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2

资源简介

第1课时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
知识点一 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2024·四川成都高二月考)下列对于孟德尔遗传实验材料——豌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豌豆结实率高、种子数量多,便于进行统计学分析
B.豌豆花比较大,利于杂交实验中人工去雄
C.豌豆具有世代间稳定遗传且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D.豌豆是两性花植物,在自然状态下可异花传粉
2.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
①开花前人工去雄、套袋 ②开花后人工去雄、套袋
③去雄后自然受粉 ④去雄后人工授粉 ⑤授粉后套袋隔离 ⑥授粉后自然发育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
3.(2024·湖北恩施高一月考)豌豆为两性花,玉米为单性花。下列有关植物杂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玉米进行杂交,不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
B.对豌豆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C.无论是豌豆还是玉米,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
D.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母本
知识点二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4.(2024·安徽芜湖一中高一月考)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实验选用的豌豆是自花且闭花传粉的植物
B.选用的每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易于区分
C.需让两个亲本之间进行人工有性杂交
D.需让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5.(2024·湖北武汉开学考试)玉米的甜和非甜是一对相对性状,随机取非甜玉米和甜玉米进行间行种植,其中一定能够判断甜和非甜的显隐性关系的是(  )
A.非甜玉米自交,甜玉米自交
B.非甜玉米作母本,甜玉米作父本
C.非甜玉米作父本,甜玉米作母本
D.非甜玉米自交,甜玉米和非甜玉米杂交
知识点三 分离现象的解释
6.(2024·福建泉州高一期中)关于杂合子与纯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两杂合子杂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C.杂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
D.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
7.下列有关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杂交,子代同时出现紫花和白花的现象属于性状分离
B.对于植物而言,只有自花传粉属于自交,异花传粉一定不属于自交
C.两个性状表现相同的同种生物,其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
D.羊的长毛和卷毛属于一对相对性状
8.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实验结果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
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C.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9.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在一个育种实验中,采用A、B两棵植株进行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实验一:将植株A的花粉粒转移到同一植株的雌花上,传粉后,雌花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
实验二:将植株B的花粉粒转移到同一植株的雌花上,进行传粉。
实验三:将植株A的花粉粒转移到植株B的雌花上,进行传粉。
上述三组实验所获得玉米粒的颜色如下表所示:
实验 紫红玉米粒 黄玉米粒
一 587 196
二 0 823
三 412 396
(1)在玉米粒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    。
(2)用G代表显性遗传因子,g代表隐性遗传因子,则植株A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植株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实验一的子代中,紫红玉米粒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
(3)实验一的子代中,紫红玉米粒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
10.(2024·山东青岛高一期末)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已知玉米的宽叶与窄叶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将宽叶与窄叶两纯合亲本间行种植(植株间受粉机会均等)得F1,其中窄叶亲本所结籽粒发育成的植株既有宽叶又有窄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玉米的窄叶对宽叶为显性
B.间行种植的目的是避免植株自交
C.宽叶亲本所结籽粒发育成的植株全部为宽叶
D.窄叶亲本所结籽粒发育成宽叶和窄叶植株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11.(多选)(2024·江苏盐城响水中学高一月考)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获得子一代(F1),子一代(F1)自交结果如下表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的性状为高茎
B.③的遗传因子组成与F1相同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F2中杂合子占1/2
12.(多选)(2024·山西大同一中高一月考)把黄玉米和白玉米间行种植在一块试验田里,让它们在自然的条件下传粉,结果黄玉米结出的果穗上籽粒全部是黄色,白玉米结出的果穗上籽粒有黄有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黄色对白色是显性,黄玉米是纯合子,白玉米是杂合子
B.黄色对白色为显性,黄玉米和白玉米都是纯合子
C.白色对黄色为显性,白玉米是纯合子,黄玉米是杂合子
D.白色对黄色为显性,白玉米和黄玉米都是纯合子
13.黄瓜是雌雄同株异花的二倍体植物。果皮颜色(绿色和黄色)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为了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甲、乙两同学分别从某种群中随机选取两个个体进行杂交实验。请回答:
(1)甲同学选取绿色果皮植株与黄色果皮植株进行杂交,观察F1的表现类型。请问是否一定能判断显隐性关系?    ,为什么?                                             
         。
(2)乙同学做了两个实验,实验一: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实验二:以上述绿色果皮植株为父本,黄色果皮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观察F1的性状。
①若实验一后代有性状分离,即可判断        为显性性状。
②若实验一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需通过实验二进行判断。若实验二后代               ,则绿色果皮为显性性状;若实验二后代              ,则黄色果皮为显性性状。
第1课时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
1.D 豌豆结实率高、种子数量多,便于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统计结果具有说服力,A正确;豌豆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是孟德尔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并获得成功的原因,B正确;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这便于对后代的统计分析,是孟德尔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并获得成功的原因,C正确;豌豆是两性花植物,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自花传粉,D错误。
2.D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杂交时,须在开花前对母本进行人工去雄、套袋,以防止自花传粉,①正确,②错误;待雌蕊成熟时,对去雄的母本进行人工授粉,③错误,④正确;授粉后需要套袋隔离,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实验结果,⑤正确,⑥错误。
