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课件(45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课件(45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二度战败的剧痛下,洋务派扛起救亡图存的探索大旗。
洋务运动在风雨飘摇中艰难起步,这场“师夷长技”的探索,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它究竟为近代中国留下了怎样的印记与启示?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 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20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26
第6课 戊戌变法..........................30
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34
现代化:具体指政治上的民主化、 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 思想上的科学化。
中国陷入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1862年8月,安庆内军械所的科学家徐寿和华蘅芳合作,手工制成中国第一台实用蒸汽机。这台蒸汽机与当时居世界先进水平的往复式蒸汽机类似,“以火蒸水”,运转自如。后来,他们又制成以螺旋桨推进的汽轮“黄鹄号”。这些情况说明,中国已经初步具备发展近代工业的条件。以发展近代工业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是如何开展起来的 它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洋务运动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01
洋务运动
收复新疆
03
目 录
02
美日侵略台湾
中法战争
04

洋务运动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和进行抗英斗争时,曾“探访夷情”,收集了许多西方书刊,编译成《四洲志》等资料,被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受林则徐委托,利用《四洲志》及其他相关资料,编成《海国图志》。这部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并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重要思想
鸦片战争的惨败,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败蒙羞之际,林则徐魏源开启救国思索与实践征程
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重要思想
洋务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一、洋务运动
1、什么是洋务派
朕的心好疼
2、洋务派代表人物
——地主阶级
中央-恭亲王奕
地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3、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在风雨飘摇中艰难起步,这场“师夷长技”的探索,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它究竟为近代中国留下了怎样的印记与启示?
恭亲王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左宗棠
时间:
19世纪60年代——
19世纪90年代中期
主张: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
目的: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口号:
“自强”“求富”
一场统治阶级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中体西用”
二度战败清政府如同病入膏肓的病人,它要如何自救呢?
硝烟再散,洋务派以变革之思破民族危局,踏上新程。
实施“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行动
4、主要措施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
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
1866年,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1)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一、洋务运动
19世纪60-70年代
军事工业经营方式:机器生产,具有现代化特征;政府创办,产品供军队使用,实行封建化管理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终于建成一家军工厂。可是接着问题又来了:我们从德国请来的技师,竟然听不懂中国话,简直没法交流,他送给我的几本制造枪炮的书,竟没有人看明白。
——李鸿章的日记
依据材料,分析军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它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狭技居奇,唯利是图。
——《李忠文公全·奏稿》
人才紧缺
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兴办:
设立:
派遣:
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
留学生出国深造
京师同文馆
建立新式学堂
1861年恭亲王奕訢创办的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
第一批留美幼童(典型代表--詹天佑)
(2)兴办近代新式教育
一、洋务运动
3、主要措施
当洋务派毅然将学子送往异国,这不仅是人才培养的尝试,更是古老帝国向世界投出的探索目光,承载着救亡图存的殷切期盼,一场改变悄然酝酿。
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
洋务派在兴建军事工业的同时,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为此“百方罗掘”但仍“不足用”。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信》
夫欲自强必现裕;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
——李鸿章:《议复梅启照条陈折》
经费问题比较严重
创办民用企业,振兴商务,为国家提供钱财
19世纪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强兵为要,强兵要以制器为先。 ——李鸿章
阶段
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又提出“求富”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阅读课文并结合地图完成表格:
开平
上海
武昌
汉阳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民用企业 主办人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李鸿章
张之洞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性质:
(3)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官督商办
时间:
口号:
求富
19世纪70年代起
行业
航运
能源
重工业
轻工业
3、主要措施
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毛泽东
1888年两广总督张之洞筹设,从英国购置机器。有布机一千张,纱锭三万枚,雇用工人约2500名,产品销售获利甚厚,畅销湖北、湖南、四川等省,还远销海外。
于1890年创办,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湖北织布局
汉阳铁厂
中国近代化民用工业逐渐发展起来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1875年,左宗棠收复新疆;(除伊犁)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实践:
(4)组建新式海陆军
①陆军:
到19世纪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了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四支海军,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1885年,设立台湾行省。
机构:
北洋海军
广东海军
南洋海军
福建海军
洋务运动的结局——破产(甲午战争惨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②海军
(4)组建新式海陆军
4、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材料一: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不仅搬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雷管,而且使外国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而入中国。而民用企业,则移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 《中国近代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三:“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 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进步性: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局限性: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的目标没有实现
一、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难以摆脱破产厄运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洋务运动期间,雇用洋匠。他们大都挟技居奇,刻意延长工期,唯利是图;核心技术独立完成,回避中国工匠。”
材料二:“洋务运动期间,慈禧太后支持顽固派,用来制约洋务派。”
材料三(相关史事):“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所获利润大都归入李鸿章等人的私囊……民间有‘宰相肥(李鸿章)天下瘦’的说法。
材料四:“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①外国势力的挤压
②清政府内部腐败
③洋务派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李鸿章晚年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
这段话反映的观点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他的说法?
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朽,“练兵”和“海军”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性质:一次失败的晚清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不能挽救民族危亡;
学习西方,不仅要学技术,还要学习制度。
材料研读
从创办实业到组建舰队,洋务运动试图以变革冲破困局。这段跌宕起伏的历程,既见证了近代化的曙光,也暗藏着诸多无奈与挣扎
边疆危机的基本概况
观察地图,指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边疆在哪些地理方位上面临着危机,分别是来自哪些国家的威胁。
西北(阿古柏、英、俄)
东南(美、日)
西南(法)
当沙俄窥北疆、日寇觊东南,19世纪60、70年代的边疆危机汹涌而来,风雨如晦的中国,又将如何破局自救?

