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七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语音识别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发明了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
2.下列做法能够减慢蒸发的是( )
A. 把操场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B. 喝开水为了不烫嘴向水面吹气
C. 把蔬菜装入保鲜袋 D. 把湿衣服晒在阳光下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声音是一种波 B.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C.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D. 声音在不同种物体中传播的速度是相同的
4.3D打印某段过程是将固态材料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材料,该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
A. 液化 B. 凝固 C. 熔化 D. 凝华
5.对下列诗句或成语中涉及的热现象,其解释正确的是( )
A. “千里冰封”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 “云消雾散”雾的形成是蒸发现象,需要放热
C. “餐风吸露”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 “飞霜六月”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6.如图所示,小华时轻时重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是改变鼓声的( )
A. 频率
B. 音调
C. 响度
D. 音色
7.如图,是朱德恩在冬奥会开幕式上用小号吹奏《我和我的祖国》时的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小号是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B. 小号前端外形做成喇叭状,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
C. 现场观众将手机调成静音,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小号按压不同的孔,可以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
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B. 任何温度下液体都可以蒸发
C. 所有的固体都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D. 物质升华时会放出热量
9.用设置相同的声音示波器记录不同的声音,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声音在相同时间内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的响度相同 B. 乙的音调比丙高
C. 丙的声源的振动频率比乙的高 D. 甲和丁的音色相同
10.我们生活在物态变化的世界里,以下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
A. 南极地区是冰的世界,但空气还很湿润
B. 同学呼出的每一口气都是一朵小小的“白云”
C. 早晨,荷叶上的小水滴不见了
D. 冬天,北方屋檐下形成晶莹剔透的冰锥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11.在研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和“沸腾的规律”实验中,共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和______,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过程中的共同点是______,温度不变。
12.口技演员能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____,“引吭高歌”的高指声音的______大均填写声音的特性。
13.弹奏吉他时,优美的琴声是来自于琴弦的______;夏秋时节来到太阳岛上,耳边会传来悦耳的鸟叫和蛙鸣,我们根据______能分辨出鸟叫和蛙鸣。
14.2022年1月6日,“我们北京见”大型文艺晚会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举办.现场观众听到的演员的歌声是通过______传入人耳的;观众能分辨出不同演员的歌声,是因为他们的声音的______填声音的特性不同。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5.如图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增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可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若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16.如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该实验装置中各部分的安装顺序是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实验时应该选择颗粒______的冰块进行实验选填“较大”或“较小”。
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在第该物质处于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丙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17.如图所示,是某验小组在做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图甲所示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②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图中______填“A”或“B”是水在腾时的情况。
③在实验过程中,每隔记录温度计示数见表,该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是______。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④实验小组通过实验及数据分析,得出水沸腾条件:______且继续吸热,但他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8.我国一新型载人潜水器对某海域进行探测,其下潜的速度为。从接触水面开始计时,50s时悬停,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4s后收到信息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
潜水器下潜50s后的深度。
潜水器悬停处距离海底的距离。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9.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海浩与海雾据报道,1月7日,受强冷空气的影响,青岛市区和沿海地区的最低气温在左右。受冷空气的影响,岛城前海云雾升腾,宛若仙境。大海突然“开了锅”,出现“海浩”。
“海浩”是在极寒天气中,比海水温度低得多的寒冷空气流经温暖的海面,引起海水强烈蒸发,水蒸气遇到强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冰晶,呈现出“白茫茫云雾”的现象。
中国海洋大学气象学系海雾研究团队认为有关青岛“海浩”现象是冰晶组成的说法,缺乏观测依据。此次出现的大气现象应当是海面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微小液滴,漂浮于海面附近而形成雾。此次现象规范的名称应该是“平流蒸发雾”。
真正的“海浩”现象是水蒸气遇冷发生的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一过程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平流蒸发雾”是水蒸气遇冷发生的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一过程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温度计 吸收热量
12.【答案】音色 响度
13.【答案】振动 音色
14.【答案】空气 音色
15.【答案】响度 低
16.【答案】自下而上; 较小; 0;固液共存状态; 不正确
17.【答案】自下而上; A; 98; 达到沸点;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
18.【答案】潜水器下潜50s后的深度为500m;
潜水器悬停处距离海底的距离为3000m
19.【答案】凝华 放热 液化 放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