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题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三节 矿产资源 课时 共一课时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矿产资源有一定感性认识,但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资源国情以及资源利用中的问题缺乏系统了解。经过初中地理学习,学生具备一定地图阅读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但综合分析矿产资源相关地理问题的能力仍需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度存在片面认知,不清楚资源分布不均与依赖进口并存的矛盾,也不了解资源枯竭型城市等问题。因此教学中需结合地图和图表,引导学生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特征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教材分析 教材系统介绍了我国矿产资源的特征、分布及利用现状。通过案例和图表,阐明我国矿产资源种类齐全但人均不足、分布不均的特点,以及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的关键地位。同时,揭示我国矿产资源面临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问题、进口依赖困境,并强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循环利用的重要性。教材内容兼具知识性与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地理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矿产资源状况奠定基础。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种类、分布、储量以及利用现状,培养地理实践力。在分析矿产资源分布与地质条件的关系以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提升综合思维。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进口依赖等问题时,树立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从地理视角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地理核心素养。教学重点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特征(如煤炭 “北多南少、西多东少”,油气集中在东北、华北、西北及近海,金属矿产和三稀矿产的优势与不足);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问题及转型策略;我国对重要矿产资源进口依赖的现状及原因。教学难点 理解矿产资源分布与地质构造的关联;分析矿产资源进口依赖对国家能源安全的影响;探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的具体措施。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李四光推翻 “中国贫油论” 的事迹和大庆油田案例,让学生理解资源勘探的重要性。利用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原因,以及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运用地图教学法,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中国煤炭储量占比地图、大型油气田盆地分布图等,直观把握矿产资源分布规律。借助问题探究法,围绕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地及运输方式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资源进口背后的地理问题。教学准备 教材及相关地图、图片、图表;矿产资源分布、储量、进出口数据资料;李四光等人物资料及大庆油田等案例文案;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分布及面临问题的资料;关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的案例与措施资料。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上节知识点回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深入探讨了中国的水资源。我们着重强调了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哪些核心策略呢?农业、工业、家庭中采取的节水措施有哪些呢?南水北调工程又有怎样的意义? 点评学生上节所学 二、新授课 环节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汽车、铁锅、塑料制品等,提问学生这些物品的原材料来自哪里。引导学生思考生产生活与矿产资源的关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矿产资源。 过渡语:大家看,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矿产资源,那我国的矿产资源到底有着怎样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 环节二:种类齐全,多寡不均 1. 讲解矿产资源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冶炼钢铁用的铁矿石、开车用的汽油、做饭用的天然气等。 2. 介绍我国矿产资源的总体特点:种类齐全、储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1/2,不同种类的矿产资源在储量、质量和空间分布上差异显著。 3. 展示图 3.15“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可开采煤炭储量的全国占比(2021 年)”和图 3.16“中国已探明大型油气田盆地的分布”,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矿产的分布规律(北多南少、西多东少) 过渡语:我们了解了我国矿产资源的总体情况和能源矿产的分布,那在我国矿产资源勘探的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为我国的矿产资源勘探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 环节三:李四光的贡献 展示李四光的肖像,介绍他的生平事迹,重点讲述他为推翻“中国贫油论”,勘探、发现大庆等油田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引导学生思考李四光的精神对我们的启示。 过渡语:李四光先生用他的智慧和坚持为我国的能源矿产开发开辟了新的道路。除了能源矿产,金属矿产也是我国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接着探索。 环节四:金属矿产 1. 讲解金属矿产是工业生产的“粮食”,介绍我国铁矿资源的情况,如储量排世界第四位,但贫矿多、富矿少;铜、铝土等储量较少;钨、锡、锑等储量居世界首位。 2. 引出三稀矿产的概念,展示图 3.17“三稀矿产在现代高科技产业中的用途举例”,讲解三稀矿产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现代高科技产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三稀矿产的储量情况(部分居世界首位,但有些储量严重不足)。 过渡语:金属矿产尤其是三稀矿产对现代高科技产业如此重要,而我国矿产资源又存在多寡不均的情况,那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呢?这是我们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 环节五:活动 认识我国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分布 1. 展示图 3.18“中国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分布(截至 2020 年)”,引导学生观察地图。 2. 