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宝鸡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含答案)

资源简介

陕西省宝鸡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一、单选题
1.伴随着生理变化,我们的心理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既让我们感到新奇,也让我们产生困惑。这些心理变化的表现有( )
①自我意识不断增强 ②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③情感世界愈加丰富 ④说话声音发生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某校心理健康社团策划了青春期生理与心理健康研讨会及性教育科普展览活动。活动中不仅安排了专家讲座,深入浅出地讲解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与心理调适策略,还展示了丰富的性教育科普展板与视频资料,帮助同学们科学地认识自我,理解性别差异。开展这些活动( )
①有助于学生了解生理知识和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②能够完全杜绝性骚扰和性侵害事件的发生
③使我们遇到与性有关的困惑时,能尽量回避
④能够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某区以“奋进新时代,青春献祖国”为主题,举办了“五四青年节”优秀书画艺术作品展,展出作品包括国画、书法、摄影、剪纸、泥塑等,种类丰富,风格多样。同学们纷纷被优秀的艺术作品所激励,自信心、自豪感油然而生,下定决心要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这表明( )
A.“五四青年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的节日
B.书画艺术作品更能创造积极的情感体验
C.美好情感能促进我们的精神发展,激发我们的积极行动
D.我们要学会承受和转化消极情感
4.自尊的人是有羞耻心的人,会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感到惭愧和难为情,做到行己有耻。下面体现该观点的事例有( )
①小明认为,与老师顶嘴、与父母吵架是有个性的表现
②小刚忘记打扫卫生使班级被扣分。他第二天主动承认过失、弥补过错
③小雪在公交车上自觉地把座位让给需要帮助的人
④小蕾经常随意拿取好朋友东西,她觉得朋友之间就应该不分彼此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七年级(1)班班会上,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以下三幅漫画:
以下最适合作为本次班会活动主题的是( )
A.避免自卑,获得尊重 B.挑战权威,坚持自我
C.增强底气,自信做人 D.得过且过,知足常乐
6.道德与法治课老师在授课时展示了下列人物事迹:
事迹一 因车祸而双腿残疾的杨淑亭,带领30多个村的380多户1300余人脱贫致富,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事迹二 范振喜即使身患血癌仍奋斗不息,用38年坚守与奉献,将负债8万元的特困村发展为资产超10亿元的富裕村。
从以上榜样事迹可以看出 ( )
A.脚踏实地、与时俱进的理念 B.行己有耻、尊重他人的品质
C.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要求 D.挑战自我、自强不息的追求
7.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始终带领中国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民心。”这一观点与“____”思想一脉相承。( )
A.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B.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C.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8.我们要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下列古语能体现这一思想文化的有( )
①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9.2023年9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致第六届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的贺信中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两岸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他激励广大青年追梦、筑梦、圆梦。这启示我们( )
A.青少年时期的历史使命是编织梦想
B.拥有广阔舞台就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C.青少年只要有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D.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0.国家跳水运动员全红婵,巴黎奥运周期竞技状态有起伏,但她赛前用“拿捏”两个字充分展示自己的自信心。赛场上,她用实力斩获两枚金牌,其中10米台项目成功卫冕。对此,下列解读有误的是( )
A.青春要自信自强,超越自己 B.身处逆境必定成就美好未来
C.自信能让人充满希望和力量 D.自信离不开实力的不断积累
11.“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法律是个守护神,惩处违法护好人。”这体现了我国法律( )
①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②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③保护公民的一切权利
④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高空抛物、坠物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做出责任认定。这说明( )
①高空抛物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属于犯罪行为 ②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
③高空抛物是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 ④高空抛物是违法行为,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13.我国出台的《快递电子运单》国家标准明确要求:收寄件人姓名应隐藏1个汉字以上,联系电话应隐藏6位以上,地址应隐藏单元户室号。此举是为了保护公民的( )
A.肖像权不受侵犯 B.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
C.隐私权不受侵犯 D.财产权不受侵犯
14.被告人杨某因犯危险驾驶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下列对此判决解读正确的是( )
A.被告人杨某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B.拘役和罚金都属于刑罚中的主刑
C.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D.判决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5.下图是15岁中学生陈某的变化轨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陈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都是受他人蛊惑
B.未成年人有法律的特殊保护,实施犯罪行为不要紧
C.认清犯罪危害,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D.我们要从小事做起,自觉遵纪守法,远离不良行为
二、分析说明题
16.某校七年级(3)班围绕“奋斗成就梦想”开展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其中。
【自信自强】
以下是小明同学分享的感想:
每当我仰望星空,那漫天“星斗”使我感到无比震撼。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背采样返回、“拉索”确认首个超级宇宙线源、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打开“天宫”画卷,时光铺陈的,不仅仅是一个个航天器穿梭太空的轨迹,更是中国航天人敢于追逐梦想,一次次以自信和自强在太空刻下的中国印记、写下的中国奇迹。
(1)为什么我们中国航天人能以自信和自强在太空刻下中国印记、写下中国奇迹?
