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阶段性检测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0×3=30分)1.(2024九上·连州月考)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墨染清池 B.雾气腾腾 C.尘土飞扬 D.大雪纷飞2.(2024九上·连州月考)图为济南五龙潭的“清泉石上流”景点,在夏日吸引着众多市民前来亲水纳凉。阳光下石板路热得烫脚,而踩在旁边的水洼里却感觉很凉爽,这主要是因为水和石板具有不同的( )A.热量 B.热值 C.内能 D.比热容3.(2024九上·连州月考)从物理学角度,对下列自然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A.“阳春三月,鸟语花香”:温度高时,分子才会做无规则运动B.“夏荷轻摇,珠露合聚”:露珠聚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秋高气爽,落叶飘扬”: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数九严冬,银装素裹”:积雪间存在孔洞,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4.(2024九上·连州月考)如图所示情景中,下列物体的内能减少的是( )A.搓手取暖 B.用火烧水C.水蒸气将塞子冲出 D.压缩中的空气5.(2024九上·连州月考)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应用情景,以下事例中与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A.沿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变化小B.夜间,在秧田里灌水保温C.发现人中暑时,常在额头上擦冷水降温D.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6.(2024九上·连州月考)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乙液体的比热容大于甲液体的比热容C.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的加热时间比较长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升高的温度小于乙液体7.(2024九上·连州月考)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热水倒入茶杯中,茶杯变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它的内能B.热量都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C.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少、温度一定降低D.把0℃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的水,其内能不变8.(2024九上·连州月考)关于如图所示的热学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说明上面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B.乙图中,压紧的两铅块,下面悬挂钩码而不分开,这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C.丙图中,试管内的水沸腾后,水蒸气会将软木塞推出,软木塞的内能转化为它的机械能D.丁图中,汽油机这个工作过程是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的过程9.(2024九上·连州月考)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棉被被太阳晒热B.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C.用锤子敲打钢板,锤子和钢板都会变热D.用热水袋暖手10.(2024九上·连州月考)在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易形成海陆风,陆风和海风是由于地面和大海升温和降温的快慢不同,从而使空气对流形成风。如图为海陆风示意图,此图表示的昼夜状况和风向是( )A.白天,海风 B.夜晚,陆风 C.夜晚,海风 D.白天,陆风二、填空题(9×3=27分)11.(2024九上·连州月考)取酒精和水各50mL,将它们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此现象可用来说明 ;铁棒不易拉长,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而“破镜不能重圆”,这是因为镜破处分子间的距离大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分子间相互吸引力的作用微乎其微。12.(2024九上·连州月考)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 、原子构成的;炒菜时闻到香味,这是 现象,菜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改变的。13.(2024九上·连州月考)内陆地区的夏季比沿海地区炎热,冬季比沿海地区寒冷,在一天之内的气温的变化也较大。原因是沿海地区靠近水,内陆地区以干泥土为主,水的比热容比干泥土的比热容 ,在吸收或放出相同 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比干泥土要 。因此,在受太阳照射的条件相同时,内陆地区的夏季比沿海地区炎热,冬季比沿海地区寒冷,在一天之内的气温的变化也大。14.(2024九上·连州月考)如图所示,在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然后再向密闭的瓶内打气,当塞子跳起来时,瓶内会出现雾,这是因为瓶内的空气推动瓶塞 时, ,温度降低,使水蒸气 成小水珠。15.(2024九上·连州月考)如图是某一内陆城市与某一沿海城市年气温变化曲线。从图像可以看出,在一年中,曲线A所示的城市气温变化较 ,根据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比热容 (前两空均选填“大”或“小”)的特点,曲线 A 表示的是 (选填“沿海”或“内陆”)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16.(2024九上·连州月考)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给初温相同,质量同为2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物质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选填“小于”、“等于”、“大于”);甲物质加热10min吸收的热量为 J,甲物质的比热容是 J/(kg ℃)。[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17.(2024九上·连州月考)春暖花开,鸟语花香,闻到花香是 现象。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 。黄金、水和空气三种物质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弱的是 。18.(2024九上·连州月考)在汽车刹车过程中,车轮表面的温度会升高,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少”),这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其内能的。生活中常用水来作为汽车发动机中的冷却剂是因为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比较 的缘故。19.(2024九上·连州月考)火箭发射时,燃料燃烧后喷出的高温燃气,通过 (热传递/做功)使发射台温度急剧升高,造成破坏。为了避免这种破坏,科学家在发射台下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水池,利用水的 较大的特性,会吸收大量的热量来降低发射台的温度,此时发射台的内能 (增大/不变/减小)。三、实验探究题(8+7=15分)20.(2024九上·连州月考)以下是关于热学的三个实验,请根据相关描述,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压下活塞,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表明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的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少”),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筒内气体的内能。(2)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中,分别往热水和冷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发现热水变红的速度快,说明温度越高,扩散就 (填“越快”或“越慢”)。(3)在如图丙所示的实验中,用细线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然后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稍稍向上的拉玻璃板,在玻璃板离开水面之前,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此实验说明分子之间有 (填“引力”或“斥力”)。(4)如图丁所示,在试管中装些水,用软木塞塞住,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这是用 的方法使水的内能增加,酒精燃烧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当软木塞被冲出时,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这个实验虽然简单,却表现出热机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过程。21.(2024九上·连州月考)如图甲,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1)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 、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选填“质量”或“体积”)。实验中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 ;(2)在相同条件下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对 (“水”或“煤油”)加热的时间更长。(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①煤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选填“a”或“b”),煤油的比热容为 J/(kg·℃)。②根据图乙可判断出 吸热能力强,冬季暖气取暖应选用物质 (两空选填“a”、“b”)。四、计算题(2×7=14分)22.(2024九上·连州月考)吃早饭的时候,妈妈用热水给小雪加热250g的袋装牛奶。为了使这袋牛奶的温度由12℃升高到42℃,妈妈用60℃的热水给牛奶加热。[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该牛奶的比热容为2.5×103J/(kg ℃)]。问:(1)在加热过程中,牛奶吸收了多少热量?(2)问妈妈至少要用多少千克热水给牛奶加热?23.(2024九上·连州月考)质量为5kg的酒精,温度由60℃降低到40℃,会放出多少焦耳的热量?若这些热量全部被初温为50℃,质量为1kg的水吸收,则水的温度会上升到多少摄氏度?[水的比热容4.2×103J/(kg ℃),酒精的比热容2.4×103J/(kg ℃),环境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五、综合能力题(4+5+5=14分)24.