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汉中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陕西省汉中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民俗长卷:品悟语文风情】民俗,是生活的诗,是文化的根,更是语文的鲜活注脚。在民俗的舞台上,语文幻化为婉转社戏、磅礴腰鼓、悠扬信天游,带我们领略人间烟火与真挚情感。请阅读下列片段,解决其中的文字问题。
我在平桥村第一盼望的就是到赵庄去看戏,台上的社戏咿呀婉转,那热闹场景与少年们的真挚情谊,至今想来仍觉暖意流淌心间;黄土高原上,后生们踏着铿锵鼓点,以蓬勃的生命力击打出气势磅礴的腰鼓声,瞬间震撼全场,令人叹为观止,直至鼓声戛然而止,余韵悠长;高亢嘹亮的信天游在黄土沟hè______间回荡,歌声中藏着放羊汉赶着羊群翻山时的洒脱,藏着婆姨们于tián______静时光里纳鞋底时,对远方亲人绵长的牵挂,藏着汉子们挥汗开垦黄土地的坚韧,唱尽了陕北儿女的豪情。
1.请为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
(1)戛然而止 (2)铿锵
2.根据拼音写汉字。
(1)沟hè (2)tián 静
【自然密码:探寻语文智趣】大自然是最神奇的语文课堂,它用四季更迭、山川变幻书写着无尽奥秘。走进自然的篇章,我们能发现语文与科学交织的智趣光芒。下面这段关于自然现象的文字,邀你一同探寻其中的语文密码。
①大自然也以独特的语言诉说着奥秘:②当田间草际的虫鸣悄然沉寂,便是寒冬将至的预告;③地质年轮里,板块的聚合离散留下的褶皱痕迹,成为大陆漂移学说的有力佐证;④秋日长空下,雁群舒展双翼掠过天际,以迁徙的轨迹勾勒出生命。⑤这些藏在草木枯荣,山川变迁中的自然密码,处处闪耀着科学的理性光辉与生命的浪漫气息。
3.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
4.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方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短语与“悄然沉寂”属同一结构类型的选项是( )
A.寒冬将至 B.草木枯荣 C.处处闪耀
二、名句名篇默写
6.【诗词星河:采撷语文情思】诗词,是文学星河中熠熠生辉的宝石,承载着文人墨客的智慧与情思。穿梭于诗词的璀璨星芒间,我们能采撷到语文最动人的情愫。学校开展“诗以传情,诗以明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邀你共赴这场诗意盛会。
文人墨客的智慧与情思亦藏于浩渺的文字间。诗文绘景:诗文中有李白《送友人》中“青山横北郭,(1) ”的秀美乡村;有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2) , ”的静美月夜;诗文传情:《关雎》中有君子对窈窕淑女“悠哉悠哉,(3) ”深夜难眠的思念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王勃以“(4) , ”打破空间的隔阂,赋予友情超脱距离的力量,尽显豁达;诗文咏志: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巧妙设喻,用“(5) ,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想要从政的心愿。
三、名著阅读
7.【名著宝库:汲取语文力量】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超越时空与历史的局限,许多年后依旧绽放出自身独特的魅力,期待你在阅读名著中汲取语文的丰厚养分。
八年级开展“信仰的力量,成长的奥秘”名著阅读交流会,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相应任务。
(1)【知常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① (国别)的② (作者)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出版后对一代代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
(2)【析形象】阅读名著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语段一:A两个箭步就冲到他们旁边,抡起铁拳朝押送兵的头上打去。一瞬间,那家伙脸上挨了两下铅一般沉重的打击,便放开躺在地上的保尔,像一只沉重的布袋,滚下壕沟。还是这双强劲有力的手,把保尔从地上扶起来站稳。
语段二:他生平第一次从A嘴里听到那么多重要而新鲜的、激动人心的话。这几天对于这个年轻锅炉工的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A已经两次遇险。他像受困的猛兽一样,暂时待在这儿。他利用这迫不得已的休息时间,把他对蹂躏着乌克兰的黄蓝旗军队的满腔怒火和刻骨仇恨,完全传给了如饥似渴地倾听着他每一句话的保尔。A话语简明朴实、生动易懂。一切他都清清楚楚。他对自己所走的道路坚信不疑。
选段中的A是① (填人名),由选段可以看出他② 、 (填人物形象)。
四、现代文阅读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书越来越多地取代了纸质书,以网络社交媒体为代表的虚拟体验逐渐取代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体验,短视频大行其道,进一步侵占了纸质书的阅读土壤。尤其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崛起,在方便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同时,也给儿童阅读带来了新的危机,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往往给人一种错觉,只要跟这些人工智能工具一对话,几乎所有知识都可以信手拈来,以往靠一页一页地翻阅图书获取知识的方式已经变得“老掉牙”。这样的“认识”如果进入学生们的潜意识,可能会加剧“功利性阅读”的发展趋势,让真正的阅读销声匿迹。试想,面对教师精心设计的阅读题目,学生们可以不假思索地输入到对话框里,迅速获得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的智能回复,还可以避免雷同答案的出现。这样一来,完成阅读理解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既然如此,孩子们又何必不辞劳苦地一字一句地读书呢?
