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上期小学期末质量监测五年级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根据语境,拼写词语并给句中加点字用“ √ ”选出正确读音。(共10分)时光如梭(suō shuō) 悄(qiāo qiǎo)然 忙碌 脊(jǐ jí)背抖擞(shǒu sǒu) 直奔(bēn bèn) 酬谢 长辈 话匣(jiá xiá)叮嘱 商量 应接不暇提示:共10分。每字0.5分,每个拼音0.5分。二、根据情境,选填正确的答案。(共10分)B B D D C三、根据语境,完成相应练习。(20分)1.看着逐渐精致起来的展板,同学们议论纷纷,说起了自己的建议。请你把“议论纷纷”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2分)示例:“这个灯笼颜色似乎还可以再鲜艳一些。”“我们可以在展板上添加一些春节的传统习俗介绍。”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大家都希望这个春节宣传展板能够更加完美。提示:要求借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把事件或场景描述得更加具体、生动。句中不出现“议论纷纷”,不写错别字。2.小蔡提议把“熬年守岁”、“贴门神”等关于春节的民间故事加到展板中。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呢?请结合故事内容列出两条喜欢的理由。(3分)示例:猎人海力布是我最喜欢的民间故事人物,他无私奉献,乐于助人,每次打猎归来都慷慨分享猎物;他勇敢无畏,面对灾难时挺身而出,自我牺牲以保护乡亲,这种精神让人敬佩,传递了善良与担当的价值观。提示:喜欢的人物1分,两条理由分别1分。要求分条讲清楚喜欢的人物是谁,并列出两条喜欢的理由。不写错别字。3.小林觉得还应该给大家推荐一些春节出游地,他想推荐重庆仙女山。请你根据提示,帮他把山上的雪景画面描写一下。(2分)示例:在仙女山森林公园里,大雪纷飞,银装素裹,宛如仙境。雪花轻盈飘落,覆盖了每一寸土地,树木被白雪点缀得晶莹剔透,整个世界变得宁静而纯洁。提示:可以添加表示静态或动态描写的语句,或者增加恰当的修饰和补充说明的语句。不写错别字。4.小蔡和大家分享,每年春节,她最开心的事就是收到压岁钱了。但妈妈对她说:“你还小,怕你乱花钱。为了你好,我先帮你收着。”,你怎么看待小蔡妈妈的做法?遇到类似的事情,你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3分)示例:我觉得小蔡妈妈可能是想帮我们存钱,怕我们乱花。但如果是我,我会想和妈妈商量一下,能不能让我自己管一部分压岁钱,我会制定一个计划,不乱花,也会存一些起来。这样既能学习管理钱,又能感受到过年的快乐。提示:能够评价实例中母亲的做法,还能够从自身出发,谈谈自己遇到类似经历时的做法。不写错别字。5.很多同学都说起自己很害怕蛇,小蔡找来一些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蛇”的资料,请帮她整理成一段意思通顺连贯的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3分)( 2 )它的形态给人的印象是狰狞、可怕的。( 1 )蛇,人们既熟悉,又惧怕。( 3 )故而,蛇便成了阴险、凶恶、狠毒的代名词。( 6 )因为它是华夏民族最早的图腾,被称为始祖神。( 4 )比如成语“牛鬼蛇神”、“蛇蝎心肠”等等,蛇都是丑恶的象征。( 5 )然而,在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中,蛇曾是受人崇拜的形象。6.(7分)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日难再晨 岁月不待人克俭于家而全在我少年四、阅读选文,完成练习。(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5分)1.学习川剧变脸,需要掌握哪些表现手法?(1分)答案:抹脸、吹脸、扯脸。提示:共1分。本题考查提取信息能力。2.以下关于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讨论,正确的是(B、D )(多选)(2分)提示:共2分。本题考查提取信息、整合信息、进行归纳能力。3.有人认为:非遗早晚有一天会消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博物馆里,这样就把它留住了。结合材料三,写下你的体会。(2分)答:通过创新传播方式,借助新平台,能使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还能吸引更多年轻一代的关注,从而更好地传承下去。全对 2分 答到两点:1.借助新平台,能使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2.