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素养水平检测考试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素养水平检测考试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素养水平检测考试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D.开紫花的萝卜自交子代中出现紫、红和白三种花色的现象是性状分离
2.豌豆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 A/a 控制,现有一株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实验,F1紫花∶白花 = 1∶1,F1自交得到 F2,F2中紫花∶白花 = 3∶5。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 F2的表型及比例判断紫花为显性性状
B.F1紫花豌豆的基因型为 Aa
C.F2中紫花豌豆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AA∶Aa = 1∶2
D.F2中紫花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白花豌豆的概率为 1/8
3.番茄的果实颜色(红果/黄果)和果实形状(圆果/长果)分别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 A/a、B/b 控制。现用纯合红果长果番茄与黄果圆果番茄杂交,F1全为红果圆果,F1自交获得 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2的表型及比例可直接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B.F2中杂合红果圆果的基因型有 2 种
C.F2中黄果长果番茄与 F1杂交,后代中黄果长果占 1/4
D.若 F2中红果长果番茄自由交配,后代中红果长果占 2/3
4.小鼠的正常体型对矮小体型为显性,分别受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 A、a 控制。在小鼠体型遗传过程中,存在“基因印迹”现象,即来自某一亲本的基因 A 被“印迹”而不能表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 Aa 的小鼠体型表现为正常体型
B.基因型为 Aa 的雌雄小鼠交配,子代性状分离比为 3:1
C.若子代表型比为 1:1,则亲本基因型一定是 Aa 和 aa
D.可通过测交实验判断被“印迹”的基因 A 来自父本或母本
5.某种果树可分为多个品系:品系甲结白果,品系乙结黄果,品系丙结白果。对不同品系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乙与丙杂交,F1均结白果,F1相互交配,F2中结白果与结黄果之比为 13:3。
实验二:甲与乙杂交,F1均结黄果。
根据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果实颜色性状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实验一中的 F1测交后代结白果与结黄果个体数量之比为 3:1
C.实验一中的 F2结黄果个体中纯合子占 1/3
D.实验二中 F1相互交配得到的 F2中结黄果与结白果个体数量之比为 1:3
6.如图甲是某雌性动物细胞在分裂及相关过程中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图乙是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所处时期为图甲中 AB 段
B.图乙细胞中含有 2 对四分体,4 条染色体
C.a 和 e 同时进入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 1/16
D.图甲中 DE 段、FG 段同源染色体对数发生变化的原因相同
7.果蝇某精原细胞内所有染色体 DNA 的两条链都被32P 标记,将该精原细胞置于不含32P 的培养基中,经过一次减数分裂产生甲、乙、丙、丁四个子细胞(如图所示),已知细胞Ⅰ的基因型为 AabbDD,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细胞需变形后才能和卵细胞结合,且受精卵将发育为雄性
B.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过程①和②中
C.丙细胞和丁细胞的基因型可能相同
D.甲、乙、丙、丁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均被32P标记
8.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和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其遗传与性别无关
B.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来源于母亲,将来遗传给女儿
C.含有X染色体的为雌配子,含有Y染色体的为雄配子
D.某疾病呈现出明显家族聚集性,则该病一定是遗传病
9.鸽子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羽毛颜色有灰红色(B+)、蓝色(B)和巧克力色(b),控制羽毛颜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灰红色个体和一只蓝色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了巧克力色的个体。不考虑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B+、B和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后代中的巧克力色个体全为雌性
C.控制鸽子羽毛颜色的基因型有6种
D.可确定亲本基因型为ZB+Zb、ZBW
10.科研人员发现一种新型链球菌噬菌体SP - X,其DNA上携带特殊基因模块A(其表达产物具有毒性)。将该噬菌体与含有R型肺炎链球菌及S型肺炎链球菌提取物的培养液共同培养。实验结果显示,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且新产生的S型菌DNA中检测到基因模块A。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中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过程,存在不同来源DNA片段的组合与表达
B.新S型菌中基因模块A的出现,可能是噬菌体SP - X在R型菌内增殖时整合进去的
C.该实验重现了肺炎链球菌转化现象,证明蛋白质和多糖均不是遗传物质
D.若提前用DNA酶处理S型菌提取物,R型菌依然可能因噬菌体作用获得致病性
11.DNA分子复制时,若某段模板链的序列为5'-ATGCG-3',则新合成的子链序列及延伸方向为(  )
A.5'-TACGC-3',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
B.3'-TACGC-5',从子链的3'端向5'端延伸
