体向上时 。则他做引体向上时功率的表达式是 。上升的高度hP= (4)爱动脑的小刚想课后和几位同学开展“比一比谁在爬楼过程中的功率大”的活动。他设计了三套方案: ①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用的时间和爬楼的高度,算出爬楼的功率并进行比较; ②控制爬楼的时间相同,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的高度,算出爬楼做的功并进行比较; ③控制爬楼的高度相同,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的时间,算出体重和时间的比值并进行比较。 则在上述方案中可行的是 。A. 只有①B. 只有①②C. 只有②③D. ①②③都可以D(共12张PPT)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能11.1 功请同学们翻到《精讲本》P1 若要把货物从地面搬到车上,叉车需要水平运行一段距离,再将货物抬高。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除了要对货物施加力,还需要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对于这种情况,物理学中是怎样描述的呢? 1. 从生活实例中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 2. (重点)会用公式对功进行简单计算。 1. 做功的定义: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 ,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 ,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2.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 ;(2)物体在 上移动的 。力距离力力的方向距离 3. 功的计算 (1)公式:物理学中规定,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 ,即功=力×距离。如果用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则W= 。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 N ),距离的单位是 (m),功的单位是牛·米(N·m)。功的单位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 ,简称焦,符号为J。1 J=1 N·m。乘积Fs牛N米焦耳 判断力是否做功 (2023·镇江)小华参加校外劳动时,经历了如下过程:①她用力搬一筐玉米,未能搬起;②她又用力推筐,仍未推动;③在小明的帮助下,他们将这筐玉米抬起并放到手推车上;④接着他们用水平力推着手推车沿水平路面前往仓库。则( C )CA. ①中小华对这筐玉米做了功 B. ②中小华对这筐玉米做了功C. ③中他们对这筐玉米做了功 D. ④中他们对手推车没有做功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特点 示例有力无距离 物体受平衡力静止 推而未动,搬而未起有距离无力 物体脱离施力物体,因惯性而动 打出去的网球在空中运动,球拍对网球不做功力与距离垂直 有力有距离,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垂直 提着水桶前进,提水桶的力不做功 知识点拨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2024·常州)起重机将1 000 N的重物先竖直向上匀速提升3 m,再悬停6 s,起重机对重物做功情况是( D )A. 提升过程做了功,悬停过程做了功B. 提升过程不做功,悬停过程不做功C. 提升过程不做功,悬停过程做了功D. 提升过程做了功,悬停过程不做功D 功的计算 (2024·内江)在某届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中,图甲为某款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智能机器人,重力为400 N。它在某次引领接待工作中,沿水平直线匀速运动,受到的水平阻力为机器人自重的0.02倍,运动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1)静止时,地面对智能机器人的支持力大小为多少? 解:(1)机器人静止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是平衡力,支持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即 F支=G=400 N (2)在0~4 s内,动力对机器人做的功为多少? (2)由图像乙可知机器人0~4 s沿动力方向运动的距离s=2 m,机器人匀速运动,由二力平衡知识可得 F=f=0.02G=0.02×400 N=8 N 动力做的功为W=Fs=8 N×2 m=16 J。 答:(1)静止时,地面对智能机器人的支持力大小为400 N; (2)在0~4 s内,动力对机器人做的功为16 J。 如图所示,小聪利用斜面把箱子推上车。若将总重为600 N的箱子沿4 m长的斜面推至1 m高的货车车厢中,沿斜面所用的推力为300 N。在此过程中,推力对箱子做的功为 J;克服重力做的功为 J;斜面的支持力对木箱做功为 J。1 2006000(共31张PPT)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能11.3 机械效率请同学们翻到《精讲本》P6 某市蔬菜大棚喜获丰收,菜农忙着择菜、装筐、装车,如图所示。在把各类蔬菜装车的过程中,菜农都对哪些物体做了功?这些功都是菜农希望做的吗? 1. 正确认识总功、有用功、额外功的含义。 2. (重点)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能用公式η=×100%进行简单计算。 3. 能说出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4. 会测量、比较机械效率的高低。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能11.3 机械效率第1课时 机械效率及其简单计算请同学们翻到《精讲本》P6 1. 有用功与额外功 (1)定义:我们需要的、有价值的功,叫做 ,记作 ;人们在达到一定目的的过程中,动力对机械做的功叫做 ,记作 ;对人们既无利用价值却不得不做的功,叫做 ,记作 。 (2)在实际使用机械做功时,总功应等于 与 之和,即 。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额外功W额外有用功额外功W总=W有用+W额外 2. 机械效率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 与 的比,叫做机械效率,用字母 表示(机械效率常用百分率来表示)。 (2)计算公式: 。 (3)由于存在额外功,总有W总 W有用,所以机械效率总是 1。(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ηη=×100%大于小于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不计绳重,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对 做的功是有用功,对 (前两空选填“水”或“桶”)做的功是额外功。如果桶不小心掉到井里,从井中捞桶时,捞上来的桶里带了一些水,对水做的功是 功,对桶做的功是 功。上述两种情况,拉力所做的功都是 功。水桶额外有用总 在抗洪抢险行动中,小明需要把一个质量为240 kg的重物搬到2 m高的车上,为了省力,他用5 m的长木板搭了一个斜面(如图)。搬运过程中,他用沿斜面向上1 200 N的力,历时1 min将重物匀速地推到车上。此过程中小明对重物做的有用功为 J,总功为 J,额外功为 J。(g取10 N/kg)4 8006 0001 200 知识点拨 (1)有用功就是人们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需要做的功;额外功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目的而不得不做的功。区分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关键是看做功的目的。 (2)分析利用各种简单机械做功时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W有用 G物h G沙h G箱h fs木W总 Fs Fs Fs FsW额外来源 克服杠杆重和摩擦 克服动滑轮重、桶重和摩擦 克服摩擦 克服绳子和轴间摩擦 板车上装有货物,一人拉着该板车将货物送到目的地,对货物所做的功叫 功,对板车所做的功叫 功。如果目的是送板车,则对板车所做的功叫 功。(均选填“有用”“额外”或“总”)有用额外有用 理解机械效率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 机械效率越高,机械做功一定越快B. 