(2024九上·连州月考)运用热学知识解决问题:(1)小园到海水浴场玩,他光着脚踩在沙滩上,感到沙子烫脚,当身体进入水中时,觉得水比较凉,这是因为水的 。(2)水的比热容为,煤油的比热容为。在实验室中用完全相同的两个烧杯分别装上 相等的煤油和水,用相同热源对烧杯均匀加热。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3)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A.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B.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间也能发生热传递C.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不变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通过摩擦可使物体内能增大25.(2024九上·连州月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这是因为水和干泥土相比,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同样受热(或冷却)时,水和泥土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选填(“相同”或“不同”),而水的温度变化比干泥土的温度变化 ,因此会有这样的现象。(2)小明对500g冰进行加热,根据实验数据,描绘了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下,则冰在5min时具有的内能 10min时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在BC段中冰水混合物所吸收的热量为 J;由图可知,AB段升温比CD段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26.(2024九上·连州月考)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空气动力汽车空气动力是指空气与物体做相对运动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简称气动力。当我们快速地松开鼓起来的气球时,气球会“嗖”的一下飞出去了,这时气球获得了气动力。经过长时间探索,人们已经成功制造出多种使用压缩空气为动力来推动叶片或者活塞运动的发动机,即叶片式、活塞式空气发动机。如图是某新型的以空气发动机为动力的汽车,它采用压缩技术,把空气压缩后储存在汽缸内。该汽车只需将插头插到墙上的插座内,汽车的空气压缩机就开始工作,使汽车气罐内的气压达到31MPa。达到这一气压大约需要4小时,然后气罐内的空气就会缓慢释放,牵动汽车的活塞运动。在车速低于56km/h时,这种空气动力汽车完全依赖气罐工作,只排放出冷空气。车速增高时,一个小型常规燃料的引擎就会开始工作,加热气罐内的空气加速其释放,从而获得更高的速度。其设计最高速度可达154km/h,平均每加一次气能行驶200km或10h。(1)快速地松开鼓起来的气球时,气球会“嗖”的一下飞出去的过程中,气球的嘴部温度将会 (选填“降低”、“不变”或“升高”)。(2)图中所示的空气动力汽车最理想的压缩空气工具应是 (选填“内燃机”、“电动机”、“发电机”或“蒸汽机”)。(3)空气发动机是利用空气的 能做功的,空气发动机获得动力时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冲程 (选填“吸气”、“压缩”、“做功”或“排气”)工作过程相似。(4)分析上文,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A.加热气罐内的空气,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气体的内能B.空气动力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以空气发动机为动力的汽车,靠汽缸内空气燃烧产生能量D.空气动力汽车工作时不会有能量的损失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分子热运动【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雾气、尘土和大雪都是肉眼可见的,因此它们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而墨把水池染上颜色,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分子是肉眼或者普通的光学显微镜都看不到的,凡是用肉眼看到的都不是分子运动。2.【答案】D【知识点】比热容【解析】【解答】 阳光下石板路热得烫脚,而踩在旁边的水洼里却感觉很凉爽,这主要是因为水和石板具有不同的比热容。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这样在同样的日照条件下,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石板的温度变化大,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分析】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据此分析判断。3.【答案】B【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解析】【解答】A、温度低时,分子也做无规则运动,A错误B、 露珠聚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正确C、“秋高气爽,落叶飘扬”,叶子在做机械运动,C错误D、 分子间存在间隙,肉眼无法看见,所以积雪间存在孔洞,不能说明分子存在间隙,D错误综上选B【分析】根据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特点判识选项1、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露珠聚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2、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4.【答案】C【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搓手取暖时,通过摩擦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内能的,故A不符合题意;B.根据题意可知,用火烧水时,水吸收热源的热量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内能的,故B不符合题意;C.根据题意可知,水蒸气将塞子冲出的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所以内能减少,故C符合题意;D.根据题意可知,压缩空气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则空气内能增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移,据此分析判断即可。5.【答案】C【知识点】比热容【解析】【解答】A.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温度变化较小,所以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小,不符合题意;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以防冻坏秧苗,不符合题意;C.发现人中暑时,在病人的额头上擦冷水降温,是利用水蒸发吸热的原理,符合题意;D.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冷却效果更好。6.【答案】B【知识点】比热容【解析】【解答】AB.根据图片可知,当加热90min时,二者吸收相同的热量,此时甲液体升高的温度较高,根据Q吸=cmΔt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故A错误,B正确;C.根据图像可知,当二者都升高相同的温度40℃时,乙的加热时间长,则乙吸收的热量多,故C错误;D.根据图像可知,当加热时间都是60min时时,二者吸收的热量相同时,甲液体升高的温度大于乙液体升高的温度,故D错误。故选B。【分析】AB.根据图片比较二者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温度大小,然后根据Q吸=cmΔt比较二者比热容大小;CD.从图像中提取信息,然后比较后判断即可。7.【答案】A【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解析】【解答】A.把热水倒入茶杯中,茶杯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它的内能,A符合题意;B.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内能大的物体的温度不一定高,所以不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B不符合题意;C.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少,但温度不一定降低,如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内能减少,但温度保持不变,C不符合题意;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加,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温度不同的物体间,提高 热传递改变内能,热传递时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8.【答案】D【知识点】热机;热机的四个冲程;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解析】【解答】A. 甲图中, 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B. 乙图中, 将接触面被削平的两个铅块用力压紧能够吸在一起,这个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B错误;C. 丙图中, 在软木塞被冲出试管口的过程中,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故C错误;D. 丁图中,两气门关闭,活塞向上,为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故D正确。故选D。【分析】A.根据分子运动的知识判断;B.根据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的知识判断;C.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判断;D.根据活塞的运行方向,结合气门的开合,确定冲程的名称。9.【答案】C【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解析】【解答】A.棉被被晒热,是棉被吸收了太阳的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A不符合题意;B.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B不符合题意;C.用锤子捶打钢板是通过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大,所以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C符合题意;D.用热水袋暖手,属于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10.【答案】B【知识点】比热容;热量的计算【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地面的比热容小,到了晚上,陆地的降温更快,则此时地面上方空气的温度低,密度大,则陆地上方冷空气下降,而海面的空气就会流过来补充。此时空气从沿陆地吹向大海,形成陆风,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根据Q=cm△t,结合比热容大小的知识,比较海水和陆地升温或降温的快慢,进而确定空气密度变化,弄清空气流动方向即可。