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吉安县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1.A 2.D 3.C 4.A 5.A 6.C 7.D 8.A 9.B10.D 11.A 12.C 13.B 14.C 15.D 16.C 17.B 18.B二、简要回答(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19.①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②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的主观体验,常常伴随着生理感受,并通过语言、表情和行为等表现出来。③情绪非常神奇,会影响人的观念和行动。④情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每点 2 分,6 分为止)20.①讲仁爱,要求我们“亲亲”“仁民”“爱物”。②守诚信,要求我们做到真实无欺、言行一致。我们应当树立诚信意识,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③崇正义,要求我们坚持做正确的事,做符合道义的事。④求大同,要求我们胸怀天下,热爱祖国和人民,积极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贡献。(每点 2 分,6 分为止)三、概括与评析(共 12 分)21.(1)拟题(3 分)。评分说明:以题目的形式呈现 1 分;题目综合概括材料的要义、并体现道德与法治课所学观点 2 分。拟两个以上(含两个)题目不给分。题目如:《自尊自信自强 绽放青春光彩》《焕发青春活力 书写青春华章》,等等。(2)评论:(9 分)。评分说明:①运用所学知识,对情境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评论。每一角度的分析评论 3 分,其中评析角度 1 分、观点阐释 2 分。②同一角度的分析评论不重复计分。③只要是从合理的角度评论,均可酌情给分。例答:①从自尊的角度: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包括自我尊重和赢得他人尊重。自尊的人知廉耻、明是非。做自尊的人,要学会不断提升自己。②从自信的角度: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信是一个人对自我能力的肯定,是一个人自我能力的彰显,是一个人精神风貌的体现。自信让人乐观坚定。要做自信的人。③从情感的角度: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促使我们做出行动。④从自强的角度:自强是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是一种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人生追求。自强,使人自主自立。自强,使人奋发向上。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承和社会实践沉淀出的优良传统。要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⑤从认识自我的角度:做更好的自己,要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⑥从人生态度的角度: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为乐观向上、认真务实和勤奋进取。逆境不馁。在逆境中前行,需要鼓足勇气,迎难而上。四、探究与实践(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0 分)22.(1)①可以通过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②可以通过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③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④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 “心理保健医生” 。⑤学习生理卫生知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如学校的生理卫生课、正规的科普读物等了解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正确对待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每点 2 分,4 分为止)(2)开放性试题,例答:①词语一:活力。理由:在青春期,我们身体充满能量,有充沛的精力和敏捷的思维。无论是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还是在运动场上尽情挥洒汗水,都展现出青春的活力满满。②词语二:探索。理由:青春期的我们对世界充满好奇,不断探索未知。我们会尝试新的兴趣爱好,探索不同的知识领域,在探索中不断成长和进步。(词语 2 分,理由 2 分)23.(1)①同学乙涉及的行政违法行为。②同学丙涉及的是刑事违法行为(犯罪)。(每点 2 分,共 4 分)(2)①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②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每点 2 分,共 4 分)(3)开放性试题,例答:①要大声呼救,引起周围人注意,让不法分子有所忌惮。②可以利用随身携带的物品,如手机、喷雾自卫,手机可用于报警或威慑。③应尽量往人多、光亮处跑,快速摆脱男子的纠缠,事后要及时告知家人、朋友或报警,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每点 2 分,4 分为止)永新县2024 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进入青春期,伴随着生理发育,我们的心理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出现矛盾和困惑。导致我们出现矛盾和困惑的心理因素有①情感世界更丰富 ②自我意识不断增强③性的发育和成熟④身体外形出现变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青春期的我们,在与异性交往时应当自重自爱,言谈举止不越界。下列情境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小刚经常向自己的好朋友发送黄色笑话B.小东看到漂亮的女生故意冲她们吹口哨C.在集体手拉手活动中,小丽拒绝与男生拉手D.小江摔倒受伤,女生小云主动给他包扎伤口3.某中学举办心理健康活动节,提出不少“花式”途径帮助学生舒缓心情,释放压力。校园小记者想报道这一活动,最适合的标题是A.消极情绪不可要,心平气和没烦恼 B.忘记烦恼人欢笑,喜怒哀惧全去掉C.心理健康人开朗,管理情绪贵有章 D.人际关系处理好,幸福生活压力多4.下列图片是七(1)班同学在“五一”假期期间的美好瞬间。下列评价正确的是A.他们在活动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B.在活动中他们体验到正义感C.随着时间推移会形成稳定的情绪 D.要学会承受和转化消极情感5.人都有自尊的需要,尊重他人,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下列做法能体现对他人尊重的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求同存异,和而不同③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右边图片启示我们①盲目乐观,提高自己 ②积极乐观,不断尝试③专注当下,积极行动 ④相信自己,必定成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在任何困难和打击前,都不气馁,要树立信心,信心就像太阳一样,充满光明和希望。”这句话告诉我们A.有了信心就一定能够成功B.自信者定能全面认识自己C.信心能够战胜一切的困难D.自信能够激发潜能与勇气8.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语里常常蕴含深刻道理。以下对古语中蕴含的道理解读正确的是序号 古语 道理①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自强不息② 羞耻之心,义之端也。 行己有耻③ 己不自信,何以信于人? 人贵自尊④ 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人要自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新时代青年应挺膺担当,用坚持与努力描绘属于自己的绚丽画卷。这启迪我们在强国建设中要A.紧跟时代步伐,逃避现实挑战 B.树立远大理想,贡献青春力量C发掘自身力量,拒绝外在力量D.正确认识自己,忽视他人评价10.