做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越高C. 有用功占总功比例越大,机械效率越高D. 通过改进机械的性能可以使机械效率达到100%C 工人用滑轮组把一箱箱货物从一楼提升到五楼,在滑轮组上加润滑油后,机械效率提高了,则加润滑油后工人提升同样的重物时,做的( D )A. 有用功减小,总功不变B. 有用功增加,总功增加C. 有用功减小,总功减小D. 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小D 机械效率的简单计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居民小区都配备了健身房。小明每个周末回家都会到健身房锻炼身体,如图所示是小明最喜爱的用于锻炼臂力的健身拉力器结构示意图。如果小明每次用250 N的拉力向下拉动拉杆,使质量为20 kg的配重在0.4 s内匀速升高40cm后,再放手让其自由落下。不计拉杆和绳的重力,g取10 N/kg。求: (1)小明拉动拉力器过程中克服配重的重力所做的有用功; 解:(1)所拉配重的重力 G=mg=20 kg×10 N/kg=200 N 小明拉动拉力器过程中克服配重的重力所做的有用功 W有用=Gh=200 N×0.4 m=80 J (2)小明拉动拉力器的功率P; (2)图中两个滑轮都是定滑轮,所以s=h,拉力做的总功 W总=Fs=250 N×0.4 m=100 J 小明拉动拉力器的功率 P===250 W (3)小明锻炼过程中拉力器的机械效率η。 (3)拉力器的机械效率 η=×100%=×100%=80%。 答:(1)小明拉动拉力器过程中克服配重的重力所做的有用功为80 J; (2)小明拉动拉力器的功率P为250 W; (3)小明锻炼过程中拉力器的机械效率为80%。 使用两种不同机械完成相同的任务时,数据如下图所示,则甲的机械效率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的机械效率,甲机械做的总功是 J;乙机械做的总功是 J。大于2 5003 600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能11.3 机械效率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请同学们翻到《精讲本》P9 1.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原理:η= 。 2. 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 (1) ,使其更合理、更轻巧(减小机械自重); (2)按照技术规程操作,定时保养(减少机械间的摩擦)。×100%改进机械结构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提高机械效率可以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对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的意义。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对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1: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猜想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承担动滑轮重力和物重的绳子段数有关。 根据猜想,同学们利用甲、乙、丙、丁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1 4 0.1 2.7 0.2 74%2 4 0.1 1.8 0.3 74%3 6 0.1 ? 0.3 ?4 4 0.1 1.4 0.5 57%5 4 0.2 1.4 1.0 57% (1)实验中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的大小。但小华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如果能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会更准确。小明认为如果这样,测量的结果将比真正的滑轮组机械效率要 (选填“偏大”或“偏小”),其原因是忽略了 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匀速偏大摩擦 (2)第3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示数是 N,第3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 (结果精确到1%)。2.483%实验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1 4 0.1 2.7 0.2 74%2 4 0.1 1.8 0.3 74%3 6 0.1 ? 0.3 ?4 4 0.1 1.4 0.5 57%5 4 0.2 1.4 1.0 57% (3)分析第2、3次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 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提升的物重实验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1 4 0.1 2.7 0.2 74%2 4 0.1 1.8 0.3 74%3 6 0.1 ? 0.3 ?4 4 0.1 1.4 0.5 57%5 4 0.2 1.4 1.0 57% (4)分析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选填“大”或“小”)。小实验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1 4 0.1 2.7 0.2 74%2 4 0.1 1.8 0.3 74%3 6 0.1 ? 0.3 ?4 4 0.1 1.4 0.5 57%5 4 0.2 1.4 1.0 57% (5)分析4、5次实验数据可知,若仅增大绳端移动的距离,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分析1、2次实验的数据可知,猜想2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不变错误实验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1 4 0.1 2.7 0.2 74%2 4 0.1 1.8 0.3 74%3 6 0.1 ? 0.3 ?4 4 0.1 1.4 0.5 57%5 4 0.2 1.4 1.0 57% 如图所示是古代人利用滑轮打水的场景。井架上安装一个滑轮,绕过滑轮的绳索一端悬吊水桶,当人用力向下拉动绳索的另一端,即可让水桶上升。以下方法能提高滑轮提水的机械效率的是( C )CA. 减小滑轮的质量B. 增大拉绳的速度C. 增大桶内的水量D. 增大水桶的重力 机械效率的比较 如图所示,由相同的滑轮组成了三个滑轮组,将同一重物匀速提升相同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则装置的机械效率( C )CA. η甲=η乙=η丙B. η甲=η乙<η丙C. η甲=η丙<η乙D. η甲<η丙=η乙 如图所示,甲、乙两装置所用滑轮质量均相等,用它们分别将重为G1、G2的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竖直方向上的拉力分别为F1和F2,拉力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两装置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和η2(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D )DA. 若G1>G2,则一定有η1<η2B. 若G1<G2,则一定有F1<F2C. 若F1>F2,则一定有η1>η2D. 若F1<F2,则一定有η1<η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1 功 精讲精练课件 2025-2026学年度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pptx 11.2 功 率 精讲精练课件 2025-2026学年度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pptx 11.3 机械效率 精讲精练课件 2025-2026学年度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pptx 11.4 动能和势能 精讲精练课件 2025-2026学年度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