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课标】4.11.4 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分层作业)-新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新课标】4.11.4 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分层作业)-新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4.11.4 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分层作业)
(基础+提升+长句表达,限时3层提升)
一、选择题
1.人类等动物的食物最终来源于(  )
A.肉类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无机物 D.维生素
【答案】B
【分析】不论是微小的单细胞藻类,还是高大的绿色植物,都能通过光合作用在体内积累有机物。绿色植物像一个巨大的能量转换站,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
【详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主要为淀粉),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
故选B。
2.脐橙果实含大量糖分,汁液丰盈、清甜,这些糖分制造的部位是( )
A.根 B.茎 C.叶 D.花
【答案】C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导管是植物木质部内输导有水和无机盐的管道。
【详解】叶中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橙很甜,它的橙肉中含有大量的糖(有机物)是由叶制造再由茎运输而来的。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根、茎、叶都有筛管,并且是相通的,将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从上而下运输给身体的各部分,C符合题意。
故选C。
3.下列植物中,食用部分与白菜相同的是(  )
A.菠菜 B.人参 C.辣椒 D.马铃薯
【答案】A
【分析】绿色植物是人类的食物来源之一,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可以直接为人类所食用。白菜主要的食用部分是叶。
【详解】A.菠菜的主要食用部分是叶,A符合题意。
B.人参属于植物的根,B不符合题意。
C.辣椒属于植物的果实,C不符合题意。
D.马铃薯属于植物的茎,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人们食用的甘薯块根(俗称“地瓜”)中含有大量的淀粉,这些淀粉是( )
A.甘薯根部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B.甘薯根部从土壤中直接吸收的
C.由甘薯叶片合成后经茎部运输而来 D.甘薯根部呼吸作用的代谢产物
【答案】C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详解】A.甘薯根部细胞没有叶绿体也没有光照,因此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A不符合题意。
B.甘薯根部细胞只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不能直接吸收有机物,B不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主要器官是叶,含有丰富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再通过叶、茎等结构的筛管运输供给根、果实,因此人们常食用的甘薯块根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是由“地瓜”叶制造再由茎运输而来的,C符合题意。
D.甘薯根部细胞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呼吸作用的代谢产物中不会有有机物(如淀粉),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  )
①有机物②二氧化碳③氧气④能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A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中,并释放出氧气。
【详解】①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本身,也为其他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同时释放出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呼吸利用,故①符合题意;
②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而不是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的物质。因此,二氧化碳不应被列为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的物质,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氧气是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所必需的,它参与生物体内的氧化反应,释放能量供生物体使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为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呼吸所需的氧气,故③符合题意;
④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在被其他生物食用后,通过消化过程释放出能量,供这些生物使用,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A。
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植物对自然生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B.植物吸收的水分全部用于光合作用
C.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其他生物 D.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水循环
【答案】B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详解】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着重要作用,A正确。
B.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少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动,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B错误。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还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养育了其他生物,C正确。
D.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D正确。
故选B。
7.无论是草食动物、肉食动物还是杂食动物,它们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  )
A.动物
B.绿色植物
C.太阳能
D.植物
【答案】B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
(3)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4)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详解】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无论是草食动物、肉食动物还是杂食动物,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它们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作用。
8.如图为光照充足条件下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和有机物都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B.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
C.该过程可以将光能储存在②中 D.该过程对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答案】C
【分析】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①表示进去的气体是二氧化碳,②表示出来的气体是氧气。
【详解】A.由分析可知,②氧气和有机物都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故A正确。
B.有机物在植物体内是通过筛管运输的,故B正确。
C.光合作用的本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故C错误。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生物圈碳-氧平衡,故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9.植树造林能抵消环境中的部分二氧化碳,达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之一。如图表示绿色植物的某些生理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通过植树造林实现“碳中和”,实际是利用绿色植物的 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使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2)白天光照充足时,光合作用强度一般 (填“大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以保证植物能积累有机物并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3)植物根吸收的水分从根部运输到叶片后,大部分通过 作用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大气中;而一部分水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 (填“原料”或“产物”)为碳中和贡献力量。
(4)为响应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生活中除植树造林外还可以采用哪些具体措施? (至少写出1条)。
【答案】(1)光合
(2)大于
(3) 蒸腾 原料
(4)
节约用纸、爱护植被、绿色出行等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1)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2)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故白天光照充足时,只有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时,植物才能积累有机物。
(3)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故一部分水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为碳中和贡献力量。
(4)为响应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应该节能减排,如节约用纸、爱护植被、绿色出行等。
1.“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走进森林。”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净化空气、保持水土
B.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C.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D.导致“温室效应”
【答案】D
【分析】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3.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
