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上册3.9《心中的“110”》 教学实录及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3.9《心中的“110”》 教学实录及反思

资源简介

综合运用资源,演绎课堂精彩
_______《心中的“110”》教学实录及反思
教材分析:《心中的“110”》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个主题,本主题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有点警惕性”,重在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警惕性。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不上当受骗”,通过辨析几种情境,寻找正确的应对策略,从而提高学生意外发生时的自救自护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110”的作用和功能,学会在适当的情况下拨打“110”。
2.提高警惕性,增强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智慧和勇气。
3.通过对日常生活小事的分析,进一步感受身边危险的存在,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懂得不轻信陌生人,遇到危险要及时拨打“110”。
教学重点:建立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懂得应对危险。
教学难点:初步判断危险的存在,懂得自我保护和报警。
学情分析:现实生活中,一些针对儿童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如拐卖、绑架、勒索、性侵等,这对儿童及其家庭会产生很大的伤害。逐步提高儿童自身分辨是非、善恶和扛诱惑的能力,让他们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这是学会生存的重要方面。小学生属于人群中的弱势群体,受心理与生理条件的限制,他们对周边危险的认识不足,自我保护能力弱,极易受到来自外界的人身伤害。因此他们的社会安全意识有待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也有待增强。在参与社会活动的同时,有必要让他们学会识别社会交往中的骗术,了解如何防盗、防骗、防拐、防性侵,做到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珍惜生命。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了解生活中发生的伤害学生的事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心中牢记“110”
(播放温馨而幸福的学习生活图片,伴着愉快的音乐)
师: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幸福愉快。
(播放学生被拐骗的视频)
师:看完这个视频后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生:可怕
师:透过那些快乐而幸福的场景,我们知道生活是多么的美好。然而,我们生活的社会是纷繁复杂的,虽然有那么多呵护、关爱我们的人,但也有一些不法分子出于他们的目的会对我们的安全造成威胁。当我们遇到困难与危险时,我们应通过什么途径找谁来帮助我们呢?
生:打“110”
师:的确,“110”能为我们解决困难,解除危险,能使我们化险为夷,但是要解困保平安,光靠身边的“110”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要靠心中的“110”来防范危险的发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视频图片内容,认识到“110”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活动二:保持警惕,远离危险
课件:我该怎么办1
师:同学们,如果你独自一人在家,发生下列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生1:如果来敲门的是煤气维修人员,要和物业公司打电话确认一下。
生2:如果来敲门的是邻居王奶奶,要先在猫眼里确认一下。
生3:如果来敲门的是快递员,要和爸爸妈妈打电话确认一下。
师:同学们的想法是可行的!下面我们来分小组演一演这些情景发生时候的情况吧!
(学生表演)
师:你们也有过独自在家的经历吧?与大家分享一下经验吧。
生1:千万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生2:自己在家要注意家用电器的安全。
生3:外出时家里门窗要关好。
课件:《智捉小偷》
师:同学们,你们最欣赏陈宇遇事后的什么表现?
生1:自己在家不放松警惕,能够及时发现鬼鬼祟祟的小偷。
生2:遇到了可疑情况,果断地拨通了“110”报警电话。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那么,如果你们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会怎么处理呢?
生1:告诉爸爸妈妈。
生2:打“110”。
师:同学们,一些危险就潜藏在我们身边,当我们发现可疑情况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性,必要时千万别忘了拨打“110”报警电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自己独自在家的经历和分析小故事,懂得遇到陌生人和危险时,要提高警惕性,并用智慧同坏人做斗争。)
活动三:提高防范,避免上当
课件:不要轻信陌生人
师:同学们,看完故事后,想想吴华失去了哪些识破骗局、避免被骗的机会呢?
生1:吴华轻易相信了陌生阿姨的话。
生2:吴华上陌生阿姨的车之前没有想办法和爸爸妈妈打电话确认。
生3:吴华犹犹豫豫,没有及时想办法下车。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假如吴华上车以后,发现自己被骗了,请同学们替吴华想一想,这时如何做才是安全的、明智的呢?
生1:吴华上车之前就应该想办法和爸爸妈妈打电话。
生2:他上车之后应该想办法自救,先麻痹陌生阿姨,或者是大声呼喊。
师:我们年龄小,分辨能力还不强,如果防范意识不够,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就会钻空子。
课件:我该怎么办2
师:当陌生人来到我们身边,怎样的交往才更好,下面同学做得合适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1:合适,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要吃。
生2:不合适,对待陌生人要提高警惕性。
生3:合适,陌生人说的话不要轻易相信。
生4:合适,不能与陌生人发生不恰当的举动。
师: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面对陌生人,既不能把陌生人都当成坏人,也要有一定的警惕性,有自我保护意识。
课件:生活中伤害小学生的案例
师:本来他们会和你们一样快乐地成长,可现在这两个幼小的生命从这个世界消失了,这是我们多么不希望看到的啊,那么,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事情时,应该怎么避免呢?
学生交流。
课件:警察叔叔对我说
师:这些案例给我们带来两点启示,上坏人的当不一定是因为坏人用的花言巧语,如案例一是利用孩子的善良,乐于助人是我们提倡的,但在帮助别人时要首先考虑自己的安全;我们不光对陌生人要提高警惕,在特殊情况下,对熟悉的人也要有防范之心,如果说是家人让来接自己的,不要轻易跟熟人回家等。
师:对于一些不好的事例,同学们也不要过于惊慌害怕,其实世界上还是好人多,这个世界仍然充满着爱,关键是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时刻不忘拨打心中的“110”,远离危险,愿健康、平安、快乐永远伴随你们。
(设计意图:以实际事例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危险就在我们身边,由衷体会到不要上当受骗。)
板书设计:
心中的“110”
保持警惕
远离危险
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倡导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在课程基础,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做到生活化课堂,课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了解我班学生面临的最容易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危险,他们遇到危险时是如何应对如何解决的。我们学校的孩子大部分是外地和农村的,父母大多忙着工作,没有时间管教,他们的安全意识特别缺乏,是非判断能力较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知道“110”的作用和重要性。活动二让学生演一演来身临其境感受危险在身边,知道要随时保持警惕。活动三以真实事例来教育学生,如何做到自我防范,不上当不受骗,同时又要有一定分辨能力。课堂上,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讨论和交流活动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当课堂上发生认知冲突时,我并没有把教条式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感悟,我进行适时点拨,在这样的引领中,学生可以辩证的,多维度、多视角地分析问题。整节课,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让课堂气氛分外活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