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案 学习任务单(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案 学习任务单(无答案)

资源简介

记叙自己的亲情故事
——《学会记事》写作课
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把事情说清楚,能清楚地记事。
2.学会在叙事中借助细节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习如何把事情说清楚,能清楚地记事。
2.学会在叙事中借助细节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
学会选取重要细节,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小时候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跟亲人在一起度过,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亲情故事。如果要把这些亲情故事记录下来跟同学分享,你会怎么写呢?
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用细腻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对他的爱,字里行间流淌着深切的思念和愧疚,让读者也为之动容;莫怀戚从“散步”这一平凡的生活场景切入,展现了家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的亲情;《金色花》与《荷叶·母亲》两篇则以诗意的语言,让浓浓的亲子之爱跃然纸上。
我们在十几年间和家人一起经历了很多事情,有很多故事。但是要认认真真地分享一个故事,对你来说有没有难度呢?我们今天就结合学过的名家文章,来谈谈怎么写这类亲情故事。
二、写作活动
任务一:寻找一个动人的亲情故事
故事是讲给人听的,动人的故事才有更多的听众。若讲故事者技巧高超,定然能吸引听众。但若能选择一个好故事,即使是普通人也能讲出动人的故事。在开始讲故事之前,我们先得来想想什么样的故事是动人的。
活动1:头脑风暴,寻找“亲情故事”
有一句俗语叫做“灯下黑”。我们和亲人朝夕相处,太多事情已经习以为常,很难发觉其中动人的细节。所以有时候我们对异世界的故事可以娓娓道来,对自己的感受也心知肚明,但对于身边人,却缺乏关注。当需要写故事的时候,我们总觉得无事可写。所以,在开始写作前,我们先来想想亲情故事可以写什么?
从故事发生的场景入手,以小组形式进行头脑风暴,思考:
在这些场景中,你和亲人之间可能发生的事有哪些?请你用一句话或关键词记录下来。
交流:
参考场景:
活动2:选定“亲情故事”
在我们回忆起的自己的诸多亲情故事中,我们应该选哪一件来写呢?全班讨论:你觉得怎样的事情比较值得写?
交流明确:
1.让自己感动或震动,让自己得到教训或教益。
2.要有故事性。要有意外、误会、冲突等波澜或矛盾,最后得到解决。针对以上标准选出最值得讲的亲情故事。
任务二:学会讲“亲情故事”
活动1:学会讲清“亲情故事”
我们知道了应该怎样去选择故事,可是应该如何说清楚所选择的故事呢?
1.梳理《散步》的来龙去脉。
(1)故事的六要素是什么?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事情发生的时间,可灵活表现,不一定直接写出具体日期。
地点:事情发生的地方,也可间接体现。
人物:事件涉及的主角,要通过多种描写方式使其有血有肉。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起因是主导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是事件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结果包括事件本身的结局和对他人他物产生的影响。
(2)试着填写下面的表格,看看《散步》一文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起因 经过 结果
出现矛盾 解决矛盾
点拨:
起因 经过 结果
出现矛盾 解决矛盾
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 母亲想走大路,儿子想走小路。 全家人走小路,“我”背起了母亲。 一家人在阳光下慢慢地走着,“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
2.请参考活动1中所给出的事件,为你所经历的一段“亲情故事”,写一段梗概,并说明其中的起因、经过(出现矛盾、解决矛盾)和结果。
示例:【户外—散步】我和妈妈在公园里漫步,归途中碰见一个贩卖纪念品的摊位,我想买一个漂亮的纪念品,母亲拒绝了我的请求。我闷闷不乐地回到家,在手机中搜索到网上购买的价格比摊位低了很多,于是和母亲道了歉。
起因:碰见一个贩卖纪念品的摊位,我想买一个漂亮的纪念品
经过(出现矛盾):母亲拒绝了我的请求,我闷闷不乐。
经过(解决矛盾):在手机中搜索到网上购买的价格比摊位低了很多。
结局:和母亲道了歉。
拓展问题:
“我和妈妈在公园里漫步”这一部分是否应该详写?为什么?
