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原电池第1课时(课件)(共34张PPT)-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原电池第1课时(课件)(共34张PPT)-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一节 原电池
第1课时
化学反应与电能
第四章
知识导航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
本节重点
本节难点
新课导入
现代生活离不开方便实用的化学电源,各种各样的化学电源都是依据原电池的原理制造的。
知识梳理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通过必修二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将锌片、铜片置于稀硫酸中并以导线连接起来组成原电池,可以获得电流。
锌铜原电池示意图
大鹿化学工作室
负极电极反应
正极电极反应
总反应方程式
(还原反应)
2H+ + 2e- H2↑
Zn - 2e- Zn2+
(氧化反应)
Zn + H2SO4 ZnSO4 + H2↑
知识梳理
稀硫酸
锌片
铜片
Zn-2e-=Zn2+
氧化反应
负极
发生溶解
2H++2e-=H2↑
还原反应
正极
产生气泡
外电路
内电路
负极 沿导线 正极
正极 沿导线 负极
电子流向:
电流方向:
阳离子 正极
阴离子 负极
原电池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电池——工作原理
化学反应与电能
注意:电子不下水,
离子不上岸
Zn+2H+=Zn2++H2↑
知识梳理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通过必修二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将锌片、铜片置于稀硫酸中并以导线连接起来组成原电池,可以获得电流。
锌铜原电池示意图
大鹿化学工作室
由于这种原电池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并没有完全隔开,如锌与其接触的稀硫酸发生反应,电流会逐渐衰减
( Zn+2H+=Zn2++H2↑ )
知识梳理
为什么没有直接利用该装置作为化学电源呢?
装置携带不方便,能量转化不充分
产生氢气容易爆炸
电池电流电压容易受到硫酸浓度的影响而不稳定
硫酸本身是强烈腐蚀性的,安全性差
反应本身不好控制,容易发热起火等等
化学反应与电能
知识梳理
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输出的能量多
化学反应与电能
理想的化学电源的特点
质量小
便于
携带
价格
便宜
体积小
连续工作
内阻小
重复使用
寿命长
知识梳理
如何优化这种电池呢?
化学反应与电能
知识梳理
该装置能量转化率低的原因
化学反应与电能
探究:原电池装置的优化
由于这种原电池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并没有完全隔开,如锌与其接触的稀硫酸发生反应,电流会逐渐衰减
( Zn+2H+=Zn2++H2↑ )
知识梳理
化学反应与电能
探究:原电池装置的优化
解决问题的核心:使还原剂Zn与氧化剂CuSO4不直接接触
单液
双液
知识梳理
化学反应与电能
探究:原电池装置的优化
两个溶液间缺少离子导体,无法形成闭合回路
为什么没有电流?该如何解决?
解决问题的核心:使还原剂Zn与氧化剂CuSO4不直接接触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一种凝胶态的离子导体
化学反应与电能
探究:原电池装置的优化
盐桥中通常装有含KCl饱和溶液的琼胶, K+和Cl-可在其中自由移动
盐桥
解决问题的核心:使还原剂Zn与氧化剂CuSO4不直接接触
知识梳理
化学反应与电能
探究:原电池装置的优化
解决问题的核心:使还原剂Zn与氧化剂CuSO4不直接接触
知识梳理
化学反应与电能
剖析: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的组成
负极
正极
知识梳理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与电能
剖析: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标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发生的区域
负极
正极
知识梳理
随着反应的进行ZnSO4溶液中Zn2+离子浓度增大,为使ZnSO4溶液保持电中性,盐桥中的Cl-会移向ZnSO4溶液
随着反应的进行CuSO4溶液中Cu2+离子浓度减小,为使CuSO4溶液保持电中性,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溶液
化学反应与电能
剖析: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标明电子的运动方向和阴离子、阳离子的迁移方向
Cl-
K+
Zn2+
Cu2+
e-
e-
e-
e-
Zn - 2e- Zn2+
Cu2+ + 2e- Cu
知识梳理
化学反应与电能
探究:原电池装置的优化
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负极:Zn - 2e- Zn2+
盐桥中的离子迁移进入两侧电解质溶液,联通了两侧电解质溶液,从而形成闭合回路
正极:Cu2+ + 2e- Cu
Cl-
K+
Zn2+
Cu2+
e-
e-
e-
e-
知识梳理
双液电池
单液电池
知识梳理
电池工作时,装置中各物质或材料的作用是什么?
