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编号 002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题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疆域(第二课时)课标要求 1.记住我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能在地图上准确找出 34 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并记住它们的位置。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能够在地图上准确识别我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位置,记住它们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综合思维:通过分析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分布规律,理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人地协调观:认识到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划分对国家管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地理实践力:通过开展记忆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活动,提升地理实践操作能力和记忆能力。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的第一节《疆域》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并通过 “活动” 栏目,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本节课是学生认识中国地理的开篇之作,为后续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奠定基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记忆能力,但记忆 34 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可能会感到困难。学生对祖国的地理环境充满好奇,这是学习的有利因素。但在记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混淆和遗忘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活动和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果。学习目标 1.记住我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能在地图上准确找出 34 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并记住它们的位置。 3.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重难点 重点:我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难点:记忆 34 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图、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的表格等、教材、地图册等学习资料、组合作学习任务单、记忆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游戏道具,如拼图、卡片等。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展示一张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拼图,邀请学生上台进行拼图游戏。拼图完成后,提问学生:“同学们,通过拼图游戏,你们对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上台进行拼图游戏,然后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中国省级行政区域的了解。 通过拼图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新课讲授 一、行政区划1. 展示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图。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说出我国的行政区划级别。2. 提问学生:“我国为什么要划分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划?”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二、34 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1. 展示中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的表格,介绍我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构成。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快速记忆 34 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1. 学生观察地图,结合教材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2. 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3. 学生观察表格,倾听教师的介绍,了解我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构成。4. 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1. 通过地图和表格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的行政区划和省级行政区域单位。2.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 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思与学:为什么有些省级行政区名称 “成对” 出现 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 “思与学” 栏目内容。2. 提出问题:“同学们,根据教材内容,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有些省级行政区名称会‘成对’出现呢?可以从这些省级行政区名称的由来方面来分析。”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4. 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提示。5. 小组讨论结束后,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6. 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有些省级行政区名称 “成对” 出现的原因,如湖南、湖北因位于洞庭湖以南、以北而得名;河南、河北因位于黄河以南、以北而得名;山东、山西因位于太行山以东、以西而得名;广东、广西则沿用了宋代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的简称等。 1.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 “思与学” 栏目内容。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结合所学知识,从省级行政区名称的由来方面分析有些省级行政区名称 “成对” 出现的原因。3. 各小组代表积极发言,阐述小组的观点和分析过程。4. 学生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进行思考和交流。 1.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信息的能力。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4. 教师的总结和点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明确重点,加深对省级行政区名称特点的认识。活动:识记我国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1. 展示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包括对照中国省级行政区图,用不同方法记忆省级行政区,以及自编顺口溜等任务。2. 对于第一个任务,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中的内容,了解记忆省级行政区的不同方法,如按方位、找邻居、沿线路、填地图等,然后让学生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尝试记忆。3. 对于第二个任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的省级行政区知识,自编顺口溜,要求朗朗上口、易于记忆。4. 巡视各小组活动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5. 活动结束后,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小组记忆省级行政区的方法和自编的顺口溜。6. 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记忆省级行政区的有效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 1.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活动内容,明确任务要求。2. 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中的内容,了解记忆省级行政区的不同方法,然后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尝试记忆。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的省级行政区知识,自编顺口溜。4. 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小组记忆省级行政区的方法和自编的顺口溜。5. 学生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汇报,进行思考和交流。 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记忆省级行政区的方法。2.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尝试和创作中加深对省级行政区的记忆。3. 鼓励学生积极汇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4. 教师的总结和点评,帮助学生梳理记忆方法,强化学生对省级行政区的记忆,提高学习效果。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我国的行政区划和 34 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然后,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我国的行政区划和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课堂练习 1.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 )级。A. 一 B. 二 C. 三 D. 四 2.我国共有( )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A. 34 B. 23 C. 5 D. 4 3.下列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中,属于直辖市的是( )A. 北京市 B. 上海市 C. 天津市 D. 重庆市 4.下列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对应正确的是( )A. 山东省 — 鲁 — 济南 B. 河南省 — 豫 — 郑州C. 广东省 — 粤 — 广州 D. 四川省 — 川或蜀 — 成都 学生认真完成练习题,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批改。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布置作业 1. 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2. 制作一份中国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记忆卡片,包括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学生课后完成作业。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记忆能力。板书设计 1.1 疆域(第一课时)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位于热带 3.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海陆兼备的大国 1.领土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 2.邻国:14 个 3.濒临的海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