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更好传承文化。部分对 1分 只答到一点。不对 0分 没有看法或答非所问。0分 空白(二)母亲是一本“无字经书”(13分)1.作者回忆了与母亲在一起的哪些场景?当时有怎样的感受?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图表。(3分)场景:母亲带我和妹妹去浇水;母亲请求父亲买收音机;冬天母亲在院里洗衣服我的感受:担心;幸福;心疼全对 3分 场景体现:“谁,干什么”(母亲,干什么) 我的感受:在文章中找到关键词“担心”“幸福”“心疼”部分对 每空0.5分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分。不对 0分 没有看法或答非所问。0分 空白提示:本题考查提取信息、归纳能力。2.文章多次提到母亲的手,请用关键词在下图中记录母亲手的特点。第②段通过描写母亲“春天的手”,我感受到了母亲 的特点。第④段画线句用了 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我感受到了母亲 。(7分)答:一到冬天:四处皲裂 春天时:又红又肿 夏天:结痂第②段通过描写母亲“春天的手”,我感受到了母亲 勤劳 的特点。第④段画线句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 对母亲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我感受到了母亲 无私奉献和对子女深深的爱 。全对 7分 抓取材料关键词,并填写准确完整:“四处皲裂、又红又肿、结痂”全部答对得3分。第②段母亲特点准确答出“勤劳”得 1 分;第④段修辞手法“比喻”答对得 1 分; 表达情感“对母亲的赞美和感激之情”答对得 1 分; 对母亲形象感受“无私奉献和对子女深深的爱”答对得 1 分。部分对 每空1分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分。不对 0分 没有看法或答非所问。0分 空白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及赏析能力。3.联系全文,你从文中画“~~~~”的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想一想,写下来。(3分)答:母亲文化不高却勤劳坚强、重视教育、关爱家人,如同蕴含无尽智慧的“无字经书”对作者影响深远。“用一生去学习”则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与感恩。全对 3分 能准确指出母亲对自己的深远影响。(1.5分)能表达作者母亲的感恩、敬爱之情(1.5分)部分对 每部分1.5分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分。不对 0分 没有看法或答非所问。0分 空白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及赏析能力。(三)胡双钱:航空“羽翼”的“锻造者”(10分)1.第③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列数字 和 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形象地突出了加工精度之高,加工难度之大 。(4分)提示:说明方法各1分,作用2分。考察说明方法的运用。2.结合全文和资料袋,说说你对画“ ”句子的理解。(2分)答:胡双钱秉持着对工作的专注执着、对工艺的精益求精,在艰苦的实践中苦行实干,将个人与国家航空事业紧密相连,体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工匠精神。全对 2分 能准确将胡双钱的事迹与“工匠”一词的内涵结合起来,体现出胡双钱的精神。部分对 1分 没有结合紧密,或者没有体现出人物精神。不对 0分 没有看法或答非所问。0分 空白提示:共2分,考察文章的理解以及赏析能力。3.2017年,胡双钱入围“中国年度十大国匠”,在他的身上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表达你的看法。(3分)答:1.有理想:他辛勤付出,为了助力祖国航空梦。2.敢担当:面对加工难度极高、废品率居高不下的难题,他毫不犹豫地挑起这副重担。3. 能吃苦;为了掌握钳工技能,他忍受长时间的辛苦劳作,不怕吃苦。他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为国产飞机性能的提升作出了卓越贡献。提示:共3分,每点1分,考察整理信息的能力。4.在阅读所有选文时,“满一个畦”、“曲面”、“研磨法”等词语或短语我不懂,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应该怎么做?( D )(1分)提示:共1分,考察快速阅读的方法。五、习作。(共30分)春节过后,又是新的一年。大家纷纷谈起过去一年承载着自己美好记忆的物品,哪件物品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呢?