11.【答案】分子间有间隙;引力;大于【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此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2)根据题意可知,铁棒不易拉长,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3)“破镜不能重圆”,是由于镜破处分子间的距离大都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分子间相互吸引力的作用微乎其微。【分析】(1)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解答;(2)根据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解答;(3)根据分子之间作用力大小和距离的关系解答。12.【答案】分子;扩散;热传递【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常见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2)炒菜闻到香味,是香味分子在空气中发生扩散现象所致;(3)炒菜过程中,热量从锅传递到菜,使菜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分析】(1)根据物质组成的知识解答;(2)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3)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移。13.【答案】大;热量;小【知识点】比热容【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沿海地区水多,内陆地区以干泥土为主,因为水的比热容比干泥土比热容大,则相同质量的水和干泥土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水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比干泥土要小, 内陆地区的夏季比沿海地区炎热,冬季比沿海地区寒冷。【分析】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根据升高温度高低与比热容大小的关系解答。14.【答案】做功;内能减少;液化【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做功改变物体内能【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当塞子跳出来时,瓶内的空气体积膨胀推动瓶塞对外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那么气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此时水蒸气会液化成小液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分析】根据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知识分析解答。15.【答案】大;大;内陆【知识点】比热容【解析】【解答】根据图像可知,A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温度差比B城市大,根据Q=cm△t可知,A城市所在位置的比热容小于B城市所在位置的比热容。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大,所以B城市主要是水,A城市主要是砂石,那么曲线A表示的是内陆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分析】根据图像比较两个城市温差变化大小,根据Q=cm△t比较两个城市比热容大小,进而确定曲线的对应关系即可。16.【答案】小于;2.52×105;2.1×103【知识点】比热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解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当甲和水加热时间相同时,则二者吸收的热量相同时,甲的温度的升高量要大于水的温度的升高量,根据吸热公式Q吸=cmΔt可知,说明甲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2)根据图片可知,将水加热20min,水温度升高了60℃,根据吸收热量与加热时间成正比可知,将水加热10min时,水温度升高30℃。因为加热时间相同时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甲加热10min时甲物质吸收的热量为Q吸甲=Q吸水=cmΔt=4.2×103J/(kg ℃)×2kg×30℃=2.52×105J。(3)综上所述,加热10min时甲温度升高60℃,则甲的比热容为:【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二者升高温度高低,再根据Q吸=cmΔt比较二者比热容大小;(2)首先根据“吸收热量与加热时间”成正比的规律确定加热十分钟时水吸收的热量,再根据相同时间吸热相同确定甲吸收的热量,最后根据Q吸甲=Q吸水=cmΔt计算甲10min吸收的热量。(3)根据计算甲的比热容。17.【答案】扩散;斥力;空气【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解析】【解答】(1) 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描述的是分子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2)根据题意可知,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3)根据题意可知,黄金、水和空气中,空气的分子间的距离最远,所以分子间作用力最弱,【分析】(1)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2)根据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的知识解答;(3)一般情况下,气体分子之间作用力最小,固体分子之间作用力最大。18.【答案】增加;做功;大【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汽车刹车时,车轮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则车轮表面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2)生活中常用水来作为汽车发动机中的冷却剂是因为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的缘故。【分析】(1)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化;(2)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19.【答案】热传递;比热容;减小【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发射台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发射台内能增加,温度急剧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2)为了避免这种破坏,科学家在发射台下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水池,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性,会吸收大量的热量来降低发射台的温度,此时发射台的内能减小。【分析】(1)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化;(2)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物体吸热,内能增大;物质放热,内能减小。20.【答案】(1)增加;升高;做功(2)越快(3)引力(4)热传递;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解析】【解答】(1)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压下活塞,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表明下压活塞的过程中,将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则筒内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筒内气体的内能。(2) 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中,分别往热水和冷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发现热水变红的速度快,说明温度越高,扩散就越快;(3)当玻璃板放在水面上时,在用弹簧测力计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会变大。因为构成玻璃板的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4)①试管中的水吸收酒精灯火焰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②酒精燃烧的能量转化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③试 当软木塞被冲出时,发生的能量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分析】(1)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结合题目描述的能量转化过程解答;(2)根据分子运动的影响因素的知识解答;(3)根据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分析;(4)①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移;②③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1)[1][2][3]迅速压下活塞时,活塞对筒内气体做功,会使筒内气体内能增加,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从而使硝化棉点燃。(2)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程度越距离,因此扩散的就越快。(3)当玻璃板放在水面上时,因为构成玻璃板的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因此在用弹簧测力计向上拉玻璃板时,在玻璃板离开水面之前,在分子间引力的作用下,弹簧测力计示数会变大。(4)[1]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使试管中的水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2]酒精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3]试管中的水沸腾后水蒸气继续受热膨胀对软木塞做功使其飞出,这一过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21.【答案】(1)质量;吸热相同(2)水(3)b;2.1×103;a;a【知识点】比热容;物理学方法;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解析】【解答】(1)①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只改变物质种类,因此在进行该实验时应当保证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初温相同。