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无忧】第9课《我爱家乡山和水》第2课时 家乡的故事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堂无忧】第9课《我爱家乡山和水》第2课时 家乡的故事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 “家乡的故事” 板块,借田野生活场景、傣族竹楼传说及家乡路名、古树等故事,展现家乡的人文传承与发展变迁,引导学生挖掘、讲述家乡故事,传承家乡文化,深化对家乡的热爱与认同,是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家乡故事有好奇心,但对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家乡发展关联理解不足。通过聆听、讲述、探究家乡故事,可提升其文化感知力与表达能力,强化对家乡的情感联结。
核心素养分析
政治认同: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与热爱,感受家乡历史传承,厚植家国情怀。 道德素养:养成尊重家乡历史、文化,珍惜家乡故事与记忆的品德,愿意传承家乡文化。 法治观念:理解保护家乡文化遗产(如古老建筑、古树等 )的重要性,需遵守相关保护规则。 健全人格:借由聆听、讲述家乡故事,培养想象力、共情力,提升文化素养与人际交往能力,塑造文化自信的人格。 责任意识:明确有责任挖掘、传播家乡故事,传承家乡文化,为家乡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挖掘家乡的故事,包括人文传说、发展变迁、地名来历等,感受家乡文化底蕴。 鼓励学生讲述家乡故事,分享对家乡的情感与认知,激发传承家乡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家乡故事背后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将故事与家乡发展、个人情感深度联结。 促使学生从被动聆听故事,转化为主动挖掘、传播家乡故事的行动,形成长期文化传承意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家乡故事相关图片(田野生活、傣族竹楼、家乡路牌、古树 )、故事音频(如傣族竹楼传说、家乡路名来历 ) 。 准备 “家乡故事卡”,让学生记录自己搜集或创作的家乡故事;“故事分享勋章”,奖励积极分享的学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播放一段轻柔的家乡田野背景音,配上教材中 “家乡的故事” 田野插画,缓缓讲述:“同学们,葱绿的田野、可爱的家乡,藏着好多动人故事。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家乡的故事’,听听、讲讲那些温暖的事儿!” 展示教材开篇 “家乡的故事” 图文,提问:“大家看,图里的小朋友在田野,她可能有啥家乡故事?快猜猜,然后和同桌说说!” 学生活动: 闭眼倾听背景音,想象家乡田野画面,踊跃分享猜想,如 “她在听爷爷奶奶讲田野里的老故事”“她在回忆自己和小伙伴在田间玩耍的事儿” 。 好奇观察教材图文,期待探索更多家乡故事。 设计意图: 用沉浸式情境唤起学生对家乡故事的好奇与情感共鸣,自然导入 “家乡的故事” 主题。 展示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猜想与表达欲,调动课堂积极性。
