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 ~ 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学业诊断生物学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做题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相应试题的答案填入下表。)1. 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吕梁山脉,主要保护对象是褐马鸡、华北豹等。下列关于保护区内动物群体的描述,属于种群的是( )A. 所有的褐马鸡 B. 所有的候鸟C. 全部野生动物 D. 大型猫科动物2. 为检验某新型除草剂对麦田杂草拉拉藤的防治效果,研究人员随机选3块麦田,在每块麦田中做对照实验,施药60天后调查其种群密度。取样方法为每个处理随机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为1m2。调查结果为对照组411.73/m2,实验组35.00株/m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样方数量过少,面积适当B. 样方面积过小,数量适当C. 杂草株数应为整数,对照组数据有误D. 实验组数据可信,该除草剂施用效果显著3. 下列所示的种群中,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的是( )A. B.C. D.4. 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可造成严重的农业灾害,如图为某东亚飞蝗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a时刻该种群所处环境发生了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时刻前,该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B. 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I,则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变为K1C. 当种群数量达到时,再对其进行防治D. 将该种群数量控制在有利于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5. 生物学上,一定事件作为“因”,所导致的“果”又会成为新的条件,施加于原来的“因”,使之产生新的“果”,即循环因果。下列生物学事实不能体现此关系的是( )A.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B. 河流污染导致鱼虾大量死亡,进一步加剧了污染C. 害虫数量与捕食害虫的鸟类数量变化的调节过程D. 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季节更替发生有规律变化6. 某地海岸潮间带分布着藤壶、贻贝、帽贝、石鳖等动物,四者间无捕食关系,但它们都会被海星捕食。在一个16m2的实验样地中,研究人员去除所有海星,几个月后藤壶占据优势,一年后贻贝成为优势种,期间物种数目从15种变为8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捕食关系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形成的B. 种间竞争导致藤壶与贻贝利用的资源更接近C. 捕食关系可改变种间竞争强度进而影响种群密度D. 移除海星导致该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下降7. 天山山脉沿东西横贯我国新疆中部,很多山峰高度超过4000 m,从天山北麓山脚到山顶依次可以观察到荒漠、草原、森林、草甸等群落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天山各群落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相同物种所有个体的天然群聚B. 从山脚到山顶群落类型的差异是由光照强度的不同导致的C. 同一群落的植物因生态位的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D. 森林中的动物适应缺水环境,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8. 下图显示了一只菜粉蝶幼虫摄食青菜的能量分配情况。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幼虫同化的能量为100JB. 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30JC. 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15%D. 该幼虫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00J9. 生态金字塔是反映各营养级间生物个体数、生物量和能量比例关系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能量金字塔层次越高,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越多B. 生物量金字塔中,肉食性动物的总干重大于植食性动物的C. 倒置数量金字塔的出现与生物个体的体型有关D. 生态金字塔直观反映了生态系统各种群间的能量关系10. 朱鹮有“鸟中大熊猫”之称,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朱鹮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相继在朝鲜半岛、日本宣告灭绝。在我国,经过科学家的努力,朱鹮的种群数量已由1981年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上万只,受危等级由极危调整为濒危,是动物保护的奇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生存空间和栖息环境的改善不改变野生朱鹮种群的K值B. 利用生物技术建立朱鹮物种的基因库是重要的保护措施C. 统计朱鹮的种群数量采用鸣声识别法比标记重捕法具有低干扰的优势D. 以朱鹮为题材进行艺术创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11. 多氯联苯(PCB)是人工合成的含碳有机物,有强致畸性,多用作热载体、绝缘油和润滑油等。