②根据题意可知,实验中选用相同电加热器,则电功率相等,根据Q=W=Pt可知,当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电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同,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控制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2)根据题意可知,水的比热容比煤油大,根据公式Q吸=cmΔt可知,当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加热的时间更长。(3)①根据图像可知,当加热相同时间时,二者吸收相同的热量,此时b温度升高得更多,则b的比热容较小,那么煤油对应的图像为b,水对应的图像为a。由图像可知,当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的加热时间时煤油的加热时间的2倍,说明水吸收的热量是煤油吸收的热量的2倍,则可得:Q吸水=2Q吸煤油=c水m水Δt=2c煤油m煤油Δt;解得:煤油的比热容为c煤油=0.5c水=2.1×103J/(kg·℃),③根据图片可知,当二者升高相同的温度时,a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吸收的热量更多,说明a的吸热能力强。冬季暖气取暖时,比热容越大,则降低的温度相同时,放出的热量更多,所以a物质更适合用作暖气取暖的介质。【分析】(1)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②据Q=W=Pt可知,当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电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同,据此分析。(2)根据Q=cm△t分析哪种物质吸收的热量多,则加热时间更长;(3)①根据图像分析哪种物质的比热容较小即可。根据图像分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二者吸收的热量之比,然后根据Q=cm△t列式计算即可;②当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越多,则吸热能力越弱;当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越多,则吸热能力越强。吸热能力强的物质更加适合作取暖介质。(1)[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原则可知,在进行该实验时应当保证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初温相同。[2]实验中选用相同电加热器分别对水和煤油进行加热,当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电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同,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控制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2)根据公式Q吸=cmΔt可知,当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热容大的物质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加热时间更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煤油大,所以可知水加热的时间更长。(3)[1]因为煤的比热容更小,所以加热相同时间时,温度升高得更多,所以对应的图像为b,水对应的图像为a。[2]由图像可知,当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的加热时间时煤油的加热时间的2倍,说明水吸收的热量是煤油吸收的热量的2倍,则可得Q吸水=2Q吸煤油=c水m水Δt=2c煤油m煤油Δt因为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所以可得煤油的比热容为c煤油=0.5c水=2.1×103J/(kg·℃)[3]相同质量、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吸收的热量更多,说明水的吸热能力比煤油强,即a的吸热能力强。[4]冬季暖气取暖时,因为a的比热容较大,当降低的温度相同时,放出的热量更多,所以a物质更适合用作暖气取暖的介质。22.【答案】解:(1)根据题意可知,牛奶吸收的热量。答:在加热过程中,牛奶吸收了18750J的热量。(2)根据题意可知,至少需要热水的质量答:至少要用0.248kg热水给牛奶加热。【知识点】比热容【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牛奶吸收的热量;(2)根据计算至少需要热水的质量。23.【答案】解:(1)根据题意可知,酒精放出的热量。答:质量为5kg的酒精,温度由60℃降低到40℃,会放出2.4×105J的热量。(2)不计热量损失,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酒精放出的热量,即Q吸=Q放=2.4×105J,那么水的最终温度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所以水最高上升到100℃。答:水的温度会上升到100℃。【知识点】比热容【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酒精放出的热量;(2)根据计算水的最终温度。24.【答案】比热容大;质量;D;D【知识点】内能的概念;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解析】【解答】(1) 小园到海水浴场玩,他光着脚踩在沙滩上,感到沙子烫脚,当身体进入水中时,觉得水比较凉,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上升温度较小。(2)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只改变物质的种类,而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即需要选择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进行实验。②根据题意可知,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且水的比热容是煤油的2倍,在吸收相同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时,根据可知,水升高的温度是煤油升高的温度一半,故D正确。故选D。(3)A.内能与质量和温度有关,只知道温度不知道质量大小,则无法判断内能大小,故A错误;B.温度相同的物体间不能发生热传递,故B错误;C.0℃的冰变为0℃的水时需要吸热,温度不变,但是其内能增大了,故C错误;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通过摩擦可使物体内能增大,故D正确。故选D。【分析】(1)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比热容大的升高的温度小;(2)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②根据已知条件,结合Q=cm△t分析二者升高温度的大小即可;(3)A.根据内能的影响因素判断;B.热传递的条件为温度差;C.根据熔化吸热判断;D.根据内能增大的方式判断。25.【答案】(1)相同;小(2)小于;2.1×104J;小【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比热容【解析】【解答】(1)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这是因为水和干泥土相比,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同样受热(或冷却)时,水和泥土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而水的温度变化比干泥土的温度变化小,因此会有这样的现象。(2)①根据题意可知,冰块在不断吸热,则冰在5min时具有的内能小于10min时的内能。②根据题意可知,同一个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段内放出的热量相同,即被加热物质所吸收的热量也相同。BC段和CD段加热时间都是10min,则BC冰水混合物吸收的热量与CD段水吸收的热量相同,那么吸收的热量QBC=QCD=c水m水Δt=4.2×103J/(kg·℃)×0.5kg×10℃=2.1×104J。③根据图片可知,AB段升温比CD段快, 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冰升高的温度更大,即冰的比热容比水的小。【分析】(1) 根据公式Q=cmΔt可知,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时,比热容较大的物体温度变化较小;(2)①根据整个过程不断加热,物质不断吸热分析;②根据Q=cm△t计算CD段吸收的热量,再比较BC和CD段吸收热量多少分析解答;③根据比热容大小和升温快慢的关系解答。(1)[1][2]根据公式Q=cmΔt可知,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时,比热容较大的物体温度变化较小,因为水的比热容比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时,水的温度变化要比土的温度变化小,这就造成了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2)[1]根据图像可知,在5min-15min这段时间是冰的熔化过程,因为冰是晶体,所以可知这段时间内冰持续吸热,内能增加但是温度不变,所以可知冰在5min时具有的内能小于10min时的内能。[2]因为使用同一个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段内放出的热量相同,被加热物质所吸收的热量也相同,所以可知BC段冰水混合物吸收的热量与CD段水吸收的热量相同,而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所以可得QBC=QCD=c水m水Δt=4.2×103J/(kg·℃)×0.5kg×10℃=2.1×104J[3]根据公式Q=cmΔt可知,当温度升高量相同时,冰需要的加热时间更短,吸收的热量更少,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的小。26.【答案】降低;电动机;内;做功;B【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机【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气球飞出去的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则气嘴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2)电动机的结构最简单,体积最小,则压缩空气的最佳工具应是电动机。(3)根据题意可知,空气发动机是将空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空气发动机获得动力时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冲程做功冲程相同。(4) A.加热气罐内的空气,即空气吸收热源的热量,是热传递改变内能,故A错误;B.空气动力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正确;C.以空气发动机为动力的汽车,靠汽缸内压缩空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误;D.空气动力汽车工作时都会有能量的损失,故D错误。故选B。【分析】(1)注意分析气嘴出内能的变化即可;(2)根据各种工具的工作原理,释放轻便分析;(3)热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据此分析;(4)A.做功的本质为能量的转化,热传递的本质为能量的转移;B.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判断;C.根据空气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判断;D.使用任何机械都有能量损失。