请你先从不同方面,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来介绍这个物品,再讲一讲它背后的动人故事,表达自己的感情。自拟题目,不少于350字。项目/类别 内容 语言 书写一类作文 28-30 物品介绍全面,从多个方面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描述清楚。 动人故事叙述完整,情感真挚,能够打动读者,对物品的情感价值有一定理解。 语句通顺 条理清楚 标点正确 卷面整洁 书写工整二类作文 25-27 物品介绍较为全面,但某些方面描述不够清楚,说明方法运用较为单一。 动人故事叙述基本完整,情感表达较为真挚。对物品的情感价值有一定的理解,但表达不够充分。 语句较通顺 条理较清楚 标点较正确 卷面较整洁 书写较工整三类作文 22-24 物品介绍不够全面,某些方面描述模糊,说明方法运用不当或缺乏。 动人故事叙述较为简单,情感表达不够真挚。对物品的情感价值理解不够充分,表达较为平淡。 语言基本通顺 有少量病句 卷面较整洁 书写欠工整四类作文 18-21 物品介绍严重不全或描述模糊不清。 动人故事叙述不完整或缺乏情感表达。对物品的情感价值缺乏理解或表达混乱。 语句欠通顺病句较多 卷面脏乱 书写不工整2024—2025学年上期期末监测五年级语文试题(时间: 120 分钟 满分: 100 分)题号 书写展示 积累运用 阅读理解 习作表达 总分一 二 三 四 (一) 四 (二) 四 (三) 五得分同学们,提笔即练字。请工整规范地书写。(2分)【书写展示】 (10分)根据语境,拼写词语并给句中加点字用“ √ ”选出正确读音。(共10分)12月4日,中国春节申遗成功!时光如梭(suō shuō),春节悄(qiāo qiǎo)然将至。mánɡ lù( )了一年的人们都挺直脊(jǐ jí)背,抖擞(shǒu sǒu)精神,直奔(bēn bèn)自己的家。大家置办年货、打扫房间,chóu xiè( )亲朋,和zhǎnɡ bèi( )们打开话匣(jiá xiá),听听他们的dīng zhǔ( )。同学们正一起shānɡ liánɡ( )筹备yìnɡjiē bù xiá( )的“春韵童心庆”活动,用满满的仪式感迎接农历新年。【积累运用】(30分)二、根据情境,选填正确的答案。(共10分)春节申遗成功,同学们准备用一个宣传展板来好好介绍春节。1.展板资料中出现了四次“落”字,同学们读的时候发现在有一个词中“落”的读音与其它三个不同,请你把它找出来。( )A.错落有致 B.丢三落四 C.落地生根 D.落落大方2.同学们准备的资料中有不少语句有顿号,请找出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万事如意!”、“新春快乐!”是我们人人熟悉的春节祝福语。B 春节能申遗成功,我们重庆的铜梁龙舞、梁平木版年画都出了力。C 在解放碑、在洪崖洞、在长江索道上,随处可见热闹的新春氛围。D 八、九岁时,我们全家都去了年味十足的中山古镇“千米长宴”。3.小蔡记下了同学们筹备展板的过程,其中加点词意思和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 由于大家的配合,活动正在秩序井然开展。B 各项任务需要全班同学相互配合才能完成。C 突发情况出现后,同学们配合得有条不紊。D 各式剪纸,教室门窗,配合出惊艳的效果。4.小林准备把一幅关于春节的对联贴在展板上,但他只找到了上联。请帮他把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鸡司晨风调雨顺 下联:犬守夜___________A. 丰衣足食 B. 安居乐业 C. 太平盛世 D. 国泰民安5.小蔡找来资料给大家介绍蛇年春晚吉祥物。下列选项中,对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2024年12月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2025蛇年春晚吉祥物“巳(sì)升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设计灵感。头部轮廓与脸颊上的螺旋形状来源于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银质鎏金如意。配色上,更是选用了鹦哥绿、吐绶(shòu)蓝、青金石等中国传统色彩。A. 中央广电总台2025蛇年春晚吉祥物形象“巳升升”发布。B. “巳升升”的配色选用了鹦哥绿、吐绶蓝等中国传统颜色。C. 吉祥物“巳升升”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设计灵感。D. “巳升升”的螺旋形状设计参考唐代地宫的银质鎏金如意。三、根据语境,完成相应练习。(20分)春节宣传展板即将完工,大家聚在展板前讨论起来。1.看着逐渐精致起来的展板,同学们议论纷纷,说起了自己的建议。请你把“议论纷纷”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2分)2.