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3 声的利用 过关练习2025-2026学年上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一、单选题1.线上学习中与声现象有关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老师可以根据声音判断谁在回答问题B.调节旋钮增大音量,是增大了声音的响度C.有时听不到声音,可能是人发出了次声波D.学生听老师讲课,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2.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声学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语”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由钟振动并通过空气传播的D.“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我们是靠音色判断演奏的乐器是“玉笛”3.夏天,乡村的傍晚,蝉鸣、蛙叫交织在一起,蝉鸣声与蛙声( )A.传播都不需要介质 B.音调一定相同 C.音色不同 D.都不能传递能量4.“神舟十号”飞船中,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C.王亚平说话是利用声传递能量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他的声音频率很高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是通过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来减弱噪声D.利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6.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发声的音叉能将乒乓球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B.乙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同C.丙图,将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出,听到闹钟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变D.丁图,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喇叭前的蜡烛烛焰摆动,说明声能传递信息7.超声波在很多方面有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蝙蝠利用发出的超声波导航B. 人们制成超声雷达探测鱼群C.用超声波检查母体内的胎儿D.狗能通过超声提前感知地震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C.“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D.利用次声波可以监测地震、海啸,提前预警,使人们能及早撤离危险区域二、填空题9.在50m短跑测试现场,考生听到发令声立刻起跑,说明声音能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发令声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10.豫剧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演唱时常用板胡进行伴奏,板胡的琴弦由于 而发声。人们听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唱词,就知道是《花木兰》选段,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11.滇剧是云南省传统地方戏剧剧种,如图所示,这是云南省滇剧院倾力打造的原创大型现代滇剧《张桂梅》。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 产生的。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 。12.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4年1月23日2时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这是地震台通过地震时产生的 (选填“超声”或“次声”)波进行测定的,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13.智能送餐机器人可以灵活地避开障碍物是通过体内的雷达发射 ,然后接收障碍物的反射波,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客人可以通过语言来操控机器人,说明声可以传递 ;14.声音有两个作用:传递 和传递 。如:声呐,“B超”等,是利用 (选填“超声”或“次声”)传播信息的作用;洗涤精密仪器、粉碎肾结石等,则是利用 (选填“超声”或“次声”)传播能量的作用;而预测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等)、监测核爆炸等,是利用 (选填“超声”或“次声”)传播信息的作用。三、计算题15.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355m处鸣笛后2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的路程(用s1代替);(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3)汽车的速度v。四、综合题16.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10s后接收到返回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耳能听到超声波吗?为什么?(2)海洋的深度是多少?(3)运用声波的反射,能否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五、科普阅读题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传统指纹识别 TouchID 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随着黑科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 SenseID 的出现,屏下指纹的全面屏手机变得越来越普及。与传统指纹识别不同,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是通过发射超声波扫描紧贴屏幕的指纹,并根据接收到的反射超声波分析得出指纹的信息,进行比对解锁。超声波是频率超过人类听觉上限的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玻璃、铝、不锈钢、蓝宝石或塑料等。此外,超声波扫描能够不受手指上可能存在的污物影响,例如汗水、护手霜或凝露等,从而提供一种更稳定、更精确的认证方法。(1)超声波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超声波传播中遇到障碍物时 (填“会”或“不会”)有一部分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3) SenseID 系统能置于手机内部,可以让超声波透过屏幕进行指纹识别,是因为超声波具有 的特点。(4) SenseID 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的特性,请你再举一个利用超声波这种特性的例子: 。(5) SenseID 系统利用了仿生学原理,它模仿了下列哪个选项的生物 。A.蝙蝠 B.蜘味 C.青蛙 D.猫(6) SenseID 系统向手指上若干个位置发射超声波,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 1 所示,由图可知这些位置指纹的大致形状,图2选项最符合的是 。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C A C A D A D C1.C【详解】A.不同人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老师可以根据声音判断谁在回答问题,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调节旋钮增大音量,可以使声音变强,是增大了声音的响度,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人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人不可能发出次声波,有时听不到声音,可能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太小,故C错误,C符合题意;D.学生听老师讲课,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通过声音学习到课程的相关内容,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C。2.A【详解】A.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语”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A符合题意;B.