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无忧】第3课《团团圆圆过中秋》第1课时 这样过中秋 中秋节,团圆夜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堂无忧】第3课《团团圆圆过中秋》第1课时 这样过中秋 中秋节,团圆夜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团团圆圆过中秋
第3课
第一单元 过好节假日
(统编版)二年级

第1课时 这样过中秋 中秋节,团圆夜
1
2
3
4
5
6
7
素养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练习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
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增强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珍惜亲情的道德品质,促进家庭观念的形成。
法治观念: 初步了解传统节日在法律文化层面的意义,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
健全人格:在感受节日氛围中,培养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人格品质。
责任意识: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2
新知导入
请大家观看一段热闹的中秋节日视频,人们庆祝中秋的各种场景,如挂灯笼、吃月饼、赏月等。
“小朋友们,刚刚视频里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呀?” 引导学生回答出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各地有不同的中秋节习俗。
3
新知讲解
第一模块:这样过中秋
你知道哪些习俗?
挑选月饼过中秋
中秋赏灯猜谜
点亮灯笼祈福
海外华人敲锣打鼓庆中秋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第二模块:中秋节,团圆夜
中秋节,我们全家去看望爷爷奶奶。晚上,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赏月,吃着奶奶做的月饼,有说有笑,真是高兴啊!爷爷给我们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在香港的姑姑打来了问候的电话。我想,如果每年中秋节都能团团圆圆,那该多好啊!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中秋节为什么要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呢?
6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中秋节是在农历( )。
A. 八月十五 B. 九月初九 C. 正月十五
2.以下属于中秋习俗的是( )。
A. 吃粽子 B. 赏月 C. 踏青
3.中秋节时,一家人通常会( )。
A. 一起出去玩 B. 一起看电视 C. 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
A
B
C
判断题
1.中秋节只有中国人才过。( )
2.中秋节时吃月饼是为了纪念嫦娥。( )
3.中秋节的月亮又大又圆,象征着团圆。( )
×

×
5
课堂总结
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中秋节的知识,知道了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了解了好多有趣的中秋习俗,像挑选月饼、赏灯猜谜 ,还明白了中秋节一家人团圆的意义。希望大家以后每到中秋,都能和家人开开心心地团聚,把我们的中秋传统习俗传承下去哦!
7
板书设计
3.团团圆圆过中秋
这样过中秋
挑选月饼
赏灯猜谜
点亮灯笼祈福
海外华人庆中秋
中秋节,团圆夜
一家人团聚
亲情珍贵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团团圆圆过中秋》是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第 3 课,本课时内容通过介绍中秋节的习俗,如挑选月饼、赏灯猜谜等,以及家庭团圆的场景,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感受亲情的珍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兴趣,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限。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初期,通过对中秋节的学习,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家庭、亲情的意义,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核心素养分析
政治认同: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增强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珍惜亲情的道德品质,促进家庭观念的形成。 法治观念: 初步了解传统节日在法律文化层面的意义,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 健全人格:在感受节日氛围中,培养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人格品质。 责任意识: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了解中秋节的多种习俗,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体会中秋节团圆的意义,增进对家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情感上真正理解和珍惜亲情,培养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与中秋节相关的图片、视频、月饼道具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热闹的中秋节日视频,展示人们庆祝中秋的各种场景,如挂灯笼、吃月饼、赏月等。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小朋友们,刚刚视频里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呀?” 引导学生回答出中秋节。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的视频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中秋节。
二、讲授新课 第一模块:这样过中秋 教师活动:展示教材中挑选月饼、中秋赏灯猜谜、点亮灯笼祈福、海外华人敲锣打鼓庆中秋的图片,逐一介绍图片内容。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知道的其他中秋习俗,然后邀请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图片,在小组内积极交流自己所知道的中秋习俗,小组代表向全班分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小组讨论,主动获取知识,了解丰富多样的中秋习俗,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 第二模块:中秋节,团圆夜 教师活动:声情并茂地朗读教材中 “中秋节,团圆夜” 的文段,读完后,展示一家人围坐赏月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中秋节为什么要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呢?” 然后,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中秋节团圆的故事,给予鼓励和点评。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老师朗读,积极思考问题,踊跃分享自己家的中秋团圆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和分享故事,让学生深刻体会中秋节团圆的意义,增进对家人的情感,培养珍惜亲情的意识。
三、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3 道) 中秋节是在农历( )。 A. 八月十五 B. 九月初九 C. 正月十五 以下属于中秋习俗的是( )。 A. 吃粽子 B. 赏月 C. 踏青 中秋节时,一家人通常会( )。 A. 一起出去玩 B. 一起看电视 C. 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 判断题(3 道) 中秋节只有中国人才过。( ) 中秋节时吃月饼是为了纪念嫦娥。( ) 中秋节的月亮又大又圆,象征着团圆。( ) 教师活动:展示题目,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作答,然后逐题讲解答案,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独立完成题目,听老师讲解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强化重点知识。
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中秋节的知识,知道了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了解了好多有趣的中秋习俗,像挑选月饼、赏灯猜谜 ,还明白了中秋节一家人团圆的意义。希望大家以后每到中秋,都能和家人开开心心地团聚,把我们的中秋传统习俗传承下去哦!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老师总结。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板书设计
团团圆圆过中秋 这样过中秋 挑选月饼 赏灯猜谜 点亮灯笼祈福 海外华人庆中秋 中秋节,团圆夜 一家人团聚 亲情珍贵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秋节团圆意义以及培养传承传统文化意识方面,还可以设计更多互动环节,如让学生制作中秋贺卡送给家人等,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同时,在课堂练习反馈中,要更加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