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七年级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大型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该片主题宏大,内容丰富,叙事节奏明快。片中解说词句式简洁,言简意赅,没有冗 ① (A.rǒng B.lǒng)长的修饰,直抒胸yì ② (A.意 B.臆),直抵人心;配音抑扬顿cuò ③ ,感情充pèi ④ ,传达出战场上特有的紧迫感;画面以短平快为特色,如行云流水。该片细节真实丰富,有助于提高民族自信心,是一部非常好的爱国主义影像教科书。(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①______ ②______(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③______ ④______2. 古诗文默写。(1)王安石在诗中表达“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2)诗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落花”自喻,表达虽脱离官场却依然心系国家的奉献精神。(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3)李白借听到“折柳”曲引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4)《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红书店”凭借高颜值成为众多年轻人的“打卡圣地”。B. 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C. 为了防止流感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D. 从测量数据来看,我们的地球半径大约为6000公里左右。4. 下面是一段关于阅读意义的文字,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阅读是一场奇妙的旅行,它能带领我们领略不同的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与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汲取他们的智慧和经验,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滋养。①在书中,我们可以感受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②阅读可以让我们穿越时空③也能体会到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细腻情思④与古人交流,与今人共鸣5. 综合性学习【材料一】《增广贤文》有言:“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尚且懂得回报亲恩,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更应将孝亲敬老铭记于心,付诸于行。【材料二】以下是某中学关于“中学生孝亲敬老行为”的调查数据:行为类型 经常做到 偶尔做到 几乎做不到主动做家务 35% 45% 20%耐心倾听长辈讲话 28% 52% 20%记住长辈生日并送上祝福 18% 60% 22%材料三】王爷爷家的家风故事:王爷爷的儿子在外地工作,每周都会和父母视频通话,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每当假期,他都会带着妻儿回家陪伴父母。王爷爷的孙子受父亲影响,在家主动帮奶奶捶背,还会给爷爷读报纸,一家人其乐融融。请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材料一引用《增广贤文》的句子,有什么作用?(2)从材料二的调查数据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学校准备举办“孝亲敬老,传承家风”主题班会,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段50字左右的发言稿,呼吁同学们传承孝亲敬老的优良家风。二、现代文阅读(25分)(一)(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点燃一个冬天游睿①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排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②“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③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④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⑤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⑥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的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喂喂的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⑦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⑧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⑨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篓干柴。⑩“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啦啦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吧。”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A】大地上到处氤氲着白色的寒气,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大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原来…… 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点燃一个冬天了。”(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6. 请按时间顺序将小说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早上:_________________下午放学后:孙老师夫妇以为学生贪玩,放学不及时回家。晚上:_________________第二天清早:学生送来自己烧的木炭,孙老师夫妇深受感动。7.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孙老师以及他妻子的人物形象。8. 文中【A】处划线句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9. 