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焦作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焦作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
道德与法治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课堂上,两位同学交流了自己进入初中后的变化。
☆我像春雨过后的树苗,长高了一厘米,我很兴奋。
☆我的自我意识增强,渴望在生活上、学习上获得独立。
这对我们健康成长的主要启示是( )
A.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让人思维敏捷
B. 关注心理变化比关注生理变化重要
C. 以积极心态面对青春期身心变化
D. 要塑造自己的外在美,忽视内在美
2. 在一次比赛中,同学们自由分组。分组情况及比赛结果如下。
组员构成 比赛结果
第一组 六位男生 第三名
第二组 六位女生 第二名
第三组 三位女生、三位男生 第一名
第三组获得第一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男生的思维能力比女生强很多
B. 女生在耐心细致方面比男生强
C. 青春期男生女生充满无限希望
D. 男生女生各有优势,取长补短
3. 青春期,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识别和预防危险的能力。下列途径合适的是( )
①参观青春期教育展览②观看红色经典电影
③听有关青春期知识讲座④假期与父母外出旅游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4. 下面是一位中学生一天的情绪表现。
☆课堂上,老师提问不会回答,有些失落。
☆下课后,收到好朋友送的生日礼物,很高兴。
☆在学校住宿,不能经常回家,虽然能安心学习,但又想念父母。
从这些情绪表现可以看出( )
①情绪是人的主观体验,是复杂多样的
②情绪的作用很神奇,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③情绪受外部环境、生活事件等因素的影响
④人的情绪是不断变化的,人很难驾驭情绪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5. 课堂上,同学们一起观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视频,大家非常兴奋激动,为航天员精神所感染,纷纷表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表明( )
①同学们在观看视频中产生了美好情感
②情感是一种深刻稳定的内心体验
③生活中,要学会承受并转化消极情感
④通过与人交往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6. 课堂上,老师提问时,我仔细听问题,认真思考;我说出答案后,老师说我的回答有新意,同学们为我鼓掌,我感到骄傲。这个故事说明的主要道理是( )
A. 自尊的人知廉耻,有羞耻心
B. 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C. 赢得他人尊重比自我尊重重要
D. 自尊的人能看到自己的优缺点
7. 在一次主题学习时,老师展示了三句名言警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据此推断,同学们学习的主题是( )
A. 人须有自尊 B. 做自尊的人
C. 人要有自信 D. 做自主的人
8. 从“嫦娥一号”开启中国深空探测篇章,到“嫦娥三号”携“玉兔号”月球车首次烙下中国月面印记,从突破月背中继通信技术架设地月“鹊桥”,到“嫦娥五号”携月壤凯旋……中国团队一条龙攻关攻坚,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步步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这启示我们( )
①学会自负,远离自卑②完善自我,超越同伴
③热爱祖国,挺鹰担当④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9. 早在春秋以前,中国人已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测定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大节气。战国时期,中国人根据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形成了二十四节气,人们根据二十节气安排农业生产生活。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蕴含的思想理念是( )
A.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B. 脚踏实地、求真求实
C.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D.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
10. 课堂上,围绕着“中华人文精神”,同学们展开了交流。
他们交流内容体现的中华人文精神是( )
A.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B.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C.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D.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这就要求我们( )
①勤俭节约,把最基本的生活支出减少
②不为物役,追求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
③践行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④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节衣缩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2.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童心向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河南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等联合开展河南省“新时代好少年”宣传学习活动。开展这种活动( )
①是弘扬向上向善思想文化的表现
②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举措
③有利于青少年学习榜样,勇于担当
④是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路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3. 小小窗口,温暖无限。某车站售票窗口售票员始终坚持“三心”服务法。
“耐心”倾听大家诉求,不管问题多复杂,都认真听。 “细心”核对每一张车票信息,确保不出错。 “暖心”帮助有困难的顾客,让他们感到温暖。
这启示我们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就要( )
①孝悌忠信②敬业乐群
③孝老爱亲④扶危济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4. 课堂上,老师展示了下列信息。
☆2025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2025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修订通过。
从上述信息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 国家生活各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C. 我国推进科技创新等重要领域的立法
D. 法律生命在于实施,要遵守法律
15. 小云网购了一双鞋,拿到后发现不合脚想要退货退款,但商家却以该鞋是特惠商品为由拒绝,小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与商家协商,最后顺利退货退款。这个案例启示我们( )
①公民生命权和健康权受法律保护
②公民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③法律保护合同当事人的所有权益
④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 李某在野外非法采挖野生兰花35株,用于家中种植和出售。经鉴定,这些野生兰花均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人民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李某犯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针对这个案例,下列看法正确的有( )
①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法律,应被判处罚金的行为
②犯罪行为触犯刑法,具有刑事违法性
③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刑罚处罚
④本案中的“有期徒刑”“罚金”都属于主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7. 下面是三位同学的对话。
①未成年人年龄小,违法不承担责任
②增强法治观念,时刻警惕违法犯罪
③增强自控力,不与同学玩耍、打闹
④学习法律,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36分)
18. 在学习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时,老师展示了下列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一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天地万物一体之仁。 名言警句二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名言警句三 君子义以为上; 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启示我们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别要弘扬什么核心思想理念?
