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 民族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 民族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时编号 004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三节 民族
课标要求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能够在地图上准确识别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明确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综合思维:通过分析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分布情况,理解民族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人地协调观:认识到我国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重要性,树立尊重和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增强民族团结的观念。 地理实践力:通过开展了解民族语言文字和民族分布特点的活动,提升地理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的第三节《民族》,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政策、民族语言文字以及民族分布特点。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民族现状,并通过 “活动” 栏目,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本节课是学生认识中国民族问题的重要内容,为后续学习中国的文化、经济等内容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文化素养,但对中国的民族问题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学生对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充满好奇,这是学习的有利因素。但在理解民族政策和民族分布特点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 2.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包括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能够在地图上准确识别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4.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树立尊重和保护民族文化的观念。
重难点 重点: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政策和民族分布特点。 难点: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括中国民族的分布地图、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图片和视频等。 2.教材、地图册等学习资料。 3.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各民族文化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不同民族的服饰、节日、舞蹈等内容。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视频中展示了哪些民族的文化特色?你们对中国的民族问题有哪些了解?” 学生观看视频,然后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中国民族问题的了解。 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中国的民族文化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新课讲授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1. 展示中国民族的分布地图。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说出我国的民族构成和各民族的人口数量。
2. 提问学生:“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各民族在文化、语言、文字等方面有哪些特色?”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二、民族分布特点
1. 展示中国民族的分布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 学生观察地图,结合教材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 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3. 学生观察地图,结合教材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1. 通过地图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思与学:我国 56 个民族是如何认定的 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 “思与学” 栏目内容。
2. 提出问题:“同学们,根据教材内容,大家思考一下我国 56 个民族是如何认定的呢?可以从民族识别工作的开展过程、依据等方面来分析。”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提示。
5. 小组讨论结束后,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6. 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我国 56 个民族认定的过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没有明确我国到底有多少个民族,为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我国通过实地考察和科学研究,开展了长达几十年的民族识别工作,有些族群分布地域相连、语言文化相近、经济联系密切,可以认定为同一民族,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认定了蒙古族、回族、藏族、满族等 38 个少数民族;到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认定了土家族、畲族等 15 个少数民族;到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认定了珞巴族、基诺族两个少数民族,至此,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稳定为 56 个。 1.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 “思与学” 栏目内容。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识别工作的开展过程、依据等方面分析我国 56 个民族是如何认定的。
3. 各小组代表积极发言,阐述小组的观点和分析过程。
4. 学生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进行思考和交流。 1.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信息的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 教师的总结和点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明确重点,加深对我国民族认定过程的认识。
活动:了解我国的民族语言文字 1. 展示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包括在民族自治地方看到规范汉字和民族文字同时出现的场景,以及阅读两位少数民族青年的自我介绍,说说推广和使用普通话的好处等任务。
2. 对于第一个任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 1.15 中的场景。 说出使用图中所示民族文字的民族。
3. 对于第二个任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两位少数民族青年的自我介绍,讨论推广和使用普通话的好处。
4. 巡视各小组活动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5. 活动结束后,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的活动成果。
6. 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我国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以及推广和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性。 1.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活动内容,明确任务要求。
2. 学生仔细观察图 1.15 中的场景,说出使用图中所示民族文字的民族。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两位少数民族青年的自我介绍,讨论推广和使用普通话的好处。
4. 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小组的讨论结果。
5. 学生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汇报,进行思考和交流。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获取关于民族语言文字的信息。
2.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我国民族语言文字和推广普通话重要性的认识。
3. 鼓励学生积极汇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 教师的总结和点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明确我国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和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强化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活动: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1. 展示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包括阅读图 1.16 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找出壮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集中分布的省级行政区,并以某一民族为例找出该民族集中分布的省级行政区内的其他民族,以及找出云南省的主要民族等任务。
2. 对于第一个任务,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图 1.16,总结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3. 对于第二个任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图 1.16 中找出壮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集中分布的省级行政区,并以某一民族为例找出该民族集中分布的省级行政区内的其他民族。
4. 对于第三个任务,引导学生在图 1.16 中找出云南省的主要民族。
5. 巡视各小组活动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6. 活动结束后,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的活动成果。
7. 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意义。 1.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活动内容,明确任务要求。
2. 学生仔细阅读图 1.16,总结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图 1.16 中找出壮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集中分布的省级行政区,并以某一民族为例找出该民族集中分布的省级行政区内的其他民族。
4. 学生在图 1.16 中找出云南省的主要民族。
5. 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小组完成的任务和分析结果。
6. 学生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汇报,进行思考和交流。 1.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获取地理信息。
2.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加深对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的认识。
3. 鼓励学生积极汇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 教师的总结和点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明确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意义,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政策和民族分布特点。然后,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我国的民族问题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课堂练习 1.我国共有( )个民族。
A. 55 B. 56 C. 57 D. 58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A. 壮族 B. 回族 C. 满族 D. 维吾尔族 2.我国民族分布具有( )的特点。
A.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B. 大聚居、小杂居
C. 均匀分布 D. 集中分布在东部 3.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 )
A. 一律平等 B. 汉族优先 C. 少数民族优先 D. 以上都不对 学生认真完成练习题,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批改。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布置作业 1. 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
2. 查阅资料,了解一个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写一篇短文。 学生课后完成作业。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1.3 民族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1.民族构成:56 个民族 2.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民族文化:语言、文字、服饰、节日等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2.意义: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