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由钟振动发声,由空气传播到“客船”的,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人们是靠音色判断出演奏的乐器是“玉笛”, 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A。3.C【详解】A.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故A不符合题意;B.音调跟振动的频率有关,蝉鸣声与蛙声音调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C.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蝉鸣声与蛙声听起来是不一样的,则音色一定不同,故C符合题意;D.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蝉鸣声与蛙声也可以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A【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B错误;C.在太空能进行授课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错误;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振幅大、响度大,与频率无关,故D错误。故选A。5.D【详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因为不同的人说话音调和响度可能差不多,但音色是不一样的,故A错误;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量大,所以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6.A【详解】A.甲图,发声的音叉能将乒乓球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乙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刻度尺振动幅度不同,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故B错误;C.丙图,将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出,因传声的介质逐渐减少,所以听到闹钟发出的声音响度逐渐变小,故C错误;D.丁图,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喇叭前的蜡烛烛焰摆动,说明声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故选A。7.D【详解】A.蝙蝠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发出超声波,通过回声定位进行导航,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超声雷达发出超声波确定鱼群方位,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用超声波检查母体内的胎儿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声波是次声波,超过20Hz的声波是超声波,狗的听觉范围是15~50000Hz,地震发生时,会发出次声波,所以狗能通过次声波提前感知地震,故D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8.C【详解】A.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意思是声音大声,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D.自然灾害一般会发出次声波,利用次声波可以监测地震、海啸,提前预警,使人们能及早撤离危险区域,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9. 信息 振动【详解】[1]考生听到发令声立刻起跑,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2]根据声音的产生特点可知,发令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10. 振动 信息【详解】[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板胡的琴弦由于振动而发声。[2]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人们听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唱词,就知道是《花木兰》选段,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11. 振动 能量【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12. 次声 信息【详解】[1]地震会伴随着次声波的产生,地震台网通过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来监测地震。[2]远处的地震监测站可以据此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这说明声能够传递信息。13. 超声波 信息【详解】[1]机器人可以灵活地避开障碍物是利用了回声定位,其体内的雷达可以发射超声波,通过接收反射波,确定障碍物的位置。[2]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通过语言来操控机器人,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14. 信息 能量 超声 超声 次声【详解】[1][2][3][4]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因为超声波频率高,传播方向性强,所以声呐、“B超”等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作用;洗涤精密仪器、粉碎肾结石等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而自然灾害发生时往往伴随次声波的产生,所以预测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等)、监测核爆炸等,是利用次声波传播信息的作用。15.(1) 680m; (2) 325m; (3) 15m/s【详解】(1)声音传播的距离s1=v声t=340m/s×2s=680m(2)车走过的距离s车=2s s1=2×355m 680m=30m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355m 30m=325m(3)汽车的速度v==15m/s答:(1) 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的路程为680m;(2)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为325m;(3) 汽车的速度为15m/s。16.(1)不能,原因见解析(2)7500m;(3)不能,原因见解析【详解】(1)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因为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超声波的频率超出了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耳听不到。(2)超声波传播到海底所用的时间为海洋的深度是(3)运用声波的反射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运用声波的反射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17. 不能 会 较强的穿透能力 信息 声呐、B超等 A A【详解】(1)[1]超声波也是一种声波,传播需要介质,故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2]超声波传播中遇到障碍物时会有一部分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就是回声。(3)[3]SenseID系统能置于手机内部,可以让超声波透过屏幕进行指纹识别,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4)[4][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而SenseID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的特性,声呐、B超等也是利用了这一特点。(5)[6]蝙蝠头部的口鼻部上长着被称作“鼻状叶”的结构,这是一种具有发射超声波功能的装置,能连续不断地发出高频率超声波;SenseID系统即模仿了蝙蝠,利用了仿生学原理;故A符合题意。(6)[7]SenseID系统向手指上若干个位置发射超声波,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距离越远,则接收到的超声波用时越长,图2选项最符合的是A。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