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梧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抽样检测
生物答题卡


斑级
姓名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
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和科目:
注意
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
擦干净,不留痕迹:
贴条形码区
事项
3.非选择愿部分请按题号用0.5落米黑色虽水签字笔书写
(正面朝上,切勿贴出虚线方框)
否则作答无效:
4.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正确填涂:■
填涂范例
错误填涂:[K][X】⊙][0]
缺考标记
一、选择题(共16小题,1-12每小题2分,13-16每小题4分,共40分)
1[A]B][C]D]
5[A]B][C]D]
9[A]B][C]D]
13[A]B][CD]
2[A]B][CD]
6[A]B][CD]
10[A]B][CD]
14[A]B][CD]
3[A]B][CD]
7[A]B][CD]
11[A]B][CD]
15[A]B][C]D]
4[AB][C]D]
8[A]B][CD]
12[A]B][CD]
16 [A][B][C][D]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17.(12分)
(1)
(2)
(3)①

18.(12分)
(1)
(2)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抽样检测生物答题卡第1页共2页
毯国扫描全能王
然资3比人E在用日理A如P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8.
(3)
(4)
19.(12分)
(1)
(2)
(3)
20.(12分)
(1)
(2)
(3)
21.(12分)
(1)
(2)
(3)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抽样检测生物答题卡第2页共2页
恐国扫描全能王
然新3E人E立用的日量AP
““““44444““““““44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抽样检测生物学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第1~12题,每小题2分,第13~16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脑脊液向脑细胞供应营养物质,运走脑细胞的代谢产物,调节着中枢神经系统的酸碱平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脑脊液中含有氨基酸、血红蛋白和激素等多种物质
B. 脑脊液中CO2浓度小于其内生活的细胞中CO2的浓度
C. 脑脊液pH的维持与其所含有的 HCO3-、H2PO4-等离子有关
D. 血压高导致的脑血管破裂,会使脑脊液增加从而引发脑水肿
2. 下列是有关唾液分泌的三种现象:①进食时,食物对舌、口腔和咽部黏膜的刺激可引起唾液分泌;②进食前,食物的形状、颜色和气味可引起明显的唾液分泌;③有时候,当人们听到一些食物的名称即引起明显的唾液分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现象①为非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
B. 现象①和②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完全相同
C. 现象③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都需大脑皮层参与
D. 三种现象都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3. 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之一,外语学习过程与相应功能密切相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听力训练主要塑造S区功能
B. 口语练习主要增强V区功能
C. 对单词形成长时记忆的过程中会存在新突触的建立
D. 视觉中枢损伤的人具有正常的阅读能力
4. “热射病”即重症中暑,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出现高热、汗液分泌逐渐减少、血压升高、呼吸衰竭、体温达到40℃以上等症状,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高达40%至5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患者神经系统可能受到不可逆损伤并留下后遗症
B. 患者体温上升到40℃的过程中,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 患者体内温度过高,使酶活性增强从而加快机体代谢
D. 患者汗液分泌减少可能与皮肤血管收缩有关,并出现血液循环障碍
5. 安徽省疾控中心提醒:近日出现了几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是由 EB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典型临床表现与“感冒”相似,主要为发热、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EB病毒进入体内后的部分免疫过程如图所示,字母表示相关细胞或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原呈递细胞G与细胞A密切接触是激活细胞A的信号之一
B. 细胞D和细胞F 属于同种细胞,对EB病毒的识别具有特异性
C. 免疫细胞对EB病毒的清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炎症反应,导致淋巴结肿大
D. 若康复者一段时间后再次感染 EB病毒,不会再出现发热等症状
6. 环境因素在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受到光照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向细胞核传递信息
B. 枫树的树叶在秋天变红与温度降低、日照变短等有关
C. “顶端优势”现象与重力因素促进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D. 植物根的向地性说明环境因素与植物激素共同调控植物生长
7. 某实验小组探究一定浓度的萘乙酸(NAA)溶液和激动素(KT)溶液对棉花主根长度及单株侧根数量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单株侧根数量(条) 主根长度(cm)
对照 10 5.8
NAA 17 3.6
KT 7 7.1
A. 对照组的处理方式是使用等量的生理盐水
B. NAA的作用是促进侧根生长,抑制主根生长
C. NAA主要由棉花的芽、幼嫩的叶等部位合成
D. 若同时施用一定浓度 KT和NAA,则会同时促进主根和侧根的生长
8. 某同学进行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欲对1 L 培养液进行酵母菌计数(菌液被稀释10 倍),血细胞计数板((1mm×1mm×0. 1mm,规格为 25×16),并统计出5个中方格共有100个酵母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应先滴加培养液,后再盖上盖玻片
B. 取样时应取试管底部酵母菌培养液
C. 该1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5×109个
D. 该方法统计获得的酵母菌数量比活菌数多