【材料二】
在ChatGPT时代,不但儿童阅读的意义会遭遇挑战,而且儿童阅读的实践也会面临诸多问题。首先,为“方便”起见,儿童可以在对话框中通过提问了解需要阅读的图书,得到一个人云亦云的故事或情节梗概,造成“假阅读”的现象,儿童无法体验到自己亲身阅读所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其次,以往可以促进儿童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的读后感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孩子们利用人工智能对话工具,设定自己的要求,并迅速获得“个性化”定制的读后感。思想成了和衣服一样可以定制的产品。由此,儿童彻底由学习者变成消费者,成为知识快餐的受害者。再次,以往阅读可以激发创作,而如今的创作很有可能会由人工智能“代工”,儿童失去独立思考的兴趣和创作的动力,沦为智能工具的附庸。
【材料三】
应对ChatGPT时代儿童阅读所面临的危机,需要教育者和全社会的冷静思考和大智大勇,需要对科技和人类的发展作出批判性的思考。人性的健全、人的心智世界的健全是人类发展的永恒命题。丢掉想象力,失去创造力,忘记独立思考,人类将会沦为机器的奴隶。作为人类未来的建设者,儿童的心智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土壤和安全的空气,需要我们的引领,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阅读,正是儿童走向未来世界的坚实桥梁。
应该说,在人工智能日益发展的时代,儿童阅读不但不应该被忽视,而且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阅读是“从儿童自身的原初生命欲求出发去解放和发展儿童”“保持和丰富人性中的可贵品质”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儿童本位的儿童教育的核心所在。所以,在尚未探明ChatGPT等人工智能对话工具在儿童教育中的科学运用之前,捍卫阅读,让阅读尽量减少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持续滋养儿童的心智世界,这是ChatGPT时代儿童教育者承担的重大历史使命。
在这里,我们不妨提倡儿童“天真的阅读”,不带先入为主的意见,让孩子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真正信任儿童,珍视每个儿童独特的阅读体会,尊重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思想、情感和审美共鸣,让孩子成为阅读的主人。此外,针对“浅阅读”“假阅读”大行其道的现状,我们更要鼓励整本书阅读,给孩子以必要的心灵成长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形成健全的心智世界。通过有效的阅读,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成为新思想的创造者,成为技术的主人而非仆人。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29日)、
(1)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在ChatGPT时代,儿童阅读的实践会受到哪些挑战。
(2)如何应对ChatGPT时代儿童阅读所面临的危机?请你结合【材料三】,提四点建议。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大在于,只要跟这些人工智能工具一对话,所有知识都可以信手拈来。
B.在ChatGPT时代,儿童的阅读变得没有意义,因为有了人工智能,他们不再主动思考问题了。
C.在ChatGPT时代,儿童教育者承担的重大历史使命是捍卫阅读,让阅读拒绝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
D.鼓励儿童进行整本书阅读,给孩子以必要的心灵成长的空间和时间,是儿童走向未来世界的坚实桥梁。
父亲的村庄
陈德平
①我曾三次从江南回山东老家。
②第一次在襁褓中,由母亲抱着去的。后两次由父亲带着,我已上学,有了印象。10岁那年,刚过完春节没几天,父亲便带着我们兄妹两人启程去山东老家。村里父老乡亲闻讯一拨一拨地赶来串门,父亲不断起身迎候。屋里挤满了人,有的盘腿坐上炕头,有的站着,我睁着一双陌生好奇的眼睛打量着他们。屋子里摆放着一张黑漆低矮的小方桌,大伙儿端个小板凳,围桌而坐,没凳的就坐在炕沿上。多年未见,却未见生分,天南海北地唠着,在如豆的灯焰里,不时地往炉中添着煤块,每个人的脸被火光映得亮闪闪的。
③那会儿天气仍冷,地上积着厚厚的冰雪。那时村里的光景也如天色般灰蒙蒙的。我们去了,大爷尽力改善生活,小方桌上时而添个芹菜炒肉、炒个鸡蛋,大爷有时还跟父亲喝点老白干。那白色的陶瓷酒盅很小,只能盛下浅浅一口酒,见他俩抿口酒,眉头一皱,嘴中发出“嗞”的一声,想必这酒一定很冲。