19. 中学生小川爱说爱笑,偶尔与同学开玩笑。一天,同学小章在表演节目时扮演了一只乌鸦,小川便给小章起个难听的绰号。小章特别不喜欢,多次表示反对,但小川觉得好玩仍不停地叫着绰号。小章忍无可忍,对小川吼道:你不要再叫了……小川说:起绰号是小事,叫绰号没什么危害,何必发火呢。
联系自尊相关内容,对小川同学的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20. 晚上8点,小杰喜欢的球赛就要开始了。他兴冲冲地走到客厅,刚要打开电视机,爸爸就制止了他:“作业做完了吗?先做完再看!”小杰非常不情愿地回到书桌前……
剧情A 他生气地想:“爸爸真烦,总是催我做作业,休息一下都不行!”他越想越生气,把作业本往地上一扔,踩了两脚,躺倒在床上。过后,他又感到后悔。 剧情B 他冷静地想:“爸爸提醒我要抓紧时间,这是为我好。考试取得好成绩也是我一直努力的目标。”于是,他很快做完作业,打开电视看球赛。
(1)从情绪角度分析,你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生活启迪?
(2)第二天晚上,小杰在做数学题时遇到一道难题,他想了好久没有做出来,急得他大喊大叫。如果你是小杰,参考示例,写出调节情绪的另外两种做法。
示例:放松训练,如调整呼吸的频率,让自己放松下来。
21.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围绕着民法典这个学习主题,同学们开展了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了解民法典】
民法典与我们的一生密切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民法典。
①出生后,我的生命不容侵犯,受到法律保护
②我家买了新房,爸爸妈妈与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合同。
③同学用哥哥的照片制成表情包,受到老师批评
④爷爷70岁了,他就自己的财产立下了遗嘱。
(1)根据你对民法典调整关系的认识,将上述情境分为两类。
【理解民法典】
民法典的相关条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连。
民法典节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平等) 赏不遗疏远,罚不阿(偏袒)亲贵
第六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公平) 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诚信) 民无信不立
(2)结合上述信息,谈谈你对民法典的理解。
【运用民法典】
案例一:小余和同学小王因琐事发生争吵,小王不慎将小余脸部划伤,需要一笔治疗费。小余父母与小王父母协商不成,便诉至法院。
(3)如果你是小法官,你会如何判决?并从法律角度写出你的依据。
案例二:老刘种植的水稻喜获丰收。收购商张某上门收购,与老刘签订了买卖合同。几天后,收购商苗某想以更高的价格收购老刘的稻谷。面对更高的收益,老刘犹豫不决。
(4)请你帮助老刘做出选择,并从法律角度写出你的依据。
河南省焦作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
道德与法治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C
【17题答案】
【答案】D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36分)
【18题答案】
【答案】名言警句一启示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讲仁爱;名言警句二启示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重民本;名言警句三启示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崇正义。
【19题答案】
【答案】小川没有正确理解自尊,也没有认识到起绰号和叫绰号的危害,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小川给同学起难听的绰号,这表明小川没有尊重同学,损害了同学的人格尊严,这是不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小川叫同学的绰号,同学提出反对后,他仍然不改,这表明小川不明是非,对自己不恰当的行为认识不够,这是不尊重自己的具体表现。小川同学这种做法既伤害了他人,也影响了自身形象。
生活中,我们要增强自尊意识,既注重自身形象,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尊严的事,努力做自尊的人。
【20题答案】
【答案】(1)情绪的作用很神奇,会影响人的观念和行动;情绪是可以管理的,我们要管理好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情绪会影响个人身心健康,我们要学会合理表达情绪;等等。
(2)方法一:合理宣泄,如到室外慢跑,直至微微出汗。
方法二:认识调节.如我是不是太急躁了,冷静一下,也许能做出来。
【21题答案】
【答案】(1)一类是①③;一类是②④
(2)民法典规定了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民法典注重融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3)判决小王父母支付小余治疗费等赔偿款,依据是法律保护公民生命和健康权,侵犯公民生命和健康权的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
(4)拒绝苗某的高价收购,保持与张某的合同。依据是法律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遵循诚信原则、依法履行合同是合同当事人的义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