3.D 玉米为单性花,对玉米进行杂交,不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A正确;豌豆为两性花,杂交需要先去雄,对豌豆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B正确;无论是豌豆还是玉米,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以防止外来花粉干扰,C正确;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父本,D错误。
4.D 实验选用的豌豆在自然状态下就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A正确;为了便于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选用的每一对相对性状要易于区分,B正确;杂交实验就是要让两个亲本之间进行人工有性杂交,C正确;无论显性亲本作父本(正交),还是显性亲本作母本(反交),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总是显性,D错误。
5.D 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不能确定显隐性关系,如都是纯合子,A不符合题意;若杂交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表现出的为显性,不表现的那一性状为隐性(定义法),若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不能确定显隐性关系,B、C不符合题意;非甜自交,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非甜为显性,甜味为隐性;若自交后代均为非甜,则非甜为纯合子(AA或aa),进一步看杂交结果,若杂交后代表现一种性状,则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不表现出来的为隐性(定义法);若杂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甜味为显性,非甜为隐性,D符合题意。
6.D 两纯合子杂交(如AA×aa)后代(Aa)不是纯合子,A错误;两杂合子杂交后代会出现纯合子,如Aa×Aa,B错误;杂合子自交的后代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C错误;纯合子自交(如AA×AA)的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都是纯合子(AA),D正确。
7.C 亲本有两种性状类型,子代也出现相同的两种类型,这不属于性状分离,A错误;自交包括自花传粉和同株异花传粉(如玉米)等,B错误;同样表现为高茎的豌豆,其可能为显性纯合子,也可能为显性杂合子,即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C正确;羊的长毛和卷毛不属于同一性状,因此二者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8.D 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这是出现3∶1的条件,不是根本原因,A不符合题意;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这是现象,不是3∶1性状分离比出现的根本原因,B不符合题意;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出现3∶1的条件,不是根本原因,C不符合题意;3∶1性状分离比出现的根本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D符合题意。
9.(1)黄色 (2)Gg gg GG、Gg (3)2/3
解析:(1)实验一表示植株A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紫红玉米粒∶黄玉米粒=3∶1,说明紫红色是显性性状,黄色为隐性性状。(2)由题意可推知,植株A的遗传因子组成为Gg,植株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gg;实验一是Gg自交,则后代紫红玉米粒的遗传因子组成为GG、Gg。(3)实验一是Gg自交,后代GG∶Gg∶gg=1∶2∶1,因此后代紫红玉米粒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3。
10.C 将宽叶与窄叶两纯合亲本间行种植(植株间受粉机会均等)得F1,窄叶亲本所结籽粒发育成的植株既有宽叶又有窄叶,说明宽叶是显性性状,A错误;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间行种植不能避免植物自交,B错误;宽叶是显性性状,设控制玉米叶形的遗传因子为A/a,宽叶玉米AA与窄叶玉米aa间行种植,玉米植株自由交配,宽叶亲本所结籽粒发育成的植株遗传因子组成有AA和Aa两种,亲本所结籽粒发育成的植株全部为宽叶,C正确;窄叶亲本遗传因子组成是aa,所结籽粒有Aa和aa,是自交和自由交配的结果,不属于性状分离,D错误。
11.ACD ①是d雄配子和D雌配子结合,遗传因子组成为Dd,表现为高茎,②是D雄配子和d雌配子结合,遗传因子组成为Dd,表现为高茎,A正确;③是d雌配子和d雄配子结合,遗传因子组成为dd,和F1(Dd)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同,B错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正确;F2中,DD∶Dd∶dd=1∶2∶1,其中杂合子占1/2,D正确。
12.ACD 白色为隐性性状只能是纯合子aa,黄色如果为杂合子Aa,则自交子代会出现aa的白色性状,与题干不符,如果黄色为纯合子AA,黄色植株可以接受来自自身和白色植株的花粉,子代全为黄色,白色植株接受来自自身(a)和黄色植株的花粉(A),因此其子代遗传因子组成有Aa和aa,表现为黄色和白色,与题干一致,因此黄色对白色为显性,黄玉米和白玉米都是纯合子,B正确。
13.(1)不一定 如果表现显性性状的个体是杂合子,后代会同时出现黄色和绿色,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 (2)①绿色果皮 ②都表现为绿色果皮 出现黄色果皮
解析:(1)绿色果皮植株与黄色果皮植株杂交,如果表现显性性状的个体是杂合子,后代会同时出现两种性状,不能判断它们的显隐性关系,如果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可判断显隐性关系。(2)①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如果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绿色果皮的黄瓜是杂合子,杂合子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因此可以判断绿色果皮是显性性状。②若实验一后代没有性状分离,说明绿色果皮的黄瓜是纯合子,可能是显性性状(AA,用A表示显性遗传因子,a表示隐性遗传因子),也可能是隐性性状(aa),则需通过实验二进行判断。如果绿色果皮是显性性状,以题述绿色果皮植株为父本,黄色果皮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都是绿色果皮,即AA(绿色果皮)×aa(黄色果皮)→Aa(绿色果皮)。如果黄色果皮是显性性状,则绿色果皮(aa)植株与黄色果皮(A_)植株杂交,杂交后代会出现黄色果皮(Aa)。
3 / 3第1课时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
导学 聚焦 1.说出豌豆适合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并掌握相关的基本操作。 2.阐明孟德尔设计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3.理解孟德尔对分离现象作出的假设,并能画出遗传图解
知识点(一) 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和杂交实验技术
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小提醒:(1)两性花: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2)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称为雄花)或只有雌蕊(称为雌花)。单性花可分为雌雄同株异花(雌花、雄花在同一植株上)和雌雄异株(雌植株上的为雌花,雄植株上的为雄花)。玉米的雄花和雌花示意图如下:
2.豌豆人工异花传粉(杂交)的一般步骤
3.相关概念
(1)自交:植物的      、同株异花传粉均属于自交。
(2)父本和母本:提供花粉的植株叫    ,接受花粉的植株叫    。
(3)相对性状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因此,不能进行人工杂交。(  )
(2)人工去雄时,要去除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进行套袋。(  )
(3)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人工授粉前和授粉后均需套上纸袋。(  )
(4)豌豆的不同品种之间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
(5)狗的长毛和兔的短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
探讨 分析豌豆杂交实验操作,提高操作能力
 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图中的序号完善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的操作步骤。
①(    )→套袋→②(    )→套袋。
(2)上述实验中父本和母本分别是哪株豌豆?判断依据是什么?
(3)什么时间对豌豆进行去雄?为什么?