下表为某市近海海域及水体中部分生物体内的PCB含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采样点 海域PCB平均含量(ng/g) 肌肉组织PCB平均含量(ng/g)鱼类 软体类 虾类1 6.58 116.4 97.5 9082 10.76 547.3 386.7 121.43 9.16 524.9 138.3 154.7A. PCB在生物体内不易被降解B. PCB可随大气、水和生物迁徙扩散到全球C. 表中鱼类可能处于较高营养级D. 人类使用PCB不会改变碳循环速率12.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诗句能体现生态系统化学信息传递的是( )A.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 街边鲜花遍地开,暗香扑鼻引蜂来C. 凤头孔雀开屏舞,振羽争辉竞偶欢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13. 科学家研究了1961~2021年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足迹指的是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等所需的森林面积B. 1967年后,环境问题频发、资源的消耗速度减慢造成了生态赤字C. 开发新能源、提高生产效率、科技进步等均可提高生态承载力D. 降低肉类食物的比例可有效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减小生态足迹14. 太原植物园是多功能综合性植物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可作为濒危植物的易地保护场所B. 园中植物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C. 能提供植物种质资源、改善城市生态D. 可用于宣传教育,帮助人们形成环保意识15. 下列关于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预测田鼠数量的变化B.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C 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D. 用抽样检测的方法估算酵母菌的数量16. 山西古城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于黄河中游小浪底水库的荒地上,建园以来湿地公园动植物资源日渐丰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公园内发生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B. 该湿地公园建设是一类多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工程体系C. 该公园建设时应考虑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适应D. 该公园实行限流、预约等措施可减少人类活动对湿地恢复的干扰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52分)17. 青藏高原上广泛分布着一种小型哺乳动物高原鼠兔,它们多穴居在植被低矮、视野开阔的高山草甸地区,是本地香鼬和艾虎的重要食物来源。研究人员采用堵洞盗洞法估测高原鼠兔的种群数量,计算公式为:种群数量=有效洞口数/洞口系数。将待测区域内高原鼠兔的洞口全部填埋,连续3天于同一时间段记录被盗开的洞口数并重新填埋,计算平均值,即有效洞口数;在附近另一片较小的区域内测定有效洞口数后,用夹捕法捕尽区域内的高原鼠兔,计算有效洞口数与种群数量的比值,即洞口系数。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较小区域B区内的有效洞口数为4个,共有高原鼠兔35只。则待测区域A区内高原鼠兔的种群数量大约是______只(保留整数)。若幼年高原鼠兔尚不能掘土打洞,会导致估测数量偏______。(2)草原上直接决定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因素有______;在影响其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中,香鼬和艾虎属于______制约因素(填“密度”或“非密度”)。(3)高原鼠兔的采食、掘洞等行为会造成土壤裸斑,为缓解高原鼠兔重度干扰造成的草原退化,从种间关系的角度考虑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18. 某山区因乱砍滥伐、盲目开垦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科研人员在该山区某样地实施退耕还林、适度开发等措施后,连续十年调查该样地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表示三个连续阶段;同时还对该样地阳坡群落的生态位重叠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种名 山桃 丁香 油松 刺槐山桃 1 0.124 0.125 0.148丁香 0.124 1 0.734 0.761油松 0.125 0.734 1 0.884刺槐 0.148 0.761 0.884 1样地阳坡生态位重叠指数注:生态位重叠指数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在其所处环境中所占据资源或空间范围重叠程度(1)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该样地发生了次生演替,原因是______。(2)物种的生态位通常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______。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通常研究它的______(答出2点即可)。(3)据表分析,种间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19. 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渍涝严重,为此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元朝就发明了“台田—鱼塘”农业模式。挖鱼塘:养鱼养鸭;筑台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其模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鱼塘与台田中分布着不同的生物,这属于群落的______结构;与单独养殖鲤鲫相比,多种鱼类混养的优势体现在______。