1 / 1广东省清远市连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阶段性检测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0×3=30分)1.(2024九上·连州月考)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墨染清池 B.雾气腾腾 C.尘土飞扬 D.大雪纷飞【答案】A【知识点】分子热运动【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雾气、尘土和大雪都是肉眼可见的,因此它们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而墨把水池染上颜色,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分子是肉眼或者普通的光学显微镜都看不到的,凡是用肉眼看到的都不是分子运动。2.(2024九上·连州月考)图为济南五龙潭的“清泉石上流”景点,在夏日吸引着众多市民前来亲水纳凉。阳光下石板路热得烫脚,而踩在旁边的水洼里却感觉很凉爽,这主要是因为水和石板具有不同的( )A.热量 B.热值 C.内能 D.比热容【答案】D【知识点】比热容【解析】【解答】 阳光下石板路热得烫脚,而踩在旁边的水洼里却感觉很凉爽,这主要是因为水和石板具有不同的比热容。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这样在同样的日照条件下,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石板的温度变化大,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分析】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据此分析判断。3.(2024九上·连州月考)从物理学角度,对下列自然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A.“阳春三月,鸟语花香”:温度高时,分子才会做无规则运动B.“夏荷轻摇,珠露合聚”:露珠聚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秋高气爽,落叶飘扬”: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数九严冬,银装素裹”:积雪间存在孔洞,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答案】B【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解析】【解答】A、温度低时,分子也做无规则运动,A错误B、 露珠聚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正确C、“秋高气爽,落叶飘扬”,叶子在做机械运动,C错误D、 分子间存在间隙,肉眼无法看见,所以积雪间存在孔洞,不能说明分子存在间隙,D错误综上选B【分析】根据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特点判识选项1、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露珠聚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2、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4.(2024九上·连州月考)如图所示情景中,下列物体的内能减少的是( )A.搓手取暖 B.用火烧水C.水蒸气将塞子冲出 D.压缩中的空气【答案】C【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搓手取暖时,通过摩擦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内能的,故A不符合题意;B.根据题意可知,用火烧水时,水吸收热源的热量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内能的,故B不符合题意;C.根据题意可知,水蒸气将塞子冲出的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所以内能减少,故C符合题意;D.根据题意可知,压缩空气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则空气内能增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移,据此分析判断即可。5.(2024九上·连州月考)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应用情景,以下事例中与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A.沿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变化小B.夜间,在秧田里灌水保温C.发现人中暑时,常在额头上擦冷水降温D.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答案】C【知识点】比热容【解析】【解答】A.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温度变化较小,所以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小,不符合题意;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以防冻坏秧苗,不符合题意;C.发现人中暑时,在病人的额头上擦冷水降温,是利用水蒸发吸热的原理,符合题意;D.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冷却效果更好。6.(2024九上·连州月考)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乙液体的比热容大于甲液体的比热容C.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的加热时间比较长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升高的温度小于乙液体【答案】B【知识点】比热容【解析】【解答】AB.根据图片可知,当加热90min时,二者吸收相同的热量,此时甲液体升高的温度较高,根据Q吸=cmΔt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故A错误,B正确;C.根据图像可知,当二者都升高相同的温度40℃时,乙的加热时间长,则乙吸收的热量多,故C错误;D.根据图像可知,当加热时间都是60min时时,二者吸收的热量相同时,甲液体升高的温度大于乙液体升高的温度,故D错误。故选B。【分析】AB.根据图片比较二者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温度大小,然后根据Q吸=cmΔt比较二者比热容大小;CD.从图像中提取信息,然后比较后判断即可。7.(2024九上·连州月考)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热水倒入茶杯中,茶杯变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它的内能B.热量都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C.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少、温度一定降低D.把0℃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的水,其内能不变【答案】A【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解析】【解答】A.把热水倒入茶杯中,茶杯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它的内能,A符合题意;B.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内能大的物体的温度不一定高,所以不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B不符合题意;C.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少,但温度不一定降低,如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内能减少,但温度保持不变,C不符合题意;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加,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温度不同的物体间,提高 热传递改变内能,热传递时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8.(2024九上·连州月考)关于如图所示的热学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说明上面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B.乙图中,压紧的两铅块,下面悬挂钩码而不分开,这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C.丙图中,试管内的水沸腾后,水蒸气会将软木塞推出,软木塞的内能转化为它的机械能D.丁图中,汽油机这个工作过程是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的过程【答案】D【知识点】热机;热机的四个冲程;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解析】【解答】A. 甲图中, 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B. 乙图中, 将接触面被削平的两个铅块用力压紧能够吸在一起,这个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B错误;C. 丙图中, 在软木塞被冲出试管口的过程中,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故C错误;D. 丁图中,两气门关闭,活塞向上,为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故D正确。故选D。【分析】A.根据分子运动的知识判断;B.根据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的知识判断;C.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判断;D.根据活塞的运行方向,结合气门的开合,确定冲程的名称。9.(2024九上·连州月考)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棉被被太阳晒热B.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C.用锤子敲打钢板,锤子和钢板都会变热D.用热水袋暖手【答案】C【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解析】【解答】A.棉被被晒热,是棉被吸收了太阳的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A不符合题意;B.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B不符合题意;C.用锤子捶打钢板是通过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大,所以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C符合题意;D.用热水袋暖手,属于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10.(2024九上·连州月考)在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易形成海陆风,陆风和海风是由于地面和大海升温和降温的快慢不同,从而使空气对流形成风。如图为海陆风示意图,此图表示的昼夜状况和风向是( )A.白天,海风 B.夜晚,陆风 C.夜晚,海风 D.白天,陆风【答案】B【知识点】比热容;热量的计算【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地面的比热容小,到了晚上,陆地的降温更快,则此时地面上方空气的温度低,密度大,则陆地上方冷空气下降,而海面的空气就会流过来补充。