(4)第二次套袋前,虽然已经完成了人工传粉,但存在部分传粉不成功的可能,如果不套袋,就会             ,套袋是防止        、保证父本的花粉来自杂交实验指定父本的有效措施。袋一般选用透气性较好的纸袋,保证植株的正常细胞呼吸,同时避免外界花粉的干扰。
1.豌豆和玉米杂交实验操作的比较
豌豆 玉米
花的类型 两性花 单性花
去雄 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不用去雄
套袋 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人工传粉 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的花的雌蕊柱头上 雌蕊成熟时将雄花花粉撒在雌蕊柱头上
套袋 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传粉后所结的
2.相对性状的判断
  
1.(2024·河南洛阳孟津一中高一月考)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遗传学实验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豌豆杂交实验相比,玉米杂交实验中不需要对花进行去雄操作
B.作为理想的遗传学实验材料,与豌豆相比,玉米的优势只在于雌雄同株
C.在用玉米进行人工杂交实验时,需要进行套袋处理
D.玉米的子代数量较多,相对性状差异明显,便于区分与统计,因此是遗传学的良好实验材料
2.下列相关概念中,错误的有几项(  )
①自花传粉是指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②异花传粉是指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③玉米的黄粒和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 ④绵羊的白毛和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A.0项  B.1项  C.2项  D.3项
知识点(二)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相关说明
①P具有     ②显性性状是    ,隐性性状是     ③F1全部表现为   性状 ④F2出现     现象,性状分离比约为   
(2)写出下列各符号的含义
符号 P F1 F2 × ♀ ♂
含义
2.相关概念
(1)杂交:          的个体间的相互交配。
(2)正交和反交: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若甲类型个体作父本,乙类型个体作母本,称为正交;则甲类型个体作母本,乙类型个体作父本,称为    。
(3)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    出来的性状。
(4)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    出来的性状。
(5)性状分离:    后代中同时出现          的现象。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显性性状是子代能够表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是子代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
(2)性状分离是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
(3)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和自交实验提出问题。(  )
探讨 分析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提高推理能力
阅读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孟德尔选择让F1自交,其目的是什么?
(2)若F2共获得20株豌豆,矮茎个体一定是5株吗?请说明原因。
(3)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否定融合遗传最有利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根据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归纳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1.(2024·陕西榆林高新中学月考)在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
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 ②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于1∶1 ③圆粒豌豆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 ④开粉色花的紫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粉花、白花三种表现类型
A.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 D.③
2.(2024·海南屯昌期中)玉米的甜和非甜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能单独判断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①甜×非甜→非甜 ②甜×非甜→100甜+98非甜 ③甜×甜→甜 ④非甜×非甜→312非甜+106甜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知识点(三)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提出假说
2.用遗传图解解释分离现象
(1)配子的结合方式:    种。
(2)遗传因子组成:   种,分别为      ,其比例为      。
(3)产生后代的性状表现:   种,分别为      ,其比例为    。
3.相关概念
(1)显性遗传因子:决定      的遗传因子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
(2)隐性遗传因子:决定      的遗传因子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3)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    的个体,如DD、dd。
(4)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    的个体,如Dd。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杂合子与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
(2)Dd豌豆植株产生D雄配子和d雌配子的比例为1∶1。(  )
(3)纯合子与杂合子杂交,后代一定是杂合子。(  )
(4)双亲为显性,杂交后代有隐性纯合子,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  )
探讨 理解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高演绎推理能力
 下面是孟德尔用纯合亲本高茎(DD)与矮茎(dd)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1)自交获得子二代(F2)的实验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D、d两种雄配子的数目是否相等?雄配子D与雌配子D数目是否相等?
(2)表中①②③的遗传因子组成和性状表现分别是怎样的?
(3)F2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F2的高茎豌豆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又分别是多少?
(4)若F1遗传因子组成为Dd,从配子的形成和随机结合角度分析,在F2中出现性状分离比3∶1的原因是什么?
(5)融合遗传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就像把一瓶蓝墨水和一瓶红墨水倒在一起,混合液是另外一种颜色,再也无法分出蓝色和红色。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否定融合遗传最有利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1.F1自交后代出现3∶1的理论分离比所必须满足的五个理想条件
2.规范的遗传图解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点
(1)左侧标注。一般在遗传图解的左侧用遗传学符号或文字做出鲜明的标识,代表这一行表示的内容,起到引领作用。如:P、配子、F1、F2等。
(2)要明确写出亲代和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有时还需要在亲代旁边标上父本、母本(或♂、♀符号),尤其是题中明确要求了父本和母本、要区分正交和反交时。
(3)要写出杂交(×)、自交( )符号,以及表示遗传因子在上下代之间传递关系的箭头(注意不是线段)。
(4)要写出最后一代的相关性状表现及比例。
1.(2024·湖南株洲高一月考)下列关于分离现象的假说错误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F1的紫花豌豆(遗传因子组成为Aa)自交时,假设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含遗传因子A的雌配子失去了活性(即不能与雄配子结合),请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进行推理,下列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符合预期结果的是(  )
A.紫花∶白花=1∶1 B.紫花∶白花=2∶1
C.紫花∶白花=3∶1 D.全为紫花
(1)相对性状是指                       。
(2)显性性状是指                                        。
(3)性状分离是指                        。
1.(2024·江苏无锡高一期末)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  )
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 B.豌豆先开花后受粉
C.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 D.豌豆是异花传粉的植物
2.玉米的高秆和矮秆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下列现象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
A.高秆玉米自交后代出现高秆和矮秆
B.矮秆玉米自交后代全部表现为矮秆
C.高秆玉米自交后代全部表现为高秆
D.高秆玉米和矮秆玉米杂交,后代全部表现为高秆
3.(2024·四川南充高级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玉米雄花的花粉落在同一植株雌花的柱头上属于自交
B.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C.去雄是指去除父本和母本花朵上的全部雄蕊
D.红花和白花杂交后代同时出现红花和白花,说明红花为杂合子
4.(2024·山东莱芜一中高一月考)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1的性状分离比必须满足的条件有(  )
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②F1形成的D、d两种配子比例为1∶1且生活力相同
③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④F2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2024·山东淄博高一期中)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非糯性水稻的胚乳和花粉含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糯性水稻的胚乳和花粉含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花粉相当于雄配子。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
(2)非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出现糯性和非糯性两种水稻,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3)请写出亲本(P)的遗传因子组成(用A、a表示):非糯性    :糯性    。
(4)纯种非糯性水稻与糯性水稻杂交,子一代植株抽穗时,套上纸袋,让其自花传粉,所结籽粒中,非糯性和糯性的比例应为    ,若子二代糯性水稻有120株,从理论上推断,非糯性水稻中不能稳定遗传的植株约    株。