看法一:不应该,公园里漫步看到的风景和主要故事情节无关,应当略写,一笔代过,这是一篇“亲情故事”,而不是一篇写景散文。
看法二:应该,在这一部分中添加人物描写,以小动作展现“我”和母亲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后面母亲的拒绝形成对比,也为后文的和解埋下伏笔,使故事情节有波折。
活动2:学会把亲情故事讲“动人”
(一)故事诊断
下面这一与母亲的“争吵”事件,作者讲得好吗?
我因为生活习惯和母亲大吵了一架,我觉得心里非常的难受,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流了很久的眼泪,但想到过去的情景,觉得母亲还是为了我好,我还是原谅了她。
明确: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叙述自身与母亲发生冲突这一故事,除了史铁生和母亲之间的矛盾更为沉重,较之普通生活中的矛盾天然地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外,从角色着墨上,例文虽是在写亲情故事,但整个故事的中心人物始终是自己,很少考虑到母亲这一角色。《秋天的怀念》的叙述中,不仅有“我”,对母亲也有相当详细的描写,让母亲这个形象鲜明突出,能够打动人。
(二)方法讲解
好的故事能够打动人心,如何才能写得动人呢?结合本单元的文章我们发现:
一方面是重细节,刻画人物。另一方面,则是说真话,抒发真情。
1.“重细节,刻画人物”便是用丰富的人物描写,让画面变得生动可感。
请按要求对下面的句子进行扩写,使句子更加生动。
例句: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
(1)铺设故事背景,强化环境描写。
那天,夕阳燃烧着最后的光芒,将天空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色。我背着书包,走在回家的林荫小道上,心情如同这绚丽的晚霞般美好。路边的小花坛里,几朵不知名的野花还在顽强地盛开着,几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仿佛在为这即将逝去的秋天奏响最后的乐章。我沉浸在这宁静美好的景色中,思绪飞扬,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
(2)详细描述摔跤过程,强化动作描写。
那天放学回家,我心情正好,脚下却不小心绊到了一块凸起的石块。我踉跄了几步,眼看就要摔倒,下意识地将双手撑在地上。手掌与粗糙的石板路面剧烈摩擦,传来一阵火辣辣的刺痛。我顾不上疼痛,赶紧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庆幸自己没有摔个“狗啃泥”。只是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
(3)着重描绘“我”摔伤后狼狈的样子,强化细节描写。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爬起来一看,手掌已经被磨破了皮,渗出点点血珠。新发的校服也遭了殃,裤子被擦坏了一块,露出了膝盖。我沮丧地叹了口气,这件校服才穿了没几天啊!
2.说真话就是说合乎现实、合乎情理事理的话,抒真情就是选取鲜活、真实的事情,大胆吐露真情,引起读者的共鸣。请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故事,并回答下列问题。
【故事一】
那是去年岁末的一个清晨,我刚刚起床,突然门铃响了。我打开门一看,是母亲。只见她一手扶着门楣,一手提着一个红色暖瓶站在门口,原来母亲给我送骨头汤来了。母亲将骨头汤分成三个小碗,端到餐桌上。我轻轻喝了一口还冒着热气的骨头汤,心里很感动。再看丈夫,显然也被母亲的举止感动了,一改往日的幽默,只一言不发地埋头喝汤。只有少不懂事的儿子直嚷着汤好喝,还缠着让姥姥也喝一口。
【故事二】
那是去年岁末的一个清晨,气温特别低。我刚刚起床,突然门铃响了,我非常吃惊,要知道那时还不到六点,会是谁呢?疑惑中打开门,我愣住了,是母亲!只见她一手扶着门楣,一手提着一个红色暖瓶,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口,头发凌乱,脸上有被风刺过的痕迹。
见我开了门,母亲边走进来边说:“幸好赶上了,我还怕你们都走了呢。我煨了些骨头汤,快趁热喝了暖暖身子,好去上课。”说话间母亲已将骨头汤分成三碗,端到餐桌上。
