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二)【基础知识梳理】一、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1.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燃烧较快、放热多、产物为二氧化碳水,不污染环境。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燃烧较慢、放热少、产生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微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污染环境(1) 碳完全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C+O2 CO2 ;碳不完全燃烧的符号表达式C+O2 CO(2)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条件:氧气充足(3)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3.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4.一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2)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燃烧的符号表达式CO+O2 CO2现象:a.产生蓝色火焰 b.放出热量 C.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②毒性: 一氧化碳易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氧的功能,人体就因缺而死亡二、爆炸定义: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就会引起爆炸。粉尘爆炸实验蜡烛的作用:有限的空间鼓气的作用:有限的空间实验原理:有限的空间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生_______的危险。因此,加油站、面粉厂、煤矿矿井等处要严禁烟火。2.爆炸极限: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由于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将发生爆炸,因此,可燃性气体性质实验之前,务必检验气体纯度。三、安全常识1.易燃物和易爆物(1)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2)可燃性液体:酒精、汽油、柴油等。(3)可燃性固体:白磷、红磷、棉花纤维粉尘、金属粉末等2.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① ② ③ ④ ⑤ ⑥①表示的意义是当心火灾易燃物;②表示的意义是禁止放易燃物;③表示的意义是当心爆炸易爆物;④表示的意义是当心火灾氧化物;⑤表示的意义是严禁烟火;⑥表示的意义是严禁带火种;3.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决不允许违章操作。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厂房和仓库要配备消防器材,并要有明显的安全标志。4.火场自救方法(1)火势如果较小,根据起火原因,用适当的灭火器材和方法扑灭;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求救。(2)着火时,要迅速判断安全出口。(3)如果房间内着火,不能随便打开门窗,以防空气流通火势更大,甚至发生爆炸。(4)有浓烟时,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以减少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体内。(5)由于空气的流动,上层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大,所以逃生时应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四、常见灭火器(1)灭火的基本原理:利用CO2密度、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灭火时,灭火器喷射出的CO2覆盖在燃着的可燃物表面,阻止空气大、不接触,从而实现灭火。(2)灭火器使用范围 ①干粉灭火器:用压缩CO2吹出干粉(主要含碳酸氢钠)来灭火。除扑灭一般可燃物外,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发的火灾。 ②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钢瓶内装着的被压缩的液态二氧化碳喷射出来变为气态二氧化碳灭火。该灭火器主要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火灾。(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的时候,一定要握住灭火器的木柄,以免冻伤。)③水基型灭火器:灭火时喷射出大量的CO2和泡沫黏附在可燃物上,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此类灭火器可扑灭非水溶性液体如汽油、柴油等,及固体材料,如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火灾。【核心考点精练】1.在使用下列燃料时,为促使其充分燃烧,采用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加大燃气进气 B.汽油喷成雾状 架空木柴 D.煤块变煤粉2.对于生活中的化学认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煤块制成蜂窝煤,目的是增大燃烧时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B.图2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持续燃烧,因为未燃着火柴梗的温度更易达到着火点C.图3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隔绝了氧气D.图4中室内围炉煮茶,燃烧木炭时需保持良好通风,目的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3. 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主要成分且有可燃性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一氧化碳 D.水蒸气4.在空气中遇明火一定不会发生爆炸的物质是( )A.煤粉 B.面粉 C.氮气 D.一氧化碳5.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一氧化碳有可燃性,燃烧时火焰呈蓝色C.一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D.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6.使用天然气做饭,点火后,发现炉火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时就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使用完毕,关闭开关,火焰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气会燃烧,因为它是可燃物B.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C.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D.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7. 下列标志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 B. C. D.8.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②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寻找安全出口 ③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④跳楼 ⑤打湿床单,披在身上 ⑥携带贵重物品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9. 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人员密集、高速行驶的车船上,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危害。以下物品,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①蔗糖 ②酒精 ③烟花鞭炮 ④汽油、煤油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0. 数字化实验化学兴趣小组同学采用图1装置对可燃性粉尘爆炸进行探究,爆炸的剧烈程度可用产生的最大压力来衡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B.该实验中施加给打气筒的压力不同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C.根据图2可知,可燃性粉尘颗粒直径越大,爆炸威力越小D.根据图3可知,容器中可燃性粉尘的浓度越大,爆炸威力越大11. 燃料燃烧产生了火,燃烧给人类带来了幸福,也给人类带来了一定的危害,请回答:(1)现在家庭中普遍使用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做燃料。启动点火按钮,煤气燃烧。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启动点火按钮的操作目的是 。(2)写出煤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我们在使用煤气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下列使用煤气常识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A.使用煤气设备的房间必须保持通风良好B.定期检查户内燃气设施,严禁明火查漏C.发现煤气泄漏,马上打开排气扇,排出气体D.使用完毕后,关闭灶具开关,关好灶前阀门(3)煤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送到用户时,必须先将管道内注满氮气,其目的是 。12. 工人师傅进行金属切割或金属焊接时使用的氧炔焰是乙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火焰。使用焊炬(如图2)时,通过调节乙炔和氧气进气阀门,可以改变两种气体的比例,从而控制氧炔焰的温度。请结合下列列表对比分析:乙炔在空气中燃烧 乙炔在纯氧中燃烧温度 2000-2500℃ 3000-3600℃现象 火焰呈黄色,产生黑烟,放出热量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无黑烟产生(1)为便于切割金属,要调节焊炬的氧气阀,使氧气的输出量 (填“增大”或“减小”),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优点是 (回答一条即可)。(2)请写出乙炔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 。(3)为了促进物质燃烧,除采用增大氧气浓度的方法外,还可以利用 的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