第1课时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
【核心要点·巧突破】
知识点(一)
自主学习
1. 自花且闭花  易于区分的相对  短  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容易观察和分析
2. 去雄  人工授粉  母本  外来花粉  雌蕊
3.(1)自花传粉 (2)父本 母本 (3)一种 同一种
4.(1)× (2)√ (3)√ (4)√
(5)× 提示:狗和兔不是一种生物。
互动探究
 (1)去雄 传粉
(2)提示:父本是矮茎豌豆、母本是高茎豌豆。判断依据:去雄的植株作母本,接受父本的花粉。
(3)提示:在花蕾期(或未成熟期)对豌豆进行去雄操作。因为豌豆为自花传粉植物,如果花成熟,花瓣开放了,此时已经完成了自花传粉(自交)过程,达不到杂交的目的。
(4)有外来花粉干扰人工杂交过程 外来花粉干扰 
学以致用
1.B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玉米花为单性花(雌、雄不同花),杂交实验中不需要对花进行去雄操作,而豌豆花为两性花,进行杂交实验时需要进行去雄这一步骤,A正确;玉米花为单性花(雌、雄不同花),杂交实验中不需要对花进行去雄操作,这也是优势之一,B错误;在用玉米进行人工杂交实验时,也需要进行套袋处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C正确;玉米的子代数量较多,相对性状差异明显,便于区分与统计,因此是遗传学的良好实验材料,D正确。
2.B 自花传粉是指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①正确;异花传粉是指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②正确;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而玉米的黄粒和皱粒是不同性状,因此不是一对相对性状,③错误,④正确。
知识点(二)
自主学习
1.(1)高茎 高茎 矮茎 ①相对性状 ②高茎 矮茎 ③显性 ④性状分离 3∶1 (2)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杂交 自交 母本 父本
2.(1)遗传因子组成不同 (2)反交 (3)显现 (4)未显现 (5)杂种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3.(1)× 提示: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是隐性性状,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2)× 提示:性状分离是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
互动探究
 (1)提示:判断亲代矮茎性状在遗传过程中是不是消失了。
(2)提示:不一定。样本数量太少,不一定完全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孟德尔实验中获得的比例是在实验材料足够多的情况下得出的。
(3)提示:F2出现接近3∶1的性状分离比,在F1中消失的矮茎性状在F2中又出现了,说明双亲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混合。
学以致用
1.B ①高茎(AA)×矮茎(aa)→高茎(Aa),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①错误;②高茎(Aa)×矮茎(aa)→高茎(Aa)∶矮茎(aa)=1∶1,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②错误;③圆粒(Rr)×圆粒(Rr)→圆粒(RR、Rr)∶皱粒(rr)=3∶1,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③正确;④粉色(Bb)×粉色(Bb)→红色(BB)∶粉色(Bb)∶白色(bb)=1∶2∶1,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④正确。
2.B ①甜×非甜→非甜,可以判断非甜为显性性状,①符合题意;②甜×非甜→100甜+98非甜,子代表现类型为1∶1,无法判断显隐性,②不符合题意;③甜×甜→甜,甜可能为显性性状,也可能是隐性性状,③不符合题意;④非甜×非甜→312非甜+106甜,子代表现类型为3∶1,非甜为显性性状,④符合题意。
知识点(三)
自主学习
1. 遗传因子  成对  分离  一  随机
2.(1)4 (2)3 DD、Dd、dd 1∶2∶1 (3)2 高茎、矮茎 3∶1
3.(1)显性性状 (2)隐性性状 (3)相同 (4)不同
4.(1)× 提示:杂合子与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性状表现却可能相同,如DD和Dd都为高茎碗豆。
(2)× 提示:Dd的碗豆能产生含D或d的两种雄配子或雌配子,但雄配子D与雌配子d的数目不相等。
(3)× 提示:纯合子与杂合子杂交,后代不一定是杂合子,如Aa与aa杂交。
(4)√
互动探究
 (1)提示:D、d两种雄配子的数目是相等的。但是由于雄配子的数目要远多于雌配子,所以雄配子D的数目要远多于雌配子D。
(2)提示:①和②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Dd,性状表现为高茎;③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性状表现为矮茎。
(3)提示:F2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分别是1/2和1/2;F2的高茎豌豆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分别是1/3和2/3。
(4)提示:F1产生配子时D、d相互分离,雌雄个体中配子均为D∶d=1∶1,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中有1/4DD、1/2Dd表现为显性性状,1/4dd表现为隐性性状。
(5)提示: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在F1中消失的矮茎性状在F2又出现了,说明双亲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混合,可以在后代中分离出来。
学以致用
1.B 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A正确;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属于假说内容,B错误;孟德尔认为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正确;孟德尔认为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正确。
2.A F1的紫花(Aa)豌豆自交时,假设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含遗传因子A的雌配子失去了活性,说明只有含遗传因子a的雌配子能与雄配子结合,而F1的紫花产生的雄配子中A∶a=1∶1,所以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进行推理,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是紫花(Aa)∶白花(aa)=1∶1,A正确。
【过程评价·勤检测】
网络构建
 (1)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
(3)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课堂演练
1.C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所以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C正确。
2.A 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A 自交是指植物中自花受粉和同株异花受粉,玉米雄花的花粉落在同一植株雌花的柱头上属于自交,A正确;兔的白毛和黑毛属于相对性状,但狗的长毛和卷毛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去雄是指去除母本花朵上的全部雄蕊,C错误;红花和白花杂交后代同时出现红花和白花,不能判断性状的显隐性,故无法说明红花为杂合子,D错误。
4.B 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要足够多,这样可以避免偶然性,①正确;F1形成的D、d两种配子比例为1∶1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分别有两种且出现的概率为1/2,后代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②正确;雌、雄配子数量可以不相等,只要满足雌雄配子均有两种,每种概率均为1/2即可,③错误;F2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等,这样三种不同遗传因子组成才能出现1∶2∶1的比例,后代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④正确。
5.(1)非糯性 (2)性状分离 (3)Aa aa (4)3∶1 80
解析:(1)非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糯性和非糯性两种后代,说明非糯性是显性性状,糯性是隐性性状。非糯性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为Aa,糯性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为aa。(2)F1非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出现糯性和非糯性水稻,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3)亲本(P)的遗传因子组成(用A、a表示)为:非糯性Aa;糯性aa。(4)纯种非糯性水稻AA与糯性水稻aa杂交,子一代植株Aa抽穗时,套上纸袋,让其自花传粉,所结籽粒中,非糯性和糯性的比例应为3∶1,子二代中非糯性水稻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2/3,若子二代糯性水稻有120株,从理论上推断,非糯性水稻中不能稳定遗传的植株约2/3×120=80株。
8 / 8(共95张PPT)
第1课时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

学 聚
焦 1.说出豌豆适合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并掌握相关的基本操作。
2.阐明孟德尔设计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3.理解孟德尔对分离现象作出的假设,并能画出遗传图解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目录
CONTENTS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精准出击 高效学习
知识点(一) 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和杂交实验技术
1. 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小提醒:(1)两性花: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2)单性花:
一朵花中只有雄蕊(称为雄花)或只有雌蕊(称为雌花)。单性花可
分为雌雄同株异花(雌花、雄花在同一植株上)和雌雄异株(雌植株
上的为雌花,雄植株上的为雄花)。玉米的雄花和雌花示意图如下:
2. 豌豆人工异花传粉(杂交)的一般步骤
3. 相关概念
(1)自交:植物的 、同株异花传粉均属于自交。
(2)父本和母本:提供花粉的植株叫 ,接受花粉的植株
叫 。
自花传粉 
父本 
母本 
(3)相对性状
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因此,不能进行人工
杂交。 ( × )
(2)人工去雄时,要去除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进行套袋。
( √ )
(3)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人工授粉前和授粉后均需套上纸袋。
( √ )
(4)豌豆的不同品种之间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 √ )
(5)狗的长毛和兔的短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 × )
提示:狗和兔不是一种生物。
×



×
探讨 分析豌豆杂交实验操作,提高操作能力
 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据图分析并回答下
列问题:
(1)利用图中的序号完善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的操作步骤。
①(   )→套袋→②(   )→套袋。
去雄 
传粉 
(2)上述实验中父本和母本分别是哪株豌豆?判断依据是什么?