“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二十四节气农事歌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是A.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B.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C.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D.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11. “推动‘可躺式’桌椅进校园试点”写入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截至2024年9月,全省93个试点实施单位为668所中小学配备了30.1万套“可躺式”课桌椅,惠及全省11个设区市30万余名中小学生。该举措与下列句子的意思一致的有①“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④“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告诉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弘扬的核心思想理念是A.讲仁爱B.崇正义C.尚和合D.求大同13. 2025年3月5日是第26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能够促进青少年在社会中成长、勇担社会责任、培育家国情怀,做到知行合一。作为中学生,我们应①向上向善,勇担社会责任 ③追求名利,投身公益活动②放弃学业,参加志愿服务 ④勇担使命,做时代好少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六尺巷的故事传颂己久。“让他三尺又何妨”体现的中华传统美德是①乐于助人 ②讲求礼让 ③扶弱济困 ④以和为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立足国情和实际需要,加快推进各领域立法工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这表明A.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B.法律推动社会文明进步C.法律保障人民幸福生活D.我国法律体系日益完善16.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向同学们出示了涉及某部法律的两个相关词条(如下所示)。据此可以推断这部法律是词条一: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词条二: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A.宪法 B.刑法 C.民法典 D.未成年人保护法17.拥有人身权,我们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人身权的内容包括①肖像权 ②受教育权 ③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④生命权和健康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知名媒体人罗某在网上侮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冰雕连”英烈,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被人民法院依法以侵犯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这告诉我们①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法律法规 ②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底线,不可以违背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法不可违 ④任何违法行为都必将会受到刑罚处罚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 ②④二、简要回答(简明扼要,条理清楚,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9.日记是我们记录生活,体味成长的重要载体。下面是小云同学的一则日记。2025年5月8日 星期四 天气 晴今天我代表班级报了800米比赛,本来我心情很平静,胸有成竹。但是当我站在赛道上,开始紧张焦虑起来,生怕没有跑出好成绩给班级丢脸。但我又想起张老师曾对我的鼓励:“孩子, 尽力了就是最棒的!加油,我们相信你!”我内心平和了下来,积极地暗示自己。终于,枪声打响,我立马冲出了跑道,最终发挥了正常水平,获得了冠军!真开心!小云的经历让你对情绪有了哪些认识? (6分)20.汲取榜样力量,传承核心思想。【十年辛劳替子还债——吴恒忠】10多年前,儿子因车祸撒手而去,留下了 19万元债务,75岁的老人吴恒忠毅然决定:坚守诚信,子债父还!他承包了 52亩土地种植蔬菜,年复一年拼命劳动,用心血和汗水还清了所有债款。【稻浪千重,路远情长——杨华德】农业专家杨华德,援助非洲布隆迪已有多年。在杨华德和团队手把手的帮助下,布隆迪水稻产量由平均每公顷3吨提升至10吨。杨华德带出的布隆迪学生,不仅自家水稻种得好,还被派往邻国传播先进经验。结合材料,我们应如何传承核心思想理念?(6分)三、概括与评析(共12分)21.结合材料,自拟题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评论.▲自尊的青春有光彩。司马光小时候贪玩贪睡,常受老师和同学的嘲笑。为了改掉贪睡的坏习惯,他制作了一个警枕,从此早早起床读书,最终成为学识渊博的文豪,写出了《资治通鉴》。▲自信的青春有力量。郑钦文,中国首位奥运会网球女子单打冠军。赛后她说“我很累,如果你让我再为我的国家打三个小时,我仍然愿意。” 22岁的郑钦文身上洋溢的自信、从容及坚忍不拔的意志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榜样。▲自强的青春有未来。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罗存林身残志坚,他克服“失去”右手带来的困难,选择用坚韧抵抗命运的不公,从小接受生活技能训练,7岁达到同龄正常人自理能力,12岁主动到寄宿学校锻炼自己,13岁参加省残运会站上了最高领奖台。(1)拟题:运用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3分)题目:(2)评论:从不同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每一角度3分,共9分)四、探究与实践(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与实践,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22.青春时光,健康成长。让我们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共同面对青春期的烦恼。【正视变化】青春是美好的,也充满变化。变化一:升入初中后,我不愿意对别人讲心里话了。其实,我还是希望有人能理解我。有时我不喜欢父母管我太多,可遇到麻烦时,我还需要他们。变化二: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的发育,我们逐渐走向成熟。有时,我会对关于性的话题产生好奇,也会产生困惑。(1)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面对上述变化。(4分)【畅说青春】为了更好地度过青春期,同学们以“青春”为话题展开讨论。小吉:我觉得青春是红色的。每天都是忙碌的、充实的,充满了朝气。小安:我觉得青春是多变的。青春像晨间的雾,有时朦胧,有时清晰。(2)仿照示例,请你用一个词语表达你对“青春”的理解,并说明理由。(4分)理解:①理由:②23.某校七年级开展“普法、学法、守法”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环节一:情境表演】(1)同学乙、同学丙所说的话分别涉及哪一类违法行为?(4分)同学甲:今天你爸怎么没有开车送你来学校啊?同学乙:真倒霉!昨天我爸开车没有礼让行人,被交警罚款了!同学丙:我爸的朋友更惨,醉酒驾车,被判了刑。同学丁:交通安全无小事,司机行人要重视。违法驾驶代价大,遵规守法要牢记!【环节二:以案说法】16岁的中学生秦某在学校多次无故殴打、辱骂同学郭某,还用手机拍摄视频并在网上传播,导致郭某身体受伤、精神抑郁,无法正常生活和学习。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秦某的行为触犯刑法,应追究其刑事责任。(2)这则案例警示我们如何做到严于律己?(4分)【环节三:法治启迪】夜晚,小美肚子在公园散步,不久后便被一名陌生男子拦住,男子言语轻佻,询问她一些关于女性私密的问题,还试图用手拉她的胳膊,不让她离开。(3)如果你是小美,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答案.docx 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