请写出本文题目“点燃一个冬天”的两层含义。表层含义:________________深层含义:________________10. 读完这篇文章,你一定对老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请完成以下仿写。老师,您不是建筑师,却建构着我们知识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您不是______________,却_________________。(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演变过程如下表:形成时代 代表性文字 主要特点殷商 甲骨文 象形程度高,字形方向不固定商周 金文 象形程度仍高,线条化、直条化西周晚期 大篆 象形减弱,介于金文、小篆之间秦 小篆 象形,规整匀称,字形有所简化战国晚期、西汉发展成熟 隶书 方形或扁方形,呈微波起伏之势,向右下的斜笔带有捺角。汉代 草书 书写快捷,使用连笔,难于辨认东汉晚期 楷书 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汉魏南北朝 行书 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材料二】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形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形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来了。下面以“鱼”字为例具体展示。【材料三】①国内首档解字溯源节目《奇妙的汉字》自开播以来备受文字爱好者喜爱。该节目以“大力弘扬中国汉字文化”为宗旨,用独特的视角追溯汉字的历史渊源,探寻汉字背后的故事,重拾汉字之美。汉字是中国故事的目录。万物皆入字,一字一幅画,世界上能将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山林川流、人物鸟兽、天时地利、农技工具、伦常纲理形象成字的,唯有我泱泱中国。②“目前的汉字教育存在某些缺憾,大家往往是听其音、知其意,但字是怎么来的不知道,汉字就像古董一样,我们可以从中清晰地看见历史的流变。”该节目总导演童中尉如是说。让观众了解这些汉字背后隐藏的传统内涵,才是《奇妙的汉字》节目制作的初衷。【材料四】汉字书写在20世纪急速滑向低谷,最直接的原因是两波“换笔潮”悄悄改变了我们的书写传统。第一波是传统的毛笔换为自来水笔、圆珠笔、铅笔之类的“硬笔”。第二波是20世纪90年代,以往日常笔写之事被计算机取代,连“书写”动作也换掉了。汉字书写的灵巧动作简化为键盘上的“敲”和鼠标上的“点”。但新技术的冲击绝非导致当下汉字境遇的唯一原因。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李伯谦说:“造成手写水平下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汉字缺少一份应有的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缺少一份应有的敬重。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忽视了手写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11. 请你根据【材料一】的介绍,为【材料二】的图片补充信息。①______ ②______12. 【材料三】中说“万物皆入字,一字一幅画”,请你仿照示例,再举一个例子。示例一:休,是由“人”和“木”组成,指的是一个人靠在树下休息。示例二:林,是由两个“木”组成,指的是草木丛生,成为树林。13.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汉字的书写和使用现状令人担忧:键盘敲击替代汉字书写,提笔忘字屡见不鲜,广告宣传语中错别字时有发现……结合以上材料,针对这种现状,你的观点是什么?为改善这种现状,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写下来。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我建议:_______________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一)(11分)古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①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②,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③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④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宋史·赵普传》)【注释】①箧(qiè):箱子。②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③龌龊(wò chuò):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④牍(dú):文书。14. 疏通字词,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文章。请你完成下面两个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晚年手不释卷 ____________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____________(2)参考《古汉语常用字词典》“卒”的几个义项,文章画波浪线“卒用其人”一句中“卒”的意思应为( )(填序号)卒zú①<名>步兵。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骑千余,卒数万人。”②古代军事编制的单位。一百人为卒。《国语·齐语》:“制鄙三十家为邑,邑有司,十邑为卒。”③<动>终,尽,死。《韩非子·解老》:“人始有生而卒于死。”④<副>终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15.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16. 赵普和吕蒙,都是做了高官之后仍被“劝学”,这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学习经历谈一谈。(二)古诗赏析(4分)17. 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角度,结合诗句内容赏析其精妙之处。四、名著阅读(5分)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18.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创作了《暴风雨所诞生的》,简要说明保尔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克服了哪些困难,最终完成创作的。19. 