提示:父本是矮茎豌豆、母本是高茎豌豆。判断依据:去雄的
植株作母本,接受父本的花粉。
(3)什么时间对豌豆进行去雄?为什么?
提示:在花蕾期(或未成熟期)对豌豆进行去雄操作。因为豌
豆为自花传粉植物,如果花成熟,花瓣开放了,此时已经完成
了自花传粉(自交)过程,达不到杂交的目的。
(4)第二次套袋前,虽然已经完成了人工传粉,但存在部分传粉不
成功的可能,如果不套袋,就会
,套袋是防止 、保证父本的花粉来自杂
交实验指定父本的有效措施。袋一般选用透气性较好的纸袋,
保证植株的正常细胞呼吸,同时避免外界花粉的干扰。
有外来花粉干扰人工杂交过
程 
外来花粉干扰 
1. 豌豆和玉米杂交实验操作的比较
豌豆 玉米
花的类型 两性花 单性花
去雄 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不用去雄
套袋 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人工
传粉 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的花的雌蕊柱头上 雌蕊成熟时将雄花花粉
撒在雌蕊柱头上
套袋 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传粉后所结的
2. 相对性状的判断
1. (2024·河南洛阳孟津一中高一月考)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
一,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遗传学实验材料。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豌豆杂交实验相比,玉米杂交实验中不需要对花进行去雄操作
B. 作为理想的遗传学实验材料,与豌豆相比,玉米的优势只在于雌
雄同株
C. 在用玉米进行人工杂交实验时,需要进行套袋处理
D. 玉米的子代数量较多,相对性状差异明显,便于区分与统计,因
此是遗传学的良好实验材料
解析: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玉米花为单性花
(雌、雄不同花),杂交实验中不需要对花进行去雄操作,而豌豆
花为两性花,进行杂交实验时需要进行去雄这一步骤,A正确;玉
米花为单性花(雌、雄不同花),杂交实验中不需要对花进行去雄
操作,这也是优势之一,B错误;在用玉米进行人工杂交实验时,
也需要进行套袋处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C正确;玉米的子代
数量较多,相对性状差异明显,便于区分与统计,因此是遗传学的
良好实验材料,D正确。
2. 下列相关概念中,错误的有几项(  )
①自花传粉是指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②异花传粉是指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③玉米的黄粒和皱粒是一
对相对性状 ④绵羊的白毛和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A. 0项 B. 1项
C. 2项 D. 3项
解析: 自花传粉是指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
的过程,①正确;异花传粉是指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②正确;
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而玉米的黄
粒和皱粒是不同性状,因此不是一对相对性状,③错误,④正确。
知识点(二)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相关说明
①P具有
②显性性状是 ,隐性性状

③F1全部表现为 性状
④F2出现 现象,性状分
离比约为
相对性状 
高茎 
矮茎 
显性 
性状分离 
3∶1 
(2)写出下列各符号的含义
符号 P F1 F2 × ♀ ♂
含义
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杂交
自交
母本
父本
2. 相关概念
(1)杂交: 的个体间的相互交配。
(2)正交和反交: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若甲类型个体作父
本,乙类型个体作母本,称为正交;则甲类型个体作母本,
乙类型个体作父本,称为 。
(3)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
出来的性状。
(4)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
出来的性状。
(5)性状分离: 后代中同时出现
的现象。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 
反交 

现 
未显
现 
杂种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
状 
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显性性状是子代能够表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是子代不能
表现出来的性状。 ( × )
提示: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亲
本性状是隐性性状,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2)性状分离是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 × )
提示:性状分离是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的现象。
(3)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和自交实验提出问题。 ( √ )
×
×

探讨 分析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提高推理能力
 阅读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孟德尔选择让F1自交,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判断亲代矮茎性状在遗传过程中是不是消失了。
(2)若F2共获得20株豌豆,矮茎个体一定是5株吗?请说明原因。
提示:不一定。样本数量太少,不一定完全符合3∶1的性状分
离比,孟德尔实验中获得的比例是在实验材料足够多的情况下
得出的。
(3)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否定融合遗传最有利
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提示:F2出现接近3∶1的性状分离比,在F1中消失的矮茎性状在
F2中又出现了,说明双亲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混合。
 根据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归纳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1. (2024·陕西榆林高新中学月考)在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
离现象的是(  )
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
②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于1∶1
③圆粒豌豆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
④开粉色花的紫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粉花、白花三种表
现类型
A. ②③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③
解析: ①高茎(AA)×矮茎(aa)→高茎(Aa),不符合性
状分离的概念,①错误;②高茎(Aa)×矮茎(aa)→高茎
(Aa)∶矮茎(aa)=1∶1,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②错误;
③圆粒(Rr)×圆粒(Rr)→圆粒(RR、Rr)∶皱粒(rr)=
3∶1,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③正确;④粉色(Bb)×粉色
(Bb)→红色(BB)∶粉色(Bb)∶白色(bb)=1∶2∶1,符
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④正确。
2. (2024·海南屯昌期中)玉米的甜和非甜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
交实验能单独判断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①甜×非甜→非甜 ②甜×非甜→100甜+98非甜
③甜×甜→甜 ④非甜×非甜→312非甜+106甜
A. ①和② B. ①和④
C. ②和③ D. ③和④
解析: ①甜×非甜→非甜,可以判断非甜为显性性状,①符合
题意;②甜×非甜→100甜+98非甜,子代表现类型为1∶1,无法
判断显隐性,②不符合题意;③甜×甜→甜,甜可能为显性性状,
也可能是隐性性状,③不符合题意;④非甜×非甜→312非甜+106
甜,子代表现类型为3∶1,非甜为显性性状,④符合题意。
知识点(三)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 提出假说
2. 用遗传图解解释分离现象
(1)配子的结合方式: 种。
(2)遗传因子组成: 种,分别为 ,其比例
为 。
(3)产生后代的性状表现: 种,分别为 ,其
比例为 。
4 
3 
DD、Dd、dd 
1∶2∶1 
2 
高茎、矮茎 
3∶1 
3. 相关概念
(1)显性遗传因子:决定 的遗传因子为显性遗传因
子,用大写字母表示。
(2)隐性遗传因子:决定 的遗传因子为隐性遗传因
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3)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 的个体,如DD、dd。
(4)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 的个体,如Dd。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相同 