④有次,去村杂货店看到有咸带鱼,回来嚷着要吃。大爷买回一条,那炸出的香味实在诱人,可这在南方最普通不过了。还有回,大爷要去赶集,我缠着也要去,但父亲不让去。大爷笑着说,给你买块狗肉来。傍晚,大爷回来了,果真带回一小块烧熟的香喷喷狗肉,我好一阵乐。
⑤到村里没几天,我就与一帮刚结识的小孩混熟了。平常除了跟父亲串门,就和他们一起在村里玩。常带我的是二大爷的儿子,叫国民,大我几岁。我们去村东头的河边看挖藕,几个农人穿着连体胶衣,敲开冰层,从河底挖出莲藕,沾着污泥的藕被一根根扔在岸上。而紧靠河边的土坡上,长着一丛丛灌木林,那些光秃秃、细细的荆条。在寒风中一会儿弯腰,一会儿伸直。国民还带我去了一户农家的地窖,顺着木梯下去,里边堆放着地瓜、萝卜等蔬菜。我感觉像走进了地道,面对陌生的北方乡野,一切都吸引着我。
⑥很快,正月十五到来了。大爷拉出猪圈里的一头猪准备杀了过节,院子里一下围上好多看热闹的人。几个帮忙的人先准备一个盆子,手忙脚乱地把猪按在门板上,一刀捅到猪脖上,没想到血还没放尽,猪挣脱后嚎叫着满院子奔跑起来,急得几个人在后面追,那场面既血腥又有些滑稽。大爷把杀好的猪肉除自己留下和分了些给亲戚外,大部分拿到集上卖了。
⑦正月十五在北方是个隆重的节日,踩高跷、演社戏、放鞭炮,比春节还热闹。那天,大娘包了饺子,还做了牙子灯,那灯用面团捏成船形,里面置上灯芯,放些油,点燃后托在手中。夜晚,各家小孩点着牙子灯从家中走出,小火苗在手中闪烁,星星点点地在夜色里汇成一条火龙,这大概是我儿时过得最开心的一个元宵节,我永远难忘。那晚,我还随大人去邻村看吕剧,露天场上黑压压的全是人头,踮起脚也看不到台上演戏的人,只有那曲调忽远忽近地从台上飘来。
⑧回家前几天,父亲说,你陪奶奶住一晚吧。父亲离家多年,我直到后来才能感受到父亲当时的心境是如此复杂。晚上去奶奶屋里,奶奶亲昵地拉着我的手,一边跟我唠嗑,一边把父亲带给她吃的食品不断塞给我。那晚,我就睡在奶奶的脚后给她暖被子,把奶奶乐得直夸孝顺。
⑨告别时,奶奶等乡人一如当年送父亲上部队时一样,站在村口,一直远远地望着我们,而父亲也不断回头望向奶奶。天气仍冷,地上仍积着厚厚的冰雪,村里的光景依然如天色般灰蒙蒙的。
⑩啊!父亲的村庄,我的故乡。
(选自《新民晚报》2023年1月31日,有删改)
9.本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回到山东老家的经历,展现了乡村生活的丰富图景。仿照示例,梳理文章中“我”在山东老家发生的事件。
① ② ③ ④
10.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语言。
①屋里挤满了人,有的盘腿坐上炕头,有的站着,我睁着一双陌生好奇的眼睛打量着他们。(从动作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②那些光秃秃、细细的荆条,在寒风中一会儿弯腰,一会儿伸直。(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11.有同学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认为第⑥段杀猪的场景过于血腥,应该删去,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
12.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多种表达方式,请你结合第⑧-⑩段,任选一句抒情、描写或议论的语句,具体分析一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13.文章第⑦段中提到“我”看吕剧时都看不到台上的人,但在本段又说“这大概是我儿时过得最开心的一个元宵节,我永远难忘”。结合链接材料,简要概括本文和材料表达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结合本文内容,具体分析“我”难忘的原因有哪些?
链接材料: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社戏》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②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注释】①御:马夫。②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③自下:谦虚。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执策而临之( )
(3)策驷马( ) (4)晏子怪而问之( )
1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妾是以求去也 B.其真不知马也 夫问其故
C.而伯乐不常有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D.虽有千里之能 然子之意
16.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17.【乙】文中的马夫得到晏子赏识的原因是什么?