小蔡提议把“熬年守岁”、“贴门神”等关于春节的民间故事加到展板中。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呢?请结合故事内容列出两条喜欢的理由。(3分)3.小林觉得还应该给大家推荐一些春节出游地,他想推荐重庆仙女山。请你根据提示,帮他把山上的雪景画面描写一下。(2分)仙女山森林公园里,大雪纷飞。4.小蔡和大家分享,每年春节,她最开心的事就是收到压岁钱了。但妈妈对她说:“你还小,怕你乱花钱。为了你好,我先帮你收着。”,你怎么看待小蔡妈妈的做法?遇到类似的事情,你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3分)5.很多同学都说起自己很害怕蛇,小蔡找来一些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蛇”的资料,请帮她整理成一段意思通顺连贯的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3分)( )它的形态给人的印象是狰狞、可怕的。( )蛇,人们既熟悉,又惧怕。( )故而,蛇便成了阴险、凶恶、狠毒的代名词。( )因为它是华夏民族最早的图腾,被称为始祖神。( )比如成语“牛鬼蛇神”、“蛇蝎心肠”等等,蛇都是丑恶的象征。( )然而,在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中,蛇曾是受人崇拜的形象。6.小林在展板上写下了给同学们的新年祝福,请你读一读,帮他把空白处补充完整。(7分)蛇年将至,新的一年,希望同学们:做喜欢阅读的人。读着“ ,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我们仿佛就能看到江南迷人的春色。“问渠那得清如许? 。”阅读让我们每天都有新收获。做珍惜时间的人。“盛年不重来, 。及时当勉励, 。”做时间的主人,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做勤俭节约的人。“克勤于邦,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能丢。做勇担重任的新时代好少年。我们要明白“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 。”【阅读理解】(28分)四、阅读选文,完成练习。(一)重庆非遗文化(5分)在春节申遗成功之际,由央视与文旅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重庆篇也在持续热播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目前,梁平竹帘的国家级传承人仅有牟秉衡一人,市级传承人也屈指可数,显示出传承人才的匮乏。但在不久前,一位姓王的年轻手艺人通过抖音平台,成功地将梁平竹帘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了更广阔的大众视野。他结合“重庆言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竹帘的制作技艺,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这一古老的手工艺。短时间内,小王的抖音账号迅速吸引了大量粉丝。1.学习川剧变脸,需要掌握哪些表现手法?(1分)2.以下关于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讨论,正确的是( )(多选)(2分)A. 川剧变脸在重庆地区流传不广,且表演手法单一。B. 川剧变脸、铜梁龙舞的发展都面临时代的冲击。C. 铜梁龙舞历史悠久,是唯一中国象征的龙文化代表。D. 传承人才的匮乏,是非遗文化发展的主要障碍。3. 有人认为:非遗早晚有一天会消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博物馆里,这样就把它留住了。结合材料三,写下你的体会。(2分)(二)母亲是一本“无字经书”(13分)①打我记事起,一到冬天,母亲的双手四处皲裂,那些小口子就张着嘴,往外流着脓血,直到夏天结痂。她的手背上白一块、紫一块,那是为了撑起这个家,多添的一道道伤疤。②春天,麦苗返青,农活繁重,我和妹妹跟着母亲去浇水。我们站在田垄边,竖着耳朵听流水淙淙地灌溉庄稼,满一个畦的时候,母亲麻利地脚下一蹬,双手一用力,三下两下,铁锹带起厚厚的土,落在垄沟上。“哗”,水流改变了方向,母亲又红又肿的双手又多出了几个口子,鲜红的血液汩汩地往外冒,我总是呆呆的望着她,担心口子越来越大。③秋天,棉花丰收了,母亲坚决地请求父亲买来一台收音机。“小喇叭开始广播啦”!故事和歌谣浸润了我幸福的童年。“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母亲文化不高,也懂得这个道理。④那时候的冬天,滴水成冰。母亲站在院子里,伸出皲裂的双手,搓洗着衣服。我心疼她,常常想帮忙,她不让我们姐弟三个触着凉水,她怕,怕我们的手像她的手一样。那些清贫的岁月里,母亲的手是一团火,为我们驱走严寒,带来幸福、平安、喜悦和诗意。⑤于我而言,母亲是一本值得我用一生去学习的“无字经书”。