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无忧】第3课《团团圆圆过中秋》第2课时 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堂无忧】第3课《团团圆圆过中秋》第2课时 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聚焦秋天里的重阳节和中国农民丰收节,通过介绍节日起源、习俗及意义,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节日的融合,让学生了解秋天多元节日内涵,感受文化传承与对劳动、老人的重视 。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节日充满好奇,已有中秋等节日认知基础,但对秋天其他节日了解较浅。他们善于直观感受,可借故事、活动深入理解节日意义,培养文化认同与关爱他人意识。
核心素养分析
政治认同:感受传统与现代节日承载的文化价值,增强对国家文化的认同与自豪。 道德素养:借重阳节敬老,培养关爱长辈、感恩品德;以丰收节体会劳动价值,养成尊重劳动者、珍惜粮食习惯。 法治观念:了解节日相关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社会倡导,初步树立文化保护法治意识。 健全人格:在节日习俗体验中,培养积极参与、传承文化的生活态度与社会责任感。 责任意识:明确传承节日文化、关爱老人、珍惜丰收成果的责任,主动践行相关行动。
教学重点
掌握重阳节起源、 “敬老节” 内涵及登高、赏菊、做重阳糕等习俗。 了解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时间、意义,知晓晒秋、庆丰收等相关活动。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重阳节 “敬老” 传统与 “久久长寿” 寓意的关联,将敬老意识转化为日常行动。 体会农民丰收节对尊重劳动、弘扬农耕文化的价值,激发珍惜粮食、感恩农民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重阳节、丰收节的习俗视频、图片,如登高场景、菊花展、晒秋画面、丰收庆祝活动等。 制作重阳糕、丰收果实(道具或实物)、茱萸(模型或图片)等相关教具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秋天风景视频,搭配轻柔音乐,视频结尾呈现重阳节登高、丰收节晒秋画面,暂停后提问:“小朋友们,在美丽的秋天,除了中秋,还藏着有趣的节日,猜猜刚视频里最后出现的是什么节日呀?”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猜测答案,踊跃发言。 设计意图:以秋天美景和节日画面吸引注意力,唤起对秋天的美好感受,自然引出新授内容,激发探究兴趣。
二、讲授新课 第三模块: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 1. 重阳节的奇妙之旅 教师活动: 展示教材中重阳节相关图文,绘声绘色讲解:“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古代把‘九’当阳数,九月九日‘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 。” 结合古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简单解释诗句体现的重阳思亲情感。 播放重阳节登高、赏菊、敬老的动画短片,提问:“短片里人们在重阳做了啥?为啥重阳节也叫‘敬老节’呀?”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妈妈和孩子对话理解 “九九长久长寿,有敬老传统” 。 组织 “模拟敬老情景” 活动,给学生分发重阳糕道具、茱萸图片,让小组合作表演陪长辈登高、送重阳糕等场景。 学生活动: 专注倾听讲解,跟着理解重阳节名字由来和古诗情感。 认真看短片,积极回答问题,交流对 “敬老节” 的理解。 参与小组表演,分工合作,模仿重阳习俗场景,感受敬老氛围。 设计意图: 借图文、古诗讲解,让学生知晓重阳节起源与文化内涵,积累传统文化知识。 动画短片和提问,帮助理解习俗及 “敬老节” 意义,深化道德认知。 情景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将敬老意识转化为实践,提升道德素养。 2.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欢乐派对 教师活动: 出示教材中丰收节图文,介绍:“2018 年设立秋分日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算算今年是第几个呀(根据教学年份计算,如 2025 年是 2025 - 2018 + 1 = 8 个 ) 。”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里丰收果实、晒秋、庆丰收场景,提问:“丰收节里人们咋庆祝?这些活动让你感受到啥?” 开展 “丰收成果分享会”,拿出玉米、南瓜等实物(或道具),让学生摸摸、看看,分享知道的农作物,说说农民种植辛苦。 播放农民劳作与丰收庆祝的对比视频,引导思考:“为啥要设丰收节?” 总结丰收节对尊重劳动、弘扬农耕文化的价值。 学生活动: 仔细看图文,计算丰收节个数,观察图片交流庆祝方式与感受。 积极参与分享会,触摸实物,踊跃分享农作物知识,体会农民不易。 认真看视频,思考讨论丰收节意义,理解尊重劳动、感恩农民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 图文、计算与观察提问,让学生掌握丰收节基本信息,感受节日欢乐与丰收喜悦。 实物分享会贴近生活,加深对农作物和农民辛苦的认知,培养珍惜粮食意识。 视频与讨论,助力理解丰收节价值,提升对劳动的尊重与责任意识。