【详解】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在城市中能降低雨水径流对地面的冲刷,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故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从根部运输到叶片,再散失到大气中,增加空气湿度,促进水分的循环。在城市中,这有助于调节局部气候,增加降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故B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为城市中的动物、微生物等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和能量基础,故C不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有机物并储存起来,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而不是导致温室效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绿色植物具有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作用的是(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答案】A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释放到大气中,从而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起到维持碳-氧平衡的作用。
【详解】A.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释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故A符合题意。
B.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运输,与维持碳-氧平衡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是碳-氧平衡中碳释放的一个环节,但不是维持碳氧平衡的主要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吸收作用主要是指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过程,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没有直接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使碳净排放量降为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只取决于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
B.实现碳中和与居民日常用电量多少无关
C.实现碳中和离不开植物的光合作用
D.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C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叫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详解】A.二氧化碳总排放量来源于: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自然(如火山喷发)产生、人类燃烧的化石能源等,A错误。
B.碳中和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为了减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出门多步行绿色出行,这样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实现碳中和与居民日常用电量多少有关,B错误。
C.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说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正确。
D.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C。
4.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和吸收二氧化碳,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以下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自驾机动车出行,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B.多参加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D.爱绿护绿共建绿水青山
【答案】A
【分析】“碳中和”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详解】A.自驾会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实现“碳中和”,A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故多参加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利于实现“碳中和”,B不符合题意。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可以实现资源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实现“碳中和”,C不符合题意。
D.爱绿护绿,保护植物,不断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利于实现“碳中和”,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下图是某生物细胞内的两种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是动物细胞
B.过程①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C.过程②合成有机物以储存能量
D.过程①对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重要意义
【答案】D
【分析】图中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
【详解】A.图中①过程有叶绿体参与,是光合作用,②过程有线粒体参与,是呼吸作用。因为细胞中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所以该细胞不是动物细胞,而是植物细胞,故A错误。
B.过程①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而不是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的是呼吸作用,即过程②,故B错误。
C.过程②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不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故C错误。
D.过程①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过程②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者相互配合,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有重要意义,故D正确。
故选D。
6.“绿色出行,低碳生活”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如图表示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部分来源和去向示意图,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②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释放二氧化碳
B.③过程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C.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会释放二氧化碳
D.低碳生活有助于减弱⑤过程
【答案】A
【分析】(1)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3)①分解作用,②、④呼吸作用,③光合作用,⑤化石燃料的燃烧。
【详解】A.②表示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不是释放二氧化碳,A错误。
B.③表示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B正确。
C.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动物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C正确。
D.⑤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低碳生活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助于减弱⑤过程,D正确。
故选A。
1.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读碳中和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入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清,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1)碳中和要实现的是使碳排放量与碳吸收量 。
(2)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维持生物圈的 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3)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参与生物圈的 。
(4)为早日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至少答出两点) 。
【答案】(1)一致(或相等)
(2) 光合 碳氧
(3)水循环
(4)参加植树活动;绿色出行;节约用电(用水);不使用一次性物品等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水分以气体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详解】(1)碳中和要实现的是使碳排放量与碳吸收量大致相等。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绿色植物可以通过进行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3)绿色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又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去,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4)为使二氧化碳的消耗和排放达到相对平衡,实现碳中和,我们中学生可以植树造林,节能减排,节约用电、骑自行车、乘公交车等。
2.近年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加强国际合作,实现“碳中和”,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生理或生产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中填图中标号)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提到的树、木蚁、啄木鸟和细菌、真菌外,还应该包括 。写出图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 。图中直接影响啄木鸟数量的生物因素是 。
(2)绿色植物通过图中的生理过程[ ] 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有效地维持着环境中的
(3)加强国际合作,实现“碳中和”,已成为人类的共识,这是因为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4)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和使用是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据科学家推测,煤是由古代的 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复杂的变化,逐渐形成的。这类植物的根、茎、叶中有了专门的 组织,能通过产生 繁殖后代。