我这才想起前些天和母亲通电话,随口说起想喝骨头汤的事,没想到母亲竟记住了。我轻轻喝了一口还冒着热气的骨头汤,心里一阵感动。真不知我那日渐衰老的母亲为了这飘香的骨头汤动了番怎样的心思。她一定昨晚就计划好了今早的行程,要早早起来热好汤,要赶上近十里的路程准时送到。隆冬的清晨,凛冽的寒风,年近六旬的老人,那是怎样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更何况她还要拖着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双腿匆匆爬上六楼……我不能再想下去了,泪水早已模糊了我的双眼,我忙掩饰着大口喝汤。再看丈夫,显然也被母亲的举止感动了,一改往日的幽默,只一言不发地埋头喝汤。只有少不懂事的儿子直嚷着汤好喝,还缠着让外婆也喝一口。当母亲执意把我们推出门去,自己在屋内收拾残局的时候,我知道母亲又一次用她的方式在我的心中种下了一棵亲情树,从那一刻起我的整个生命都是春暖花开。
两篇短文写的是同一件事,都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合乎现实的真实的事,但为什么第二篇更能打动人呢?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1)聚焦叙写的内容。
平淡的生活中的小事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要截取一些镜头进行特写,而不是铺陈多个画面。第二篇文章抓住母亲带暖水瓶上楼这一镜头,以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等实写,和作者自身想象的母亲爬楼场景的虚写相结合,生动地刻画了这一镜头。
(2)抓住打动人心的细节来写。
第二篇文章之所以更动人,是因为文中写得更具体,抓住了“动情点”——母爱的感人细节,展开详细的描写,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做到了说真话,抒真情。例如:开头母亲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母亲在冬日清晨赶上近十里的路程给“我们”送骨头汤;母亲拖着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双腿气喘吁吁地爬上六楼;“我”无意中的一句话母亲竟然记住了……正是这些细致的生活细节描写使文章显得更加真实,情意浓浓,才能够打动读者。
任务三:完成写作实践练习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为文章添加细节。没有细节描写,只有平淡叙事的文字是流水账,也很难展现澎湃的情感。请你结合刚才的学习,在写作实践(一)和写作实践(二)中任选一个,完成作文练习。
写作实践(一)
下面这段文字记事过于简单,试着“添枝加叶”,把它写得充实、生动一些。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回到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提示:
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来“添枝加叶”:一是添加细节,二是融入情感。添加细节,如摔跤的缘故、摔跤时的情形、长辈看到后心疼的目光等。融入情感,就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可以在叙事之中融入个人情感,也可以在结尾处抒发情感,以此点题。
示例:
闷雷滚滚,大雨倾盆而下,今天是周五。我背着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临近家门,有一段小路,是往家走的近路,我常从这儿走。有了雨水的滋润,小路边的青苔活了过来,在半浑的泥水里招摇。
我拿着雨伞,脚步匆匆,心中想着今晚将和朋友度过的快乐时光,脚下却不留神踩到了一块青苔。我踉跄了几步,眼看就要摔倒,下意识地将双手撑在地上,手掌与路面剧烈摩擦。我顾不上疼痛,赶紧爬了起来。
低头一看,手掌已经被磨破了皮,点点血珠混着肮脏的泥水,疼得钻心。新发的校服也遭了殃,上衣还好,整个裤子都被泥水浸透,还沾着些许泥渣和青苔。好心情一扫而光。
回到家,奶奶正在厨房里忙着做饭,香喷喷的饭菜香味弥漫在整个屋子里。看到我狼狈不堪的样子,奶奶心疼地放下手中的锅铲,一边查看我的伤势,一边念叨着:“怎么这么不小心啊?疼不疼?快让我看看!”