不同 
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杂合子与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 × )
提示:杂合子与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性状表现却可能
相同,如DD和Dd都为高茎碗豆。
(2)Dd豌豆植株产生D雄配子和d雌配子的比例为1∶1。
( × )
提示:Dd的碗豆能产生含D或d的两种雄配子或雌配子,但雄
配子D与雌配子d的数目不相等。
×
×
(3)纯合子与杂合子杂交,后代一定是杂合子。 ( × )
提示:纯合子与杂合子杂交,后代不一定是杂合子,如Aa与
aa杂交。
(4)双亲为显性,杂交后代有隐性纯合子,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
子。 ( √ )
×

探讨 理解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高演绎推理能力
 下面是孟德尔用纯合亲本高茎(DD)与矮茎(dd)杂交得到的子
一代(F1)自交获得子二代(F2)的实验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D、d两种雄配子的数目是否相等?雄配子D与雌配子D数目
是否相等?
提示:D、d两种雄配子的数目是相等的。但是由于雄配子的数
目要远多于雌配子,所以雄配子D的数目要远多于雌配子D。
(2)表中①②③的遗传因子组成和性状表现分别是怎样的?
提示:①和②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Dd,性状表现为高茎;③的
遗传因子组成为dd,性状表现为矮茎。
(3)F2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F2的高茎豌豆中纯
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又分别是多少?
提示:F2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分别是1/2和1/2;F2的高茎
豌豆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分别是1/3和2/3。
(4)若F1遗传因子组成为Dd,从配子的形成和随机结合角度分析,
在F2中出现性状分离比3∶1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F1产生配子时D、d相互分离,雌雄个体中配子均为D∶d
=1∶1,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中有1/4DD、1/2Dd表现
为显性性状,1/4dd表现为隐性性状。
(5)融合遗传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
体内发生混合,就像把一瓶蓝墨水和一瓶红墨水倒在一起,
混合液是另外一种颜色,再也无法分出蓝色和红色。在孟德
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否定融合遗传最有利的实验
结果是什么?
提示: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在F1中消失的矮茎性状在F2又
出现了,说明双亲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混合,可以在后代中分
离出来。
1. F1自交后代出现3∶1的理论分离比所必须满足的五个理想条件
2. 规范的遗传图解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点
(1)左侧标注。一般在遗传图解的左侧用遗传学符号或文字做出
鲜明的标识,代表这一行表示的内容,起到引领作用。如:
P、配子、F1、F2等。
(2)要明确写出亲代和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有时还
需要在亲代旁边标上父本、母本(或♂、♀符号),尤其是题中明确要求了父本和母本、要区分正交和反交时。
(3)要写出杂交(×)、自交( )符号,以及表示遗传因子在
上下代之间传递关系的箭头(注意不是线段)。
(4)要写出最后一代的相关性状表现及比例。
1. (2024·湖南株洲高一月考)下列关于分离现象的假说错误的是
(  )
A.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 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C. 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中
D.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解析: 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A正确;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属于假说内容,B错
误;孟德尔认为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
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正确;孟德尔认为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
是随机的,D正确。
2. F1的紫花豌豆(遗传因子组成为Aa)自交时,假设由于某种因素
的影响,含遗传因子A的雌配子失去了活性(即不能与雄配子结
合),请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进行推理,下列F2的性状表
现及比例符合预期结果的是(  )
A. 紫花∶白花=1∶1 B. 紫花∶白花=2∶1
C. 紫花∶白花=3∶1 D. 全为紫花
解析: F1的紫花(Aa)豌豆自交时,假设由于某种因素的影
响,含遗传因子A的雌配子失去了活性,说明只有含遗传因子a的
雌配子能与雄配子结合,而F1的紫花产生的雄配子中A∶a=
1∶1,所以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进行推理,F2的性状表现
及比例是紫花(Aa)∶白花(aa)=1∶1,A正确。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反馈效果 筑牢基础
(1)相对性状是指 。
(2)显性性状是指

(3)性状分离是指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显现
出来的性状 
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
象 
  
1. (2024·江苏无锡高一期末)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
(  )
A. 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
B. 豌豆先开花后受粉
C.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
D. 豌豆是异花传粉的植物
解析: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所以在自然状
态下一般为纯种,C正确。
2. 玉米的高秆和矮秆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下列现
象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
A. 高秆玉米自交后代出现高秆和矮秆
B. 矮秆玉米自交后代全部表现为矮秆
C. 高秆玉米自交后代全部表现为高秆
D. 高秆玉米和矮秆玉米杂交,后代全部表现为高秆
解析: 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的现象。
3. (2024·四川南充高级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
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玉米雄花的花粉落在同一植株雌花的柱头上属于自交
B. 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C. 去雄是指去除父本和母本花朵上的全部雄蕊
D. 红花和白花杂交后代同时出现红花和白花,说明红花为杂合子
解析: 自交是指植物中自花受粉和同株异花受粉,玉米雄花的
花粉落在同一植株雌花的柱头上属于自交,A正确;兔的白毛和黑
毛属于相对性状,但狗的长毛和卷毛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
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去雄是指去除母本花朵上的全部雄蕊,C
错误;红花和白花杂交后代同时出现红花和白花,不能判断性状的
显隐性,故无法说明红花为杂合子,D错误。
4. (2024·山东莱芜一中高一月考)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中,实现3∶1的性状分离比必须满足的条件有(  )
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②F1形成的D、d两种配子比例为1∶1且生活力相同
③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④F2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 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要足够多,这样可以避免偶然性,
①正确;F1形成的D、d两种配子比例为1∶1且生活力相同,雌雄
配子分别有两种且出现的概率为1/2,后代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
离比,②正确;雌、雄配子数量可以不相等,只要满足雌雄配子均
有两种,每种概率均为1/2即可,③错误;F2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
个体存活率相等,这样三种不同遗传因子组成才能出现1∶2∶1的
比例,后代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④正确。
5. (2024·山东淄博高一期中)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由一对遗传因子