此时空气从沿陆地吹向大海,形成陆风,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根据Q=cm△t,结合比热容大小的知识,比较海水和陆地升温或降温的快慢,进而确定空气密度变化,弄清空气流动方向即可。二、填空题(9×3=27分)11.(2024九上·连州月考)取酒精和水各50mL,将它们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此现象可用来说明 ;铁棒不易拉长,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而“破镜不能重圆”,这是因为镜破处分子间的距离大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分子间相互吸引力的作用微乎其微。【答案】分子间有间隙;引力;大于【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此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2)根据题意可知,铁棒不易拉长,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3)“破镜不能重圆”,是由于镜破处分子间的距离大都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分子间相互吸引力的作用微乎其微。【分析】(1)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解答;(2)根据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解答;(3)根据分子之间作用力大小和距离的关系解答。12.(2024九上·连州月考)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 、原子构成的;炒菜时闻到香味,这是 现象,菜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改变的。【答案】分子;扩散;热传递【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常见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2)炒菜闻到香味,是香味分子在空气中发生扩散现象所致;(3)炒菜过程中,热量从锅传递到菜,使菜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分析】(1)根据物质组成的知识解答;(2)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3)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移。13.(2024九上·连州月考)内陆地区的夏季比沿海地区炎热,冬季比沿海地区寒冷,在一天之内的气温的变化也较大。原因是沿海地区靠近水,内陆地区以干泥土为主,水的比热容比干泥土的比热容 ,在吸收或放出相同 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比干泥土要 。因此,在受太阳照射的条件相同时,内陆地区的夏季比沿海地区炎热,冬季比沿海地区寒冷,在一天之内的气温的变化也大。【答案】大;热量;小【知识点】比热容【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沿海地区水多,内陆地区以干泥土为主,因为水的比热容比干泥土比热容大,则相同质量的水和干泥土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水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比干泥土要小, 内陆地区的夏季比沿海地区炎热,冬季比沿海地区寒冷。【分析】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根据升高温度高低与比热容大小的关系解答。14.(2024九上·连州月考)如图所示,在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然后再向密闭的瓶内打气,当塞子跳起来时,瓶内会出现雾,这是因为瓶内的空气推动瓶塞 时, ,温度降低,使水蒸气 成小水珠。【答案】做功;内能减少;液化【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做功改变物体内能【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当塞子跳出来时,瓶内的空气体积膨胀推动瓶塞对外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那么气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此时水蒸气会液化成小液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分析】根据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知识分析解答。15.(2024九上·连州月考)如图是某一内陆城市与某一沿海城市年气温变化曲线。从图像可以看出,在一年中,曲线A所示的城市气温变化较 ,根据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比热容 (前两空均选填“大”或“小”)的特点,曲线 A 表示的是 (选填“沿海”或“内陆”)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答案】大;大;内陆【知识点】比热容【解析】【解答】根据图像可知,A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温度差比B城市大,根据Q=cm△t可知,A城市所在位置的比热容小于B城市所在位置的比热容。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大,所以B城市主要是水,A城市主要是砂石,那么曲线A表示的是内陆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分析】根据图像比较两个城市温差变化大小,根据Q=cm△t比较两个城市比热容大小,进而确定曲线的对应关系即可。16.(2024九上·连州月考)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给初温相同,质量同为2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物质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选填“小于”、“等于”、“大于”);甲物质加热10min吸收的热量为 J,甲物质的比热容是 J/(kg ℃)。[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答案】小于;2.52×105;2.1×103【知识点】比热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解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当甲和水加热时间相同时,则二者吸收的热量相同时,甲的温度的升高量要大于水的温度的升高量,根据吸热公式Q吸=cmΔt可知,说明甲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2)根据图片可知,将水加热20min,水温度升高了60℃,根据吸收热量与加热时间成正比可知,将水加热10min时,水温度升高30℃。因为加热时间相同时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甲加热10min时甲物质吸收的热量为Q吸甲=Q吸水=cmΔt=4.2×103J/(kg ℃)×2kg×30℃=2.52×105J。(3)综上所述,加热10min时甲温度升高60℃,则甲的比热容为:【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二者升高温度高低,再根据Q吸=cmΔt比较二者比热容大小;(2)首先根据“吸收热量与加热时间”成正比的规律确定加热十分钟时水吸收的热量,再根据相同时间吸热相同确定甲吸收的热量,最后根据Q吸甲=Q吸水=cmΔt计算甲10min吸收的热量。(3)根据计算甲的比热容。17.(2024九上·连州月考)春暖花开,鸟语花香,闻到花香是 现象。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 。黄金、水和空气三种物质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弱的是 。【答案】扩散;斥力;空气【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解析】【解答】(1) 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描述的是分子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2)根据题意可知,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3)根据题意可知,黄金、水和空气中,空气的分子间的距离最远,所以分子间作用力最弱,【分析】(1)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2)根据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的知识解答;(3)一般情况下,气体分子之间作用力最小,固体分子之间作用力最大。18.(2024九上·连州月考)在汽车刹车过程中,车轮表面的温度会升高,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少”),这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其内能的。生活中常用水来作为汽车发动机中的冷却剂是因为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比较 的缘故。【答案】增加;做功;大【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汽车刹车时,车轮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则车轮表面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2)生活中常用水来作为汽车发动机中的冷却剂是因为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的缘故。【分析】(1)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化;(2)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19.(2024九上·连州月考)火箭发射时,燃料燃烧后喷出的高温燃气,通过 (热传递/做功)使发射台温度急剧升高,造成破坏。为了避免这种破坏,科学家在发射台下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水池,利用水的 较大的特性,会吸收大量的热量来降低发射台的温度,此时发射台的内能 (增大/不变/减小)。【答案】热传递;比热容;减小【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发射台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发射台内能增加,温度急剧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2)为了避免这种破坏,科学家在发射台下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水池,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性,会吸收大量的热量来降低发射台的温度,此时发射台的内能减小。【分析】(1)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化;(2)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物体吸热,内能增大;物质放热,内能减小。三、实验探究题(8+7=15分)20.