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第1课 情感表达 课件 (共25张PPT内嵌视频) 人教版(2024)七年级美术上册5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单元第1课 情感表达 课件 (共25张PPT内嵌视频) 人教版(2024)七年级美术上册5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一单元 峥嵘岁月——美术中的历史
情感表达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革命先烈吗?
谁能说说他们的英雄事迹?
课题导入
邱少云
董存瑞
黄继光
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
其实还有更多的无名英雄
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
奋不顾身,前仆后继
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
课题导入
段雪笙
赵伊坪
陈瀚章
用我们的情感去继承、传递这份革命精神!
课题导入
一起走进今天的课题《情感表达》……
你认识这两位思想家吗?
《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吴为由雕塑
请你试试通过画面构图,解读这个作品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21世纪教育网
作品以概括凝练的雕塑语言表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光辉形象。
人物的不同姿态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构图,表现了两位伟大导师坚定的信念和真华的友谊。
艺术家如何用艺术创作表达革命情感?
艺术家如何用艺术创作表达革命情感?
作品中出现了那些人物?
他们在哪?在干什么
你能说出作品中的故事吗?
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情感?
送别(油画) 1959年靳尚谊
艺术家如何用艺术创作表达革命情感?
作品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开始长征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采用高视点、多人物的构图形式,通过“母送子”“妻送夫”“儿送父”三组人物造型,凸显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艺术家如何用艺术创作表达革命情感?
人桥(版画) 1948年 古元 中国美术馆藏
·作品表现了什么主题?
·你能看到几种颜色?
·你能感受到什么样的氛围?
艺术家如何用艺术创作表达革命情感?
作品表现了解放军渡河作战的场景——炮灾硝烟中,战士们在冰冷的水中用身体架起人桥,保障了队伍的顺利前进。作品以黑色为主,套以红、绿两色,层次分明,疏密得当,造型概括,富有动感,在对比中表现出硝烟四起火光冲天的斗争氛围,映现出上兵奋勇前进的身影。
艺术家如何用艺术创作表达革命情感?
作家是通过文字的搭配来传递思想,那么画家就是用题材、笔触、构图来表达情感,同时利用色彩的变化来增强效果,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邬江 《祝捷》
徐青峰 《血战台儿庄》
艺术家如何用艺术创作表达革命情感?
转战陕北(中国画)1959年石鲁 国博藏
小组合作:
尝试从背景、构图、色彩、笔触、作品价值意义、情感表达等方面去探究艺术家是如何进行创作的?
1947年3月开始,国民党军队以25万人的兵力,向延安发起重点进攻。由于敌我兵力过于悬殊,中共中央决定暂时放弃延安,开始了艰苦的陕北转战。
艺术家如何用艺术创作表达革命情感?
作者介绍
石鲁(1919年—1982年),原名冯亚珩,四川省仁寿县人,与赵望云、何海霞一起被誉为“长安三杰”,是20世纪中国书画领域的革新家。
1937年秋任小学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50年初任西北美协副主任、《西北画报》社社长,开始中国画创作。前期作品歌颂人民翻身解放作主人的幸福生活,形象亲切动人,生活气息浓厚,如《变工队》、《侦察》等。1959年,石鲁创作了《转战陕北》,奠定了他在美术界的地位。
艺术家如何用艺术创作表达革命情感?
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转战陕北,是解放战争前期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为粉碎蒋介石国民党军重点进攻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惊心动魄的鏖战。在此期间塑造了以勇立潮头的担当精神、放眼全国的全局观念、协同共进的团队合作和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主要内容的转战陕北精神。
艺术家如何用艺术创作表达革命情感?
思考:
转战陕北的红军人数最多,
画家为何没有把千军万马都画出来?
艺术家如何用艺术创作表达革命情感?
为什么不画战士?陕北的山沟里尽是战士,不画出来反而能表现“雄兵百万”,直接画出来能画多少人呢?
为什么把主席画得那么小?小中见大,在某种情况下就是大,万绿丛中一点红,红最显眼,若画很多点红,就不突出了!
感受作者的创作过程,思考为什么作者只重点表现了毛主席的身影?
画面整体分析
远景
远景以深远法画成,由浓而淡、再浓再淡的墨色,使画面向远处无止境地延伸,创造出辽阔的意境。
看图思考:
作者对作品的远景是怎么处理的?
这样有什么目的和意义?
画面以崇山峻岭为背景,突显毛主席的伟岸形象。真实再现了毛主席胸怀百万雄兵、指挥若定的泰然气派和伟人风采。他站在陕北高山之巅,迎风伫立,面对壮美的黄土高原,显得格外高大、坚定。
画面整体分析
中景
中景:主体人物位居画面的视觉中心,展现出顶天立地的豪迈气魄。
画面整体分析
近景
这幅画在空间处理上融合了高远和深远两种方法,塑造了毛主席的革命胸怀和英雄气概。
画面的近景是高远法,山体巍峨雄壮,用了纪念碑式的构图方法,再加上笔墨十分厚重,给人以素高伟大的感受,很好地衬托出了毛主席雄才远略、气吞山河的伟人形象。
画面近景是巍峨的山体,竖直向上的墨线被长短不一的横线截断,蕴藏着一股雄厚之力。这股力量往远方蓄势待发,最后凝聚在背手遥望的毛主席的身影上。该画构思独特,意境深远。人物所占空间虽小,却有统领山河之气魄。
画面整体分析
在颜色的运用上,画家没有选择传统的青绿或浅绛设色,而是大胆使用了大量的赭石和朱砂。阳面的大片红色渲染,与粗重的墨线交织,塑造出朴实雄浑的陕北高原形象,使整个画面气势磅礴。
这种红色不仅是自然的红,更是革命的红和时代的红,是中国山水画的一种创新。
你能从作品中看到哪些色彩运用技巧?
其他作品欣赏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中国画)1963年 李可染
看图思考:
你知道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吗?
这幅作品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根据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所作。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画家以浓墨重彩描绘了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山川面貌表达对祖国雄伟山河和壮丽景色的无限热爱。
课堂实践
作业:欣赏一幅革命题材的美术作品,分析其中蕴含的革命情感。
侯一民 刘少奇和安源矿工 油画
方增先 围攻北站 中国画 1959年
黎冰鸿 南昌起义 油画 1959年
许宝中、李泽浩 三湾改编
李斛 广州起义 中国画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通过欣赏了一系列的名家作品,感受到了名家在艺术作品中对情感的表达的方法和手段,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利用构图,色彩,题材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在艺术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让绘画作品成为一种会说话的艺术,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