控制,非糯性水稻的胚乳和花粉含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糯性
水稻的胚乳和花粉含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花粉相当于雄配
子。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
非糯性
解析:非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糯性和非糯性两种后代,说明非糯性是显性性状,糯性是隐性性状。非糯性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为Aa,糯性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为aa。
(2)非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出现糯性和非糯性两种水稻,
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解析:F1非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出现糯性和非糯性水稻,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性状分离
(3)请写出亲本(P)的遗传因子组成(用A、a表示):非糯
性 :糯性 。
解析:亲本(P)的遗传因子组成(用A、a表示)为:非糯性Aa;糯性aa。
Aa
aa
(4)纯种非糯性水稻与糯性水稻杂交,子一代植株抽穗时,套上
纸袋,让其自花传粉,所结籽粒中,非糯性和糯性的比例应
为 ,若子二代糯性水稻有120株,从理论上推断,非
糯性水稻中不能稳定遗传的植株约 株。
3∶1
80
解析:纯种非糯性水稻AA与糯性水稻aa杂交,子一代植株Aa抽穗时,套上纸袋,让其自花传粉,所结籽粒中,非糯性和糯性的比例应为3∶1,子二代中非糯性水稻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2/3,若子二代糯性水稻有120株,从理论上推断,非糯性水稻中不能稳定遗传的植株约2/3×120=80株。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分级练习 巩固提升
知识点一 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 (2024·四川成都高二月考)下列对于孟德尔遗传实验材料——豌
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豌豆结实率高、种子数量多,便于进行统计学分析
B. 豌豆花比较大,利于杂交实验中人工去雄
C. 豌豆具有世代间稳定遗传且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D. 豌豆是两性花植物,在自然状态下可异花传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豌豆结实率高、种子数量多,便于进行统计学分析,使
统计结果具有说服力,A正确;豌豆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
验,是孟德尔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并获得成功的原因,B正确;豌
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这便于对后代的统计分析,
是孟德尔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并获得成功的原因,C正确;豌豆是
两性花植物,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自花传粉,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
①开花前人工去雄、套袋 ②开花后人工去雄、套袋
③去雄后自然受粉 ④去雄后人工授粉
⑤授粉后套袋隔离 ⑥授粉后自然发育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①④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杂交时,须在开花
前对母本进行人工去雄、套袋,以防止自花传粉,①正确,②错
误;待雌蕊成熟时,对去雄的母本进行人工授粉,③错误,④正
确;授粉后需要套袋隔离,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实验结果,⑤正确,
⑥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2024·湖北恩施高一月考)豌豆为两性花,玉米为单性花。下列
有关植物杂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玉米进行杂交,不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
B. 对豌豆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C. 无论是豌豆还是玉米,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
D. 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母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玉米为单性花,对玉米进行杂交,不需要对母本进行去
雄,A正确;豌豆为两性花,杂交需要先去雄,对豌豆进行杂交的
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B正确;无论是豌豆还
是玉米,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以防止外来花粉干扰,C正
确;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父本,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知识点二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4. (2024·安徽芜湖一中高一月考)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
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实验选用的豌豆是自花且闭花传粉的植物
B. 选用的每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易于区分
C. 需让两个亲本之间进行人工有性杂交
D. 需让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实验选用的豌豆在自然状态下就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植物,A正确;为了便于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选用的每一对相对
性状要易于区分,B正确;杂交实验就是要让两个亲本之间进行人
工有性杂交,C正确;无论显性亲本作父本(正交),还是显性亲
本作母本(反交),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总是显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2024·湖北武汉开学考试)玉米的甜和非甜是一对相对性状,随
机取非甜玉米和甜玉米进行间行种植,其中一定能够判断甜和非甜
的显隐性关系的是(  )
A. 非甜玉米自交,甜玉米自交
B. 非甜玉米作母本,甜玉米作父本
C. 非甜玉米作父本,甜玉米作母本
D. 非甜玉米自交,甜玉米和非甜玉米杂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不能确定显隐性关系,如
都是纯合子,A不符合题意;若杂交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表现
出的为显性,不表现的那一性状为隐性(定义法),若杂交后代出
现性状分离,则不能确定显隐性关系,B、C不符合题意;非甜自
交,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非甜为显性,甜味为隐性;若自交后
代均为非甜,则非甜为纯合子(AA或aa),进一步看杂交结果,
若杂交后代表现一种性状,则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不表现出来
的为隐性(定义法);若杂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甜味为显性,
非甜为隐性,D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知识点三 分离现象的解释
6. (2024·福建泉州高一期中)关于杂合子与纯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两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 两杂合子杂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C. 杂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
D. 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两纯合子杂交(如AA×aa)后代(Aa)不是纯合子,A
错误;两杂合子杂交后代会出现纯合子,如Aa×Aa,B错误;杂合
子自交的后代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C错误;纯合子自交(如
AA×AA)的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都是纯合子(AA),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下列有关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杂交,子代同时出现紫花和白花的现象属于
性状分离
B. 对于植物而言,只有自花传粉属于自交,异花传粉一定不属于自

C. 两个性状表现相同的同种生物,其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
D. 羊的长毛和卷毛属于一对相对性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亲本有两种性状类型,子代也出现相同的两种类