六、诗歌鉴赏
1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在默写诗句“心忧炭贱愿天寒”时,小语同学把“愿”错写成了“怨”,请你给小语讲一讲作者使用“愿”字的理由。
(2)《卖炭翁》塑造了一个底层劳动人民的形象。请你参考批注示例,为卖炭翁的形象作批注。
示例:我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中读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七、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暴雨突至,街边的小树苗被打得东倒西歪。待雨过天晴,它却又挺直了腰杆,叶片上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烁,仿佛在宣告着对风雨的无畏。生活中的挫折,或许正是让我们愈发坚韧的磨刀石。
这株小树苗的经历,给予我们面对挫折的启示。请参考以上材料,从下列任务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
任务一:以“历经风雨更挺拔”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讲述自己经历挫折后重新振作、变得更加坚强的故事,生动描写挫折带来的打击和克服挫折的过程。
任务二:以“挫折:成长的催化剂”为主题,写一篇演讲词,结合历史人物和现实案例,分析挫折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探讨正确应对挫折的态度与方法。
要求: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③不少于600字。
陕西省汉中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jiá qiāng 2. 壑 恬
3.(大)自然诉说奥秘。 4.示例:在“以迁徙的轨迹勾勒出生命”后加“的壮丽诗篇” 5.C
6. 白水绕东城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辗转反侧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7.(1) 苏联 尼古拉 奥斯特洛夫斯基
(2) 朱赫来 勇敢无畏 坚定执着、果断敏捷、关怀同志(任意写两点)
8.(1)儿童阅读前可以得到故事或情节梗概,这样会造成“假阅读”的现象,儿童无法体验到自己亲身阅读所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孩子们利用人工智能对话工具可以迅速获得“个性化”定制的读后感,使以往可以促进儿童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的读后感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阅读激发的创作很有可能会由人工智能“代工”,儿童失去独立思考的兴趣和创作的动力。
(2)提倡儿童“天真的阅读”,不带先入为主的意见,让孩子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真正信任儿童,珍视每个儿童独特的阅读体会,尊重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思想、情感和审美共鸣,让孩子成为阅读的主人;鼓励整本书阅读,给孩子以必要的心灵成长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形成健全的心智世界;通过有效的阅读,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成为新思想的创造者,成为技术的主人而非仆人。
(3)C
9. 看大伙儿围坐唠嗑 大爷给我买来咸带鱼和狗肉 跟国民看挖藕、下地窖 陪奶奶住一晚 10.①运用“挤”“坐”“站”“睁”“打量”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中此时大家围聚的热闹场景/大伙儿的热情,体现故乡邻里的和谐亲密。
②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村子中寒风中荆条秃败的萧索姿态,体现我在山村观察荆条时的仔细认真,说明北方乡野对我的吸引力。 11.不应该删去,“杀猪”场景体现了正月十五农村的风俗;杀猪的场景在孩子看来也是滑稽的,是孩童心中过年趣味的体现。 12.示例一:第⑧段议论句“父亲离家多年,我直到后来才能感受到父亲当时的心境是如此复杂”,这是成年后的作者对父亲当时将要离开故乡时的不舍、眷恋、难过心情的总结,而当时身为孩童的作者并不明白,体现成年作者对父亲的理解。
示例二:第⑨段“天气仍冷,地上仍积着厚厚的冰雪,村里的光景依然如天色般灰蒙蒙的”描写了村庄的天气寒冷,景物萧索,衬托出“我”和父亲即将离开故乡的不舍、哀伤的心情。
示例三:第⑩段抒情句“啊,父亲的村庄,我的故乡”,直接表达了“我”对山东老家的热爱和怀念。/第⑩段议论句“啊,父亲的村庄,我的故乡”,是全文的总结性议论,表达了我内心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照应题目,起着点明主旨的作用。 13.情感:都体现了对童年故乡的怀念。
原因:①“我”难忘的是热闹的氛围,村中有正月十五过元宵节的热闹场景;②“我”难忘的是乡民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村中有热情淳朴的邻居;③“我”难忘的是和蔼的亲人,大爷、奶奶是关爱、呵护我的长辈;④“我”难忘的是童年的孩童趣味,观看杀猪的场景在孩子看来有趣滑稽;⑤“我”难忘的是和童年小友玩耍的乐趣。