9. 生活在同一群落各种生物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而每一个物种的生态位都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有所区别。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B. 同一物种的生态位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C. 同一群落中两个物种生态位的重叠程度越低,其种间竞争程度越高
D. 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需要研究其种群密度、植株高度、出现频率等特征
10. 天然林很少发生大规模的病虫害,但人工防护林却经常发生。研究发现适度砍伐成树有利于林下植物丰富度增加,阳生植物增多。过度砍伐的防护林比天然林更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负反馈调节是森林生态系统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
B. 与防护林相比,天然林营养结构更复杂,恢复力稳定性更强
C. 适度砍伐防护林中的成树降低了种间竞争,有助于林下多种植物生长
D. 为提高防护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适量投入农家肥、水分、植物激素等成分
11. 中国具有适合众多生物种类生存和繁衍的各种生境条件,也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不仅野生物种繁多,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的丰富程度也是世界最多的,生态系统类型更是多种多样。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圈内所有的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B.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食物、药物、工业原料,其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
C.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及国家公园
D. 禁渔、禁牧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12.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缓解了农村饲料、燃料、肥料的缺乏问题,提高了土地产出水平,也提高了经济效益。如图为南方某农村家庭生态工程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浮游植物和桑树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
B. 该生态工程遵循了“整体”的生态学原理
C. 凋落物等被塘泥中微生物分解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 与传统工程相比,该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13. 研究人员将痒觉特异性神经元(记为神经元1)和非痒觉特异性神经元(记为神经元2)分别用细胞培养液进行离体培养,并用不同强度的电流刺激(单位:pA)处理,两种神经元的阈电位(能够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电刺激)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100pA的电流刺激两个神经元,均能引起Na+大量内流
B. 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峰值随着电流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C. 痒觉特异性神经元比非痒觉特异性神经元更难产生兴奋
D. 痒觉特异性神经元比非痒觉特异性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峰值高
14. 图甲表示水平放置幼苗的生长情况(1和3 为远地侧,2和4 为近地侧),图乙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株根生长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通过参与植物体内相关基因表达过程调节植物生长
B. 图甲3侧的生长素促进作用高于4处,导致茎背地生长
C. 图甲2侧的生长素浓度对应图乙C点之后的生长素浓度
D.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该植物的同一器官的促进效果不同
15. 如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网不包含分解者,每种生物只占有一个营养级
B. 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故该生态系统最多有5个营养级
C. 若丙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减少,则乙的数量在短期内会大量增加
D. 若将该食物网各营养级的能量绘制成金字塔,则甲位于丁上方
16. DDT是有机氯类杀虫剂。为20世纪上半叶防止农业病虫害,减轻疟疾伤寒等蚊蝇传播的疾病危害起到了不小的作用,DDT能在动物脂肪细胞中积累,对生物造成严重危害。下表为某一水域DDT在不同水生动物体内的富集情况,生物富集系数是指生物体内某种有毒物质浓度与水体中该有毒物质浓度的比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水生动物 浮游动物 腹足纲动物 贻贝 牡蛎 鱼类
生物富集系数 284 0.54 1.71 1.52 26.95
A. 鱼类体内的脂肪细胞中的DDT含量最高
B. 环境残留的DDT可被植物吸收进入生物群落
C. DDT富集到生物体内,相关氯元素的循环不具有全球性
D. 减少有机氯类杀虫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富集现象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人体内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如图1为进食后机体内维持血糖平衡的部分过程,GIP是K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回答下列问题:
(1)激素 A 是________,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________(填“口服”或“注射”)激素A进行治疗。若激素A分泌过多,导致血糖浓度较低,会促进____________的分泌,以维持血糖平衡。此外,能升高血糖的激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2)K细胞分泌的GIP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期处于焦虑等应激状态,会引起人体内激素A的生物学效应下降,这种生理现象称为激素A抵抗。图2是激素A抵抗与2型糖尿病形成关系图。
①2型糖尿病患者激素A抵抗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点)。
②分析图2,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易发生2型糖尿病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