(2024九上·连州月考)以下是关于热学的三个实验,请根据相关描述,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压下活塞,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表明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的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少”),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筒内气体的内能。(2)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中,分别往热水和冷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发现热水变红的速度快,说明温度越高,扩散就 (填“越快”或“越慢”)。(3)在如图丙所示的实验中,用细线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然后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稍稍向上的拉玻璃板,在玻璃板离开水面之前,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此实验说明分子之间有 (填“引力”或“斥力”)。(4)如图丁所示,在试管中装些水,用软木塞塞住,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这是用 的方法使水的内能增加,酒精燃烧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当软木塞被冲出时,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这个实验虽然简单,却表现出热机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过程。【答案】(1)增加;升高;做功(2)越快(3)引力(4)热传递;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解析】【解答】(1)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压下活塞,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表明下压活塞的过程中,将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则筒内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筒内气体的内能。(2) 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中,分别往热水和冷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发现热水变红的速度快,说明温度越高,扩散就越快;(3)当玻璃板放在水面上时,在用弹簧测力计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会变大。因为构成玻璃板的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4)①试管中的水吸收酒精灯火焰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②酒精燃烧的能量转化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③试 当软木塞被冲出时,发生的能量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分析】(1)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结合题目描述的能量转化过程解答;(2)根据分子运动的影响因素的知识解答;(3)根据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分析;(4)①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移;②③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1)[1][2][3]迅速压下活塞时,活塞对筒内气体做功,会使筒内气体内能增加,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从而使硝化棉点燃。(2)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程度越距离,因此扩散的就越快。(3)当玻璃板放在水面上时,因为构成玻璃板的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因此在用弹簧测力计向上拉玻璃板时,在玻璃板离开水面之前,在分子间引力的作用下,弹簧测力计示数会变大。(4)[1]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使试管中的水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2]酒精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3]试管中的水沸腾后水蒸气继续受热膨胀对软木塞做功使其飞出,这一过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21.(2024九上·连州月考)如图甲,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1)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 、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选填“质量”或“体积”)。实验中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 ;(2)在相同条件下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对 (“水”或“煤油”)加热的时间更长。(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①煤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选填“a”或“b”),煤油的比热容为 J/(kg·℃)。②根据图乙可判断出 吸热能力强,冬季暖气取暖应选用物质 (两空选填“a”、“b”)。【答案】(1)质量;吸热相同(2)水(3)b;2.1×103;a;a【知识点】比热容;物理学方法;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解析】【解答】(1)①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只改变物质种类,因此在进行该实验时应当保证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初温相同。②根据题意可知,实验中选用相同电加热器,则电功率相等,根据Q=W=Pt可知,当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电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同,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控制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2)根据题意可知,水的比热容比煤油大,根据公式Q吸=cmΔt可知,当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加热的时间更长。(3)①根据图像可知,当加热相同时间时,二者吸收相同的热量,此时b温度升高得更多,则b的比热容较小,那么煤油对应的图像为b,水对应的图像为a。由图像可知,当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的加热时间时煤油的加热时间的2倍,说明水吸收的热量是煤油吸收的热量的2倍,则可得:Q吸水=2Q吸煤油=c水m水Δt=2c煤油m煤油Δt;解得:煤油的比热容为c煤油=0.5c水=2.1×103J/(kg·℃),③根据图片可知,当二者升高相同的温度时,a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吸收的热量更多,说明a的吸热能力强。冬季暖气取暖时,比热容越大,则降低的温度相同时,放出的热量更多,所以a物质更适合用作暖气取暖的介质。【分析】(1)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②据Q=W=Pt可知,当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电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同,据此分析。(2)根据Q=cm△t分析哪种物质吸收的热量多,则加热时间更长;(3)①根据图像分析哪种物质的比热容较小即可。根据图像分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二者吸收的热量之比,然后根据Q=cm△t列式计算即可;②当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越多,则吸热能力越弱;当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越多,则吸热能力越强。吸热能力强的物质更加适合作取暖介质。(1)[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原则可知,在进行该实验时应当保证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初温相同。[2]实验中选用相同电加热器分别对水和煤油进行加热,当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电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同,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控制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2)根据公式Q吸=cmΔt可知,当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热容大的物质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加热时间更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煤油大,所以可知水加热的时间更长。(3)[1]因为煤的比热容更小,所以加热相同时间时,温度升高得更多,所以对应的图像为b,水对应的图像为a。[2]由图像可知,当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的加热时间时煤油的加热时间的2倍,说明水吸收的热量是煤油吸收的热量的2倍,则可得Q吸水=2Q吸煤油=c水m水Δt=2c煤油m煤油Δt因为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所以可得煤油的比热容为c煤油=0.5c水=2.1×103J/(kg·℃)[3]相同质量、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吸收的热量更多,说明水的吸热能力比煤油强,即a的吸热能力强。[4]冬季暖气取暖时,因为a的比热容较大,当降低的温度相同时,放出的热量更多,所以a物质更适合用作暖气取暖的介质。四、计算题(2×7=14分)22.(2024九上·连州月考)吃早饭的时候,妈妈用热水给小雪加热250g的袋装牛奶。为了使这袋牛奶的温度由12℃升高到42℃,妈妈用60℃的热水给牛奶加热。[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该牛奶的比热容为2.5×103J/(kg ℃)]。问:(1)在加热过程中,牛奶吸收了多少热量?(2)问妈妈至少要用多少千克热水给牛奶加热?【答案】解:(1)根据题意可知,牛奶吸收的热量。答:在加热过程中,牛奶吸收了18750J的热量。(2)根据题意可知,至少需要热水的质量答:至少要用0.248kg热水给牛奶加热。【知识点】比热容【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牛奶吸收的热量;(2)根据计算至少需要热水的质量。23.