我强笑着说:“没事,奶奶,一点小伤,不碍事。”
“还说不碍事!都破皮出血了!”奶奶一边用酒精为我清洗消毒,一边责备我,“你这孩子,就是毛毛躁躁的,以后走路可得看着点儿!”
爸爸妈妈也闻声赶来,看到我的伤,都关切地询问我怎么回事。我简单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爸爸笑着说:“没事,男孩子嘛,磕磕碰碰是难免的。” 妈妈却心疼地说:“这校服才穿了几天啊,就破了,真是可惜了!”
我坐在沙发上,看着奶奶帮我处理伤口,听着爸爸妈妈的关心和叮嘱,心里感到无比温暖。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家是避风的港湾,家人的爱是疗伤的良药,无论我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家永远是我最坚强的后盾。
写作实践(二)
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_》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这是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等。题目中的“真”,表明这件事带给你的情感冲击是很强烈的,让你印象深刻。
2.要注意有重点地展开叙述,突出事件中触动你情感的部分。
点拨:以记事为主,那就要注意记叙的六个要素,有重点地将这件事写得清楚、完整。叙述中要适当用一些表达情感的语句,让文章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
示例:
那一次,我真高兴
一个冬日的傍晚,天空中飘着细雪,在南方,这很难得。
我坐在窗前,却无心欣赏窗外的雪景,因为期末考试就要来了。
厨房里传来了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妈妈还在厨房里忙碌。五香粉和油脂混合的香气从厨房里飘了出来,钻进了鼻子里。那一定是我最喜欢吃的红烧肉,甜咸的口味,还总会加上爸爸喜欢的百叶结。
“叮咚”,门铃响了。我打开门,发现是爸爸回来了。他的头发和肩上都还留着些雪沫,左手提着公文包,另一边拎着一个厚厚的牛皮纸袋子。“听说你这几天很用功啊,”他脱下大衣,声音温和地说着,“这是想要临时抱抱佛脚?”
我一时竟不知怎么答话,脸上有些尴尬地立在一旁。
“别紧张,放轻松,只是一次小考试,正常发挥就好,”爸爸摸了摸我的脑袋,把纸袋子交到我的手里,“专门给你买的点心,晚上累了可以吃一点,都是你喜欢的。”
“你们俩在那儿嘀咕什么呢?开饭啦!”
热腾腾的红烧肉摆在了桌上,氤氲的热气盘旋着,在昏黄灯光的映照下,一家人都坐在了桌前。爸爸说着今天遇到的趣事儿,一边儿把百叶结裹上汤汁,往嘴里送去,随着咀嚼,话有些含混不清。妈妈少见地给我夹了不少肉,“要考试了,好好补补”,以往她可总是叫我注意身形的。
吃得饱饱的,我慢悠悠地踱回了自己的小屋,看着桌子上堆成小山的资料,又看看放在桌边的牛皮纸袋子,突然觉得这之后的挑战,好像也没什么难的。
有家人相伴,我无惧前路,那一次,我真高兴啊。
三、课堂小结
选定亲情故事:打动自己,获得教益;有矛盾冲突
写清楚亲情故事:
故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写好亲情故事:
故事塑造技巧——重细节,刻画人物——扩写句子,多用人物描写
——说真话,抒发真情——聚焦场景,多写熟悉的事
四、布置作业
完成写作实践(三)
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中生活,成长。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都给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是立意的核心。可以写家庭成员间的互敬互让,也可以写成员间的关怀与支持,还可以写大家一起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等。
2.把要写的事情梳理一遍,着重点写什么,怎样写思路比较清楚。
3.要恰如其分地表达你的情感。有了情感,文章才会充实饱满,有血有肉,也才会让人感动。学习任务单
记叙自己的亲情故事——《学会记事》写作课
学习目标:
1.学习如何把事情说清楚,能清楚地记事。
2.学会在叙事中借助细节表达情感。
学习重点:
1.学习如何把事情说清楚,能清楚地记事。
2.学会在叙事中借助细节表达情感。
前言
我们小时候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跟亲人在一起度过,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亲情故事。如果要把这些亲情故事记录下来跟同学分享,你会怎么写呢?