C.5'-CGCAT-3',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
D.3'-ATGCG-5',与解旋酶移动方向相同
12.丙肝病毒(HCV)是一种正链 RNA(+RNA)病毒,其增殖过程包括以+RNA 为模板合成负链 RNA(-RNA),再以-RNA 为模板合成子代+RNA,同时+RNA 可直接作为模板翻译病毒蛋白。抗病毒药物索磷布韦能竞争性抑制 HCV 的 RNA 聚合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CV 的增殖过程需要病毒自身编码的 RNA 聚合酶
B.+RNA 和-RNA 的碱基组成相同,但碱基排列顺序互补
C.病毒蛋白的合成需要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参与
D.索磷布韦通过抑制病毒蛋白的翻译过程发挥治疗作用
13.真核生物核基因转录生成的 RNA 前体经过修饰加工,在 5'端加上 5'cap,在 3'端加上 poly-A tail,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完成翻译过程,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 C 对基因 A 的表达有影响
B.基因 A 的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进行
C.基因 A转录生成RNA前体 的 5'端加上 5'cap,3'端加上 poly-A tail,可能起到保护的作用
D.在基因 A、B 中间插入一段 DNA 序列后,基因 B 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可能不改变
14.某二倍体(2n)植物的三体(2n+1)变异株可正常生长。该变异株减数分裂得到的配子为“n”型和“n+1”型两种,其中“n+1”型的花粉只有约 50%的受精率,而卵子不受影响。该变异株自交,假设四体(2n+2)细胞无法存活,预期子一代中二倍体(2n)植株的比例为(  )
A.3/5 B.1/3 C.2/3 D.2/5
15.早蜜8424西瓜是一种杂交品种,它是由西瓜的两个品种:DW816(4n=44)和DW923(2n=22)杂交产生,具有无籽、生长周期短、抗病性和抗逆性强等诸多优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W816和DW923这两个品种的西瓜是两个物种
B.在杂交时应以DW816作为母本、DW923作为父本
C.成熟8424无籽西瓜的瓜瓤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33条染色体
D.早蜜8424西瓜植株在开花期通过自花传粉即可获得8424无籽西瓜
16.等臂染色体是一种结构异常的染色体,其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粒两侧片段上基因的种类、数量和排列对称且相同。产生这种染色体的原因通常是(  )
A.染色体互换 B.着丝粒异常分裂
C.染色体易位 D.染色体倒位
17.大肠杆菌的两个基因Y和Z彼此相邻,转录时共用一个启动子(P)。科研小组分离到一株不能合成Y和Z蛋白的缺失突变体,但该突变体能合成另一种蛋白质,此蛋白质氨基端的30个氨基酸序列与Z蛋白氨基端的序列一致,而羧基端的25个氨基酸序列与Y蛋白羧基端的序列一致(已知蛋白质的合成从氨基端开始)。据此,科研小组绘制了野生型菌株中Y和Z基因的排列顺序图,并推测突变体缺失的DNA碱基对数目。下列图示和推测正确的是(  )
A.缺失碱基对数目是3的整倍数
B.缺失碱基对数目是3的整倍数加1
C.缺失碱基对数目是3的整倍数
D.缺失碱基对数目是3的整倍数加2
18.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洋葱(2n=16)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操作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B.经低温诱导后,多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会加倍
C.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体数为32的细胞,则说明低温诱导成功
D.该实验共3次使用体积分数相同的酒精,但作用不完全相同
19.金鱼是由野生鲫鱼演化形成的。科研人员将鲫鱼和金鱼的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二者的同源性达97.9%。自然状态下,金鱼与野生鲫鱼杂交能产生可育后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使野生鲫鱼产生新基因
B.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C.人工驯化诱导野生鲫鱼产生定向变异,进而产生多种多样的性状
D.鲫鱼和金鱼的线粒体Cytb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20.下图所示为部分竹子的进化发展史,其中A~D和H代表不同的染色体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  )
A.新大陆热带木本竹与温带木本竹杂交,F1是四倍体
B.竹子的染色体数目变异是可遗传的
C.四种类群的竹子共同组成进化的基本单位
D.竹子化石为研究其进化提供直接证据
二、实验题
21.某家禽的喙色和羽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等位基因M/m控制黑色素的合成(MM与Mm的效应相同),并与等位基因T/t共同控制喙色,与等位基因R/r共同控制羽色。三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研究者利用纯合品系P1(黑喙黑羽)、P2(黑喙白羽)和P3(黄喙白羽)进行相关杂交实验,并统计F1和F2的部分性状,结果见表(不考虑染色体互换)。
实验 亲本 F1 F2
1 P1×P3 黑喙 9/16黑喙,3/16花喙(黑黄相间),4/16黄喙
2 P2×P3 灰羽 3/16黑羽,6/16灰羽,7/16白羽
(1)由题干信息及表中数据可推测品系P1的基因型为 ,该家禽喙色的遗传遵循 定律,判断依据是 。
(2)实验1的F1产生各种类型的配子比例相等的细胞学基础是 ;若只考虑羽色,实验2的F2中白羽的基因型有 种。
(3)若将实验2中F2的黑羽个体间随机交配,则后代中黑羽∶白羽= 。
(4)根据实验2表中的数据不能判断基因T/t和R/r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若要判断其位置关系,在实验2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三、解答题
22.下图1表示某雄性哺乳动物(2n = 46)体内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仅展示部分染色体),字母表示细胞。图2表示该动物进行细胞分裂时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
(1)图1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填字母),细胞d所处的时期为 ,判断依据是 。