【探寻伟大】
前行路上,总有人不惧风雨、直面挑战。活动中,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答卷”背后的人物:
魏晓娟,26年求学路,从深山里走出,成长为一名博士后。面对困难,她总说:“不会,学就是了!” 俞鸿儒,97岁的他,数十年如一日地研究“风洞”技术,成功研制了JF-12高超声速复现风洞,极大提升了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竞争力。他牢记恩师的话:“要做中国科学事业的铺路石。”
(2)谈谈上述人物事迹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绽放青春】
有人说,青春是泪水;有人说,青春是任性;有人说,青春是无悔——每个人都可唱响青春之歌。
我的青春之歌我说,青春是①____________。 在青春年华里,我要②____________。
(3)对你来说,青春是什么呢?如何让青春闪光?请结合上述模范人物事迹,补充完成“我的青春之歌”。
17.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诵读中华经典,品读人文精神”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务。
【品读文学之美】
文学经典蕴含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道理。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学生亲近中华经典,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以下是七年级(1)班的小秦同学推荐的经典作品:《诫子书》。推荐理由:以简练语言蕴含深邃智慧,教导子女修身养性、立志勤学,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人文精神的经典之作。
(1)请你推荐一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并说明推荐理由。
【感受名言之美】
有同学搜集了《朱子家训》,下面是其部分摘录: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2)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中华人文精神?并谈谈倡导这一中华人文精神的意义。
【传承榜样之美】
2025年1月,在各地逐级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主办单位会商、社会公示,确定了2024年陕西省“新时代好少年”名单。他们身上体现了新时代陕西少年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主办单位号召各地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见贤思齐,形成学习好少年、争当好少年的浓厚氛围。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从“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角度,谈谈青少年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榜样的精神风貌。
18.某校以“树立法治意识,远离违法犯罪”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项目一 我做小法官
学校邀请当地法院指导学生代表进行了一场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模拟法庭庭审。
何某案件庭审内容(部分)
公诉人:2024年,15岁的何某聚众斗殴,故意伤害他人致重伤,我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何某提起公诉。
辩护人:案发后,何某向公安机关自首,认罪态度良好,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且何某属于未成年人,不用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链接第十七条(节选)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六十七条(节选)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作为本次模拟法庭庭审的小法官,你会采纳辩护人的辩词吗?为什么?
项目二 我做分析员
同学们收集到“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及其过往不良行为”的一组数据:
(2)以上数据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项目三 我做守法者
各个探究学习小组交流了参加本次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收获和感悟,请同学们一起参与完成成果展示。
情境 应对之策
小秦看到未成年人何某拿起石头砸坏了路边自动贩卖机的玻璃门,并窃取了贩卖机中的十余袋零食。 ①
小北放学路上被人尾随,并被抢夺50元零花钱。 ②
小山在超市购物时被诬陷偷东西,营业员对小山强行搜身。 ③
(3)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情境,写出具体的应对之策。
参考答案
1.A
2.B
3.C
4.D
5.C
6.D
7.A
8.D
9.D
10.B
11.C
12.D
13.C
14.A
15.D
16.(1)①自信让人乐观坚定,让我们充满希望和力量,面对困难和失败不轻言放弃,朝着既定目标勇毅前行;②自强,使人自主自立,能够“克己”“自胜”,主动发掘自身力量,依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勇敢面对生活,获得发展的机会;③自强,使人奋发向上,锲而不舍,积极进取,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2)①树立远大理想。我们要怀有拳拳爱国之心,立下报国之志,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找到青春进取的方向和力量,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②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我们要认真对待各门课程,勤学好问、夯实基础;要关注现实问题和社会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趁着青春年少,我们要练就一身本领,更好地为民造福、为国争光;③在苦干实干中磨砺成长,砥砺前行。我们要在做事中不断磨炼意志、锤炼品格,要学会依靠自己、对自己负责,学会做事、身体力行。
(3)①奋斗。②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超越自己,用自强的精神为青春添彩,让自己的青春在奋斗与拼搏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17.(1)经典作品:《史记》。推荐理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有关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拓宽我们的知识面。
(2)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倡导这一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3)①爱党爱国:学习党史和国情知识,认真参加“青年大学习”网上团课,在班级分享英雄人物故事,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②自立自强:主动发掘自身力量,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③奋发向上:树立明确目标,面对挫折保持乐观,正确对待得失,受挫而不失志。
18.(1)不会采纳。①因为何某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且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②虽然何某有自首情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但还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2)①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违法犯罪会对他人、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我们要远离违法犯罪。②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给我们划出了明确的是非界限,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③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3)①立即制止何某的违法行为,告知其行为已涉嫌故意毁坏财物和盗窃,保护现场并报警;对何某进行法治教育,说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同样要承担相应责任。②保持冷静,前往人多的地方寻求帮助;立即报警,配合警方调查,提供事发时间、地点等详细信息;事后学习防身技巧,避免单独走偏僻路段。③明确拒绝非法搜身,要求报警处理,要求查看监控录像证明清白;记住工作人员工号,保留证据,向超市负责人投诉并要求道歉;必要时可向消费者协会举报或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人格尊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