(2024九上·连州月考)质量为5kg的酒精,温度由60℃降低到40℃,会放出多少焦耳的热量?若这些热量全部被初温为50℃,质量为1kg的水吸收,则水的温度会上升到多少摄氏度?[水的比热容4.2×103J/(kg ℃),酒精的比热容2.4×103J/(kg ℃),环境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答案】解:(1)根据题意可知,酒精放出的热量。答:质量为5kg的酒精,温度由60℃降低到40℃,会放出2.4×105J的热量。(2)不计热量损失,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酒精放出的热量,即Q吸=Q放=2.4×105J,那么水的最终温度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所以水最高上升到100℃。答:水的温度会上升到100℃。【知识点】比热容【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酒精放出的热量;(2)根据计算水的最终温度。五、综合能力题(4+5+5=14分)24.(2024九上·连州月考)运用热学知识解决问题:(1)小园到海水浴场玩,他光着脚踩在沙滩上,感到沙子烫脚,当身体进入水中时,觉得水比较凉,这是因为水的 。(2)水的比热容为,煤油的比热容为。在实验室中用完全相同的两个烧杯分别装上 相等的煤油和水,用相同热源对烧杯均匀加热。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3)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A.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B.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间也能发生热传递C.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不变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通过摩擦可使物体内能增大【答案】比热容大;质量;D;D【知识点】内能的概念;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解析】【解答】(1) 小园到海水浴场玩,他光着脚踩在沙滩上,感到沙子烫脚,当身体进入水中时,觉得水比较凉,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上升温度较小。(2)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只改变物质的种类,而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即需要选择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进行实验。②根据题意可知,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且水的比热容是煤油的2倍,在吸收相同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时,根据可知,水升高的温度是煤油升高的温度一半,故D正确。故选D。(3)A.内能与质量和温度有关,只知道温度不知道质量大小,则无法判断内能大小,故A错误;B.温度相同的物体间不能发生热传递,故B错误;C.0℃的冰变为0℃的水时需要吸热,温度不变,但是其内能增大了,故C错误;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通过摩擦可使物体内能增大,故D正确。故选D。【分析】(1)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比热容大的升高的温度小;(2)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②根据已知条件,结合Q=cm△t分析二者升高温度的大小即可;(3)A.根据内能的影响因素判断;B.热传递的条件为温度差;C.根据熔化吸热判断;D.根据内能增大的方式判断。25.(2024九上·连州月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这是因为水和干泥土相比,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同样受热(或冷却)时,水和泥土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选填(“相同”或“不同”),而水的温度变化比干泥土的温度变化 ,因此会有这样的现象。(2)小明对500g冰进行加热,根据实验数据,描绘了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下,则冰在5min时具有的内能 10min时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在BC段中冰水混合物所吸收的热量为 J;由图可知,AB段升温比CD段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答案】(1)相同;小(2)小于;2.1×104J;小【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比热容【解析】【解答】(1)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这是因为水和干泥土相比,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同样受热(或冷却)时,水和泥土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而水的温度变化比干泥土的温度变化小,因此会有这样的现象。(2)①根据题意可知,冰块在不断吸热,则冰在5min时具有的内能小于10min时的内能。②根据题意可知,同一个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段内放出的热量相同,即被加热物质所吸收的热量也相同。BC段和CD段加热时间都是10min,则BC冰水混合物吸收的热量与CD段水吸收的热量相同,那么吸收的热量QBC=QCD=c水m水Δt=4.2×103J/(kg·℃)×0.5kg×10℃=2.1×104J。③根据图片可知,AB段升温比CD段快, 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冰升高的温度更大,即冰的比热容比水的小。【分析】(1) 根据公式Q=cmΔt可知,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时,比热容较大的物体温度变化较小;(2)①根据整个过程不断加热,物质不断吸热分析;②根据Q=cm△t计算CD段吸收的热量,再比较BC和CD段吸收热量多少分析解答;③根据比热容大小和升温快慢的关系解答。(1)[1][2]根据公式Q=cmΔt可知,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时,比热容较大的物体温度变化较小,因为水的比热容比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时,水的温度变化要比土的温度变化小,这就造成了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2)[1]根据图像可知,在5min-15min这段时间是冰的熔化过程,因为冰是晶体,所以可知这段时间内冰持续吸热,内能增加但是温度不变,所以可知冰在5min时具有的内能小于10min时的内能。[2]因为使用同一个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段内放出的热量相同,被加热物质所吸收的热量也相同,所以可知BC段冰水混合物吸收的热量与CD段水吸收的热量相同,而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所以可得QBC=QCD=c水m水Δt=4.2×103J/(kg·℃)×0.5kg×10℃=2.1×104J[3]根据公式Q=cmΔt可知,当温度升高量相同时,冰需要的加热时间更短,吸收的热量更少,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的小。26.(2024九上·连州月考)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空气动力汽车空气动力是指空气与物体做相对运动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简称气动力。当我们快速地松开鼓起来的气球时,气球会“嗖”的一下飞出去了,这时气球获得了气动力。经过长时间探索,人们已经成功制造出多种使用压缩空气为动力来推动叶片或者活塞运动的发动机,即叶片式、活塞式空气发动机。如图是某新型的以空气发动机为动力的汽车,它采用压缩技术,把空气压缩后储存在汽缸内。该汽车只需将插头插到墙上的插座内,汽车的空气压缩机就开始工作,使汽车气罐内的气压达到31MPa。达到这一气压大约需要4小时,然后气罐内的空气就会缓慢释放,牵动汽车的活塞运动。在车速低于56km/h时,这种空气动力汽车完全依赖气罐工作,只排放出冷空气。车速增高时,一个小型常规燃料的引擎就会开始工作,加热气罐内的空气加速其释放,从而获得更高的速度。其设计最高速度可达154km/h,平均每加一次气能行驶200km或10h。(1)快速地松开鼓起来的气球时,气球会“嗖”的一下飞出去的过程中,气球的嘴部温度将会 (选填“降低”、“不变”或“升高”)。(2)图中所示的空气动力汽车最理想的压缩空气工具应是 (选填“内燃机”、“电动机”、“发电机”或“蒸汽机”)。(3)空气发动机是利用空气的 能做功的,空气发动机获得动力时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冲程 (选填“吸气”、“压缩”、“做功”或“排气”)工作过程相似。(4)分析上文,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A.加热气罐内的空气,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气体的内能B.空气动力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以空气发动机为动力的汽车,靠汽缸内空气燃烧产生能量D.空气动力汽车工作时不会有能量的损失【答案】降低;电动机;内;做功;B【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机【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气球飞出去的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则气嘴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2)电动机的结构最简单,体积最小,则压缩空气的最佳工具应是电动机。(3)根据题意可知,空气发动机是将空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空气发动机获得动力时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冲程做功冲程相同。(4) A.加热气罐内的空气,即空气吸收热源的热量,是热传递改变内能,故A错误;B.空气动力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正确;C.以空气发动机为动力的汽车,靠汽缸内压缩空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误;D.空气动力汽车工作时都会有能量的损失,故D错误。故选B。【分析】(1)注意分析气嘴出内能的变化即可;(2)根据各种工具的工作原理,释放轻便分析;(3)热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据此分析;(4)A.做功的本质为能量的转化,热传递的本质为能量的转移;B.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判断;C.根据空气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判断;D.使用任何机械都有能量损失。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阶段性检测物理试题(学生版).docx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阶段性检测物理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