提出问题:参照图 1.12,以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为参照,概括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分布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小组内成员积极交流,共同完成对分布特点的概括。 4. 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结果,并进行点评和总结。 5. 进一步提问:从资源储量的南北差异、人口规模的东西差异等方面,推测我国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分布特点产生的主要原因。 6. 再次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7. 请小组代表发言,分析原因,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 8. 最后提出问题:从资源储量、开采量的角度,讨论煤炭资源型城市如何做才能延缓煤炭资源枯竭。 9. 组织小组进行深入讨论,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想法和建议。 10. 请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通过热烈的讨论,深入了解了我国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分布特点、成因以及应对措施。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面临着枯竭的问题。那我国其他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探寻。 环节六:产销量大,进口量多 1. 展示我国多个大型矿产生产基地的图片或视频,介绍我国大力开发矿产资源的情况,强调我国矿产资源总开采量居世界首位。 2. 讲解我国矿产资源 “有而不够、有而不优” 的问题,结合图 3.19“进口铁矿石在中国钢铁生产原料来源的占比”,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年份进口铁矿石占比的变化。 3. 提出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程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4. 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5. 请学生发言,分析我国对进口铁矿石依赖程度变化的原因,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6. 介绍我国铁矿石年消费量、国内供应情况以及主要进口来源国,强调保障我国矿产资源供给的重要性。 7. 引导学生思考:为避免过度依赖进口,保障我国矿产资源的供给,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8.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强调加强国内矿产资源勘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的重要性。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了解到我国矿产资源虽然产销量大,但进口量也多,面临着资源保障的严峻挑战。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资源的获取,还要思考如何高效利用资源。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种特殊的资源——废钢铁。 环节七:思与学 为什么说废钢铁不 “废” 1. 提出问题:近年我国报废汽车、废弃建筑等产生的废钢铁急剧增加,这些废钢铁虽已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但为什么说它不是垃圾呢? 2.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废钢铁的再利用价值。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生活实际,分析废钢铁能反复循环使用的原因以及用废钢铁炼钢的优势。 4. 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废钢铁再利用在减少对进口铁矿石依赖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方面的重要意义。 5. 展示一些废钢铁再利用的案例或图片,加深学生对废钢铁再利用的认识。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明白了废钢铁原来有着如此重要的再利用价值,它就像被遗忘的宝藏,等待我们去挖掘。而石油作为另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我国对它的进口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 环节八:活动 认识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地 1. 介绍我国自 1993 年起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及近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 70% 以上的情况,引起学生对我国石油进口问题的关注。 2. 展示图 3.20“中国主要的石油进口国(2020 年)”和世界地图,提出问题:按照石油进口量占比的大小,依次说出我国主要的石油进口国及其所属的大洲。 3. 组织学生观察地图,进行独立思考和记录。 4. 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核对和补充。 5. 提出问题:从上述国家将石油运到我国,哪些国家可以采用陆路运输,哪些国家必须采用海上运输?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结合世界地理知识和石油运输的特点进行分析。 7. 请小组代表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8. 提出问题:列出从波斯湾沿岸国家将石油运往我国所经过的主要海域、海峡,举例说明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 9.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查阅地图和资料,深入思考石油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10. 请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强调,提醒学生关注能源运输安全的重要性。 过渡语 同学们,我们详细了解了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地、运输方式以及运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供应安全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今天对矿产资源的学习,希望大家能更加关注我国的资源现状,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发展观。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深入了解了我国矿产资源的总体情况。我们认识到我国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为我国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人均占有量不足、分布不均等诸多挑战。从能源矿产到金属矿产,从资源优势到面临的困境,每一个知识点都环环相扣。 学生们积极举手,踊跃发言 学生活动:观察展示的物品,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分享自己所知道的与矿产资源相关的生活实例。 1. 认真听讲,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矿产资源的重要性。 2. 观察地图,小组讨论并总结我国能源矿产的分布规律,派代表发言。 聆听教师的介绍,思考并分享李四光的精神对自己的启示。 1. 认真听讲,记录我国金属矿产的特点。 2. 观察图片,讨论三稀矿产在现代高科技产业中的作用,发表自己的看法。 1. 