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用细腻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对他的爱,字里行间流淌着深切的思念和愧疚,让读者也为之动容;莫怀戚从“散步”这一平凡的生活场景切入,展现了家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的亲情;《金色花》与《荷叶·母亲》两篇则以诗意的语言,让浓浓的亲子之爱跃然纸上。
我们在十几年间和家人一起经历了很多事情,有很多故事。但是要认认真真地分享一个故事,对你来说有没有难度呢?我们现在就结合学过的名家文章,来谈谈怎么写这类亲情故事。
学习过程
任务一:寻找一个动人的亲情故事
故事是讲给人听的,动人的故事才有更多的听众。若讲故事者技巧高超,定然能吸引听众。但若能选择一个好故事,即使是普通人也能讲出动人的故事。在开始讲故事之前,我们先得来想想什么样的故事是动人的。
活动1:头脑风暴,寻找“亲情故事”
有一句俗语叫做“灯下黑”。我们和亲人朝夕相处,太多事情已经习以为常,很难发觉其中动人的细节。所以有时候我们对异世界的故事可以娓娓道来,对自己的感受也心知肚明,但对于身边人,却缺乏关注。当需要写故事的时候,我们总觉得无事可写。所以,在开始写作前,我们先来想想亲情故事可以写什么?
从故事发生的场景入手,以小组形式进行头脑风暴,思考:
在这些场景中,你和亲人之间可能发生的事有哪些?请你用一句话或关键词记录下来。
活动2:选定“亲情故事”
在我们回忆起的自己的诸多亲情故事中,我们应该选哪一件来写呢?全班讨论:你觉得怎样的事情比较值得写?
交流明确:
1.让自己感动或震动,让自己得到教训或教益。
2.要有故事性。要有意外、误会、冲突等波澜或矛盾,最后得到解决。针对以上标准选出最值得讲的亲情故事。
任务二:学会讲“亲情故事”
活动1:学会讲清“亲情故事”
我们知道了应该怎样去选择故事,可是应该如何说清楚所选择的故事呢?
1.梳理《散步》的来龙去脉。
(1)故事的六要素是什么?
(2)试着填写下面的表格,看看《散步》一文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起因 经过 结果
出现矛盾 解决矛盾
2.请参考活动1中所给出的事件,为你所经历的一段“亲情故事”,写一段梗概,并说明其中的起因、经过(出现矛盾、解决矛盾)和结果。
示例:【户外—散步】我和妈妈在公园里漫步,归途中碰见一个贩卖纪念品的摊位,我想买一个漂亮的纪念品,母亲拒绝了我的请求。我闷闷不乐地回到家,在手机中搜索到网上购买的价格比摊位低了很多,于是和母亲道了歉。
起因:碰见一个贩卖纪念品的摊位,我想买一个漂亮的纪念品
经过(出现矛盾):母亲拒绝了我的请求,我闷闷不乐。
经过(解决矛盾):在手机中搜索到网上购买的价格比摊位低了很多。
结局:和母亲道了歉。
拓展问题:
“我和妈妈在公园里漫步”这一部分是否应该详写?为什么?
活动2:学会把亲情故事讲“动人”
(一)故事诊断
下面这一与母亲的“争吵”事件,作者讲得好吗?
