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 人口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 人口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时编号 003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二节 人口
课标要求 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能够在地图上准确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明确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综合思维: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和人口政策的变化,理解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人地协调观:认识到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对人口与社会经济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 地理实践力:通过阅读图表、分析数据等活动,提升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的第二节《人口》,主要介绍了我国的人口数量、人口增长趋势、人口政策以及人口分布特点。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人口现状,并通过 “活动” 栏目,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本节课是学生认识中国人口问题的重要内容,为后续学习中国的民族、文化等内容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读图分析能力,但对中国的人口问题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学生对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充满好奇,这是学习的有利因素。但在分析人口数据和理解人口政策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
学习目标 1.记住我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能在地图上准确找出 34 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并记住它们的位置。 3.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
重难点 1.能够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2.能够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3.增强对人口问题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括中国人口数量及占世界人口比重的变化图、中国人口分布图等。 2.教材、地图册等学习资料。 3.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中国人口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中国的人口现状、人口问题等内容。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视频中展示了中国的人口现状,你们对中国的人口问题有哪些了解?” 学生观看视频,然后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中国人口问题的了解。 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中国的人口问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新课讲授 一、世界人口大国
1. 展示中国人口数量及占世界人口比重的变化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表,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 提问学生:“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政策的调整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二、人口分布不均
1. 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是什么?” 1. 学生观察图表,结合教材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 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3. 学生观察地图,结合教材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1. 通过图表和地图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思与学: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怎么来的 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 “思与学” 栏目内容。
2. 提出问题:“同学们,根据教材内容,大家思考一下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怎么来的呢?可以从胡焕庸线的提出背景、依据等方面来分析。”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提示。
5. 小组讨论结束后,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6. 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的由来,如 1935 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利用各县人口与土地面积数据,绘制了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发现从黑龙江省瑷珲县(今黑河市爱辉区)至云南省腾冲县(今腾冲市)一线东南部人口密度大,西北部人口密度小,他将这条线作为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即 “胡焕庸线”,且至今该线体现的人口分布格局一直没有改变。 1.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 “思与学” 栏目内容。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结合所学知识,从胡焕庸线的提出背景、依据等方面分析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的由来。
3. 各小组代表积极发言,阐述小组的观点和分析过程。
4. 学生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进行思考和交流。 1.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信息的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 教师的总结和点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明确重点,加深对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的认识。
活动:认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1. 展示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包括根据表 1.3 的数据完成图 1.11 的绘制,总结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征,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谈谈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等任务。
2. 对于第一个任务,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表 1.3 中的数据,然后在图 1.11 中准确绘制出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
3. 对于第二个任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表 1.3 中的数据,总结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征。
4. 对于第三个任务,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5. 对于第四个任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
6. 巡视各小组活动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7. 活动结束后,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的活动成果。
8. 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特征、影响以及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 1.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活动内容,明确任务要求。
2. 学生仔细阅读表 1.3 中的数据,然后在图 1.11 中准确绘制出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表 1.3 中的数据,总结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征。
4.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5.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
6. 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小组完成的图表和分析结果。
7. 学生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汇报,进行思考和交流。 1. 培养学生的图表绘制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让学生通过绘制图表直观感受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2.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加深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认识。
3. 鼓励学生积极汇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 教师的总结和点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明确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特征、影响以及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强化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活动:认识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差异 1. 展示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包括在图 1.12 中找出黑河 — 腾冲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计算江苏和青海的人口密度,以及针对不同观点谈谈看法等任务。
2. 对于第一个任务,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图 1.12,在地图上找出黑河 — 腾冲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并记录下来。
3. 对于第二个任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表 1.4 中的数据,计算江苏和青海的人口密度,并填入表中。
4. 对于第三个任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5. 巡视各小组活动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6. 活动结束后,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的活动成果。
7. 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差异的特点及原因。 1.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活动内容,明确任务要求。
2. 学生仔细阅读图 1.12,在地图上找出黑河 — 腾冲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并记录下来。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表 1.4 中的数据,计算江苏和青海的人口密度,并填入表中。
4.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5. 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小组完成的任务和分析结果。
6. 学生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汇报,进行思考和交流。 1.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获取地理信息。
2.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计算能力,让学生在计算和讨论中加深对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差异的认识。
3. 鼓励学生积极汇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 教师的总结和点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明确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差异的特点及原因,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人口政策和人口分布特点。然后,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我国的人口问题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课堂练习 1.根据 2020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约为( )
A. 13.40 亿 B. 14.12 亿 C. 14.43 亿 D. 15.00 亿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增长( )
A. 缓慢 B. 迅速 C. 停止 D. 负增长 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 )为界,东南部人口密度大,西北部人口密度小。
A. 秦岭 — 淮河线 B. 黑河 — 腾冲线 C. 大兴安岭 — 太行山 — 巫山 — 雪峰山线 D. 昆仑山 — 祁连山 — 横断山线 我4.国目前实施的人口政策是( )
A. 计划生育 B. 全面三孩 C. 鼓励生育 D. 以上都是 学生认真完成练习题,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批改。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布置作业 1. 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
2.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调整的最新情况,写一篇短文。 学生课后完成作业。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1.2 人口 一、世界人口大国 1.人口数量:约 14.12 亿 2.人口增长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缓慢,成立后迅速 3.人口政策:不断优化 二、人口分布不均 1.分布特点:东多西少 2.地理分界线:黑河 — 腾冲线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