美日对台湾的侵略
二、美、日侵略台湾
起因 经过 结果
美国
日本
美国对台湾凯觎已久
19世纪60年代,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大败而归。
美国转而支持日本、联合日本侵略台湾
19世纪70年代,日本借口琉球居民在台湾被杀,日本决定武力侵台。
1874年5月,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清政府派沈葆桢率兵入台,部署防务
日本难以取胜,在“调停”下勒索清政府白银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
19世纪中后期,中国边疆危机从东南海疆开始的
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抵抗侵略的台湾士兵
琉球是一个独立王国,自明初起,一直保持与中国的藩属关系。琉球事件后,日本迫使琉球成为藩属国。1879年,日本派兵占领琉球,非法将琉球王国改为日本冲绳县,遭到清政府抗议。清政府拒绝承认日本吞并琉球。
相关史事
1885年清政府设立台湾省
1885年,清政府建台湾省,首任巡抚刘铭传。
台湾省孔庙
刘铭传淡水港口抗法

收复新疆
①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
②19世纪70年代,俄国侵占伊犁。
③海防与塞防之争。
东南:海防危机
西北:塞防危机
李鸿章
左宗棠
新疆不复,
于肢体元气无伤;
海疆不防,
则腹心大患愈棘。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
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
东则海防,西则塞防,
二者并重。
三、收复新疆
1、背景:
① 1875年,清政府命左宗棠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②命刘锦棠入疆,采用“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策略。
③1878年,成功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领土。
④中俄交涉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
中俄就伊犁问题交涉,清政府先后派崇厚、驻英法公使曾纪泽赴俄谈判。俄国肆意要挟,左宗棠再次被任命为钦差大臣,抬棺出征,清军士气亦为之一振。
清政府通过艰难的外交谈判,收回被俄国侵占的伊犁地区大部分领土,但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1万多平方千米土地,并付出大量赔款
三、收复新疆
2、过程: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注释:左公柳是晚清重臣左宗棠西进收复新疆时带领湘军一路所植道柳。
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清代·杨昌浚《恭诵左公西行甘棠·其二》
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
新疆建省的意义:
三、收复新疆
3、新疆建省:
为加强西北边疆的国防安全,1884年,清政府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建立新疆行省
巩固了西北边防,
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
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左宗堂收复新疆

中法战争
四、中法战争
1、背景:
(1)19世纪中后期,法国侵略越南,矛头指向中国。
(2)刘永福受越南邀请,率领黑旗军助越抗法。
2、时间: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
3、经过:
马尾军港
①马尾海战:1884年,法军在司令孤拔率领下,对中国福建水师发动突然袭击。福建水师仓促应战,大部分军舰被击沉,马尾船厂遭到严重破坏。清政府被迫对法
②基隆之战:法军攻战基隆港,进犯淡水,督办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部反击,取得胜利。法国舰队只得对台湾进行海上封锁。
③法军还袭扰浙江镇海,被中国守军击退,孤拔被击伤毙命。
基隆港
(1)海路:
民族英雄
3、经过:
1885年,老将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并乘胜收复越南谅山等地,扭转了整个战局。
(2)陆路:
四、中法战争
3、结果
①签订中法《越南条款》
影响:法国的势力侵入中国云南、广西
②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
影响:加强了台湾的海防地位,强化了对台湾的治理,推动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中法战争
中国不败而败
法国不胜而胜
正当中越两国抗法斗争即将取得胜利时,清政府派李鸿章和法国代表在天津签订中法《越南条款》,①承认越南受法国“保护”,②同意中越边界开埠通商,③中国以后修筑铁路要同法国人“商办”等条件
【合作探究】观察地图,思考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边疆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①边疆危机地域更广。两次鸦片战争时期,边疆危机主要在东南沿海、东部沿海、东北边疆;这一时期扩大到西北、西南,造成边疆地区“危机四伏”。
②出现新的侵略国家。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以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迅速走入侵略者的行列。
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西藏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战略地位重要。英、俄两国对西藏觊觎已久。1870—1909年,俄国先后多次派出“考察队”入藏刺探情报,与当地民众冲突不断。英国为与俄国争夺势力范围,于1888年和1903年先后两次发动侵略西藏的战争,获取了一些非法权益
相关史事
课堂小结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边疆危机
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3、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
4、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5、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6、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7、主要内容:(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2)兴办新式教育
(3)创办近代民用工业(4)建立新式海陆军
8、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9、评价:①地位②积极性③局限性
1、东南:台湾危机
2、西北:左宗棠收复新疆
3、西南:中法战争(1883-188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