我因为生活习惯和母亲大吵了一架,我觉得心里非常的难受,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流了很久的眼泪,但想到过去的情景,觉得母亲还是为了我好,我还是原谅了她。
(二)方法讲解
好的故事能够打动人心,如何才能写得动人呢?结合本单元的文章我们发现:
一方面是重细节,刻画人物。另一方面,则是说真话,抒发真情。
1.“重细节,刻画人物”便是用丰富的人物描写,让画面变得生动可感。
请按要求对下面的句子进行扩写,使句子更加生动。
例句: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
2.说真话就是说合乎现实、合乎情理事理的话,抒真情就是选取鲜活、真实的事情,大胆吐露真情,引起读者的共鸣。请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故事,并回答下列问题。
【故事一】
那是去年岁末的一个清晨,我刚刚起床,突然门铃响了。我打开门一看,是母亲。只见她一手扶着门楣,一手提着一个红色暖瓶站在门口,原来母亲给我送骨头汤来了。母亲将骨头汤分成三个小碗,端到餐桌上。我轻轻喝了一口还冒着热气的骨头汤,心里很感动。再看丈夫,显然也被母亲的举止感动了,一改往日的幽默,只一言不发地埋头喝汤。只有少不懂事的儿子直嚷着汤好喝,还缠着让姥姥也喝一口。
【故事二】
那是去年岁末的一个清晨,气温特别低。我刚刚起床,突然门铃响了,我非常吃惊,要知道那时还不到六点,会是谁呢?疑惑中打开门,我愣住了,是母亲!只见她一手扶着门楣,一手提着一个红色暖瓶,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口,头发凌乱,脸上有被风刺过的痕迹。
见我开了门,母亲边走进来边说:“幸好赶上了,我还怕你们都走了呢。我煨了些骨头汤,快趁热喝了暖暖身子,好去上课。”说话间母亲已将骨头汤分成三碗,端到餐桌上。
我这才想起前些天和母亲通电话,随口说起想喝骨头汤的事,没想到母亲竟记住了。我轻轻喝了一口还冒着热气的骨头汤,心里一阵感动。真不知我那日渐衰老的母亲为了这飘香的骨头汤动了番怎样的心思。她一定昨晚就计划好了今早的行程,要早早起来热好汤,要赶上近十里的路程准时送到。隆冬的清晨,凛冽的寒风,年近六旬的老人,那是怎样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更何况她还要拖着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双腿匆匆爬上六楼……我不能再想下去了,泪水早已模糊了我的双眼,我忙掩饰着大口喝汤。再看丈夫,显然也被母亲的举止感动了,一改往日的幽默,只一言不发地埋头喝汤。只有少不懂事的儿子直嚷着汤好喝,还缠着让外婆也喝一口。当母亲执意把我们推出门去,自己在屋内收拾残局的时候,我知道母亲又一次用她的方式在我的心中种下了一棵亲情树,从那一刻起我的整个生命都是春暖花开。
两篇短文写的是同一件事,都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合乎现实的真实的事,哪一篇更动人?为什么?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任务三:完成写作实践练习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为文章添加细节。没有细节描写,只有平淡叙事的文字是流水账,也很难展现澎湃的情感。请你结合刚才的学习,在写作实践(一)和写作实践(二)中任选一个,完成作文练习。
写作实践(一)
下面这段文字记事过于简单,试着“添枝加叶”,把它写得充实、生动一些。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回到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提示:
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来“添枝加叶”:一是添加细节,二是融入情感。添加细节,如摔跤的缘故、摔跤时的情形、长辈看到后心疼的目光等。融入情感,就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可以在叙事之中融入个人情感,也可以在结尾处抒发情感,以此点题。
示例:
闷雷滚滚,大雨倾盆而下,今天是周五。我背着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临近家门,有一段小路,是往家走的近路,我常从这儿走。有了雨水的滋润,小路边的青苔活了过来,在半浑的泥水里招摇。
我拿着雨伞,脚步匆匆,心中想着今晚将和朋友度过的快乐时光,脚下却不留神踩到了一块青苔。我踉跄了几步,眼看就要摔倒,下意识地将双手撑在地上,手掌与路面剧烈摩擦。我顾不上疼痛,赶紧爬了起来。
低头一看,手掌已经被磨破了皮,点点血珠混着肮脏的泥水,疼得钻心。新发的校服也遭了殃,上衣还好,整个裤子都被泥水浸透,还沾着些许泥渣和青苔。好心情一扫而光。
回到家,奶奶正在厨房里忙着做饭,香喷喷的饭菜香味弥漫在整个屋子里。看到我狼狈不堪的样子,奶奶心疼地放下手中的锅铲,一边查看我的伤势,一边念叨着:“怎么这么不小心啊?疼不疼?快让我看看!”