14. 同“饲”,喂 面对 驾驭 对……感到奇怪 15.D 16.(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办到,(又)怎么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2)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 17.能够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意识到错误后勇于改正;诚实可信。
18.(1)“愿”是希望的意思,写出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矛盾心里,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同情。“怨”,是怨恨。与人物情感不同。
(2)示例一:我从“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中读出了卖炭翁的苍老与艰辛。
示例二:我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中读出了卖炭翁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境遇。
19.任务一例文:
历经风雨更挺拔
窗台上的绿萝又抽出了新叶,叶片上的纹路在阳光下清晰可见。看着它,我总会想起去年夏天那场让我差点放弃的演讲比赛——就像被暴雨打弯的小树苗,我也曾在挫折里低下头,最终却在挣扎中学会了挺直腰杆。
那时我刚被选为班级代表参加校级演讲比赛,稿子改了五遍,每天放学后都在空荡荡的教室里练习。可第一次彩排时,我站在舞台中央,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座位,喉咙突然像被堵住,背得滚瓜烂熟的句子全忘了。评委老师皱眉的表情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下台时我攥着演讲稿的手全是汗,连台阶都差点踩空。
接下来的几天,我像被抽走了力气。对着镜子练习时,只要想到台下的目光,声音就会发抖。妈妈看出我的沮丧,把那盆绿萝搬到我书桌前:“你看它刚买回来时蔫蔫的,被台风刮得叶子都卷了,现在不也长得好好的?”我盯着绿萝茎上的疤痕——那是被风雨打弯后留下的痕迹,可新叶却一片片朝着窗户的方向舒展。
那天晚上,我把演讲稿拆开,像拼积木一样重新梳理逻辑。把长句子改成短句,在容易卡壳的地方做上停顿标记。我还请同桌坐在教室后排当观众,从最初不敢抬头,到能看着她的眼睛讲完第一段,再到能自然地加入手势。有次练到一半忘词,我没像以前那样慌着道歉,而是深吸一口气,笑着说:“这里需要大家给点掌声,帮我找回灵感。”同桌愣了一下,随即用力鼓起掌来。
比赛当天,我攥着演讲稿走上台,灯光落在脸上时,手心又开始冒汗。但当目光扫过台下那个举着“加油”纸条的身影——是同桌,我突然想起绿萝新叶上的纹路,那是它在风雨里扎根的证明。我清了清嗓子,声音虽然还有点抖,却没有再停下。讲到动情处,我甚至抬手比划了一个自己设计的动作,台下传来零星的笑声和掌声。
结果公布时,我拿到了二等奖。下台后,同桌跑过来递给我一瓶水:“你最后那个手势帅呆了!”我看着她眼里的光,突然明白:所谓挺拔,不是从不弯腰,而是在弯下腰后,能带着伤疤重新站直。
现在那盆绿萝已经爬满了窗台,台风留下的疤痕藏在茂密的叶片里。就像那次演讲比赛的经历,挫折留下的不是胆怯,而是“就算忘词也能笑着接下去”的勇气——这大概就是风雨给成长的礼物。
任务二例文:
挫折:成长的催化剂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是否注意过,被暴雨冲刷过的草木,反而更显青翠?一株小树苗,被打得东倒西歪后,根却扎得更牢——这恰如人生中的挫折,看似是阻碍,实则是让我们加速成长的催化剂。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他在找到合适的灯丝前,经历了上千次失败。有人嘲笑他:“你已经失败了1000次!”他却笑着回答:“不,我只是发现了1000种不能做灯丝的材料。”正是这些失败的“挫折”,让他逐渐摸清灯丝的特性,最终用钨丝点亮了世界。挫折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让他的研究方向更清晰,这就是催化剂的力量——不是消灭困难,而是让成功的反应更高效。
再看我们身边的例子。去年学校机器人社团参加比赛时,曾遭遇重大挫折:他们设计的机器人在模拟赛中连续三次偏离轨道,连基本动作都完成不了。队员们躲在实验室里复盘到深夜,有人红着眼圈说“要不放弃吧”。但队长指着机器人底座的划痕说:“这些痕迹就是我们的老师。”他们拆开机械臂重新编程,在车轮上加了防滑垫,甚至请教了物理老师调整重心。最终在正式比赛中,他们不仅完成了所有任务,还拿到了创意奖。社团成员后来回忆:“如果没有那次失败,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能做到这么多。”
面对挫折,我们该做些什么?爱迪生告诉我们要学会“转化”——把每次失败变成经验;机器人社团证明了“协作”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并肩前行就能扛过风雨。更重要的是保持“向上的姿态”,就像那株小树苗,就算被暴雨压弯,也始终朝着阳光的方向。
同学们,考试失利时的沮丧,学新技能时的笨拙,与人相处时的误会……这些都是成长中的“暴雨”。但请相信,每一次在挫折中重新站起,都是在给生命“施肥”。那些打不倒我们的,终将成为我们的铠甲。让我们像小树苗一样,把挫折当作扎根的机会,在风雨中长出更坚韧的枝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