18. 高血压是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病之一,并趋向年轻化。2023年,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约2.7亿人,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如图为高血压患者体内可能出现的部分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机体对自身抗原产生了免疫反应,属于________病,可能是免疫________功能异常导致。
(2)图中细胞甲是____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_____,细胞丙会攻击血管细胞,该过程为________(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细胞乙也能够识别出抗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医生建议高血压患者尽量不参加惊险、刺激和强度过大的运动,据图分析其原因是参加这类运动会加速___________,血管收缩功能异常,从而使高血压症状加重;该过程属于_______(填“正”或“负”)反馈。
(4)研究发现血脂升高是血管硬化的主要病因,为预防青少年患高血压,在饮食上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 。
19.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之一。如图甲表示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图乙是其中一个因素的三种不同类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地候鸟的种群密度主要由①和③影响,则①和③分别是______;图乙属于图甲中______(填序号)的三种不同类型。农业上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能达到害虫防治目的的原因是______。
(2)图乙中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的是_______(填字母),从图乙的角度分析,我国开放三孩政策的原因是______。
(3)若某学习小组想要调查某块草地上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在取样时应做到______。已知该小组得到的数据分别为(样方面积为1m2,单位:个):15、8、14、15、13,则该草地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
20. 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的总量。我国某一自然保护区曾因地震导致山体滑坡,科研人员对未发生滑坡区域的原始群落(S)和山体滑坡区域的恢复群落(S2)进行了植被生物量的研究,得到如图所示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山体滑坡区域所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
(2)地震前,该群落不同区域地表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填“垂直”或“水平”)结构,其形成原因是由于_______(答两点),及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地震导致的山体滑坡对该山体_________(填植被类型)影响较小,做出该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3)从生物种类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角度判断,该自然保护区不可能是热带雨林地区的理由是______。
21. 某农场告别了使用化肥、农药造成枸杞林成片死亡、出果率低、果实品质差、经济收益低的窘境,种植的绿色产品可以作为牦牛、藏羊的饲料,养殖的动物粪便可作为绿色产品的有机肥,无需人为添加饲料、有机肥等,从而建立了“养殖→有机肥生产(动物粪便)→种植→养殖”的良性循环产业链,促进农牧共同发展,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农牧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牦牛种群同化量的去向包括___________(答3点),牦牛和藏羊处于_________营养级。
(2)该农场土壤中有多种微生物,其主要作用与蚯蚓相同,该类微生物可以将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以促进种植业发展,减少化肥的使用。该方法相比于使用化肥农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答一点)。
(3)农场中作物秸秆可以用作饲料,动物粪便可以作为肥料,从能量流动角度考虑,其意义是_________。
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抽样检测生物学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第1~12题,每小题2分,第13~16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胰岛素 ②. 注射 ③. 胰高血糖素 ④.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
(2)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与脂肪细胞受体结合促进脂肪细胞利用血糖
(3) ①. 上升 ②. 胰岛素(激素A)的结构或功能发生改变;胰岛素(激素A)受体敏感性下降 ③. 应激状态下易发生胰岛素(激素A)抵抗,胰岛素无法发挥作用使血糖降低,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18题答案】
【答案】(1) ①. 自身免疫 ②. 自稳
(2) ①. 抗原呈递细胞(或树突状细胞) ②. 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③. 细胞免疫 ④. 细胞表面具有识别抗原的相应受体
(3) ①. 血管硬化 ②. 正
(4)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迁入率、迁出率 ②. ⑤ ③. 改变该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出生率,使种群密度下降
(2) ①. A ②.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大于幼年人口数量,开放三孩政策后促进幼年人口数量的增长,维持人口数量的相对平衡
(3) ①. 随机取样 ②. 13个/m2
【20题答案】
【答案】(1) ①. 次生演替 ②. 原有植被有少量存在,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2) ①. 水平 ②. 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 ③. 乔木 ④. 与未发生山体滑坡区域相比,发生山体滑坡区域乔木生物量变化最小
(3)热带雨林中乔木植物的生物量最高,而图中所示草本植物的生物量最高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②. 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分解者分解、流向下一营养级(包括畜产品输出到人类) ③. 第二
(2) ①. (动植物遗体残骸和动物排遗物中)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②. 对生态环境污染小、成本低
(3)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