我强笑着说:“没事,奶奶,一点小伤,不碍事。”
“还说不碍事!都破皮出血了!”奶奶一边用酒精为我清洗消毒,一边责备我,“你这孩子,就是毛毛躁躁的,以后走路可得看着点儿!”
爸爸妈妈也闻声赶来,看到我的伤,都关切地询问我怎么回事。我简单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爸爸笑着说:“没事,男孩子嘛,磕磕碰碰是难免的。” 妈妈却心疼地说:“这校服才穿了几天啊,就破了,真是可惜了!”
我坐在沙发上,看着奶奶帮我处理伤口,听着爸爸妈妈的关心和叮嘱,心里感到无比温暖。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家是避风的港湾,家人的爱是疗伤的良药,无论我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家永远是我最坚强的后盾。
写作实践(二)
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_》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这是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等。题目中的“真”,表明这件事带给你的情感冲击是很强烈的,让你印象深刻。
2.要注意有重点地展开叙述,突出事件中触动你情感的部分。
点拨:以记事为主,那就要注意记叙的六个要素,有重点地将这件事写得清楚、完整。叙述中要适当用一些表达情感的语句,让文章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
示例:
那一次,我真高兴
一个冬日的傍晚,天空中飘着细雪,在南方,这很难得。
我坐在窗前,却无心欣赏窗外的雪景,因为期末考试就要来了。
厨房里传来了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妈妈还在厨房里忙碌。五香粉和油脂混合的香气从厨房里飘了出来,钻进了鼻子里。那一定是我最喜欢吃的红烧肉,甜咸的口味,还总会加上爸爸喜欢的百叶结。
“叮咚”,门铃响了。我打开门,发现是爸爸回来了。他的头发和肩上都还留着些雪沫,左手提着公文包,另一边拎着一个厚厚的牛皮纸袋子。“听说你这几天很用功啊,”他脱下大衣,声音温和地说着,“这是想要临时抱抱佛脚?”
我一时竟不知怎么答话,脸上有些尴尬地立在一旁。
“别紧张,放轻松,只是一次小考试,正常发挥就好,”爸爸摸了摸我的脑袋,把纸袋子交到我的手里,“专门给你买的点心,晚上累了可以吃一点,都是你喜欢的。”
“你们俩在那儿嘀咕什么呢?开饭啦!”
热腾腾的红烧肉摆在了桌上,氤氲的热气盘旋着,在昏黄灯光的映照下,一家人都坐在了桌前。爸爸说着今天遇到的趣事儿,一边儿把百叶结裹上汤汁,往嘴里送去,随着咀嚼,话有些含混不清。妈妈少见地给我夹了不少肉,“要考试了,好好补补”,以往她可总是叫我注意身形的。
吃得饱饱的,我慢悠悠地踱回了自己的小屋,看着桌子上堆成小山的资料,又看看放在桌边的牛皮纸袋子,突然觉得这之后的挑战,好像也没什么难的。
有家人相伴,我无惧前路,那一次,我真高兴啊。
学习小结
选定亲情故事:打动自己,获得教益;有矛盾冲突
写清楚亲情故事:故事六要素——
写好亲情故事:故事塑造技巧—— ——
—— ——
布置作业
完成写作实践(三)
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中生活,成长。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都给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是立意的核心。可以写家庭成员间的互敬互让,也可以写成员间的关怀与支持,还可以写大家一起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等。
2.把要写的事情梳理一遍,着重点写什么,怎样写思路比较清楚。
3.要恰如其分地表达你的情感。有了情感,文章才会充实饱满,有血有肉,也才会让人感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