Cl-
K+
Zn2+
Cu2+
e-
e-
e-
e-
知识梳理
Cu片
Zn片
CuSO4溶液
ZnSO4溶液
盐桥
导线
化学反应与电能
剖析: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Cl-
K+
Zn2+
Cu2+
e-
e-
e-
e-
原电池中各部分的作用
电极材料
电极反应物 电极材料
电极反应物 离子导体
离子导体
离子导体
电子导体
知识梳理
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构成条件
化学反应与电能
( 进行电子转移的场所 )
活动性不同的两块电极材料
条件一
电极均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条件二
形成闭合回路
条件三
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条件四
( 内电路,实现离子定向迁移 )
( 外电路,实现电子定向转移 )
( 还原剂-氧化反应、氧化剂-还原反应 )
知识梳理
化学反应与电能
剖析: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Cl-
K+
Zn2+
Cu2+
e-
e-
e-
e-
原电池中各部分的作用
双液原电池解决了电池自损耗的问题
知识梳理
应用一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与电能
总结:双液原电池的应用
原因:原电池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进行,使溶液中离子运动时相互干扰减少,打破静电屏蔽效应,电子得以顺利从负极沿导线移向正极,使得反应速率增大。
知识梳理
应用二 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化学反应与电能
总结:双液原电池的应用
原理:一般情况下,两种金属分别作原电池的两极时,作负极的金属比较活泼,发生氧化反应;作正极的金属的活泼性相对较差,发生还原反应。
举例:有两种金属A和B,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到A极溶解,B极上有气泡产生,根据原电池原理,金属活泼性A大于B
稀硫酸
A
发生溶解
产生气泡
B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负极
判断依据
正极
不活泼金属(非金属)
电子流向
电子流入
电极材料
活泼金属
电子流出
电流流出
电流流向
电流流入
离子趋向
阴离子移向
阳离子移向
电极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电极现象
电极减轻
电极增重或产生气体或pH增大
原电池
拓展延伸
1799年,意大利科学家伏打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电池--伏打电池。由于它的诞生,加深了人们对光、热、电磁、化学变化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导致了与电化学、电磁相联系的一系列重大的科学发现,也为电力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块电池--伏打电池
随堂演练
1.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气泡的是(  )
答案 A
解析 装置B、C中无化学反应发生;D不能形成闭合回路;只有A能形成原电池,铜电极上有氢气产生。
随堂演练
2.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CaO+H2O===Ca(OH)2,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其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某原电池反应为Cu+2AgNO3===Cu(NO3)2+2Ag,装置中的盐桥中可以是装有含KCl饱和溶液的琼胶
C.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
D.从理论上讲,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
答案 D
解析 CaO+H2O===Ca(OH)2不是氧化还原反应;KCl和AgNO3反应生成AgCl沉淀易阻止原电池反应的发生;作电极的不一定是金属,如石墨棒也可作电极。
随堂演练
3.铜锌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为Zn-2e-===Zn2+
B.电池反应为Zn+Cu2+===Zn2++Cu
C.在外电路中,电子从铜极流向锌极
D.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答案 B
解析 电池的正极得电子,A选项错误;结合该电池的装置图可知,该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为Zn+Cu2+===Zn2++Cu,B选项正确;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C选项错误;左烧杯中由于Zn失去电子形成Zn2+,使得该烧杯中正电荷的离子增加,为维持电中性,K+应该通过盐桥流向CuSO4所在的右烧杯中,D选项错误。
随堂演练
4.如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M的浓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过程中,不考虑两球的浮力变化)(  )
A.当M为CuSO4、杠杆为导体时,A端低,B端高
B.当M为AgNO3、杠杆为导体时,A端高,B端低
C.当M为盐酸、杠杆为导体时,A端高,B端低
D.当M为CuSO4、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低、B端高
答案 A
解析 杠杆为导体时,该装置形成原电池,Fe为负极、Cu为正极,A、B、C三个选项中Fe均会溶解,质量减轻,所以B端高。杠杆为绝缘体时,不形成原电池,D选项中只在铁球上发生Fe+Cu2+===Fe2++Cu的反应,铁球质量增加,B端低。
随堂演练
5.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反应Zn+2FeCl3===ZnCl2+2FeCl2,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b电极反应式为2Fe3++2e-===2Fe2+
C.电子流动方向是a电极→FeCl3溶液→b电极
D.电池的正极材料可以选用石墨、铂电极,也可以用铜
答案 D
解析 根据Cl-的移动方向可知,b电极为负极,a电极为正极,根据电池反应式可知,Zn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即b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A、B项错误;电子流动方向是b电极→导线→a电极,C错误;正极材料的活泼性应比负极材料弱,D正确。
课堂小结
第一节
原电池
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的应用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实验探究:锌铜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含盐桥)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金属活动性强弱比较
设计原电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