二、讲授新课 第三模块:家乡的故事 教师活动: 故事聆听与感知: 播放傣族竹楼传说音频,结合教材插画讲解:“从前,帕雅受狗毛、凤凰启发,造出了独特的竹楼,这就是家乡建筑背后的故事!” 提问:“听完这个传说,你觉得竹楼美在哪里,帕雅的智慧给你啥启发?” 展示家乡路名、古树故事图文(路名来历、古树见证家乡变化 ),说:“家乡的路、树也有故事,它们藏着家乡的过去,快和小组同学讨论,从这些故事里发现家乡的变化!” 故事挖掘与创作: 引导学生思考:“你的家乡有啥故事?可以是长辈讲的传说,也能是家乡建筑、地名、景物的来历,或者你和家乡的难忘事儿!” 发放 “家乡故事卡”,鼓励学生记录。 组织 “家乡故事挖掘小妙招” 交流,提问:“怎么找到家乡故事呀?像问长辈、查资料、观察家乡景物,大家还有啥办法?” 启发学生多元搜集故事。 故事分享与传承: 举办 “家乡故事大会”,请学生上台用 “家乡故事卡” 分享,如 “我讲的是家乡 XX 的故事,它……(含文化内涵、个人情感 )”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提问互动。 引导思考:“听完这么多故事,咋让更多人知道家乡美、家乡故事?” 鼓励说出宣传方式,如制作手抄报、当 “故事小导游” 。 学生活动: 故事聆听环节: 认真听傣族竹楼传说,积极回应提问,说 “竹楼造型美,像凤凰一样;帕雅很聪明,会从生活找灵感” ,感受家乡故事的智慧与文化。 分组讨论路名、古树故事,分享发现,如 “路名有来历,说明家乡有历史;古树活了 100 年,见证家乡变化好多” ,理解家乡故事与发展的关联。 故事挖掘环节: 陷入思考,回忆家乡故事,在 “家乡故事卡” 上认真记录,有的写 “奶奶说家乡小河以前的传说”,有的画 “家乡老桥的样子,配上故事” 。 踊跃交流故事挖掘方法,说 “问爸爸妈妈、去老家找老人打听、看家乡公众号” ,拓宽故事搜集渠道。 故事分享环节: 上台分享家乡故事,眼神发亮、声音洪亮,讲述饱含情感,如 “我家旁边的老槐树,是爷爷小时候种的,现在可粗了,它看着我们长大” 。 认真倾听同学故事,积极提问交流,还一起讨论宣传方法,说 “做漂亮的故事卡片贴教室”“给别的班同学讲” ,有强烈传承意愿。 设计意图: 故事聆听:借傣族竹楼传说、路名古树故事,让学生感受家乡文化底蕴与发展变迁,提升文化感知力(健全人格 ),强化对家乡的热爱(政治认同 ),理解文化传承价值(道德素养 )。 故事挖掘:通过引导思考、交流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家乡故事的热情,提升责任意识(挖掘、传承故事 ),培养观察与探究能力(健全人格 )。 故事分享:“故事大会” 提供表达平台,提升人际交往与表达能力(健全人格 ),强化文化自信与传承意愿(政治认同、责任意识 );讨论宣传方法,促进将热爱转化为行动,深化责任意识与道德素养(爱护、传播家乡文化 )。
三、课堂练习 1. 单项选择题 傣族竹楼的传说体现了( )。 A. 家乡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价值,符合教学重点 ) B. 竹楼造起来很简单 C. 只有傣族家乡有故事 挖掘家乡故事的方法,可行的是( )。 A. 只听自己编的,不用找真实的 B. 问长辈、查资料、观察家乡景物 (掌握故事搜集方法,契合教学目标 ) C. 觉得家乡没故事,不用挖 讲述家乡故事是为了( )。 A. 让别人羡慕 B. 传承家乡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家乡美 (明确故事讲述的意义,强化责任意识 ) C. 随便讲讲好玩 2. 判断题 家乡的故事只包括古老传说,和现在的变化没关系。(× )(纠正错误认知,强调故事涵盖家乡发展,深化对家乡故事的理解 ) 我们要积极挖掘、讲述家乡故事,传承家乡文化。(√ )(巩固传承家乡文化的意识,强化教学重点 ) 只有大人能讲家乡故事,小朋友没办法参与。(× )(拓宽认知,强调小朋友也能挖掘、讲述,提升责任意识 )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听了傣族竹楼的传说,知道家乡的路、树都有故事!大家还挖掘、分享了自己家乡的故事,这些故事藏着家乡的智慧、变化和我们的爱。让我们继续当‘家乡故事传承人’,讲好家乡故事,让更多人爱上我们的家乡!”