(5)煤和石油都是不可再生资源,过度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浪费资源,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人类美好的明天,在“护绿”“低碳”上,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做的是 (写出一种)。
【答案】(1) 非生物部分/非生物成分 树→木蚁→啄木鸟 木蚁
(2) ①光合 碳—氧平衡
(3)生物圈
(4) 蕨类 输导 孢子
(5)在生活中可以用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代替乘坐私家车出行(或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重要性;等等)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的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观图可知:图中①是光合作用,②是呼吸作用,③是分解作用,④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详解】(1)图中树属于生产者,木蚁、啄木鸟属于消费者,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该添加非生物部分。
图中的食物链是:树→木蚁→啄木鸟。啄木鸟以木蚁为食,因此图中直接影响啄木鸟数量的生物因素是木蚁。
(2)绿色植物通过图中的生理过程①光合作用不断地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大量的氧气,有效维持了生物圈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3)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为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4)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具有专门的输导组织,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我们现在利用的煤,主要是由埋藏在地下的古代蕨类植物等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历史年代形成的。
(5)作为中学生我们在护绿、低碳上,应该多植树造林;低碳出行,可以用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代替乘坐私家车出行;节约资源,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节约用电,随手关灯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4.11.4 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分层作业)
(基础+提升+长句表达,限时3层提升)
一、选择题
1.人类等动物的食物最终来源于(  )
A.肉类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无机物 D.维生素
2.脐橙果实含大量糖分,汁液丰盈、清甜,这些糖分制造的部位是( )
A.根 B.茎 C.叶 D.花
3.下列植物中,食用部分与白菜相同的是(  )
A.菠菜 B.人参 C.辣椒 D.马铃薯
4.人们食用的甘薯块根(俗称“地瓜”)中含有大量的淀粉,这些淀粉是( )
A.甘薯根部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B.甘薯根部从土壤中直接吸收的
C.由甘薯叶片合成后经茎部运输而来 D.甘薯根部呼吸作用的代谢产物
5.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  )
①有机物②二氧化碳③氧气④能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植物对自然生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B.植物吸收的水分全部用于光合作用
C.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其他生物 D.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水循环
7.无论是草食动物、肉食动物还是杂食动物,它们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  )
A.动物
B.绿色植物
C.太阳能
D.植物
8.如图为光照充足条件下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和有机物都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B.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
C.该过程可以将光能储存在②中 D.该过程对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二、非选择题
9.植树造林能抵消环境中的部分二氧化碳,达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之一。如图表示绿色植物的某些生理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通过植树造林实现“碳中和”,实际是利用绿色植物的 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使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2)白天光照充足时,光合作用强度一般 (填“大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以保证植物能积累有机物并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3)植物根吸收的水分从根部运输到叶片后,大部分通过 作用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大气中;而一部分水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 (填“原料”或“产物”)为碳中和贡献力量。
(4)为响应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生活中除植树造林外还可以采用哪些具体措施? (至少写出1条)。
1.“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走进森林。”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净化空气、保持水土
B.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C.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D.导致“温室效应”
2.绿色植物具有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作用的是(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3.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使碳净排放量降为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只取决于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
B.实现碳中和与居民日常用电量多少无关
C.实现碳中和离不开植物的光合作用
D.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产生二氧化碳
4.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和吸收二氧化碳,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以下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自驾机动车出行,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B.多参加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D.爱绿护绿共建绿水青山
5.下图是某生物细胞内的两种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是动物细胞
B.过程①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C.过程②合成有机物以储存能量
D.过程①对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重要意义
6.“绿色出行,低碳生活”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如图表示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部分来源和去向示意图,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②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释放二氧化碳
B.③过程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C.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会释放二氧化碳
D.低碳生活有助于减弱⑤过程
1.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读碳中和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入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清,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1)碳中和要实现的是使碳排放量与碳吸收量 。
(2)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维持生物圈的 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3)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参与生物圈的 。
(4)为早日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至少答出两点) 。
2.近年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加强国际合作,实现“碳中和”,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生理或生产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中填图中标号)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提到的树、木蚁、啄木鸟和细菌、真菌外,还应该包括 。写出图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 。图中直接影响啄木鸟数量的生物因素是 。
(2)绿色植物通过图中的生理过程[ ] 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有效地维持着环境中的
(3)加强国际合作,实现“碳中和”,已成为人类的共识,这是因为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4)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和使用是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据科学家推测,煤是由古代的 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复杂的变化,逐渐形成的。这类植物的根、茎、叶中有了专门的 组织,能通过产生 繁殖后代。
(5)煤和石油都是不可再生资源,过度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浪费资源,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人类美好的明天,在“护绿”“低碳”上,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做的是 (写出一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