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塑造了祥子这一经典形象,请结合祥子的人生经历(买车、失车等),分析其性格前后发生的变化,并简要说明造成这种变化的社会原因。五、写作(50分)任选一题,完成习作。20. 将题目“______的味道”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1. 同学们,丰富多彩的一个学期已经接近尾声了,请回忆你的生活,在这个学期里,你收获了什么?是幸福、坚强、感动,还是……请以“这个学期,我收获了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语文答案1. (1) ①. A ②. B(2) ①. 挫 ②. 沛2. ①. 不畏浮云遮望眼 ②.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③.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④.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⑤. 此夜曲中闻折柳 ⑥. 何人不起故园情 ⑦. 会当凌绝顶 ⑧. 一览众山小3. A4. ②④①③5. (1)引用名言,引出“孝亲敬老”的话题,增强说服力和文化底蕴。(2)中学生孝亲敬老行为中,“主动做家务”“耐心倾听”“记住长辈生日”等经常做到的比例较低,多数为偶尔做到或几乎做不到。(3)示例:同学们,“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从主动做家务、耐心倾听长辈开始,让我们用行动传承孝亲敬老的家风,让爱在家中流淌!(仅供参考,言之有理即可)6. ①. 早上:孙老师夫妇早起生火,迎接学生烤火取暖 ②. 晚上:孙老师夫妇担忧无煤过冬,讨论学生放学情况。7. 孙老师:关爱学生(早早生火让学生烤暖)、责任心强(担心学生安全,主动家访)。妻子:勤劳(背煤、拾柴)、嘴硬心软(抱怨但支持丈夫,被学生感动)。8. 环境描写渲染了冬日的寒冷,烘托出孙老师夫妇对学生的担忧,为下文学生送木炭的温暖情节作铺垫,形成冷热对比。9. ①. 表层含义:学生送来的木炭足够点燃整个冬天,抵御寒冷。 ②. 深层含义:师生之间的关爱与温暖,足以驱散冬日的严寒,传递温情。10. ①. 您不是画家,却描绘着我们青春的画卷 ②. 您不是园丁,却培育着我们心灵的幼苗。11. ①. 金文 ②. 隶书12. 示例一:明,由“日”和“月”组成,指日月照耀,光明明亮。示例二:从,由两个“人”组成,指一个人跟随另一个人,随从、跟随。13. ①. 观点: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需重视汉字书写与文化传承,避免在信息技术中丢失传统。 ②. 建议:①学校开设汉字书写课,举办书法比赛;②推广汉字文化节目(如《奇妙的汉字》),增强文化认同;③减少键盘依赖,日常多手写,规范使用汉字。14. ①. 放下 ②. 曾经 ③. ④15. (1)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那个吴地的阿蒙了!(2)过了些日子,(赵普)修补连接原来的奏章,再次像当初一样上奏。16. 启示:学习不分早晚,无论身份高低,只要虚心接受建议、勤奋学习,终有进步。结合经历:如自己曾认为“没时间读书”,但通过每天碎片化学习,逐渐提升了知识储备,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17.示例一(哲理角度):“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揭示了“困境中蕴含希望”的哲理,当人生陷入迷茫时,坚持前行可能会迎来新的转机,富有启迪意义。示例二(画面角度):诗句描绘了山水环绕、花树掩映的立体画面,“重”“复”的曲折与“暗”“明”的对比,营造出移步换景的动感,富有画面美感。18. 保尔在身体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克服了无法书写(需靠口述、他人记录)、病痛折磨、心理压力等困难,以顽强的意志完成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的创作。19. 祥子初到北京时勤劳善良、坚韧好强,渴望通过买车实现独立;经历“三起三落”(车被抢、钱被骗、虎妞去世)后,变得麻木潦倒、自私堕落。社会原因:旧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底层人民受压迫。20. 例文:爸爸的味道时光匆匆流逝,一转眼就是十三载的光阴,许多事情我已忘却,可爸爸的味道却长久地留在我的心里……又是一个周末,爸爸刚一进门,那股刺鼻的味道就随之而来。爸爸是干烟叶评级工作的,总是出差,一周才回一次家。他一回来,我就皱着眉头,用手紧紧地捂住鼻子,让他赶快去洗澡:“又是坏面包味儿,真难闻!”话刚落地,爸爸沧桑的脸上那少有的喜悦也骤然消失,带着些许尴尬的神色低下了头。他顾不得满身疲惫,走进了浴室。而我则心满意足地点点头,心想:再也不用闻那股味道了。不知不觉,到了今年的黄金周,爸爸仍是不得空,还在外地,我和妈妈就赶去陪他。到了目的地,几幢破旧的小房子映在我的眼中,工厂的噪音令我烦躁。但很快一种愧疚感充盈在我的内心,爸爸就是在这破旧不堪的工厂里工作啊!走进工厂的小门,灰尘呛得我睁不开眼,鼻中马上充斥了一股熟悉的味道,那就是爸爸身上常有的味道。扫视一圈,我终于找到了置身于一片烟尘中的爸爸,本就不够高大的身躯在一堆烟包和烟叶旁就更显得不起眼了。只见他迅速拿起一片烟叶,观察后果断地予以评级,踮起脚尖送它到下一道工序。就这样一片接一片地来,根本没有片刻喘息的时间。爸爸没有注意到我和妈妈,可妈妈把手捂在嘴上喉咙抽动着,竟红了眼眶,我的心中,自然也是五味杂陈。我看着爸爸,大声喊道:“爸爸,我在这儿!”话音刚落,已是泪眼模糊。我向爸爸的方向冲去,想要钻进他的怀里,此时的那股坏面包味,已不再刺鼻,而是满满的幸福……爸爸也看到了我们,却像是压抑住了心中的快乐,竟下意识地、不着痕迹地向后退了一步。我知道,爸爸不想弄脏了我的衣服,更不想再遭受我的嫌弃。我又向前迈了一步,紧紧地抱住了爸爸……又是一个周末,爸爸仍是带着那股独特的味道走进了家门,我则是第一个冲上去,小声说道:“爸爸!您辛苦了!”21. 例文:这个学期,我收获了勇气这个学期的阳光,总在我想起那次演讲时,变得格外明亮。我收获的勇气,像校园里悄然绽放的小花,在时光里散发着清香。刚开学,老师突然选我参加校园演讲比赛。看着讲台上侃侃而谈的同学,我低头盯着自己颤抖的指尖,心里像塞了团乱麻——我连课堂发言都紧张,何况面对全校师生?准备演讲稿的夜晚,台灯把影子拉得很长。我对着镜子练习,才开口,声音就抖得像秋风里的树叶。“放弃吧,你不行的。”心底的声音一次次响起,可想起老师信任的眼神,我又咬咬牙,重新张开嘴。比赛那天,礼堂里坐满了人,我的手心沁出冷汗,腿也不听使唤。走上台,刺眼的灯光让我眩晕,台下的人影模糊成一片。刚说第一句,大脑突然空白,声音卡在喉咙里。我看见评委老师微微皱眉,仿佛看见自己狼狈退场的模样,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就在这时,我瞥见台下角落,好友拼命朝我比加油的手势,那亮晶晶的眼神,像小时候鼓励我迈出第一步的温暖目光。我深吸一口气,把演讲稿里的每一个字,重新拽回脑海。渐渐,声音不再颤抖,那些反复练习的语句,顺着勇气的河流,淌满整个礼堂。演讲结束,掌声稀稀拉拉响起,可我知道,自己跨过了那道名为“怯懦”的坎。后来,我主动报名朗读比赛、参与课堂分享,每一次心跳加速时,都想起那个勇敢开口的瞬间。这个学期,校园的桂花开了又落,我收获的勇气,却在心底扎了根。它让我明白,很多看似跨不过的坎,只要勇敢伸出手,就能握住属于自己的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