(2)碳在“台田-鱼塘”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形式传递;种植农户虽将含有动物粪便的塘底淤泥作为肥料促进农作物生长,但仍需往台田中不断施加氮肥,其原因是______。(3)种植农户将作物秸秆经粉碎、发酵等处理后,作为鱼饲料投入鱼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__。20. 海洋中珊瑚礁生态系统中有数量众多的浮游植物和大型藻类,栖息着几百种海洋软体动物和上千种鱼类,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珊瑚虫是一种体型微小的腔肠动物,许多珊瑚虫聚合生长,分泌碳酸钙等物质构成珊瑚礁。珊瑚虫能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因体内生活着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虫黄藻而色彩斑斓。珊瑚礁中部分生物关系如图所示。(1)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需增加的组成成分有______。(2)很多珊瑚虫具有绿色荧光蛋白,在一定条件下可发出绿光,用以招募附近水域浮游的虫黄藻进入其体内,这种“绿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信息。虫黄藻与珊瑚虫的关系为______,据图判断依据是______。(3)当海水温度升高或盐度下降时,长棘海星幼体成活率将明显上升,一段时间后虫黄藻种群密度的变化是______。(4)珊瑚礁为鱼类提供了生存空间,提升珊瑚覆盖率可减缓珊瑚礁退化成为藻礁(主要由附生藻类覆盖),据图推测原因是______。21. 厦门筼筜湖曾因污水直接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鱼虾绝迹、水质恶化,成为臭水湖。后经政府一系列的整治和修复措施,如今的筼筜湖水清岸绿、鱼游虾戏、鸟语花香,成为厦门的“城市会客厅”。筼筜湖的综合治理是我国生态恢复工程的典型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1)湖泊水体的氮浓度是评价水质的指标之一,原因是______。(2)治理初期,政府对沿湖周围企业进行整治,虽然解决了重金属等有毒污染物排放问题,但是湖水水质仍较差,推测原因是______。(3)此后,政府从单一的水质治理转变为综合生态治理。如在筼筜湖生态修复过程中,依据自生原理,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答出2点即可);这些措施能实现生态系统______的协调,形成有序的整体,依靠自我调节能力实现环境治理。(4)采用建设红树林可净化筼筜湖水体,提高固碳效率。红树植物参与碳循环的途径有______(答出2点即可)。湖区环境改善后鸟类的种类和数目增加。鸟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答出2点即可)。2024 ~ 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学业诊断生物学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做题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相应试题的答案填入下表。)【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D【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A【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B【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B【15题答案】【答案】B【16题答案】【答案】A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52分)【17题答案】【答案】(1) ①. 61 ②. 低(2) ①.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②. 密度(3)引入香鼬、艾虎等天敌(引入高原鼠兔的寄生生物)【18题答案】【答案】(1) ①. 群落的物种组成 ②. 原有的土壤条件、种子或其他繁殖体依然保留(或初生演替发生在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而该山区依然保留有一定的土壤条件)(2) ①. 地位或作用 ②. 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与其他物种的关系(3) ①. 油松和刺槐 ②. 油松和刺槐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19题答案】【答案】(1) ①. 水平 ②. 提高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2) ①. 有机物 ②. 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会随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后不断地下降,无法满足农作物的继续种植;塘底淤泥的氮不能保证农作物高产,所以仍需往台田中不断施加氮肥(3)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20题答案】【答案】(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 ①. 物理 ②. 互利共生 ③. 虫黄藻与珊瑚虫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或虫黄藻为珊瑚虫提供CO2、无机盐等,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O2、糖、氨基酸等)(3)下降 (4)珊瑚覆盖率的提升可吸引鱼类聚集,增加对藻类的摄食,降低附生藻类的覆盖面积,进而减缓珊瑚礁退化为藻礁【21题答案】【答案】(1)N是藻类等生长的必需元素,氮浓度可以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2)筼筜湖水体缺氧,自我净化能力差(3) ①. 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强多种水生植物;移除湖泊中的富营养化沉积物和有毒物质;增加水体溶解氧的含量;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 ②. 结构与功能(4) ①.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动物采食、微生物分解 ②. 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