型,这不属于性状分离,A错误;自交包括自花传粉和同株异
花传粉(如玉米)等,B错误;同样表现为高茎的豌豆,其可
能为显性纯合子,也可能为显性杂合子,即遗传因子组成不一
定相同,C正确;羊的长毛和卷毛不属于同一性状,因此二者
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
787∶277,上述实验结果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
B. 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C. 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 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这是出现
3∶1的条件,不是根本原因,A不符合题意;F1自交,后代出现性
状分离,这是现象,不是3∶1性状分离比出现的根本原因,B不符
合题意;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出现3∶1的条件,不是根
本原因,C不符合题意;3∶1性状分离比出现的根本原因是F1产生
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D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在一个
育种实验中,采用A、B两棵植株进行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实验一:将植株A的花粉粒转移到同一植株的雌花上,传粉后,雌
花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
实验二:将植株B的花粉粒转移到同一植株的雌花上,进行传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实验三:将植株A的花粉粒转移到植株B的雌花上,进行传粉。
上述三组实验所获得玉米粒的颜色如下表所示:
实验 紫红玉米粒 黄玉米粒
一 587 196
二 0 823
三 412 39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在玉米粒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 。
解析:实验一表示植株A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紫红玉米粒∶黄玉米粒=3∶1,说明紫红色是显性性状,黄色为隐性性状。
黄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用G代表显性遗传因子,g代表隐性遗传因子,则植株A的遗
传因子组成为 ,植株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实
验一的子代中,紫红玉米粒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
解析:由题意可推知,植株A的遗传因子组成为Gg,植株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gg;实验一是Gg自交,则后代紫红玉米粒的遗传因子组成为GG、Gg。
Gg
gg
GG、G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实验一的子代中,紫红玉米粒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
解析: 实验一是Gg自交,后代GG∶Gg∶gg=1∶2∶1,因此后代紫红玉米粒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3。
2/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2024·山东青岛高一期末)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已知玉米
的宽叶与窄叶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将宽叶与窄叶两纯合亲本间
行种植(植株间受粉机会均等)得F1,其中窄叶亲本所结籽粒发
育成的植株既有宽叶又有窄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玉米的窄叶对宽叶为显性
B. 间行种植的目的是避免植株自交
C. 宽叶亲本所结籽粒发育成的植株全部为宽叶
D. 窄叶亲本所结籽粒发育成宽叶和窄叶植株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将宽叶与窄叶两纯合亲本间行种植(植株间受粉机会
均等)得F1,窄叶亲本所结籽粒发育成的植株既有宽叶又有窄
叶,说明宽叶是显性性状,A错误;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
间行种植不能避免植物自交,B错误;宽叶是显性性状,设控制
玉米叶形的遗传因子为A/a,宽叶玉米AA与窄叶玉米aa间行种
植,玉米植株自由交配,宽叶亲本所结籽粒发育成的植株遗传因
子组成有AA和Aa两种,亲本所结籽粒发育成的植株全部为宽
叶,C正确;窄叶亲本遗传因子组成是aa,所结籽粒有Aa和aa,
是自交和自由交配的结果,不属于性状分离,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多选)(2024·江苏盐城响水中学高一月考)在孟德尔的一对相
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获得子
一代(F1),子一代(F1)自交结果如下表所示,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
A. ①②的性状为高茎
B. ③的遗传因子组成与F1相同
C.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 F2中杂合子占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①是d雄配子和D雌配子结合,遗传因子组成为Dd,表现为高茎,②是D雄配子和d雌配子结合,遗传因子组成为Dd,表现为高茎,A正确;③是d雌配子和d雄配子结合,遗传因子组成为dd,和F1(Dd)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同,B错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正确;F2中,DD∶Dd∶dd=1∶2∶1,其中杂合子占1/2,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多选)(2024·山西大同一中高一月考)把黄玉米和白玉米间行
种植在一块试验田里,让它们在自然的条件下传粉,结果黄玉米
结出的果穗上籽粒全部是黄色,白玉米结出的果穗上籽粒有黄有
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黄色对白色是显性,黄玉米是纯合子,白玉米是杂合子
B. 黄色对白色为显性,黄玉米和白玉米都是纯合子
C. 白色对黄色为显性,白玉米是纯合子,黄玉米是杂合子
D. 白色对黄色为显性,白玉米和黄玉米都是纯合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白色为隐性性状只能是纯合子aa,黄色如果为杂合
子Aa,则自交子代会出现aa的白色性状,与题干不符,如果黄色
为纯合子AA,黄色植株可以接受来自自身和白色植株的花粉,子
代全为黄色,白色植株接受来自自身(a)和黄色植株的花粉
(A),因此其子代遗传因子组成有Aa和aa,表现为黄色和白
色,与题干一致,因此黄色对白色为显性,黄玉米和白玉米都是
纯合子,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黄瓜是雌雄同株异花的二倍体植物。果皮颜色(绿色和黄
色)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为了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
系,甲、乙两同学分别从某种群中随机选取两个个体进行杂交
实验。请回答:
(1)甲同学选取绿色果皮植株与黄色果皮植株进行杂交,观察F1
的表现类型。请问是否一定能判断显隐性关系?
,为什么?

不一
定 
如果表现显性性状的个体是杂合子,后代
会同时出现黄色和绿色,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绿色果皮植株与黄色果皮植株杂交,如果表现显性性状的个体是杂合子,后代会同时出现两种性状,不能判断它们的显隐性关系,如果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可判断显隐性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乙同学做了两个实验,实验一: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实验
二:以上述绿色果皮植株为父本,黄色果皮植株为母本进行
杂交,观察F1的性状。
①若实验一后代有性状分离,即可判断 为显性
性状。
②若实验一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需通过实验二进行判
断。若实验二后代 ,则绿色果皮
为显性性状;若实验二后代 ,则黄色
果皮为显性性状。
绿色果皮
都表现为绿色果皮
出现黄色果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①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如果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绿色果皮的黄瓜是杂合子,杂合子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因此可以判断绿色果皮是显性性状。②若实验一后代没有性状分离,说明绿色果皮的黄瓜是纯合子,可能是显性性状(AA,用A表示显性遗传因子,a表示隐性遗传因子),也可能是隐性性状(aa),则需通过实验二进行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如果绿色果皮是显性性状,以题述绿色果皮植株为父本,黄色果皮植
株为母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都是绿色果皮,即AA(绿色果皮)
×aa(黄色果皮)→Aa(绿色果皮)。如果黄色果皮是显性性状,则
绿色果皮(aa)植株与黄色果皮(A_)植株杂交,杂交后代会出现黄
色果皮(A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