三、课堂练习 1. 单项选择题 农历( )是重阳节。 A. 八月十五 B. 九月初九 C. 秋分日 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在( )。 A. 春分日 B. 秋分日 C. 冬至日 重阳节又叫 “敬老节”,是因为( )。 A. “九九” 有长久长寿意思,有敬老传统 B. 要给老人送菊花 C. 老人喜欢登高 2. 判断题 重阳节只能登高、赏菊,没啥其他意义。( )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为了庆祝农民丰收,感谢他们的辛苦劳作。( ) 不管啥节日,只要开心玩就行,不用了解文化内涵。( )
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小朋友们,今天咱们认识了秋天里的重阳节和中国农民丰收节!重阳要敬老,传承美好传统;丰收节致敬农民,感恩劳动。让我们记住这些节日,爱长辈、惜粮食,当文化小传人!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跟着回顾节日知识与意义,强化认知。 设计意图:简洁总结梳理知识,强调核心价值,培养文化传承与道德实践意识,升华课堂主题。
板书设计
秋天里的节日 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赏菊、做重阳糕 意义:敬老、长久长寿 中国农民丰收节 时间:秋分日(2018 年设立 ) 习俗:晒秋、庆丰收 意义:尊重劳动、弘扬农耕文化
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故事、活动让学生参与,多数能掌握节日知识,但对 “敬老转化为日常行动”“深刻理解丰收节对农耕文化的弘扬” 仍需加强。后续可布置实践作业,如重阳为长辈做小事、丰收节调查身边丰收庆祝,深化情感体验与知识运用,让节日文化真正融入生活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3张PPT)
团团圆圆过中秋
第3课
第一单元 过好节假日
(统编版)二年级

第2课时 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
1
2
3
4
5
6
7
素养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练习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
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感受传统与现代节日承载的文化价值,增强对国家文化的认同与自豪。
道德素养:借重阳节敬老,培养关爱长辈、感恩品德;以丰收节体会劳动价值,养成尊重劳动者、珍惜粮食习惯。
法治观念:了解节日相关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社会倡导,初步树立文化保护法治意识。
健全人格:在节日习俗体验中,培养积极参与、传承文化的生活态度与社会责任感。
责任意识:明确传承节日文化、关爱老人、珍惜丰收成果的责任,主动践行相关行动。
2
新知导入
观看秋天风景视频,重阳节登高、丰收节晒秋画面。
“小朋友们,在美丽的秋天,除了中秋,还藏着有趣的节日,猜猜刚视频里最后出现的是什么节日呀?”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各地有不同的中秋节习俗。
3
新知讲解
第三模块: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重阳节。中国古代把“九”看作阳数,九月九日是“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
我和家人一起去看菊花展……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陪爷爷爬山,登高望远。
原来古代就有重阳登高、赏菊的风俗呀!
妈妈,为什么重阳节也叫“敬老节”
“九九”自古有长久长寿的意思,我们又有敬老的传统……
2018年,我国将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是第( )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8
看,这是丰收的果实。
“丰收节里人们咋庆祝?这些活动让你感受到啥?”
晒秋
庆丰收
我们一起做重阳糕,加上奶奶喜欢
的蜜枣,希望生活甜蜜、步步高。
奶奶,这是我和妈妈
做的重阳糕,您尝尝。
6
课堂练习
1. 单项选择题
农历( )是重阳节。
A. 八月十五
B. 九月初九
C. 秋分日
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在( )。
A. 春分日
B. 秋分日
C. 冬至日
重阳节又叫 “敬老节”,是因为( )。
A. “九九” 有长久长寿意思,有敬老传统
B. 要给老人送菊花
C. 老人喜欢登高
B
B
A
判断题
1.中秋节只有中国人才过。( )
2.中秋节时吃月饼是为了纪念嫦娥。( )
3.中秋节的月亮又大又圆,象征着团圆。( )
×

×
5
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认识了秋天里的重阳节和中国农民丰收节!重阳要敬老,传承美好传统;丰收节致敬农民,感恩劳动。让我们记住这些节日,爱长辈、惜粮食,当文化小传人!
7
板书设计
3.团团圆圆过中秋
秋天里的节日
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赏菊、做重阳糕
意义:敬老、长久长寿
中国农民丰收节
时间:秋分日(2018 年设立 )
习俗:晒秋、庆丰收
意义:尊重劳动、弘扬农耕文化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