板书设计
我爱家乡山和水 —— 家乡的故事 故事内容:传说(傣族竹楼 )、发展(路名、古树 )、个人回忆 挖掘方法:问长辈、查资料、观察家乡 行动:讲述故事、传承文化、宣传家乡
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故事聆听、分享,学生积极参与,但部分学生对故事文化内涵理解仍较浅。后续可开展 “家乡故事实践周”,组织学生实地走访、采访长辈,深化故事挖掘;举办 “家乡故事展览”,用图文、手工作品展示故事,强化文化传承体验,提升教学实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
我爱家乡山和水
第9课
第三单元 我的家乡美
(统编版)二年级

第1课时 我的家在这里 发现家乡的美
1
2
3
4
5
6
7
素养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练习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
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与热爱,感受家乡历史传承,厚植家国情怀。
道德素养:养成尊重家乡历史、文化,珍惜家乡故事与记忆的品德,愿意传承家乡文化。
法治观念:理解保护家乡文化遗产(如古老建筑、古树等 )的重要性,需遵守相关保护规则。
健全人格:借由聆听、讲述家乡故事,培养想象力、共情力,提升文化素养与人际交往能力,塑造文化自信的人格。
责任意识:明确有责任挖掘、传播家乡故事,传承家乡文化,为家乡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2
新知导入
大家听一段轻柔的家乡田野背景音,“同学们,葱绿的田野、可爱的家乡,藏着好多动人故事。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家乡的故事’,听听、讲讲那些温暖的事儿!”“大家看,图里的小朋友在田野,她可能有啥家乡故事?快猜猜,然后和同桌说说!”
从前,帕雅受狗毛、凤凰启发,造出了独特的竹楼,这就是家乡建筑背后的故事!”“听完这个传说,你觉得竹楼美在哪里,帕雅的智慧给你啥启发?”
第三模块:家乡的故事
葱绿的田野里有爸妈的身影,
田间的小路上留下我的脚印。
我画下家乡那可爱的样子,
讲一讲她动人的故事……
从前,一位叫帕雅的青年想为傣家人建造一座房子。
他见雨水顺着狗毛向下流淌,受到启发,就建出了坡形窝棚。
“你的家乡有啥故事?可以是长辈讲的传说,也能是家乡建筑、地名、景物的来历,或者你和家乡的难忘事儿!” “怎么找到家乡故事呀?像问长辈、查资料、观察家乡景物,大家还有啥办法?”
这条路的名字
是有来历的……
这棵树有100多岁了,见证了家乡的变化。
我家旁边的老槐树,是爷爷小时候种的,现在可粗了,它看着我们长大
帕雅又从凤凰的姿势得到启示,设计建造了美丽的竹楼。
后来,他看见一只凤凰两脚站立,扇动着翅膀呈“人”字形。
听完这么多故事,咋让更多人知道家乡美、家乡故事?
6
课堂练习
1. 单项选择题
傣族竹楼的传说体现了( )。
A. 家乡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价值,符合教学重点 )
B. 竹楼造起来很简单
C. 只有傣族家乡有故事
挖掘家乡故事的方法,可行的是( )。
A. 只听自己编的,不用找真实的
B. 问长辈、查资料、观察家乡景物 (掌握故事搜集方法,契合教学目标 )
C. 觉得家乡没故事,不用挖
讲述家乡故事是为了( )。
A. 让别人羡慕
B. 传承家乡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家乡美 (明确故事讲述的意义,强化责任意识 )
C. 随便讲讲好玩
A
B
B
2. 判断题
家乡的故事只包括古老传说,和现在的变化没关系。( )
我们要积极挖掘、讲述家乡故事,传承家乡文化。( )
只有大人能讲家乡故事,小朋友没办法参与。( )
×

×
5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听了傣族竹楼的传说,知道家乡的路、树都有故事!大家还挖掘、分享了自己家乡的故事,这些故事藏着家乡的智慧、变化和我们的爱。让我们继续当‘家乡故事传承人’,讲好家乡故事,让更多人爱上我们的家乡!
7
板书设计
9.我爱家乡山和水
我爱家乡山和水 —— 家乡的故事
故事内容:传说(傣族竹楼 )、发展(路名、古树 )、个人回忆
挖掘方法:问长辈、查资料、观察家乡
行动:讲述故事、传承文化、宣传家乡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