选自冯剑芬《母亲是一本“无字经书”》有删减1.作者回忆了与母亲在一起的哪些场景?当时有怎样的感受?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图表。(3分)文章多次提到母亲的手,请用关键词在下图中记录母亲手的特点。第②段通过描写母亲“春天的手”,我感受到了母亲 的特点。第④段画线句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 ,我感受到了母亲 。(7分)3.联系全文,你从文中画“~~~~”的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想一想,写下来。(3分)(三)胡双钱:航空“羽翼”的“锻造者”(10分)①飞机机翼被誉为航空的“羽翼”,胡双钱的工作是对飞机机翼的关键零部件进行精密加工与装配,通过操作各类先进机床和工具,精心打造这些部件的每一处细节。对胡双钱来说,“精”,既是一种加工要求,也是一种职业操守。②“好钳工一双巧手。我的技术生涯从最基础的钳工训练开始。最初练习钻孔,为了达到理想的孔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我常常在钳工台上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手指磨出了茧子,手臂累得酸痛。”胡双钱坦言,一架由数百万个零件组成的飞机,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瑕疵都可能危及飞行安全。要成为出色的钳工,专注和坚持是必经之路。在车间同事和领导们眼中,胡双钱身上始终洋溢着一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工匠劲”。③在国产某新型支线飞机研发过程中,有一款机翼连接件的加工难度极高,其尺寸精度要求达到 0.024 毫米,几乎等同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一半。初期加工时,废品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整体进度。胡双钱毫不犹豫地挑起了这副重担。“我一直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用心去做,就没有做不好的零件。”胡双钱目光坚定。④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深入钻研、反复摸索与细致调试,他创新性地提出了“高精度定位加工法”,有效解决了加工过程中的变形和精度控制难题。⑤凭借这股“工匠劲”,胡双钱在职业生涯中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独创“复杂曲面精密研磨法”“薄壁零件特种加工法”“高精度装配调整法”等先进工艺方法,为国产飞机性能的提升作出了卓越贡献。⑥如今,胡双钱带出的一大批徒弟已在航空制造领域独当一面,他执着地“穷尽一生,磨砺技能,以工匠之心,苦行实干,助力航空梦”。文章改编自人民网《胡双钱:大飞机舞台上的“大国工匠”》1.第③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4分)2.结合全文和资料袋,说说你对画“ ”句子的理解(2分)(资料袋:【工匠】一个人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地完成整个工序的每一个环节,可称其为工匠。)3.2017年,胡双钱入围“中国年度十大国匠”,在他的身上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表达你的看法。(3分)4.在阅读所有选文时,“满一个畦”、“曲面”、“研磨法”等词语或短语我不懂,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应该怎么做?( )(1分)A. 联系上下文弄明白了,再往下读。 B. 查工具书弄明白了,再往下读。C. 上网查清楚,再接着读。 D. 不影响阅读,不用管,接着读。【习作表达】(30分)五、习作春节过后,又是新的一年。大家谈起了过去一年承载着自己记忆的物品。比如和朋友一起编织的友谊手链,生日时收到的乐高积木,一张特别的定制书签……你的生活中,哪件物品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呢?请你先从不同方面,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来介绍这个物品,再讲一讲它背后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感情。自拟题目,不少于35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定稿)2024秋五上语文期末答案.docx (定稿)2024秋五上语文期末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