(2)图2中Ⅲ所处的时期为 ,若此时细胞中出现了等位基因,其原因可能是 。
(3)若该动物某个精原细胞(AaXbY)因减数分裂发生一次异常,产生了AAY的精子,则其他精子的基因组成是 。
(4)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是有性生殖的两个方面,请从减数分裂的角度具体说明有性生殖能保证遗传多样性的原因 。
23.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其发病机理如下图所示,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苯丙氨酸羟化酶(酶①)结构异常,苯丙氨酸只能在酶②的催化下形成苯丙酮酸并在体内积累,损伤中枢神经系统。
(1)苯丙酮尿症是由于相应基因的碱基对发生了 而引起的一种遗传病。由图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 ,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以下为某家族苯丙酮尿症(设基因为B、b)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Ⅱ-4不携带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的致病基因。
①苯丙酮尿症的遗传方式为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②若Ⅱ-3与Ⅱ-4生了一个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的克莱费尔特症(XXY)患者,则该患儿是因 (填“父亲”或“母亲”)减数分裂过程中 (填时期)异常所致。
③若Ⅲ-1与一正常男人(基因型为Bb)婚配,他们生出不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
24.RNA介导的基因沉默即RNA干扰是表观遗传学的研究热点。miRNA是真核细胞中的一类具有调控功能但不编码蛋白质的短序列RNA。成熟的miRNA组装成沉默复合体,识别某些特定的mRNA(靶RNA),进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1)胰岛B细胞可进行图甲中的 过程(填序号)。
(2)在进行过程①时,细胞中一个DNA分子的一个C-G碱基对中胞嘧啶甲基化后,又发生脱氨基生成了胸腺嘧啶,则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所产生的子代DNA分子中,异常的DNA占比为 。上述过程对性状的影响若遗传给后代, (填“属于”或“不属于”)表观遗传,理由是 。
(3)图乙对应于图甲中的过程 (填序号),请写出转录产物为图乙中mRNA片段的DNA模板链的碱基序列:5'- -3'。
(4)由图乙可以推断miRNA抑制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可能是______。
A.阻断rRNA装配成核糖体
B.妨碍DNA分子的解旋
C.干扰tRNA识别密码子
D.影响DNA分子的转录
(5)肝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研究发现,在肝癌细胞中,一种名为miR-122的mi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肝细胞。miR-122能够与促进细胞异常增殖和存活的基因X转录产生的mRNA结合。miR-122表达量降低会促进肝癌发生的原因是 。
25.OT百合是观赏价值极高的百合品种,科研人员以二倍体东方百合(AA,2n=24)和二倍体喇叭百合(BB,2n=24)为材料,通过杂交和染色体数目加倍等技术培育三倍体OT百合(AAB,3n=36),过程如下(假设配子形成时染色体随机分配,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1)二倍体东方百合和喇叭百合杂交,获得的F1(AB,2n=24)属于 (填“可育”或“不可育”)个体,原因是 。
(2)过程①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 。除此之外,还可利用低温处理以获得四倍体OT百合,该方法能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 。
(3)图中的四倍体OT百合属于一个新的物种,这种形成新物种的方法与自然界中大多数新物种形成的区别是 。
(4)科研人员发现,三倍体OT百合在减数分裂时,细胞中染色体常形成“两两配对+单独一条”的联会模式(如A组2条同源染色体配对,B组1条染色体单独存在),在减数分裂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正常分离,单独存在的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最终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范围为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C D D C A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B D D B C A B C
21.(1) MMTTRR 基因的自由组合 实验1的F2 中喙色表型比例为9:3:4,符合9:3:3:1的变式
(2) 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5
(3)8:1
(4)统计实验2中F2 的喙色和羽色的组合表型及比例,观察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比例
22.(1) a、b、c、d、e、f 有丝分裂后期 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2)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 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3)aXb、aXb、Y
(4)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
23.(1) 替换 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X 母亲 减数分裂 II 后期 5/12
24.(1)②③④
(2) 1/2 不属于 该变化是 DNA 分子中碱基对发生了改变,属于基因突变
(3) ④ GACTTTCAT
(4)C
(5)miR-122 表达量降低,对基因 X 转录产生的 mRNA 的抑制作用减弱,基因 X 表达增强,促进肝癌细胞异常增殖和存活
25.(1) 不可育 减数分裂时,A、B 两组染色体无法联会形成四分体,不能产生可育配子
(2)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3)该方法是通过染色体数目变异快速形成新物种,自然界中大多数新物种形成是通过长期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形成的
(4)12~2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