仔细观察图 3.18,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分布的初步印象。 2. 小组合作,以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为参照,概括分布特点,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完善答案。 3. 各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分布特点。 4. 针对教师提出的分布原因问题,小组内结合资源储量、人口规模等知识展开讨论,积极思考并记录可能的原因。 5. 小组代表发言分析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质疑和补充。 6. 围绕延缓煤炭资源枯竭的问题,小组进行深入探讨,鼓励成员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形成小组的讨论成果。 7.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 1. 观看图片或视频,了解我国大型矿产生产基地的情况,感受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规模。 2. 仔细观察图 3.19,分析不同年份进口铁矿石占比的变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3.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我国对进口铁矿石依赖程度变化原因的看法,形成小组的观点。 4. 各小组代表发言,向全班分享小组的分析结果。 5. 认真听取教师对我国铁矿石消费和供应情况的介绍,思考保障我国矿产资源供给的措施。 6. 在小组内讨论并提出保障矿产资源供给的建议,推选代表在全班发言 1.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2. 在小组内讨论废钢铁能反复循环使用的原因以及用废钢铁炼钢的优势,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发言。 3. 各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4. 观看废钢铁再利用的案例或图片,进一步了解废钢铁再利用的过程和意义。 1. 认真听取教师对我国石油进口情况的介绍,了解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现状。 2. 仔细观察图 3.20 和世界地图,独立思考并记录我国主要石油进口国及其所属大洲。 3. 回答教师的问题,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 4. 在小组内讨论石油运输方式,结合地理知识分析哪些国家适合陆路运输,哪些国家必须采用海上运输。 5.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运输方式结果。 6. 针对从波斯湾沿岸国家运输石油的安全问题,小组内进行深入讨论,查阅地图和资料,分析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 7. 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的安全问题分析结果。 回顾梳理课堂内容,积极交流讨论,分享自己对矿产资源的认识和理解,反思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核心内容,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已学的知识,还为即将展开的矿产资源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这种回顾方式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以便调整本节课的教学节奏和深度。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入新课内容 让学生了解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和我国矿产资源的总体状况,通过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掌握我国能源矿产的分布规律。 通过介绍李四光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家的奉献精神。 让学生了解我国金属矿产的特点和三稀矿产的重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对现代高科技产业的关注。 通过观察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分布特点的原因,加深学生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的理解。 讨论延缓煤炭资源枯竭的措施,增强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直观地让学生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结合图表分析我国矿产资源 “有而不够、有而不优” 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对进口铁矿石依赖程度变化的原因,加深学生对我国矿产资源现状的理解。 讨论保障矿产资源供给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资源安全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调废钢铁再利用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资源循环利用意识和环保意识。 介绍我国石油进口的现状,增强学生对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认识。 通过观察地图和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信息提取能力。 小组讨论石油运输方式和安全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国际能源运输的复杂性。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强化学生对我国矿产资源整体情况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加深学生对矿产资源重要性的理解,增强资源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板书设计 第三节 矿产资源 一、矿产资源概况 种类齐全,储量丰富 → 为工业提供基础 人均不足,分布不均 → 面临挑战 二、主要类型及分布 煤炭:北多南少、西多东少 (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 油气:东北、华北、西北及近海 金属矿产:贫矿多、富矿少 (铁、铜、铝土等) 三稀矿产:储量丰富→高科技产业 “维生素” 三、面临的挑战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进口依赖→加强勘探、提高利用效率、循环利用教学反思 得: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我国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小组讨论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失:课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部分知识点讲解略显仓促。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不足,未能充分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接受程度。 思: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合理地规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讲解。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巡视指导,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并给予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提升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